史賢龍
自 2014年底我提出中國消費品呈現(xiàn)“主流換擋”的趨勢,進而指出中國企業(yè)的“數(shù)量型增長封頂”之后,之前在快消品行業(yè)叱咤風云的飲品行業(yè)巨頭們,開始頻頻出現(xiàn)“巨頭疼”癥狀:娃哈哈總銷量下滑200億元,統(tǒng)一鮮橙多、康師傅冰紅茶銷量下滑,最近又爆出匯源果汁負債115億元。這說明,過去4年飲品界出現(xiàn)的“巨頭疼”現(xiàn)象已經(jīng)不能用產品更新?lián)Q代、電商沖擊、營銷模式落后所能解釋,在工業(yè)飲料(包裝飲料產品)幾乎全面潰敗的背景下,真正的天變(市場環(huán)境變化)、地變(渠道及傳播結構變化)、人變(主流消費人群及消費動機變化)等巨變正在發(fā)生,用市場語言來說就是:中國飲品消費進入下半場,工業(yè)飲料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過去。
消費驅動力權重變化,導致飲品行業(yè)大變局
飲料有三個主要消費驅動力:口感、健康、品質。在2014年之前,口感驅動力占據(jù)消費者選擇關鍵因素90%以上的權重,在那個時代,梨汁、山楂汁、格瓦斯、冰紅茶、鮮橙多、混合果汁、涼茶、核桃露等依次登場,將配方、包裝、產品概念簡單組合,就可以造出一個“新品類”,口感、渠道、價格三維驅動力聚焦,就能支撐一個超級產品乃至規(guī)模品牌的崛起。涼茶、營養(yǎng)快線、六個核桃、鮮橙多等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
2014年之后,飲品消費者只是在健康驅動力上多增加了30%的權重,配方表上有一堆化學名詞的飲料銷量就呈斷崖式下滑。消費者只是一個購買之前看一看產品配料表的動作,就讓絕大多數(shù)產品成為貨架僵尸。在空氣、水、飲料、食用油、調味品等基本生活用品上,健康驅動力因子的權重還在持續(xù)加重,并且對消費決策產生決定性影響。
品質驅動力在飲品消費上的影響力也超乎想象:冰淇淋巨頭還在為2、3、5元一支產品的渠道價值鏈錙銖必較的時候,中街1942的冰淇淋已經(jīng)賣到了15元以上;NFC(非濃縮還原果汁)在每瓶8元生死線上掙扎的時候,年輕人卻愿意排隊1小時買一杯18元以上的喜茶、奈雪的茶等新中式飲品。品質驅動力需要的不僅是產品本身完美,更需要消費場景的配合。NFC飲料從健康性、口感上都比中式調飲茶更好,但是至今仍停留在小眾線下渠道與不感性的線上渠道,銷量潛力無法得到有效釋放。
上述三個飲品消費驅動力權重的變化,直接造就了今天飲品市場的大變局:過去的工業(yè)飲料已到盡頭,只有下滑,不會再有增長;工業(yè)飲料的產品升級換代乃至主流換擋已經(jīng)不是產品結構調整,而是品牌的生死大考;更加場景化、普及化、線上與線下結合的調飲品,將分割越來越大的飲品消費份額。簡單來說,工業(yè)化飲料品牌如果不能深入理解正在發(fā)生的中國飲品消費下半場的本質,銷量的斷崖式下滑乃至最后退出市場,都是近在眼前的事。
飲品消費下半場,如何抓住消費者的胃
那么,中國飲品消費的下半場,究竟有什么特點及趨勢?
第一個特點是老話題:產品的升級換代,也就是在口感吸引力的基礎上,增加健康、品質兩大因子?;蛘哒f,未來的工業(yè)飲料品牌,只有符合健康標準的好口感產品才能存活。如果在此基礎上,產品品質感還能有所呈現(xiàn),才是長壽產品。而我依然堅信,飲品行業(yè)主流換擋式的洗牌,新主流產品的誕生必然帶來老大換位。也就是新領導品牌必然是完成了產品“實質性”升級換代的品牌。還在口感上做文章、健康性缺乏可靠可信支持的飲品,注定是短命的。
第二個特點是替代品的銷量分流加劇。最近4年,“90后”全面成為飲料消費的主力軍?!?0后”消費更加“任性”,也就是對產品價格更加不敏感,在3元的冰紅茶和18元的喜茶面前,他們更輕松地將錢交給喜茶,還愿意排隊等待。在商業(yè)街、Shopping Mall、寫字樓等時尚消費場所,年輕人手上拿著的不是瓶裝飲料,也不是星巴克,越來越多的是中式調飲茶。
據(jù)2017年底數(shù)據(jù),飲品店的門店數(shù)達到45萬家,其中,2017年新增調飲店18萬家,咖啡店減少18萬家,調飲店凈增加近5萬家。數(shù)量消長背后的消費格局清晰可見,中式調飲茶的比重急速上升。據(jù)測算,2017年,中式調飲茶的市場規(guī)模約為1000億元,而未來10年將達到5000億元。工業(yè)飲料的風頭,被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中式飲品連鎖品牌搶占,飲品行業(yè)的替代品威脅,從沒有像今天這么巨大而現(xiàn)實。
第三個特點是胃納量份額的爭奪,這是飲品消費下半場的終極之戰(zhàn)。飲料的本質是人體總攝水量的占比,消費者攝入水分的來源已經(jīng)多元化,食物、飲用水、酒、蔬菜、水果、咖啡、茶、飲料,這些水源性食品,都在與飲料爭奪消費者的胃納量。飲品的營銷,不僅要考慮傳統(tǒng)的產品升級、渠道覆蓋、場景覆蓋,還要認真研究在消費者胃納量里的份額:也就是找到能夠進入日常飲用場景的戰(zhàn)略定位。這一戰(zhàn)略定位的核心不僅是產品,而是對消費者生活的洞察;不僅要依靠廣告驅動消費者的欲望(想喝),還得真正把產品落地于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要喝)。
中國當下的飲品市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有人歡喜有人愁,新式茶飲高歌猛進,工業(yè)化飲料品牌寸步難進,希望本文指出的中國飲品消費下半場的特點,能夠幫助銳意進取的企業(yè)成就未來市場的新主流品牌。
(作者為博納睿成咨詢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