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亞平
摘 要:精準的切入推開縱深的思路、美妙的聲音叩響靈動的情感、豐盈的情境誘發(fā)語言的生長、獨特的視角構(gòu)建高階的智慧,讓課堂變成豐沛富饒的土地,能給學生以浸潤與陶冶,成為吸引學生走近語文的強有力的磁場。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素養(yǎng);智慧;情感;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1-0028-01
語文是深厚而豐富的,它的背后是多彩的生活、博大的文化;語文又是靈動而敞開的,它展現(xiàn)著生命的交流與成長。而語文教師應(yīng)當成為“語文的化身”,將自己的文化底蘊、教育機智和情懷,糅合于課堂的言談舉止中,讓課堂變成豐沛富饒的土地,給學生們以浸潤與陶冶。
一、精準的切入,思辨的課堂
語文學科的基礎(chǔ)地位決定了其教學內(nèi)容是龐雜而繁復的,每一篇課文都涵蓋著大量的信息。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撥開重重云霧,從任務(wù)目標、文本特質(zhì)和學生的學情出發(fā),精準地選取教學的切入點,營造主問題場,引爆學生探究的欲望。例如《九寨溝》一文,既描繪了九寨溝奇麗美妙的自然景觀,又有著非常清晰的段式結(jié)構(gòu)。文章先總說九寨溝是一個童話世界,接著步換而景移,自然風光(雪峰、平湖、森林、飛瀑)盡收眼底,然后以特別生動的筆觸帶著讀者去探秘“珍禽異獸”。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自行預習之后,應(yīng)該就能厘清文章的思路。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和結(jié)構(gòu)的梳理。這篇文章,可用“樹形”作為思維導圖的基本圖形,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歸納出準確的關(guān)鍵詞,從樹根到主干到枝條再到樹葉,讓這棵“樹”在學生心中不斷地繁茂起來。這樣,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了,更重要的是,在完成和展示過程中,他們會處于不斷獲得新發(fā)現(xiàn)、新收獲的喜悅中。
二、美妙的聲音,靈動的課堂
聲音能喚醒文字,也能喚醒心靈。語文教師親切的聲音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其充滿詩意的聲音能引發(fā)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富有激情的聲音能感染學生的情緒,富于鼓勵的聲音能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信。例如,《拉薩的天空》一文展現(xiàn)了天空獨特的“藍”。 拉薩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而遙遠的,天空藍得如何獨特,學生并沒有真切的感受。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充分地向?qū)W生展示藍天的圖片,在低回的音樂背景下用自己飽含感情的朗讀,將學生引領(lǐng)進遼闊、純凈、如仙境般的天地,使拉薩的藍天在學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
當然,美妙的聲音并不僅僅指教師動情的朗讀和講解,還有面對學生的回答所給出的精彩評價。例如,學習《云房子》一課時,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張開想象的翅膀,紛紛變身“小鳥”,“造”出了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云房子。教師評價:“想象是有力量的,你們用優(yōu)美的語言讓大家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边@樣充滿語文味道的評價是有力量的,不僅給了學生鼓勵和信心,更關(guān)注了學生的情感價值導向,體現(xiàn)了人文情懷,課堂也因而靈動起來。
三、豐盈的情境,生長的課堂
語文教師不應(yīng)只當知識的傳授者,更應(yīng)將情感和體驗融進文本,引入豐盈真切的情境,讓學生從旁觀者變?yōu)楫斁终?,獲得細致而深遠的體驗。例如,《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祖父的園子在蕭紅的筆下仿若一幅富有童話色彩的圖畫,字字句句童心四溢,同時又傳達著深遠的眷戀和懷念。教學中,教師可從文本語言入手,讓學生感受那恣意的、毫無牽絆的快樂。“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你這樣澆過菜嗎?你是怎樣澆菜的呢?你記憶中特別痛快、特別自由的時光是怎樣的呢?這樣,就一下子勾起學生的記憶,把他們引到了屬于自己的“園子”里。接著教師再順勢引導學生去細讀文中“祖父”的表現(xiàn),學生們又豈是“羨慕”了得。因為有了豐盈的情境,學生們來到那充滿愛與溫暖的“園子”,沉浸到那樣的“自由”中,就能透過文本讀懂作者的內(nèi)心。由此,思維更深刻,表達更走心,這樣的課堂是不斷生長的。
四、獨特的視角,智慧的課堂
有思想的教師,能以獨特的視角去審視教材,能釀制出適合學生的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出別具一格的課堂新“境界”。教師只有具有了足夠的思考力,才能發(fā)現(xiàn)文本中的語言奧秘,并引領(lǐng)學生形成自己的語言智慧。例如,《春聯(lián)》一課介紹了春聯(lián)豐富的內(nèi)容以及“對仗及音律美”的特點,中心突出,通俗活潑。教學中,教師用故事開場,一個經(jīng)典對子提起了學生們的興致。而后學生們?nèi)ヌ綄ご郝?lián)的特點,重點理解了“對仗就是字數(shù)相等、詞類相當”等。教師的目的卻遠不止于此,還緊扣介紹對仗的那段話,讓學生們?nèi)ふ冶磉_的奧秘所在,不僅使他們明白了“對仗”的內(nèi)涵,而且掌握了這段話表達上的竅門——表明觀點、舉例論證、揭示規(guī)律,最后總結(jié)。有了這樣的基礎(chǔ),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們在關(guān)注內(nèi)容的同時,還學會了去關(guān)注文字的表達技巧。所以,在教師提出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寫法來介紹古詩時,就自然水到渠成了。看似嚴肅的知識點、深奧的結(jié)構(gòu)特點,經(jīng)由教師的引領(lǐng)和指點,變成了學生們的智慧探索。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是教師獨特教學生命力的呈現(xiàn),教師自身的修養(yǎng)、情趣、底蘊均決定著課堂的高度。因此,教師只有潛心地積淀、修煉,才能在智慧、靈性的課堂上自由行走,成為吸引學生走近語文的強有力的磁場。
參考文獻:
[1]竇桂梅.回到教育的原點[M].長春: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11.
[2]張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策略初探[J].陜西教育,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