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世群
一
出現(xiàn)在我生命中第一個戴眼鏡的人是外婆。
外婆的眼鏡是她的外婆留給她的,圓圓的厚玻璃鏡片,穩(wěn)穩(wěn)當當嵌在厚重的眼鏡架上,純銅眼鏡架,連裝眼鏡的盒子也是銅制的,只有在做針線活的時候,外婆才舍得翻出來戴。外婆說她的眼鏡是“水鏡”,戴上它不僅看得清針屁眼,而且眼睛涼爽,周遭都涼爽,如大熱天冰水潤臉一樣,清涼直往心底鉆。有“水鏡”就有“火鏡”,“火鏡”戴在眼睛上自然會是一種火辣辣的不舒服,那種眼鏡不是好眼鏡,外婆就是這樣說的。
缺少玩具的童年,把外婆的眼鏡偷出來在小伙伴們面前顯擺,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被小伙伴圍在中央,只有和我關(guān)系特好的伙伴才有資格享受一會“水鏡”的涼爽,尷尬的是,戴過“水鏡”的小伙伴們都說沒有感受到清涼,反而模模糊糊看不清了。水鏡的神奇在小伙伴面前大打折扣,如同我臉上剛剛才揚起的趾高氣揚,隨著人群的散去也蕩然無存。小伙伴又重新玩起“抓日本鬼子”的老游戲。有“日本鬼子”,就有“翻譯官”,電影里的翻譯官是戴一副黑眼鏡的,我急中生智,回家把眼鏡的鏡片涂上墨汁,然后,擺頭晃腦地再次來到小伙伴面前。我“翻譯官”的扮相比“八路軍”還神氣?;锇閭兞w慕死了,大伙爭搶著我的黑眼鏡要當“翻譯官”或者“漢奸”。在你追我趕中,我戴著眼前一片漆黑的黑眼鏡,絆倒了,金屬眼鏡架的一只腳被折斷。
禍闖大了,回到家里,被母親拔掉褲子,用竹梢一頓亂抽,如果不是外婆拼命護著,我的屁股定會血綻開花。
從此,外婆只好戴著獨腳眼鏡做針線活,鏡框的另一邊用麻繩綁住耳朵來固定。我工作后,買了一副相同度數(shù)的老花眼鏡送給外婆,外婆戴上新眼鏡,張開手掌端看紋路老半天,反復(fù)比較、甄別,說:“我還是戴我的水鏡好,心里透涼?!闭f完,外婆嫻熟地把麻繩套上耳朵,戴上她的獨腳“水鏡”繼續(xù)納鞋底。外婆的“水鏡”成為我一輩子揮之不去的痛。
童年是幸福的,幸福的童年又是短暫的,在玩玩耍耍吵吵鬧鬧無憂無慮中,我小學(xué)畢業(yè)了。我一向不好學(xué)習(xí),居然在畢業(yè)考試中,奇跡般地考上了縣里的重點中學(xué)。老師不相信,父母不相信,其實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小學(xué)同學(xué)更無法接受這事實。在大街上遇見,千篇一律地被質(zhì)疑:“聽說你在一中讀書?真的假的?”在沒有?;蘸托7哪甏?,我實在是有口難辯,也懶得去申辯。
我上初一的那一年,正逢表哥三次高考落榜,他提著鋪蓋卷垂頭喪氣回鄉(xiāng)下時,把所有的書籍和學(xué)習(xí)用品都留在我家,其中包括一副近視眼鏡,說:“種田的人還戴眼鏡,要被村里人笑死的,出不起這洋相?!?/p>
我把那副眼鏡挎在鼻梁上一張望,一陣暈眩,好高的度數(shù)!對著鏡子,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完全變了個樣,頓時帥氣、斯文了,真是好道具。干脆走上大街裝斯文去。還別說,戴眼鏡的感覺就是不一樣,盡管視線模糊,走路深一腳淺一腳的,像踩踏在棉花上,但步幅從容不迫的,更穩(wěn)健了,明顯感覺腰桿子陡直了許多,也明顯感覺街上行人向我投來關(guān)注的目光。
在大街上溜達大半天,期待中的小學(xué)同學(xué)終于出現(xiàn)了?!斑?,真的是你啊,差點認不出來了呢,在重點中學(xué)這么用功啊,都戴上眼鏡了啊!”
我不慌不忙地扶正一下眼鏡,說:“不用功不行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p>
好生奇怪,怎么這眼鏡一戴,說起話來也有了水平,其實,我當時頭昏腦漲的,感覺天地在旋轉(zhuǎn)。
這種裝面子是不能在學(xué)校里裝的,大家都是重點中學(xué)的同學(xué),不講面子只講里子,一切憑考試成績說話。再說入校時,班上沒有一個戴眼鏡的同學(xué),我戴副眼鏡坐在教室里裝什么裝啊?那叫裝神弄鬼。
戴眼鏡的老師倒是有好幾個,戴眼鏡的英語老師說,眼鏡的英語拼寫是glasses,為了加深對這個單詞的記憶,英語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幽默故事:一個上衣口袋掛兩支鋼筆的年輕人,戴著眼鏡裝成很有學(xué)問的樣子,別人問他,用英語“眼鏡”怎么讀?年輕人轉(zhuǎn)著舌頭用英語腔快速地回答:“隔著玻璃看?!苯淌依餄M堂大笑過后,英語老師嚴肅地指出:“由此可見,學(xué)好英語是多么的重要?。 ?/p>
戴眼鏡的物理老師說:“眼鏡是利用物理中的光學(xué)折射原理制造出來的。”進而又說:“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物理知識,所以,學(xué)好物理很重要。”
戴眼鏡的生理衛(wèi)生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只有通過學(xué)習(xí)生理衛(wèi)生知識,了解眼睛的生理結(jié)構(gòu),才能科學(xué)地預(yù)防近視,保護眼睛。試想一下,鼻梁上架副眼鏡,多不方便??!”
不戴眼鏡的化學(xué)老師說:“只要學(xué)好化學(xué),即使眼睛近視了也不用戴眼鏡?!比缓?,他臉上掛著幾分得意,說:“利用化學(xué)知識制造隱形眼鏡,制造隱形眼鏡的材料是高分子聚合物。”
不戴眼鏡的體育老師說:“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zhì)很重要,包括每天的眼保健操,要不然你就會視力下降,就會變成近視眼戴眼鏡?!?/p>
等到了初三,班上戴眼鏡的人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他們都是學(xué)習(xí)用功的結(jié)果。熄燈以后,“眼鏡”們還打開手電筒、點上蠟燭熬夜苦讀。在考高中的緊張氣氛下,班上半數(shù)人戴上了眼鏡,我也隨波逐流,把表哥的眼鏡掏出來,泰然自若地跨上鼻梁,不是因為自己征服了眼鏡帶來的暈眩感,而是不戴眼鏡已經(jīng)看不清黑板了。
二
上高中以后,我也加入了挑燈夜讀的行列,因為我迷上了看小說。先是瓊瑤,后是金庸、梁羽生。廢寢忘食的閱讀直接導(dǎo)致我不停地更換眼鏡,而且,度數(shù)一副比一副高。
當時配眼鏡很方便,走出學(xué)校大門口就有,一對中年夫婦擺著地攤做著獨家生意,他們不僅配眼鏡,同時還做著修鞋、修傘、修鋼筆、修鎖配鑰匙等生意。像油畫盒一樣扁平寬大的盒子對折展開,立在攤位前,里面掛滿各式眼鏡框。說各式,其實也就三種款式:金屬框、半金屬框、塑料框。不管是哪種眼鏡框,大有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冷漠,愛理不理的,灰蒙蒙地靜待顧客。那年頭,戴眼鏡的人不多,除了學(xué)生就是老師,當然還有戴老花鏡的老大爺老太太。老師們一般戴當時比較流行的半金屬框眼鏡,眼鏡腳和上框是樹脂的,下框為金屬的,價格十五元。學(xué)生們一般戴塑料鏡框,五元,加上一元一片的兩片玻璃鏡片,配一副眼鏡總共七元錢。當時物價穩(wěn)定,這個價格一直穩(wěn)定到我高中畢業(yè)。至于像外婆那種又笨重又老氣的金屬眼鏡,很少有人問津,記不清要多少錢了,反正價格不菲。因為配眼鏡的顧客少,所以,更多時候,夫妻倆是在修鞋。一旦有人來配眼鏡,男人才會放下手里的鞋子和刀具,拍拍手巴掌,抖抖圍布上的泥土,取下套在脖子上臟兮兮的圍布,再用臟兮兮的抹布擦拭臟兮兮的雙手,再換一塊稍微干凈些的抹布反復(fù)擦拭,感覺雙手干凈了,起身,進入配眼鏡的工作狀態(tài)。說:“是要配眼鏡嗎?”仿佛醫(yī)生做了徹底消毒,鄭重其事地告知你,可以做手術(shù)了。而女人依舊專心修鞋、補鞋,連頭也懶得抬一下。在我的印象里,從未見過女人配眼鏡,也許配眼鏡這種高技術(shù)含量的活只有男人會吧。
配眼鏡的流程有些復(fù)雜。男人拿出幾副樣鏡讓你試戴,指著遠處的山說:“能看清對面的山嗎?還有山上的樹?”又起身從凳子上抽出墊屁股的報紙或雜志,遞過來,問道:“能看清紙上的字嗎?最小的字呢?”這樣反復(fù)試戴,有時要更換十幾副眼鏡。不停地問頭暈不?看的東西變形不?有重影不?一直讓你看清楚并走上幾步?jīng)]有頭昏腦漲為止,眼鏡的度數(shù)總算確定下來。
配鏡片確實是技術(shù)活,常常有不上學(xué)的頑童圍觀。男人將硬紙片剪出鏡片模子,不斷卡進鏡框內(nèi),不斷修改。確定大小形狀恰到好處時,再把模子緊貼在早已經(jīng)挑選好的鏡片上,用金鋼鉆在玻璃鏡片上刻出痕跡來,沿著痕跡,再用專用鉗子小心翼翼地把多余的玻璃夾剪掉,寬大的眼鏡片瞬間變成老鼠咬過的不規(guī)則月餅。接下來就是把鋸齒般的邊緣打磨成光滑狀。打磨的過程有些漫長,把鏡片在磨刀石上來回磨,不斷地澆水,期間還要更換粗細不同的磨石,玻璃鏡片在磨石上發(fā)出哧哧聲,讓圍觀的孩童們皺眉捂耳。當磨成的鏡片與硬紙片模子完全吻合時,鏡片才算大功告成。
安裝鏡片也有小技巧,點上煤油燈,套上燈罩,調(diào)整好火焰的大小,控制所需要的溫度,把塑料眼框在燈罩口來回加熱,烤軟,時間和火候的把握、拿捏全憑手感。將鏡片卡進柔軟的眼鏡框內(nèi),待塑料框冷卻、收縮,鏡片也就牢牢地卡在鏡框里了,紋絲不動。
眼鏡配好了,圍觀的孩子們還在嘰嘰喳喳,不愿離去,期待下一位配眼鏡的到來,又可以免費觀看一場表演。如今,這種純手工活如同補鍋、焗碗、打爆米花、釘稱等傳統(tǒng)工藝一樣,消失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只存于文字和影像的記憶。即使通過文字和影像記錄,現(xiàn)代人也無法去體會那個年代的孩子,滿大街追逐這些手藝人的興奮與熱情。
我曾經(jīng)問過配眼鏡的男人:“你這里有水鏡嗎?”
男人說:“沒有,聽說解放前有那種眼鏡,沒見過?!?/p>
其實,男人的眼鏡攤很多眼鏡都沒有,包括墨鏡。
不知從哪一年的哪一月的哪一天開始,小縣城的大街上出現(xiàn)了戴墨鏡的。這股洪水猛獸來勢兇猛,沒多久,滿大街都是墨鏡哥墨鏡姐。不管天晴還是下雨,大哥哥大姐姐們的墨鏡總是吸引我們的眼球,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墨鏡的鏡片越來越大,大到遮住半邊臉,就跟當時流行的喇叭褲的褲腳一樣,大到完全罩住了鞋子,拖在地上足夠充當掃帚。墨鏡的形狀也在不斷改變,變得橢不橢圓不圓的,有人給它取了一個別致的名字,叫它蛤蟆鏡。當時最流行的妝扮就是,留著長鬢角戴著蛤蟆鏡穿著喇叭褲提著四喇叭錄音機,錄音機里放著港臺的靡靡之音,如果另一只手還牽上一個燙頭的摩登女郎,那種招搖過市真讓人羨慕死了,不亞于現(xiàn)在的高富帥、白富美開著法拉利車轟著油門,敞篷的那種。每見此景,我忍不住要停下腳步,眼睛像被磁鐵吸引住一樣,吸引青春期的萌動。正如當時流行歌里唱的那樣,“什么時候有一張成熟和長大的臉,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盼望著早日戴上蛤蟆鏡。
校長像讀閱過我們的心思一樣,多次在大會上強調(diào),不要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準穿喇叭褲戴蛤蟆鏡進校園,學(xué)校是培養(yǎng)國之棟梁的搖籃,不是制造二流子的地方。他往上推一下自己鼻梁上的眼鏡,語重心長地指出:“同學(xué)們啊!要有正確的審美情趣,難道改革開放了,就可以戴蛤蟆鏡了?肯定不行的?!比缓筮厯u頭邊嘆息。
每個年代的中學(xué)生對老師總有一種天然的叛逆,我們也一樣,會場下有同學(xué)私下嘀咕:“他管得真寬,人家戴個眼鏡礙你什么事了?好看才戴,我畢業(yè)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買一副墨鏡戴,要買正宗的香港貨,鏡片上要貼有Made in Hong Kong商標的那種。”從那時起,我隱約認識到,眼鏡不只是用來看清東西的,還可以美化形象或者塑造形象。其實,眼鏡從誕生之日起,就被貼上時髦的標簽。清乾隆時期,李行南在他的《中江竹杖詞》中有“少年不盡風流態(tài),理聰斜窺紅粉妝”的詩句為證,說江南一帶的人以戴眼鏡為時髦,即使在結(jié)婚大典上,新娘也以戴有色眼鏡掩羞容為榮耀。
三
到了高三,我的學(xué)習(xí)成績一落千丈,考大學(xué)完全無望,心急如焚,怎么辦呢?班主任老師支招了,一個既可以提高班級升學(xué)率又可以照顧差生奔前途的兩全之策,他動員我們幾個成績差的同學(xué)去當兵,到部隊里再去考軍校,照樣是上大學(xué)。
當兵要體檢,視力是一項重要測試項目。好在父母對我棄筆投戎保家衛(wèi)國的偉大理想給予了慷慨支持,特意托人到省城買了一對當時非常稀罕的博士倫隱形眼鏡。隱形眼鏡好就好在它透明得跟水和空氣一樣,初檢我順利過關(guān),正當我萬事大吉做著將軍夢時,接兵部隊臨時決定對我們進行一次復(fù)查。我在慌忙中翻口袋,明明放在口袋里的隱形眼鏡,卻怎么也找不到了,它跟空氣一樣看不見了。
時至今日我還在后悔,當時我們學(xué)校五人參軍全部考上了軍校,畢竟是重點中學(xué)的差生,差也有八成,他們中間混得最差的也是團級干部轉(zhuǎn)業(yè)地方。每次拿自己副科級的工資與他們對照時,我腸子悔青。假如我當初不去戴表哥的眼鏡,假如我當初保護好視力不近視,假如我當初妥善保管好隱形眼鏡,假如隱形眼鏡不是透明得像空氣一樣,是有顏色的,假如……沒有假如了。
幾十年以后,猛然發(fā)現(xiàn)我當初的假設(shè)并不是無道理,現(xiàn)實社會中還真的出現(xiàn)了彩色隱形眼鏡。戴不同顏色的隱形眼鏡,目的是增加鏡片的可辨性,易于護理、操作、尋找,非彩色隱形眼鏡一般也都染有淺藍色。更有一種“美瞳”的注冊商標,最早出現(xiàn)在韓國,因韓國明星們喜歡戴著它在舞臺上載歌載舞,粉絲們臺下跟著效仿,由于有多種顏色,同時又可顯得眼睛明亮, 后來大受民間愛美女士的歡迎。一時間,美瞳成了彩色隱形眼鏡的代名詞,很快風靡韓國、日本、中國以及歐美。
天無絕人之路,也是父母不離不棄的支持,我混了一張自費的大學(xué)文憑,并順利地被錄用為公務(wù)員(當時叫國家干部)。我工作的第一站是一個偏遠鄉(xiāng)鎮(zhèn),我驕傲地成了整個鄉(xiāng)政府唯一戴眼鏡的干部,招之而來的是我一系列不雅的外號:“眼鏡”“四眼”“秀才”“賬房先生”“瞎子”“ 甫志高”等等。鄉(xiāng)政府有同事間互相取外號的習(xí)慣,我也不蠻在乎,取吧,隨便取就是。只是,我方面大耳濃眉大眼的,演電影應(yīng)該屬于英雄人物的類型,再這么有想象力,也不可能把我與出賣江姐的叛徒甫志高聯(lián)系一起吧?無非是電影里的甫志高戴眼鏡唄。我不在乎的外號終究還是有人站出來替我在乎,與我搞對象的姑娘和姑娘的父母很在乎。準確地說不是在乎我難聽的外號,而是實質(zhì)性地在乎我戴眼鏡。我談崩了七八個對象,都是因為眼鏡惹的禍。有的見了一兩次面或吃上一次飯,又多了一個認識的熟人。有的交往幾個星期,然后形同陌路,連熟人都稱不上了。時間最長的一個,交往近一年時間,基本上快成那么回事了。
那是一個盛夏的夜晚,皓月當空,微風搖晃著窗前樹枝,光影婆娑,月亮瀑布般地篩進房間,即使關(guān)掉電燈,我們也能彼此看清對方,甚至能聽到對方的心跳聲。我屏住呼吸正準備奉獻我神圣的初吻時,她哎呦一聲,我的眼鏡框撞在她的額頭上,她好像大夢驚醒般,瞪大眼睛望著我,問道:“我記起一件事情來,聽說近視眼是要遺傳的,要是我們的兒子一出生就戴眼鏡,那多慘??!”士可殺不可辱!這次是我主動說拜拜的。
天涯何處無芳草,我就不信我找不到老婆。我立下愚公移山志,終于在我三十一歲那年偶遇我現(xiàn)在的妻子,抓住戰(zhàn)機,速戰(zhàn)速決,接下來的一切自然水到渠成??偨Y(jié)成功的經(jīng)驗,原因很簡單,她也戴眼鏡,近視度數(shù)比我還高,而且,還散光。
四
常說,丑妻旺夫相。自從結(jié)婚后,好事排著隊來,先是我工作變動了,從鄉(xiāng)鎮(zhèn)直接調(diào)進縣委機關(guān),從事文秘工作。接到調(diào)令的那天,妻子興奮了一夜,說,進了縣委大院工作一定要好好表現(xiàn),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能忽視,包括穿衣戴帽。于是,她規(guī)劃著我要穿什么樣的衣服,穿什么樣的鞋子,系什么顏色的領(lǐng)帶等等。第一天去上班,我被她包裝成新郎官一樣別扭,臨近出門時,還端看我好一會兒,然后搖晃著腦袋,斬釘截鐵地說:“還是不行,眼鏡有問題,眼鏡必須換,要換一副莊重些的眼鏡,要有莊嚴感?!睆拇?,配眼鏡的活全由妻子代勞。
一年以后兒子出生了,初為人父初為人母的喜悅無法藏掖,掛在臉上,時時刻刻往外溢。妻子問我:“我們的兒子將來會怎樣?”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比他爸爸強?!?/p>
“嗯,也肯定比他媽媽強?!?/p>
“將來要考重點大學(xué)?!?/p>
“嗯,要考北大清華?!?/p>
“考上北大清華后還要讀碩士、博士?!?/p>
“嗯,讀完博士再留學(xué)?!?/p>
“最好到美國留學(xué)?!?/p>
“嗯,再考美國的公務(wù)員?!?/p>
“最好能當上美國的總統(tǒng)?!?/p>
“嗯,當上美國總統(tǒng)后再找一個漂亮洋兒媳。”
“最好找英國女皇做兒媳,才般配。”
“??!太離譜了吧?太不般配了吧?英國女皇多大歲數(shù)?。俊?/p>
“般配,般配,下一任英國女皇,正好,正當年?!?/p>
夫妻倆躬身大笑,眼淚都出來了。異想天開的快樂結(jié)束后,妻子頓頓神,一臉的認真,說,還是現(xiàn)實一點吧,我們把對兒子的希望或者期待,寫在紙上,每人寫十條,倒看我倆在對兒子的培養(yǎng)上是同心同德還是同床異夢。
一番獨立思考和書寫后,我們將各自書寫的紙條打開對照,只有一條完全一致,都希望我們的兒子將來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不要戴眼鏡。
從此,妻子將工作重點全身心地投入到兒子身上。兒子四歲那年,也就是結(jié)婚五周年,好事又來了,我被提拔重用了,走上了領(lǐng)導(dǎo)崗位,到一個政府組成局當副局長。妻子絮叨說,現(xiàn)在當領(lǐng)導(dǎo)了,更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你那副眼鏡也該去換了,老氣橫秋的,裝什么德高望重???要換一副青春活潑點的,這樣才有親和力,自己去換,我沒空,要接送兒子。我有些不耐煩了,說:“你怎么老是拿眼鏡說事???換來換去不還是眼鏡嗎?”
妻子漫不經(jīng)心地說:“你以為戴著眼鏡只是為了看別人???你透過玻璃看別人時,別人也在看你,你以為?!?/p>
感覺這話有點意思,但又不知意思何在?接受了她的建議。
也不知道從何時起,在地攤上配的眼鏡,高大上地入駐城市黃金地段的鉆石商鋪。眼鏡店不僅鋪面大,裝修也富麗堂皇,貨架上的眼鏡琳瑯滿目,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配一副眼鏡少則幾百,多則上千,貴得令人咂舌。
“不貴了,一分價錢一分貨,我們店里都是品牌眼鏡,幾百上千塊錢的眼鏡很普通的?!倍阎鴿M臉熱情的導(dǎo)購先生走到我跟前說:“還有更高級的呢?!彼⌒囊硪淼貜墓衽_里拿出一副眼鏡遞到我手里,說:“這是玳瑁做的,價格至少在五千元以上,戴上它就是身份的象征,高貴,莊嚴,大氣。”導(dǎo)購先生是一個年齡不大的小伙子,西裝革履,頭發(fā)梳得油光發(fā)亮,顯得干練有涵養(yǎng),挺健談的,他不隱晦本店眼鏡的昂貴,貴的理由在于科學(xué)的配鏡和專業(yè)的服務(wù),每配一副眼鏡都要經(jīng)過專業(yè)的驗光師、形象設(shè)計師、視力矯正恢復(fù)師、眼鏡保養(yǎng)清洗修復(fù)師等嚴格把關(guān),并提供免費服務(wù)。顧客配眼鏡的第一步是由驗光師對眼睛進行視力檢查和屈光度檢測,開具矯正處方,決定顧客是否要配眼鏡和應(yīng)配多少度數(shù)的眼鏡,借助的是專業(yè)的驗光儀器及輔助設(shè)備,小伙子說,非正規(guī)眼鏡店是沒有這些設(shè)備的,也不會有專業(yè)的驗光師的,驗光是一門技術(shù)活,驗光師其實是半個眼科醫(yī)生加半個光學(xué)工程師,需要掌握眼科基礎(chǔ)學(xué)、眼科光學(xué)基礎(chǔ)、臨床視光學(xué)基礎(chǔ)、眼生理光學(xué)、眼鏡學(xué)、眼科光學(xué)器械學(xué)等相關(guān)知識。之后,形象設(shè)計師彬彬有禮地把我請到電腦前,把我的臉型、發(fā)型、五官大小特征以及性別、年齡、身高、文化程度、職業(yè)、愛好等信息輸入電腦,最后,電腦彈出A、B、C、D幾款鏡框選項供我選擇。
“我還需要選擇嗎?就A吧,相信科學(xué)?!蔽腋杏X自己有種被強迫洗腦的無可奈何。
我突然想起了外婆的眼鏡,問小伙子:“你聽說過水鏡嗎?”
“水鏡?是水晶做的鏡片嗎?再好的水晶石也含有雜質(zhì),應(yīng)該不會是好鏡片?!睆乃荒樀拿H豢梢耘袛?,他并不知道外婆的那種“水鏡”。但是,關(guān)于鏡片,他說了一大堆專業(yè)名詞,折射率、材料密度、防紫外線指數(shù)、防輻射指數(shù)、防反光加膜、超微粒加硬、獨特的防水功能、防霧功能、減少視象扭曲功能、抗磨損功能等等。聽得我云里霧里。這哪里是眼鏡片啊?簡直就是頂尖科技的航天器材!小伙子理直氣壯地說:“沒錯,就跟航天材料一樣的高科技產(chǎn)品。”
配眼鏡多了,自然與小伙子成了朋友,他說他不是導(dǎo)購先生,他有一個專業(yè)的稱呼,“首席眼鏡推薦師”。大凡能稱師的都是有專業(yè)知識的專業(yè)人才,更何況是首席呢。對于眼鏡的歷史和相關(guān)知識,小伙子知識儲備量真不少,他告訴我,眼鏡最早出現(xiàn)于一二八九年意大利佛羅倫薩,據(jù)說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xué)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納發(fā)明的。美國發(fā)明家本杰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一七八四年發(fā)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一八二五年,英國天文學(xué)家喬治艾利發(fā)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他還說,業(yè)內(nèi)還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說眼鏡是西亞的阿拉伯兄弟發(fā)明的,大量的古籍里有“讀書石”的記載,用透明的水晶石貼在書籍上,起放大鏡的作用,這種透鏡就是眼鏡雛形。而更鏗鏘的聲音來自中國,眼鏡是由中國人發(fā)明的,就如同足球起源于中國,有人認為,中國人在兩千年前就發(fā)明了眼鏡。我們祖先不僅能利用琥珀、天然水晶的透視性制造眼鏡,而且掌握相關(guān)光學(xué)知識,著名思想家墨翟在其著作《墨子》一書《經(jīng)下》《經(jīng)下說》兩篇著作中,對光學(xué)的直播、凹凸鏡成像、小孔成像、倒影以及光的反射、折射等原理進行詳實論述,也為眼鏡的主要構(gòu)件——鏡片(透鏡)的產(chǎn)生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戴眼鏡在明朝很普遍,當時叫做叆叇。
興趣之下,我特意到網(wǎng)上去搜查一番,確實有相關(guān)記錄。明萬歷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jié),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lián)之,縛于腦后,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眼鏡最初的叫法。清嘉慶年間眼鏡已得到普及,張子秋在《續(xù)都門竹枝詞》云:“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yǎng)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后生。”清李光庭所著《鄉(xiāng)言解頤》記載,我國古代眼鏡根據(jù)子丑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深淺標度。眼鏡不是舶來品更有說服力的是,十三世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把中國眼鏡制造技術(shù)帶到西方的。在他的游記里有中國人戴著眼鏡閱讀的記載。我國早期眼鏡的圖像及實物資料存世不多。但是,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中確實畫有一老者戴著眼鏡。這畫像成了我有限知識中,唯一能確認中國古代有眼鏡的證據(jù)。眼鏡的發(fā)源各執(zhí)一說,眾說紛紜,好在這些并不影響人們對眼鏡的使用,如同世界各地對足球的熱愛一樣。只是狂熱的足球迷更自豪些,因為國際上權(quán)威地公認足球的發(fā)源地就是中國,這多少讓愛恨交加的中國球迷得到一絲慰藉,畢竟我們“先前闊過”。
眼鏡的最早發(fā)祥地難以考證,但是,玻璃眼鏡應(yīng)該來自西方。央視有一期《國寶檔案》節(jié)目,里面介紹乾隆皇帝隨身攜帶的一件寶物,一個來自西方國家的放大鏡(當時叫做顯微鏡),這個放大鏡之所以珍貴,因為它是爺爺康熙送給乾隆皇帝的,乾隆對爺爺“千古一帝”的膜拜是毋庸置疑的,即便退讓皇權(quán),也不愿去超過爺爺康熙執(zhí)政年限。晚年的乾隆視力并不好,年老眼花,但是他從來不愿意去使用這放大鏡,他的理由很簡單,制造放大鏡的玻璃是在烈火中煅燒出來的,火里的東西對眼睛有好處嗎?不灼傷眼睛才怪。最高統(tǒng)治者對西方的玻璃都是這個認識,就不難理解大清帝國為什么要杜絕洋貨,閉關(guān)自守了。從這件事情可以斷定,玻璃是舶來品,玻璃制造的透鏡也應(yīng)該起源于西方。
五
兒子很爭氣,沒有違背父母所愿,直到初中畢業(yè),一對水汪汪的大眼睛還保持著一點五的視力,只是功課差得一塌糊涂,考不上任何一所普通高中。夫妻倆一番相互埋怨指責爭吵后,都理性得沒有了脾氣,怪誰呢?當初在為兒子成長設(shè)計編程時,都忽視了還有中考這個環(huán)節(jié)。還得面對現(xiàn)實,兒子才十五歲,不可能不讀書吧?我和妻子一合計,決定讓兒子復(fù)讀一個初三,明年再考高中。形成的決議到達兒子那里卻行不通了,他死活不愿再復(fù)讀,也不愿意讀普通高中,并以離家出走相威脅。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感覺是豆腐掉草灰里,拍不得也吹不得。
那個暑假,我保持十二萬分的克制和耐心,陪他逛街、散步、騎山地車、看電影、旅游,只要他樂意做的事情我都答應(yīng)。好不容易等來他情緒好轉(zhuǎn)的時候,我們抓住時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跟他談人生、談理想、談學(xué)習(xí)知識的重要性,什么黃金屋啊,顏如玉啊,人上人啊,只要是我知道的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所有勤學(xué)苦練勵志建功立業(yè)的故事,全盤托出,娓娓道來,幾乎把我自己都說感動了,最后我非常動容地說:“崽啊,不讀書不行啊!不讀高中就考不了大學(xué),不上大學(xué)就找不到好工作,沒有好工作就掙不了大錢過不了幸福生活??!”
兒子起身問道:“你們說完了嗎?”
我和妻子面面相覷,眼鏡對著眼鏡,眼鏡后面是深不可測的黑洞,等著他來揭秘。
“你們口口聲聲說要我保護好視力,卻總是要給我一副眼鏡,像你們一樣過著戴眼鏡的生活?!闭f完,拂手而去。
我和妻子再次眼鏡對眼鏡。我什么時候給他一副眼鏡?。?/p>
是我強行給兒子戴上一副眼鏡嗎?我記得在一次訪談中,作家張悅?cè)徽f:“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眼中的世界,都有自己的世界觀。我曾經(jīng)有過一個描述:當我們在讀一部小說的時候就好像接受了這個作家遞給我們的一副眼鏡,我們戴上作家的眼鏡進入他的世界。
作家們遞給我們的眼鏡,有的顏色很深,有的顏色很淺,有的甚至近乎透明。這個眼鏡反映著作家本人眼中的世界及其色調(diào)。我把它稱作世界的灰度,就像攝像機和電視機的灰度,每個作家眼中的顏色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偏暖,有的偏冷,有的特別暗,有的很亮?!?/p>
遵循兒子意愿,陪他去省體??甲闱蜿?。幾番測試后,從未經(jīng)過正規(guī)足球培訓(xùn)的兒子卻奇跡般的被錄取了。教練說,你兒子腦子快,跑得勤,全局意識強?!爸浪拇缶钟^哪來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眼力好,視角廣,是塊踢中場的好料子?!?/p>
我本球盲,自從兒子踢足球以后,我也開始關(guān)注足球了??赐曛谐磥喒冢赐暧⒊次骷?,世界杯亞洲預(yù)選賽更是一場沒落下。這足球越看越不明白,起源于中國的足球,臨到中國人踢起來怎么就如此生疏呢?感覺拿慣筷子的手突然抓起刀叉一樣無所適從。還有就是看臺上的觀眾比賽場上的球員更賣勁,更悲喜交集聲嘶力竭。
每次看國足比賽,都是對老心臟的極限鍛煉。Y君在微信群里跟我調(diào)侃說,這算什么啊,我被國足虐幾十年了,不被萬箭穿心,千瘡百孔,算不上中國球迷。Y君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骨灰級的球迷。十二強賽中,中國對韓國那場比賽在長沙舉行,Y君在群里發(fā)號召:大家不要費神去買票看現(xiàn)場了,無懸念的輸,不值得看。也有人擠兌他,萬一中國隊贏呢?Y君說,我到瀏陽河上去裸奔。
那一晚賀龍體育場沸騰了,長沙沸騰了。國足一比零小勝韓國隊,打破三十年逢韓不勝的怪圈,大街小巷處處是國旗飛舞的海洋。我們的微信群里更熱鬧,Y君在一群鐵粉的簇擁下,裸奔直播。
第二天,我給Y君打去電話:“昨晚視頻中裸奔真的是你嗎?”
“是?!?/p>
“光線很暗,拍攝得不太清楚。”
“那要怪路燈?!?/p>
“沒有路燈,總還有人在散步、行走吧?”
“有,當然有。他們拿樹棍子追打我屁股。”
“我真佩服你,如此強大的心臟,怎么做到的?”
“簡單,摘下眼鏡,哪是人?哪是樹?就全分不清了,就不要臉了?!彪娫捓飩鱽硪贿B串的朗朗笑聲。
我當時的感受,中國的球迷可敬,可愛,可憐。
體校的訓(xùn)練是艱苦的,好在兒子有夢想在支撐,沒有累趴。每次在微信里都能感受到他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況。我不懂足球,提不出更好的告誡,在勉勵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同時,著重強調(diào)要保護好視力,不要戴上眼鏡。
通過兩年的足球訓(xùn)練,兒子長高了,更強壯了,并在省體校踢上了主力。突然出現(xiàn)在我面前一時半會還認不出來:頭戴有英文字母的棒球帽,高幫球鞋有些夸張,一身緊身牛仔服上好幾個破洞,鼻梁上架著一副碩大的黑框眼鏡。
“你怎么戴上了眼鏡?”
“沒度數(shù)?!?/p>
“沒度數(shù)你戴什么眼鏡???”
兒子哈哈笑了,把眼鏡取下來遞給我說:“Out了吧?這是沒有鏡片的眼鏡框,那些演藝明星平常都喜歡戴這個,這叫范?!?/p>
我不以為然地說:“瞎浪費錢?!?/p>
兒子雙手把他的空眼鏡框安放在我鼻梁上,故作端詳,說:“帥!酷!有范兒!您更適合戴這個眼鏡?!?/p>
“可是,我什么都看不清了,模模糊糊的?!?/p>
兒子板著嚴肅的臉,一本正經(jīng),顯得滑稽搞笑,說:“模模糊糊好?。∧髦戌R片的眼鏡看到的只有現(xiàn)實的悲催,眼前的茍且,我戴著無鏡片的眼鏡看到的是夢想,是未來,中國足球的未來,要不,你試著看看我,是不是看到一顆世界級的足球巨星即將沖出地平線,冉冉升起。”兒子夸張的手臂在我跟前緩緩抬高。
在那一剎那,我感覺兒子真的長大了,自己真的變老了,戴著有鏡片的眼鏡變老了,只是不知道這眼鏡是“水鏡”還是“火鏡”,要是外婆還在就好了。
責任編輯:易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