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秋雪
迪迪是一家顯微鏡公司的主任,他的外在形象、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都處于美國社會的中上層。但他找不到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試圖通過自殺逃離人世。在一次火車旅行中,迪迪“殺死”了鐵路工人,并引誘了盲女海斯特;接下來的故事里,迪迪嘗試成為海斯特的“眼睛”,與此同時,央求海斯特作為自己的“靈魂”,希求借此使兩人共存于世。
“有些人就是生命的本身。還有些人,比如迪迪,只是棲身于生命之中?!边@是桑塔格對“好好先生”迪迪的總體評價。
棲身在肉身空殼中的自我應如何自救?對于迪迪而言,救贖的道路與“視力”息息相關。由于常年供職于顯微鏡公司,“切片”“放大”也變成迪迪觀看世界的方式,在他眼中,事物不再是能夠直接被行動把握的對象本身,而是必須要經過放大、甄別、篩選的有待抽取意義的“肌體”,因此,他對世界的感受力是間接的。
而雙眼失明的海斯特就成了迪迪心向往之的靈魂,他想努力將顯微鏡般的自我意識轉變成依靠觸覺直接把握對象的自我感受力,換句話說,迪迪是想重塑自己審視世界的方式,從理性的抽象能力轉向感性的觸摸能力。如此,他才能不被絕望和恐懼所吞噬。
迪迪自我改造的嘗試不限于表淺的意象觀看,他一度觸及了實質:是人類意識的時間觀念使人陷入絕望與恐懼。如果說從顯微轉向觸摸是外在觀看方式的改變,那么,從三維時間觀(過去、現(xiàn)在、未來)轉向時間的空間化則是內在觀看方式的改變。
對迪迪而言,線性時間使自我陷入邏輯自證的怪圈:他的想法、感受都需經過證明才能被確認,亦即他在意志與表象二者間究竟何為真實這一問題上首鼠兩端;但一旦時間被視為空間,事件和思維僅作為偶性“同時出現(xiàn)”,它們內部的因果和秘密不再有效,唯一能為這些對象“葆真”的主體就是迪迪的自我意識本身。
空間的可分割性和可互換性,令迪迪能夠逃離回憶所帶來的絕望,能規(guī)避未來籠罩于人心的恐懼;只有這樣,他才能活在永恒的“當下”,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而非租客。
抓住生命、看見真相、戰(zhàn)勝死亡,人類理智的野心試圖將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將所有未知變?yōu)橐阎?。但是,人一旦確信在生命之外還有一個本質的存在,在這個現(xiàn)實的背后還有另一種真實,甚至只把理性加工的成品視作意義載體與價值源泉,那么人必定墮入“提出問題”和“無解”的惡性循環(huán)。
迪迪“死而復生”的經驗向我們訴說了另一種可能:如何經由感受力達成有效的自我救贖。?
《城市經濟》
[加拿大]簡·雅各布斯 著
項婷婷 譯
中信出版社
2018年6月
城市主宰了人類發(fā)展的進程,城市的興衰影響著廣闊的腹地乃至整個國家的命運。有效率的城市未必能發(fā)展得好,相反,存在必要的無效率的城市反而會繁榮發(fā)展。本書層層遞進,生動地講述了世界史上許多城市生老病死的真實故事,為我們解開了城市發(fā)展之謎,開啟了未來城市發(fā)展的新思路。
《經濟的本質》
[加拿大]簡·雅各布斯 著
劉君宇 譯
中信出版社
2018年6月
雅各布斯從“人類是自然界中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一部分”這一前提開始,試圖從自然世界中總結出經濟運行的基本模式,并綜合分子生物學、生態(tài)學、進化論的視角進行闡述,將經濟的發(fā)展、擴張和崩潰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機制來重新解釋。
《西塞羅的政治哲學》
[美]施特勞斯 講疏
[美]尼科爾斯 編訂于璐 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8年6月
施特勞斯的這門西塞羅研讀課對我們具有特別的重要性。首先,本書可作為最佳入門導讀,非常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自然正確與歷史》;第二,辨識人類歷史上個體思想的優(yōu)劣對錯乃至品質的高低,是我們能夠從施特勞斯的這門課上學到的最為寶貴的思想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