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彧 賴琦琦
人物:楊先生
職業(yè):頌缽療育師
大娃:咩咩,4歲
二娃:頌頌,1歲
如今中國不少家庭已進入“二孩時代”,家庭新成員的到來,也許在外人看來意味著人丁興旺、幸福美滿,但個中之酸甜苦辣,恐怕唯有自己心知。女性十月懷胎的艱辛自不用說,承擔著家庭重任的爸爸在孩子的成人路上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而真正要邁進“二孩家庭”的生活狀態(tài),夫妻雙方都面臨著體力、精力以及經(jīng)濟上的巨大考驗。“二孩爸爸”們被工作、孩子、家庭重重包圍的生活狀態(tài)可謂是一半蜜糖,一半砒霜。
一直生活在大家庭里的楊先生,從小被姐姐們照顧,與家人之間遇事相互知會、商量,有困難彼此幫助、支持。“這種兄弟姐妹間的親情、友情,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獨一無二的情感,與自己和父母、朋友或另一半之間的感情是不同的。”他這樣說。
正因為有這種體會,楊先生一早已經(jīng)有至少要生兩個孩子的想法:“很幸運,我遇到了很愛我的太太,她無條件支持我的這個想法,對生二孩這件事情,她沒有猶豫過?!钡M管早就有要生兩個孩子的想法,楊先生和太太也并沒有婚后馬上就要小孩,反而用了長達8年的時間去準備,從物質(zhì)上到心理上,都讓雙方能夠在為人父母時更成熟,經(jīng)濟上更獨立,時間上也更寬裕。
婚后第8年,楊先生伉儷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咩咩”,其后不到3年,妹妹“頌頌”也來到了他們家。
生命中多了兩個小伙伴,楊先生表示“痛并快樂著”。網(wǎng)上流傳著不少“二孩爸爸苦難記”之類的文字,楊先生身為“二孩爸爸”中的一員,卻不太認同那些說法。誠然兩個小孩的確讓自己進入了一種持續(xù)消耗的狀態(tài),但是孩子們所帶來的快樂遠遠超過疲勞辛苦,楊先生說:“每個人的心態(tài)都不一樣,對我來說,不管大娃還是二娃,都是天使,都是來豐富我的生命的?!?/p>
兩個孩子年齡相差不到3歲,提起他們之間的相處,楊先生會用“超級有愛”這四個字來形容。哥哥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時,雖然是孩子間小打小鬧,但有時仍會發(fā)生摩擦,引起小爭執(zhí)??尚置孟嗵帟r,妹妹總能把哥哥“虐”得不行,而且哥哥都不會生氣。
“就算頌頌用力又拍又擰,哥哥也從不用有力量的動作去回擊,可以說是‘暖男型哥哥了。妹妹看見哥哥則是眉開眼笑,早上在客廳迎接哥哥,看到他就手舞足蹈?!睏钕壬贿吤枥L著兄妹倆相處時的場景,一邊展示他手機里兩兄妹的照片:“哥哥有時候會模仿大人,一邊摟著妹妹輕輕地拍她,一邊說‘來,睡覺。看到妹妹入眠了,也會很自覺地小聲說話?!边@些看似很平常、微不足道的兄妹相處細節(jié),卻讓楊先生每每在外奔波忙碌之后回到家里,都能馬上一掃疲憊,瞬間調(diào)頻開啟“奶爸”模式,用照片和視頻記錄下兩個孩子的成長片段,這對他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美好時刻。楊先生說:“每當這些時候,我就會想,當初和太太的決定是對的,兩個孩子所帶來的這種豐富和幸福的人生體驗,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只有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才會懂得?!?h3>盡最大可能去陪伴他們
在楊先生家里,最少有四個大人陪著兩個孩子,除了夫妻倆,還請了個阿姨幫忙,孩子們兩邊的祖輩也會輪流過來照顧,楊先生的四個姐姐在廣西老家生活,有空時也會過來當幫手。楊先生說:“家里最多的時候,有七八個大人圍著兩個娃娃轉(zhuǎn),就是為了能夠盡可能地讓孩子在充滿愛的氛圍中長大。”
楊先生表示,自己在安排照顧孩子的時間和人手方面,相對于大多數(shù)家庭來說可能更有優(yōu)勢。除了很多家人能幫忙照顧孩子之外,太太的工作時間也屬于相對比較自由的,而自己雖然很忙,但時間上也可以自由調(diào)配。這些先決條件已經(jīng)是非常好的了,但即便如此,有了二孩之后,時間和精力的分配依然給他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畢竟,現(xiàn)在這個年齡階段是事業(yè)發(fā)展的高峰期,因工作需要楊先生會經(jīng)常出差,忙起來的時候,確實很難抽出時間陪伴孩子。有一次出差回來,為了兌現(xiàn)自己給孩子買禮物的承諾,他半夜兩點還開車去尋找24小時便利店買玩具。
但是楊先生說,只要能抽出時間陪孩子,他都盡可能親力親為,并且格外珍惜這樣的陪伴時光。孩子頭發(fā)都是他給修剪的,他很自豪地說:“大兒子咩咩的胎發(fā)留了4年,長度已經(jīng)到腰了,就在腦袋后面扎了個‘揪揪。這個酷炫的發(fā)型經(jīng)常引來別人發(fā)問,‘這小朋友的頭發(fā)那么好看,在哪里剪的,媽媽就回答說是爸爸剪的。”以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楊先生的職業(yè)都被誤認為是發(fā)型師。
如今忙是常態(tài),忙碌的爸爸更是不在少數(shù),但很多人在外忙完工作,回到家就只想倒頭睡覺或是玩手機、打游戲放松下,即便是陪孩子玩耍、說話,也很可能是心不在焉,應付了事。楊先生則表示自己是盡量放下工作,將時間和精力的天平傾向家庭:“哥哥出生時,我更多的是把時間精力放在事業(yè)上,妹妹出生之后,我的重心則往家庭、孩子身上靠攏,公司的事務(wù)能交出去的,盡量放權(quán)。”
他說他之所以這樣選擇,并不是偏心妹妹:“它不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的單純裂變,而是因為新生命的到來,需要你付出時間、精力和經(jīng)濟的N次方。”
“生養(yǎng)一個孩子的時候,你可能需要耗費掉30%的精力,但養(yǎng)育兩個孩子,并不是再加30%就可以了,而可能就變成了你需要200%地投入?!睏钕壬@樣說。因為兩個孩子年齡不一樣,需求也不一樣,兩個孩子帶來的是許多不同的、分散的事務(wù),而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很多事情不可能同步做,所以忙亂和辛苦可能是最直接的感受。
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又享受育兒的過程,喜歡看孩子們的歡笑,那么就要自己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時間會更多地花在陪伴孩子、與孩子的交流上,這對楊先生來說,也需要一個自我調(diào)適的過程。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平衡與取舍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