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夏山過雨圖》的藝術(shù)特色

      2018-09-21 05:30:46朱孟武
      戲劇之家 2018年19期
      關(guān)鍵詞:龔賢藝術(shù)特色

      朱孟武

      【摘 要】明清畫壇,龔賢的作品面貌獨特,《夏山過雨圖》是其黑龔面貌的代表,南京地區(qū)的地質(zhì)地貌也是其作品風格的源泉之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黑龔面貌以及獨特的審美意境。本文從《夏山過雨圖》著手,分析出龔賢山水畫畫面構(gòu)成元素的“四個特征”。

      【關(guān)鍵詞】龔賢;《夏山過雨圖》;藝術(shù)特色

      中圖分類號:J2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9-0009-03

      龔賢故籍江蘇昆山,他常自署名為鹿城龔賢或玉峰龔賢。鹿城、玉峰是昆山別名,其一生大部分時間寓居南京,最后卒于南京清涼山。因此,龔賢有時又署名為上元龔賢、石城龔賢,上元、石城皆指南京。晚年有很長時間隱居山林,曾自署名為“武陵龔賢”。武陵在湖南常德,取意于龔氏一姓郡望在武陵,武陵又是陶淵明《桃花源記》所述的世外桃源之地。

      《夏山過雨圖》描繪云山煙樹、作者采用多遍積墨烘染法、運筆渾厚、用墨厚重、層次分明、自開生面,此圖可見半千畫風之本色,為龔賢的佳作之一。畫幅左上落款“武陵龔賢”,鈴有“龔賢印”白文方印。(見圖1)

      圖1

      龔賢生于明萬歷四十六年,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18——1689),字半千、野遺,號柴丈人。此外還有豈賢、半山、鐘山野老、半山野人、清涼山下人、半畝居人、蓬高人、江東布衣等名號,是17世紀南京地區(qū)著名的山水畫家。居當時畫壇金陵八家之首,同時又是一位出色的詩人。

      《夏山過雨圖》中千峰萬山坡層層,一排茂林列其中,樹下坡后有人家,煙云靄藹有無間。畫中景物繁復,山石涌若沸,茂林歡若舞,卻井然有序,一絲不亂,因為畫中的萬峰千山坡層層,卻有主峰鎮(zhèn)上頭,地位顯赫而千山萬石若群情涌動,圍繞在主峰的周圍,若千軍萬馬摩拳擦掌地等待主將的一聲命令,便可沖鋒陷陣以一當十。茂林一排是鐵壁銅墻般的后盾,兩大叢樹的頂部向左右兩邊上斜,形成一上開之勢,托起了那千山萬峰及煙靄人家,真是青山白云,秀麗媚人。如此佳境,怎不叫人欲游,欲居之思?①圖中可以看到山石結(jié)構(gòu),豐腴的茂林,潤、黑白關(guān)系對比在形成畫面總體氣息中所起到的作用。盡管有些畫面元素不能單獨分割理解,但為了研究需要,可以暫時將其區(qū)分以便深入理解。下面將各個元素獨立出來具體分析。

      一、山石結(jié)構(gòu)特征及其表現(xiàn)手法

      考察龔賢一生的活動環(huán)境有兩類:一是江南、江北的平原,一是南京山地。素有“龍盤虎踞”之稱的金陵,兼有江、湖、山色之勝美,平原與山地并具,龔賢畫的山水地質(zhì)特征就是在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下孕育而成的。在龔賢的眾多山水畫中,歸納有三種地形景觀:一是低山,二是丘陵,三是平原。②

      龔賢繪畫在構(gòu)圖形式上以平遠山水為主,兼有深遠、高遠、幽遠、迷遠者。不論是描繪低山還是丘陵,這幾種構(gòu)圖形式都在其畫中可見,可見他這方面的繪畫構(gòu)圖技巧是約定俗成的,《夏山過雨圖》是以高遠構(gòu)圖法表現(xiàn)南京山地清幽小屋的作品?!断纳竭^雨圖》還有如下特點:

      以立軸取山脈局部景觀寫的是南京山地層巒景觀,表現(xiàn)出一坡一壑兩丘的構(gòu)造,山坡高拔,氣勢雄偉,山壑中雨后霧氣冉冉而起,前景則是華滋的茂林,這種景觀可以從紫金山一角找到其實景。

      上下局部截取法中觀者可以看到山頂,但見不到山腳,這一特征是從金陵低山——丘陵地形的實際出發(fā)的。如果描繪全景必然平平淡淡,因此龔賢采用截取法,取山地之一段,寫其形態(tài),所作畫幅變成了高聳莫測、險峻幽深、平中見奇、令人神往,氣韻生動而引人入勝,歸功截取法的運用,變低山為萬仞,變平凡為神奇,代表龔賢的藝術(shù)風格。

      山石厚重,黑白、虛實、濃淡關(guān)系對比強烈,以立體感、實感、層次感和遠近感為長,這些是龔賢畫面的最大特征,也是他山水畫風貌的典型。山石以積墨為之,多次皴點渲染、厚重。其法是用中鋒先勾出山石輪廓,采用雨點皴、落茄披麻皴、橫點皴等法,多次積加。石塊上白下黑,以分出陰陽向背,表現(xiàn)出山中蒼潤而渾厚、飄逸而凝重的總體藝術(shù)效果。他在《半千課徒畫稿》中說:“一遍點,二遍加,三遍便歇了,待干又加濃點,又加淡一道,連總?cè)臼菫槠弑??!雹邸断纳竭^雨圖》寫夏山云雨,用多遍積墨法而成,深沉華滋,蒼翠欲滴。圖中黑的是山巒林木,白的為浮云煙霧。黑白分明,層次清晰,是典型的“黑龔”。從《夏山過雨圖》前景的土坡來看,屬于平緩的土坡,質(zhì)地屬于土質(zhì)結(jié)構(gòu),土質(zhì)柔軟,且透露出飽含水分的特征。中景和后景的土質(zhì)也基本相同。

      表現(xiàn)山石結(jié)構(gòu)的筆法《夏山過雨圖》中山石輪廓用線流暢富有彈性、頓挫連續(xù)、轉(zhuǎn)折處圭角畢露、皴擦密致,且與輪廓之勾勒相融和;近坡、山根多皴少染,表現(xiàn)了典型的南京地區(qū)地質(zhì)地貌特征。從“筆法”來拆分探尋,圖中勾勒土坡的用筆,筆筆看似柔弱卻見剛健、似勁卻韌、若筋若健、筆筆遒勁,不似有而卻是有,都是柔而不弱,符合“遒者柔而不弱,勁者剛而不脆”的用筆要求。

      從圖中土坡點染皴擦的筆法來看,方中有圓,圓中有方,骨力拙樸而生動:轉(zhuǎn)折處剛健而活脫、勁而松、松而不散,畫面筆法是減卻不減,繁卻不繁,減而不少,繁而不多。正是這多變的筆法配合萬千變化的墨氣,使近景氣韻生動而回味無窮,令這“平行線”構(gòu)圖的邱壑顯現(xiàn)出清新的意境,給觀者耳目一新的美感。

      《夏山過雨圖》用墨極具特色,能體現(xiàn)出龔賢的“黑龔”畫風。為追求畫中筆墨豐厚及墨色層次的豐富變化,他采用“積墨法”,“積墨法”最為重要也最難于把握。圖中近坡是以積墨為主體,參以破墨法,表達出了山石的陰陽體積和豐富層次,渲染出了濕潤空氣而造成的距離感,愈顯其蒼茫厚重之美。墨色本身在表象上的深邃莫測又構(gòu)成了一種模糊朦朧的效果,這里的運墨技巧不僅是一種手段,更是繪畫表現(xiàn)的自身,積墨法使《夏山過雨圖》的畫面更顯幽深、渾樸、蒼茫之美。在運用墨色上追求“潤”的效果。重墨而不濁、淡墨卻不薄,層層疊疊,墨愈重而畫面卻愈亮,墨分五彩,光彩映人。

      用筆用墨的結(jié)合使《夏山過雨圖》中的山石整體呈現(xiàn)出濕潤的透明光感,山石由筆墨的堆積和空白的留出而組成。

      二、植被特征——豐腴的茂林

      《夏山過雨圖》中,首先吸引觀者的是那片油黑的密林,樹木種類典型屬于同種植物,符合植物傳播、生長的規(guī)律——種子聚群傳播原則,樹木生長茂盛基本沒有留下空隙,樹葉茂密,呈現(xiàn)出樹木富含水分且生存氣候環(huán)境濕潤的特征,圖中可以推斷其生長位置為山陰面處,屬于喜陰植物,這與其他中國畫中樹木的形象狀態(tài)是不同的,只有山坳里的樹木才能呈現(xiàn)出這樣的生存狀態(tài)。

      三、表現(xiàn)手法

      《夏山過雨圖》樹木的創(chuàng)作,前景的茂林可謂整幅畫的點睛之筆,在整個畫面中以強烈的黑白對比,使觀者的欣賞順序嚴格從豐腴的茂林開始,其最大的特征是“整”。龔賢刻意將樹木分成三組,而三組又聚成一組整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正中央的三顆樹左右搖擺頗具動態(tài),而這種動勢又被兩邊頗具靜態(tài)的樹叢牢牢地限制,正所謂動中寓靜,靜中有動,動靜結(jié)合。由此可窺得大師繪畫素養(yǎng)豹之一斑。他所畫的樹,往往是樹干留白不皴,樹葉或者疏朗或者茂密,上濃下淡,作者傾其畢生精力,在當時崇尚渴筆皴擦的簡淡風氣下,逆向地創(chuàng)造了黑密厚重,郁勃蒼渾的“黑團團,墨團團,墨團團里天地寬”的“黑龔”樣式。以磅礴氣勢盡傾胸中丘壑,透露出內(nèi)心壓抑著的高尚,黑密中的清雅孤寂。在此幅山水作品中,龔賢將多遍皴染放在密林叢中,以濃密厚重的“塊狀形體”和濃密厚重的“風動形體”的樹形墨塊,營造出墨氣撲鼻的雨后初霽,夏山如洗的厚重景色。畫面上山厚、樹厚、氣也厚;山重、樹重、氣亦重。山巒皆厚,蒼翠欲滴,可謂“元氣淋漓障猶濕”激蕩著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元真之氣。而留給畫面中的那幽邃的黑于靜寂中蘊含著無限生機。

      煙云、霧靄等全部留白,透過對叢樹和背陰處山石的層層暈染和積墨,反襯出煙云、霧靄的輕盈和縹緲,并帶給觀眾流動之律動,黑白相生,動靜結(jié)合的畫面美感是作畫者所要呈現(xiàn)給觀者的。龔賢利用黑白之間的強烈對比表現(xiàn)出光影對山石樹木的作用,正是他對中國畫中“黑白”關(guān)系的妙用?!坝媚F在能黑,而其黑也,非謂烏煙瘴氣。蓋能淡而后能濃,能白而后能黑。所謂欲知其黑,則先求其白,欲知其濃也,則先求其淡?!彼窍取爸住保蟆笆睾凇?,先是由眼睛認識世界的現(xiàn)象,而后在心中掌握世界的本質(zhì),白從黑生,黑從白現(xiàn),所謂太極之語。

      四、從繪畫層面來講,圖中這片茂林起到的作用

      將畫面的視覺重心引向了這片茂林,使畫面有了畫眼。龔賢是控制黑和運用黑的能手,黑處往往最能體現(xiàn)畫家的繪畫修養(yǎng)和藝術(shù)境界。不同的黑形態(tài)、黑處分割的大小變化都會給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所以只有掌握了白的妙用,才能與白發(fā)生奇妙的關(guān)系,洞察黑與白的奧妙。從龔賢的畫面來看,他正是充分領(lǐng)悟到了這一奧妙,并創(chuàng)新性地把墨的黑與紙的白提升到現(xiàn)代的光影層面表達出山石的結(jié)構(gòu),將“留白”與“運墨”并置運用,在其墨色最為濃黑深厚的地方,“白”的運用卻不需任何添加。

      茂林將近景和中景隔開使畫面有了黑白對比的節(jié)奏感。沒有黑的變化,白就是紙,不成其為畫,沒有白,黑就無從顯現(xiàn),黑白相生,所以說中國畫中的黑和白都是畫面形態(tài)的動態(tài)組成部分。徐復觀對虛與實有過一個定義:“象是實,是有,象外是虛,是無?!雹芤浴坝小薄盁o”言說“虛”“實”,而老子談到的有無相生之“道”自在其中,加之龔賢的“非黑無以顯其白,非白無以判其黑”⑤對中國畫的解釋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茂林的存在使近景的土坡和中景的山丘越發(fā)明亮透明,前景的茂林悶黑且非常整,把前面的土坡向前擠壓,土坡有了張力,看起來一切都在膨脹。相反,茂林是一種收縮力量,似乎可以吞噬一切的力量孕育其中。張力和縮力相互之間擠壓排斥,又互為力量限制對方以達到一種平衡。而中景山上的山丘明亮透明,有如水簾,在前景茂林的擠壓下顯示出無限張力。這張力并沒有無限的擴張,而是被遠處的山壓住,擠了出來,給人以非常強烈的突出感。遠山厚實而且穩(wěn)定,壓制中景山丘擴張的動勢,而其本身似乎也孕育著張力侵吞著中景。

      茂林與其后面的留白(也就是虛空處)形成了前后的空間層次,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留白中無限的空間里有什么,隱藏的是人家,是村落?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畫留白的妙處。中國畫中的黑和白,對比著中國傳統(tǒng)哲學觀中的“有”與“無”。老子的“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⑥可以看到中國畫黑白辯證關(guān)系的起源,與“黑”相對的應為“有”和“實”,即為筆墨所表達;而“白”則對應“無”與“虛”,為留白處或虛處,“黑”“白”既對應著無盡的層次,又表現(xiàn)出世間萬物。中國畫的口訣“虛實相生,疏密相用,繪事萬成”。同中國畫以“黑白”之術(shù)而表達“虛實”一樣。宗白華解釋道:虛實為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形象是“實”,引起想象是“虛”,由形象產(chǎn)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虛實的結(jié)合。一張中國畫,沒有留白,沒有虛處,就不能給欣賞者以想象的空間,是沒有生命力的、不完美的。一張畫可使觀者意猶未盡,就是因為其“虛”處。⑦龔賢曾言:“老子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吾于畫亦云,畫之神理全在虛處淡處?!雹嗨抢斫饬死献拥摹爸浒祝仄浜?,為天下式”⑨的道理。黑者,實也;白者,紙之空白也,虛也。只有知其白且方能守其黑。導師曾談起過“畫面最難處理和布局處是畫面的虛無空白處,畫面組織不在于實,而在于畫面的虛處?!碑嬛y在于“虛”處的把握,而非“實”處的精細刻畫。

      五、筆墨特征——潤

      “潤”貫穿了《夏山過雨圖》的整個畫面。這個“潤”既包括整體氣息的潤,又有用筆用墨的潤,還有畫面中各物象特征狀態(tài)組合起來總體呈現(xiàn)出來的畫面描述環(huán)境的潤。

      《夏山過雨圖》畫面總體呈現(xiàn)出來的氣息是蒼潤的。圖中各元素綜合在一起,構(gòu)成了圖中所反映的環(huán)境潤的總體特征。畫面的潤給予觀者這樣一個感知效果——圖中所反映的氣候環(huán)境是非常濕潤的。

      《夏山過雨圖》中龔賢畫面上用筆用墨追求“潤”?!爱嬛厣n潤,蒼是筆力,潤是墨彩。”⑩“蒼”和“潤”之間,相輔相成而又相互對立統(tǒng)一。墨蒼就不能達到“潤”的效果,反之,“潤”了就不能有“蒼”的感受,因此,龔賢先以干筆皴擦后留下筆觸,而后以水罩染,求其潤,龔賢總結(jié)出“潤而非濕”,運墨要達到“潤”的效果,就必須把握用墨與用水,能使畫面和諧又渾然一體,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龔賢強調(diào)運墨“墨言韻,在潤不在濕”。可以看出龔賢這里的“潤”實際上是就墨的韻致而言的,在運筆時,以筆運墨,墨含于筆內(nèi),每筆下去都是既蒼又潤,所謂潤而蒼勁。

      六、強烈的黑白關(guān)系對比

      《夏山過雨圖》畫面?zhèn)鬟_出強烈的黑白關(guān)系對比呈現(xiàn)了南京地區(qū)地質(zhì)地貌、氣候、植被、環(huán)境的總體特征。這種強烈的黑白對比是龔賢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觀察、體驗、對比而得出的,是具有現(xiàn)實基礎的。

      水墨是龔賢山水畫的典型面貌,因此他在《夏山過雨圖》創(chuàng)作過程中感悟到的“對比關(guān)系”,最終轉(zhuǎn)化到畫面上的是黑與白的關(guān)系(中國畫中的黑與白能代表自然中的多種關(guān)系,如有和無、善與惡、陰與陽等等)。只是黑與白對比的程度不同而已,半千大師曾說過:“非黑無以顯其白,非白無以顯其黑?!?可見他很著意于利用黑白明暗對比。之所以采用數(shù)十遍、數(shù)百遍的積墨,這樣的做法目的明確——要用極致的黑畫出極致的白,黑有多極致,白就有多極致。只有這樣極致的黑與白,才能準確地表達出他在南京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中感受到的那種強烈的黑白對比關(guān)系,并將他感受到的那種黑白對比關(guān)系宣泄得淋漓盡致,繪畫具有目的性,正是這個目的性,藝術(shù)家發(fā)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去尋找解決畫面問題的方法:作為珍珠質(zhì)去包裹珍珠核,形成了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閃爍于歷史的每個時期。龔賢做到了,而且非常完美,他當之無愧地站在了大師的行列里。

      在研究分析《夏山過雨圖》的過程當中,筆者處處能感受到龔賢對他所處的南京地區(qū)丘陵地貌及雨林環(huán)境的體驗,以及對該地區(qū)山石結(jié)構(gòu)特征、植被特征、氣候特征的把握,他將之一并反映在畫面當中。用鄔建的話來講這個過程就是“個體人格精神與大自然精神的契合”。

      龔賢自清康熙六年,即1667年移居南京清涼山下虎琚關(guān)后,就一直定居于此,直至康熙二十八年。期間長達二十二年的時光一直居住在清涼山,此山多雨,氣候溫潤,林木豐茂,蒼翠欲滴。而龔賢繪畫取景強調(diào)“心窮萬物之源,目盡山川之勢”。?

      “與造化同根,陰陽同候”,同上“學寫山石,必多游大山。搜尋生石,按形求法,觸目會心,庶識古人立法不茍”?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他在長期的實地觀察中尋找表現(xiàn)南京地貌的方法,在過濾掉客體物象的直觀表象之后,發(fā)掘出繪畫主體的心靈心象空間,使外界的客觀自然與作者內(nèi)心的主觀自然(亦可稱為第二自然)之間產(chǎn)生了某種聯(lián)系并逐漸融合。由此可知,龔賢的《夏山過雨圖》既是一種筆墨的表現(xiàn)方式,更是龔賢個體精神與南京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相匯的產(chǎn)物。

      注釋:

      ①⑧陳沫龍,陳旭.龔賢[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17,157.

      ②康育義.論龔賢山水畫的地質(zhì)學特征[J].東南文化,1989(z1):155-158.

      ③⑩??龔賢《半千課徒畫說》引自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下》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5:795,797,799-800.

      ④⑤?徐復觀.中國藝術(shù)精神[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16,700,800.

      ⑥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39.

      ⑦黃賓虹,鄧實.美術(shù)叢書·龔安節(jié)先生畫訣[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11.

      ⑨老子.老子·二十八章[M].杜宏剛譯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63.

      ?故宮博物院藏龔賢《奇樹圖》卷自題。

      猜你喜歡
      龔賢藝術(shù)特色
      龔賢,從白到黑
      美文(2025年5期)2025-03-14 00:00:00
      龔賢山水摭議
      中華書畫家(2022年9期)2022-09-19 03:35:18
      山水之間
      牡丹(2021年10期)2021-08-06 20:19:50
      淺析龔賢《溪山無盡圖》中的光影表現(xiàn)及其藝術(shù)價值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36
      淺談對中國工筆畫藝術(shù)特點的認識
      淺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49:23
      《瑯琊榜》淺評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28:54
      田名瑜寫景詩的藝術(shù)特色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25:03
      淺析敦煌壁畫對中國特色動畫片的啟示
      湯顯祖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特色探討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17:46
      宿州市| 山东| 分宜县| 房山区| 山东| 望江县| 石楼县| 韶山市| 靖江市| 云阳县| 玉林市| 澜沧| 宜丰县| 永新县| 大悟县| 汉川市| 苍溪县| 新野县| 承德市| 洛扎县| 加查县| 女性| 西盟| 临夏县| 双牌县| 宝应县| 桓仁| 长沙市| 浮梁县| 平顶山市| 溧水县| 金乡县| 香港| 深圳市| 封开县| 中山市| 兰考县| 开原市| 凉城县| 田林县| 镇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