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摘 要】在敘事學理論知識與歷史哲學理論知識的視角下,《三體》三部曲有兩種敘述的模式:其一是歷史的模式,另一種是末日的模式?!度w》在歷史模式層面,是以上帝敘述者的實錄、預敘以及對接實際三種敘述干擾與第二敘述者歷史化的功能,展現出未來過去現在時,突顯我們所說的時間性,把消退了的時間意識還原成為同一的有機經驗?!度w》當中的末日模式,成功地召喚出來人類的共同體,切實呼喚出人類本身的整體性。
【關鍵詞】歷史;末日;劉慈欣《三體》;敘述;模式
中圖分類號:I207.4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9-0245-01
《三體》對于整體性的追求以及經過敘述模式將其轉換成為進行文本實踐的能力,將之在我國現代文學格局當中具備不可代替的關鍵位置。從2008年所推出的單行本至今,劉慈欣所提出的《三體》三部曲就不斷地掀起了熱潮。這樣的一股《三體》熱潮自科幻圈開始,其后逐步擴散到互聯(lián)網和其他領域當中,于《三體1》的英文版獲得了雨果獎以后,他的影響更加展現出現象級別的爆發(fā)。
一、歷史模式:我們的時間性
《三體》又被稱作地球往事,它的命名提示劉慈欣的某些創(chuàng)作沖動:希望能將小說寫得更像是歷史學家對于以往的真實記述,也正是這個思路,造就《三體》歷史模式。將小說故事當成是歷史進行書寫,這于科幻文學當中鮮少見到。有的論者就指出,劉慈欣《三體》系列現實上承載了海因萊茵、阿西莫夫與田中芳樹等人所書寫的未來歷史科幻文學譜系當中,可是,劉慈欣《三體》當中的歷史模式和海因萊茵諸人未來歷史尚且不同,我們在《三體》的敘述者逐步說起。
在《三體1》與《三體2》當中,敘述者只有一個,其敘述的模式是完全聚焦的,也就是敘述者所把握的情況不但要對于故事當中的每一個人物,了解他們的過去和未來,而且活動范疇也是非常大的,也就是在人物內亦在人物之外,了解人物身上發(fā)生的所有,可是又從來不和其中任何一個人物所認同,換而言之,這樣的模式當中敘述者是上帝形式的,其敘述的視角可以人以變動,可是敘述者并不是真的就全知與全能,所以其敘述的角度隨人可在人類與歌者間遷移,可是卻不能走進三體人當中??墒窃凇度w3》當中,在兩部的上帝式敘述者之外展現了第二敘述者的程心被程心。之前時常有論者是認為《三體3》中的故事是被程心進行敘述的,這明顯是誤解的一種。由于第二敘述者敘述的模式的內聚焦形式的,其中所了解的內容與人體同樣多,講述的故事就只是用節(jié)選的方式展現在《實踐之外的往事》當中,可是《三體3》的故事依然是被上帝敘述者所進行講述的。所以,我們便能明晰,《三體》的前兩部當中,只有上帝式的敘述者,《三體3》就是被上帝式敘述者與第二敘述者程心進行講述的,這樣的配置變成《三體》敘述模式的關鍵前提,可是其所發(fā)揮作用的方法就是敘述干涉。
《三體》敘述者一直不安于直接地進行故事講述,總會經過各種類型的敘述干涉來中斷或者是填充敘事的進程。在《三體2》當中,上帝敘述者使用了接近16頁的篇幅去講述不到1個小時的末日戰(zhàn)役,其中還包含很多敘述干涉。這樣的敢于極為有特點,例如在后來對于艦隊所傳出的浩瀚煙海的大量信息內容剖析活動中,人們發(fā)現最早最接近真相的剖析是被亞洲艦隊兩名低級的軍官所做出的,這一句預先敘述出未來要發(fā)生的事件內容,繼而實現對于當前實踐的評論;又想是以下去其通話的記錄這樣的表達,用直接引用這樣的方式來展現戰(zhàn)場狀況,再如在21世紀海戰(zhàn)當中,在敵方艦隊出現于海天一線的時候,甚至會有時間將所有艦長召集至旗艦來開會,也借助導入二十世紀海戰(zhàn)的狀況來和當下談空戰(zhàn)做比較,以此凸顯二者之間的巨大差異。
二、末日模式召喚了人類的共同體
在《三體》當中,人類面對著三體人與未知外形生命體的威脅,其能帶來的后果是整個人類家園的淪喪、種族的滅亡,這樣的可能會致使某個世界以及生活當中共同體被毀滅的危機,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末日。
末日模式是所有科幻小說當中最為常見到的套路。劉慈欣認為世界模式這樣的情境只有在科幻小說當中才能進行描述,主流文學明顯是觸及不到的,他亦坦言科幻對于末日的描述很少達到相應的深度,所以更加欣賞主流文學當中所表達出來的末日一般的絕望感。在《三體》末日的形式中,我們并沒有感受到那樣的晦暗、精神與非理性的支離破碎的絕望感。一定要理解這些事物,我們從末日的起因、進行與結局這三個層面進行對應的闡述與說明。
三、結束語
劉慈欣《三體》當中時常在情節(jié)之上是為人稱道的,可是鮮少有人注重到其于敘述層面所體現出來的新質?!度w》對于整體興致的追求以及經過敘述的模式,把其轉換成為文本實踐活動的能力,賦予其置身于中國現代文學體脈當中的獨特興致,可把討論的話語空間全面開放,可是在轉換的活動中所留下的各種敘述縫隙,也給反思的整體性之在現代社會的影響提供追尋足跡。
參考文獻:
[1]廖紫微.劉慈欣《三體》系列在英語世界的譯介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7.
[2]楊宸.“歷史”與“末日”——論劉慈欣《三體》的敘述模式[J].文藝研究,2017(02):29-37.
[3]陳海琳.災難·抗爭·救贖:劉慈欣和王晉康的末日書寫——以《三體》系列小說和《逃出母宇宙》為中心[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3(04):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