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摘要:波吉亞家族是15和16世紀影響整個歐洲的西班牙裔意大利貴族家庭,也是文藝復興時期,僅次于美第奇家族最著名的家族。雖然波吉亞家族的名聲并不是美名,但是波吉亞家族對藝術的支持,也使得文藝復興在那個時代得以迅速發(fā)展,使藝術家們成為那個時代意大利最耀眼的人物。但同時也使得羅馬帝國的教堂與宗教變得混亂不堪。在14世紀城市經(jīng)濟繁榮的意大利,最先出現(xiàn)了對天主教文化的反抗。當時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及其虛偽的禁欲主義,另一方面由于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們借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
關鍵詞 波吉亞家族 文藝復興 教堂 宗權
一.The Road to Rights: The Origin and Expansion of a Dynast
(一)The origin and rise of the Bogias
波吉亞家族是具有意大利和西班牙血統(tǒng)的羅馬教皇家族,前后出了三位教皇。其家族名稱來源于其家族封地博爾哈(Borja).波吉亞家族歷代擔任西班牙瓦倫西亞大主教區(qū)的教職,家族可上溯至阿拉貢王室,擁有龐大的政治勢力和財富。
文藝復興時期,他們到了意大利,并定居下來。15世紀至16世紀,波吉亞家族大肆涉及政治和宗教事務,是他們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家族。在此期間,家族中產(chǎn)生了兩位教皇:阿方鎖·波吉亞作為教皇加里斯都三世,統(tǒng)治1455至1458年間;羅德里戈·波吉亞作為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于1492至1503年年間這使得波吉亞家族在15世紀中葉大放異彩。那個時代的意大利崇尚奢華放蕩的生活,人們的錢財全部用于享受和附庸風雅,在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在位期間,腐敗,淫亂和謀殺的陰影更是籠罩了整個教廷。當然,也因為他們明目張膽的實力擴張,導致當時美第奇家族、斯福爾家族以及當時很有影響力的多明我會修士薩沃納羅拉都對波吉亞家族十分不滿,使得整個家族樹敵無數(shù),他們被指控的諸多罪行包括:通奸、買賣圣職、盜竊、強奸、受賄、亂倫、謀殺。
(二)Introduce members of the Bogias
2.1教皇加里斯都三世
加里斯都三世(1455—1458年在位),原名阿隆索·德·波吉亞(Alonso Borgia 1378--1458),生于瓦倫西亞王國的,也是第一位西班牙籍教皇。有許多未經(jīng)證實的說法,暗指波吉亞家族具有猶太血統(tǒng);這些傳聞被私下傳播,尤其是朱利安諾·德拉·羅韋雷(,后來的教皇尤利烏斯二世),以及波吉亞家族經(jīng)常被政敵描述為:這些傳聞在流行文化中持續(xù)了幾個世紀。在天主教會大分裂時期,阿隆索支持{對立教皇}本篤十三世,以及在1429年他又在背后推動{對立教皇}克萊門特八世歸順羅馬教皇馬丁五世,阿隆索在成為樞機主教前,一直擔任萊里達大學的法學教授并作為阿拉貢國王的外交官,尤其參與了巴塞爾會議(1431年至1445年)。在教皇尤金四世與阿拉貢國王阿方索和解之后,他成為了樞機主教。
1455年,他被選為教皇加里斯都三世,他任職的時候已經(jīng)77歲高齡,所以在位時間非常短,僅僅只有三年。
他的雄心是成立新的十字軍,發(fā)起討伐奧斯曼帝國的戰(zhàn)爭,從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手中重新奪回君士坦丁堡,但是以十字軍來實現(xiàn)基督教共和國的年代早已過去,西歐各重要國家又都忙于自己國內(nèi)的問題,無暇去兼顧遙遠的東方問題。東方問題占據(jù)了加里斯都全部的注意力,推動文化自然就被忽視他下令停止尼古拉五世已經(jīng)開始的美化梵蒂岡工程,將所節(jié)省的經(jīng)費移作建造軍艦,因此而建立的教皇艦隊在以后保衛(wèi)愛琴海的戰(zhàn)斗中發(fā)揮了作用。
加里斯都三世與別的教皇一樣趨附時俗,眷顧親屬。他重用2個侄子并任命他們?yōu)闃袡C主教。第一個是羅德里戈·波吉亞,以及路易斯·朱利安·米拉·博爾哈。15世紀下半葉的七任教皇,比阿維尼翁時期的教皇更加腐化。他們生活在價值連城的宮殿中一飯千金,奢華靡費,無可比擬。
2.2教皇亞歷山大六世
亞歷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原名羅德里戈·波吉亞(1431—1503年)加里斯都三世的侄子,出生于瓦倫西亞王國。盡管作為一名樞機主教,依天主教教義不能結婚生子,但他與瓦諾莎·卡塔內(nèi)長期保持著非法關系,在甘迪亞的寓所內(nèi),他們有四個孩子:凱撒、喬瓦尼、盧克雷齊婭和杰弗里。
1456年,羅德里戈從伯父加里斯都三世處取得紅衣主教一職。由于工于心計,羅德里戈積聚了巨額財富。直到1492年,當選為教皇,他用于賄賂每一位紅衣主教的巨款,是這位羅馬城最富有的人也差點破產(chǎn)。他以亞歷山大大帝為名,被稱為亞歷山大六世。他被認定為是一個不錯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但他也被騙批評為生活奢靡,買賣圣職和任人唯親。他的主要興趣在于如何獲得更多的財富,圈養(yǎng)情婦,并使他的家族盡可能強大。亞歷山大六世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教廷腐敗墮落的象征,行為最為放蕩和不擇手段的教皇。他計劃把自己的長子凱撒培養(yǎng)成宗教領袖,把次子喬瓦尼培養(yǎng)為軍事統(tǒng)帥,以使波吉亞家族在政教兩方面都成為意大利的統(tǒng)治家族;同時利用子女的婚姻建立聯(lián)盟,他安排自己的女兒先后嫁給了三個顯赫家族,其中包括與當時在歐洲最強大的家族(米蘭的斯福爾扎家族)結盟;并讓最小的兒子娶那不勒斯和阿拉貢國王的公主。
這為教皇妄稱上帝的名,以最圣潔的外貌實行最污穢的統(tǒng)治。另一位比他好不到哪里取得利奧十世,這樣評級他,“我們被世上最野蠻的惡狼抓住了,我們活著逃跑,或者被他生吞活剝”
2.3凱撒·波吉亞
凱撒·波吉亞(1476--1507), 音譯為切薩雷·波吉亞,另有中文譯名西澤爾·波爾金,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私生子,瓦倫迪諾公爵、羅馬尼阿的主人,全意大利最令人恐懼的野心家,強權者和完美的陰謀制造家。
早年凱撒一直在父親的計劃下接受教育,直到12歲之前他都在羅馬接受家庭教師的培養(yǎng),而后在佩魯賈大學學習法律和人文科學,接著轉(zhuǎn)入比薩大學,在取得學位后,繼續(xù)學習神學。當完成了所有的學業(yè),他被授予成為一名紅衣主教。
1503年,凱撒與父親一同中毒,父親去世之后,凱撒控制了下一個教皇的選擇,他需要一個候選人,一個不會威脅到他在意大利建立自己公國的計劃。接著,凱撒的候選人順利的成為了教皇,但他也死了。一個月后凱撒不得不被迫支持朱利安諾·德拉·羅韋雷,他應許保持他的頭銜及榮譽。但朱利安諾成為教皇后被判了他,并成為他最兇猛的敵人。
凱撒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涌現(xiàn)出典型的冒險家之一,但他比其他的競爭者來更加聰明和無所顧忌。他長相英俊被列奧納多·達·芬奇形容擁有”寧靜的面孔和天使般清澈的雙眼”,但他征服的手段是兇殘而狡詐,冷酷無情,為實現(xiàn)目標無所不用其極。盡管凱撒行事很殘酷無情,不過他卻給當時的意大利帶來了整治嚴明的紀律,恢復了國家秩序,讓軍隊衷心與服從;能夠穩(wěn)定而公正的統(tǒng)治他的領地,所以他的統(tǒng)治比起政治混亂的小集團和地方暴君更可取。
1502年,馬基雅維利曾奉使駐節(jié)于波吉亞的王廷,他對于凱撒玩弄權術的手段十分佩服,他認為:為王者固當如是。后來以其事跡為藍本寫下了傳世名作《君主論》,凱撒猶如煙花一般短暫絢爛的人生,讓馬基雅維利仿佛看見意大利統(tǒng)一的曙光正在亞平寧半島上閃現(xiàn)了一下,又消失在慢慢長夜中……
二、Renaissance church and empire
(一)The orgin and rise of Renaissance
文藝復興,歐洲特定歷史時期,是指十三世紀末葉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異常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中世紀末期,隨著奧斯曼對東羅馬帝國的不斷侵略,東羅馬人民在逃難的同時,將大量的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典籍和藝術珍品帶到了意大利商業(yè)發(fā)達的城市。新興的資本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借助要就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文化,通過文藝創(chuàng)作來宣傳人文精神。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之一。
(二)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urch and empire during the Renaissance
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和羅馬教皇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既有對立,又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呈現(xiàn)錯綜復雜的關系。教皇和人文主義者之間關于復雜的原因,除了教皇本身對古典文化的興趣之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這一時期教權的衰落以及當時整個教士階層的世俗化,是教皇大力招攬人文主義者的重要原因。而人文主義者安美的宗教態(tài)度以及教皇給人文主義者提供的圣職和優(yōu)厚俸祿,又使人文主義者志愿為教皇服務。教皇利用人文主義者增加聲譽,滿足自己的世俗享樂的需要。而就人文主義者而言,他們本身就沒有將自己和宗教嚴格對立,他們在堅持信仰的基礎上而批判教會的腐朽的統(tǒng)治,他們的出發(fā)點是純潔教會,恢復宗教的本來面貌,而不是與教會決裂。人文主義者對宗教的這種曖昧態(tài)度決定了他們與教皇關系的模糊不清。
三、Promote the Renaissance promoter—the Bogias
(一)The Bogias and the artists
1502年至1503年,凱撒·波吉亞聘請列奧納多·達·芬奇為其軍事建筑師和工程師。這意味著,達·芬奇增協(xié)助凱撒征戰(zhàn),并為他的城堡構建防御工事。據(jù)說達·芬奇為凱撒發(fā)明了許多戰(zhàn)爭機器,以此換來他的保護。同時,凱撒也允許達·芬奇在他的領域內(nèi)擁有所有計劃和持續(xù)建設的完全控制權。為了答謝達·芬奇的功績,凱撒將他家族的一個葡萄園送給了達·芬奇。同時對達·芬奇藝術上的支持也讓他成為當時文藝復興時期比較出名的畫家。
同時盧克雷齊婭·波吉亞也是一位頗具才氣的美人,對意大利的文化藝術事業(yè)很有熱情,長期的贊助藝術家從事美術等相關事務,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幕后支持者之一。在后世日本作家鹽野七生的《文藝復興的女人們》中有寫到她對于文化事業(yè)的熱情和支持。
(二)Future views of the Bogias
后世對于波吉亞家族的評價眾說紛紜。但在普佐的《波吉亞家族》這部作品中,他斷言波吉亞家族是“歷史上第一個黑手黨家族”,而這個家族幾乎是他的《教父》中柯里昂家族的原型。普佐的租聘幾乎無一正派,但普佐卻能從反派中挖掘?qū)儆谒麄兊娜诵裕兆魠s能將這些人性直至社會,讓讀者對他們完全恨不起來。普佐的作品中有一種獨特的暢快淋漓,這種暢快淋漓源于他對人物刻畫的深度,把一個人的全部剝離出來,讓他赤條條的站在讀者面前,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關于波吉亞家族以及他們的歷史。
總結:
針對波吉亞家族的指控有不少是缺乏依據(jù)的。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波吉亞家族名聲掃地?這個“抹黑運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縱觀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環(huán)境,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三點。
首先,波吉亞家族的西班牙裔出身導致了其在日后成為宣傳運動的攻擊對象。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西班牙對于意大利北部事物的干預引起了意大利國內(nèi)的強烈不滿,開始出現(xiàn)反西班牙宣傳活動,并將所有與西班牙有關的實物定義為壓迫、野蠻和殘酷的。波吉亞家族本身來自西班牙,而亞歷山大六世又協(xié)助西班牙更多地參與了意大利的國內(nèi)事務,自然導致了意大利人的不滿。
其次,文藝復興時期,教皇被認為是代表意大利本國人民利益的,而加里斯都三世和亞歷山大六世犧牲意大利人的利益而 壯大自己的家族,并請求國外勢力的幫助,破壞了當時意大利國內(nèi)的政治力量平衡。因此,在后來的評論家和歷史學家的描述中,他們的歷史形象自然是負面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即波吉亞家族本身并不能稱之為成功,波吉亞家族勢力全依賴教皇的權利。教皇在世時獲得的權力太大,使得家族成員淡化了鞏固勢力的意識,也沒有與其他大家族建立聯(lián)系。同一時期的皮克羅米尼、德拉·諾維、法爾內(nèi)塞家族都一步步爬上了權力階梯的頂層,成為了意大利政治統(tǒng)治的主宰。波吉亞機組仰仗教皇的權威和外國力量,并未把其他家族放在眼里,也沒有尊重當時的政治格局,引起了其他家族的不滿??梢哉f波吉亞家族的勢力是“無木之本”。當亞歷山大六世去世后便土崩瓦解。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鑒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那么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chuàng)造未來。而歷史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我們所生活的現(xiàn)實。明白自己應該如何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參考文獻:
[1] 1942年,伯厄夫:《愷撒·波吉亞:一個馬基雅維利式的君主》(Carlo Beuf,Cesare Borgia:The Machiavellian Prin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2.
[2] 1955年,盧卡斯·杜布里頓:《波吉亞家族》(J.Lucas Dubreton,The Borgias),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Philip John Stead,E.P.Dutton & Co.,Inc.,1955.;
[3] 1972年,伏塞羅:《波吉亞家族》(Clemente Fusero,The Bogrias),translated from the Italian by Peter Green,Praeger Publishers,Inc.,1972
[4] 1992年,克婁拉斯:《波吉亞家族》(Ivan Coloulas,The Borgias),translated by Gilda Roberts,Dorset Press,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