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曰天
那些歷史上的名臣,其實很像我們身邊的同學。
包拯曾建議把7天的清明節(jié)假改成5天,理由是耽誤工作。老師表示:“這位同學,你覺悟很高嘛,竟然沒被舍友打死。”打是沒被打,因為包拯這個人,喜歡就事論事,還敢于替人出頭,應(yīng)該屬于敢寫信給教育部揭發(fā)校內(nèi)問題的同學。慢慢大家也就習慣了包拯的性格,都對他敬而遠之。所以包拯沒什么朋友,天天沉著臉,抱著幾本法學的書,往返于學院和圖書館之間。
歐陽修是包拯的朋友,但歐陽修跟包拯性格不合,很難玩到一塊。歐陽修高考前非常自信,請高中同學吃飯,說這屆的狀元肯定是自己,還提前買了新衣服,準備領(lǐng)校內(nèi)獎學金。大家也說歐陽修成績這么好,狀元不是他還能是誰?歐陽修的舍友王拱辰考完還嘆氣,說自己有點緊張,怕是發(fā)揮得不好。是不是很像有些學霸的論調(diào)?
那天晚上倆人回宿舍,王拱辰“皮”了一下,試穿歐陽修的新衣服,說自己這就算是穿過狀元衣服,沾沾文氣了。歐陽修聽了就嘻嘻傻笑。結(jié)果成績出來,是王拱辰得了狀元。當然歐陽修的成績也不錯,跟王拱辰還進了同一所大學。
估計歐陽修還喜歡辯論賽,是校內(nèi)外辯論圈都知道的“豬隊友”,用生命在詮釋什么是“臨場改論”。范仲淹帶歐陽修參加比賽,辯題是關(guān)于朋黨的,范仲淹的論點立得很穩(wěn),歐陽修卻站起來打了范仲淹的臉:“朋黨是君子才能結(jié)成的關(guān)系,小人逐利,又如何才能有朋黨?”范仲淹納悶:“我是誰,我在哪兒,我為什么要帶他來這里?”
后來歐陽修混成學長,仍舊成天不安分,還幫違紀的體育部學弟狄青打掩護。后來還認識了一個叫蘇軾的學弟,這位學弟致力于吃遍天下美食。大三那年,蘇軾去窮鄉(xiāng)僻壤實習,歐陽修還擔心他,結(jié)果蘇軾回信第一句就是:“這里的豬肉好便宜!”歐陽修心想:“跟心大的人沒法說話?!?/p>
翻看史書、文人筆記,你會覺得他們就在我們身邊,栩栩如生。
只不過還有些東西,是我們望塵莫及的。這些人看起來與我們相似,實則活在步步驚心的世界里。他們都在紛擾紅塵中保有赤子之心,才讓傳奇變得親民。他們都各自承受著命運的痛苦。那些東西我們承受不來,比如一生孤直的包青天,史書里有一句話觸目驚心——“親朋故舊皆絕之”。想當青天,就只能六親不認,只有心中的律條道義陪著落寞的包拯。而王拱辰后來漸漸與歐陽修、范仲淹等人撕破臉。他們在政壇斗爭的洪流中,一步踏錯就是萬劫不復。不知道他們是否曾想起,當初進學時舉酒高歌的青春時光。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不過,蘇軾這會兒大概就會冒出來,也只有他在這時候還會笑著搓手:“其實桂花,也可以很好吃!”千古風流人物,他們的遺恨與糾葛、功名與無奈,都消散在青史的長河里,只剩下蘇軾那樣的笑,還永遠綻放在世間。
赤子熱血,永世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