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蕭俊賢的花鳥畫藝術(上)

      2018-09-28 15:15陳敘良
      文物天地 2018年4期
      關鍵詞:蕭氏花鳥畫牡丹

      陳敘良

      近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蕭俊賢(1865-1949)(圖一),字厓?nèi)?,初作稚泉,后以字行,號果卿、殿臣、鐵夫,早年別署蒸陽子、天和居士,后多稱天和逸人,室名天和室、齋名硯耕齋、凈念樓,為湖南衡陽人,活躍于清末民國時期,一生曾行藝于湖南、廣東、南京、北京、上海等近代美術重地,與海派、嶺南派、京派重要畫家以及眾多民國政界、文化界、教育界、藝術界、實業(yè)界名流多有交集。1910年兩次辭官不就,留任兩江優(yōu)級師范學堂圖畫手工科國畫教習,是近代高等學校教育中最早的中國畫教師,此后迭居南北多所重要美術學校或師范院校美術系(科)的國畫教授、系主任乃至代理“國立北京藝?!毙iL,并曾任中國畫學研究會評議,晚年寓滬賣畫課徒為生,培養(yǎng)的學生、弟子眾多,藝術影響深遠。民國時期聲震北京的湖南畫家主要有馮臼、蕭俊賢、齊白石,時稱“馮蕭齊”,潘恩元在《舊都雜詠》中亦云:“紹宋江湖還落落,芝田山澤更迢迢。琉璃廠肆成年見,滿地云煙有二蕭?!盵1]蕭俊賢山水畫藝術傳統(tǒng)功力深厚,個人面貌突出,在繼承中有較大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出氣勢雄偉、氣韻渾厚、意境幽邃、耐人尋味的特點,被視為“集宋元諸家之長而自成一家,蒼古渾厚,淡遠秀逸兼而有之”[2],民國時期被稱為“蕭派山水畫”[3],盛極一時。

      蕭俊賢雖以山水畫藝術著稱于近代畫壇,但他一生中還創(chuàng)作了為數(shù)不少的花鳥畫作品,只不過其花鳥畫一直為其山水畫盛名所掩,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而相應的學術研究則更是付諸闕如。所幸的是,湖南省博物館就收藏有蕭俊賢12幅花鳥畫作品,為我們展現(xiàn)了蕭俊賢山水畫之外的另一個藝術世界,其藝術水準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同時代的大多數(shù)花鳥畫家。因此,蕭俊賢不僅是近代最重要的山水畫家,也應躋身于重要的花鳥畫家行列。正如姜丹書所言:“世人但知先生為山水大家,而不知其寫意花卉亦清勁秀逸,最喜作者,為梅花蘭石蜀葵紅葉雞冠等數(shù)種,間亦作枇杷落蘇等蔬果,風格姿態(tài),迥異尋常?!盵4]

      湖南省博物館藏蕭俊賢12幅花鳥畫作品均署有具體年款,為所見各家收藏中極少見者,創(chuàng)作時間從1912年到1936年間,為蕭氏創(chuàng)作精力最為旺盛的中晚年時期。蕭俊賢花鳥畫從風格來分析,大致可以1919年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可惜館藏蕭氏花鳥作品中只有一幅是作于1912年的前期作品,其他均屬作于中晚年的后期作品。蕭氏早期花鳥畫數(shù)量并不多,筆者收集到的作品資料大約有20余幀,其中最早的是1892年9月創(chuàng)作于廣州羊石的水墨紙本墨竹扇,題款為“擬冬心先生筆”[5]。蕭氏早年臨摹金冬心的作品較多,如1896年8月就又有兩幅題款分別為“摹冬心先生第七本”(圖二)、“摹冬心先生第九本”的墨梅圖[6]。此外,蕭氏早期花鳥作品所題臨摹對象還有李鱓[7]、孟麗堂(圖三)、倪云林(圖四)、黃大癡(圖五)以及“仿東坡先生遺意”的《壽石蒼松》(圖六)。蘇東坡平生嗜作古木怪石圖,存世畫作有《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圖七)等,其筆下的古木多為缺枝少葉的枯木,石頭為又“丑”又瘦的怪石,而怪石周圍則多生長著數(shù)叢稀疏的幼竹,不求形似與寫實,而是重視筆墨情趣與意境、格調(diào),為宋代文人寫意花鳥畫之先聲。館藏蕭氏所作《壽石蒼松》構圖簡單,畫中主要物象亦為東坡常用之枯木、怪石、叢竹組合,地面以淡墨干擦繪成木石之投影,頗有統(tǒng)一與真實之感。整體用筆圓潤而不失棱角,施墨濃淡枯濕互用,設色則以赭為主,體現(xiàn)出剛勁中有柔美,秀潤中見蒼老的格調(diào),不以形似,但求神韻,其筆墨習性與蕭氏大致作于同一時期的小青綠山水畫《春居讀易圖》(圖八)接近,在師法古人大意的時候已經(jīng)開始具有自家面目。不過,此畫題款為“壽石蒼松”,蕭氏借此所欲表達之主題與長壽遐齡有關,因而迥異于蘇東坡所作多為“怪怪奇奇,蓋是描寫胸中磊落不平之氣,以玩世者也”[8]的情感寄托。

      就目前所得資料來看,蕭俊賢1904年左右自書《天和室畫山水潤格》[9]中只列有山水畫的價格,直到1929年才在所訂《蕭厓?nèi)鳟嬛崩分性黾踊B畫的鬻畫價格[10]。同時,蕭氏到1922年仍自謙道:“至于花鳥不過一時興至,偶一為之。雖如梅之痩、荷之疏、芍藥睡鳥之簡而逸,不無自具主張,其實非所長也?!盵11]可見,蕭氏在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前期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山水畫的臨摹與創(chuàng)作上,其所作花鳥畫數(shù)量較少且多用于交游唱和,很少直接在市場上予以出售,蕭氏雖有“不無自具主張”的自信,但亦坦言“其實非所長也”,對于自己所作花鳥畫的自我認可程度明顯要低于山水畫。然而,我們也發(fā)現(xiàn),當時文藝界的名人對蕭俊賢的花鳥畫還是有非常高的評價,如李叔同于1916年就收藏有一幅蕭俊賢所作墨梅圖(圖九),并請蕭氏好友王瀣[12]題跋為贊,其跋云:“抱得冰心未忍開,山煙湖水淡徘徊。蕭郎點筆夢成堆,惜別莫辭金爵滿。清愁休奏玉龍哀,小屏天遠袖香來。丙辰十月十九日,息霜社兄來金陵,出稚泉所贈畫索題,時匆匆又將旋浙矣。因賦浣溪沙一闕,愧不能工也。無想居士王瀣并志?!盵13]經(jīng)亨頤于1917年亦收藏有蕭氏梅花圖并稱贊道:“近得蕭俊賢寫梅花一幀,余謂天資尚不及朽道人。但時人之筆,如蕭君已列上乘。”[14]

      館藏蕭氏花鳥畫中還有11幅是1919年以后作于北京、上海時期,這個時期蕭俊賢先是任教于南北諸美專,后是鬻畫課徒于滬上,民國時期的北京、上海為當時兩大美術重鎮(zhèn),蕭氏在這里接觸到畫學資源以及藝術交游均十分豐富廣泛,對其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蕭氏后期花鳥畫風格開始發(fā)生較大變化并更為多樣化。

      蕭氏作于1919年11月的墨梅圖(圖十),一反其前期臨摹古人所作墨梅之格,不作枯痩鐵骨之態(tài)。其畫面構圖極為狹長,一變梅花多出斜枝的傳統(tǒng)結體方式,凸顯出梅枝向上生長的奇峭之勢。梅枝則不用蒼老遒勁的濃墨老干,幾乎全為淡墨細筆畫成的梢尖嫩枝,又因線條運筆不尚提按、墨色濃淡變化不大,而使畫面有一種較強的平面構成意味,同時又通過梅枝線條長短、角度、穿插的豐富變化,使得畫面不致有單調(diào)的感覺。墨梅不用常見的圈梅法,而是純用點梅法(即沒骨法),以頗為隨意而不規(guī)則的筆法點出梅花的大致形態(tài),全開、半開、未開乃至缺瓣少蕊之花錯落、疏密的分布于嫩枝叢中,既有前后遠近之別,又有統(tǒng)一和諧之感,可謂是脫盡凡格,得其神韻,體現(xiàn)出一種稚嫩勁挺、花肥而密的勃勃生機,同樣表現(xiàn)了古人賦予梅花的君子品格,卻具有耐人尋味的現(xiàn)代意味。對此,陳師曾在該畫題詩中贊道:“是何家法似前人,點染湖山自在身。好把龍紗輕障面,莫教本色污京塵?!盵15]除此畫以外,蕭俊賢還于同年10月寫有水墨蘭石圖卷(圖十一)[16],亦得陳師曾極愛并“嘆為未曾有之作”[17]??梢?,蕭氏花鳥畫創(chuàng)作在剛進入后期的時候,就以其大膽創(chuàng)新及迥異尋常的風格得到了當時北方畫壇領袖陳師曾的高度評價,對蕭氏花鳥畫而言,陳氏不啻有知己之感!

      作于1920年新春的《蘭石圖軸》(圖十二),題有“臨趙子固”款,趙子固名孟堅,宋宗室,為南宋畫家。明朱存理《鐵網(wǎng)珊瑚》記載:“趙子固以諸王孫負晉宋間標韻,少游戲翰墨,愛作蕙蘭,率以筆硯自隨?!盵18]畫家畫蘭始于趙子固,趙氏繪畫上承北宋以來的文人畫傳統(tǒng),取法揚無咎、湯正仲,擅寫水墨蘭花、白描水仙、梅、竹石等,其中墨蘭、白描水仙最精,筆墨勁利而舒卷,清爽而秀雅。民國時期的報刊就刊登有不少趙子固墨蘭、水仙作品照片,如《小說新報》所刊之《趙子固墨筆水仙真跡》即為一例。《蘭石圖軸》在構圖與畫面內(nèi)容上與趙子固《墨筆水仙》(圖十三)有相似之處,蕭氏在創(chuàng)作時或受其影響亦有可能。不過,館藏《蘭石圖軸》雖在構圖上與其有相似之處且題為“臨趙子固”款,實質(zhì)上完全為蕭氏自出機抒的創(chuàng)作,僅取趙氏蘭花孤高脫俗之格且增“高古”之意而已。此畫蘭葉不用趙子固擅長的墨筆或白描技法,而是用朱砂之色以意筆寫出,用筆沉穩(wěn)流暢,挺拔剛勁,婉轉(zhuǎn)富有變化,表現(xiàn)了蘭葉挺拔、富有韌性、剛?cè)嵯酀|(zhì);蘭花則以更為濕、淡之朱砂點寫,形成對比掩映之勢。湖石畫法更是獨具一格,既不是趙子固追求形似式的精工細寫,也不是文人畫常見的墨筆寫意,而是先用淡墨勾勒輪廓,再以赭石、石青、石綠填涂烘染,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為了避免過于平面化,又通過色彩間隔與濃淡、虛實等變化來表現(xiàn)石頭的層次與質(zhì)感。歷來湖石蘭花多以墨筆畫成,即使設色亦多為綠葉蘭花。此畫別出心裁,全以色彩畫成,特別是所寫“朱蘭”實有違常格,但此種超越世相的品性,使作品頗具“色”而不俗,秀而雅淡的格調(diào),可謂有東坡、冬心畫“朱竹”,以追求“不謝之花”的永恒意義。與此件館藏設色蘭石圖風格類似的作品,蕭俊賢還于1928年5月作有一幅,《蘭花圖卷》(圖十四)題詩云:“如蘭臭,如石堅,蘭石同心契古歡。不近閑桃李,凈掃惡風煙,清芬?guī)r谷自年年?!痹谑捠瞎P下,蘭花馥郁清芬,不染煙塵,湖石堅硬頑澀,崚嶒磊落,成為堅貞不渝、不慕榮華的君子化身,亦彰顯出蕭氏一生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竹石芭蕉圖軸》(圖十五)所畫芭蕉竹石為庭院中尋常景物,明清以來文人畫家多有以之入畫者。此畫構圖簡單純粹,意境空闊,芭蕉、朱竹、湖石之間的聯(lián)系初看較為松散,然因不拘于具象而直指本性,可謂是超越有象,回到無象,最終以“道象”與眾生相見,由此一花一石一竹,三歸于一,呈現(xiàn)出一個充滿禪意的廣大世界。此畫筆墨設色樸質(zhì)灑脫,力求簡略,如所繪湖石摒棄細節(jié)刻畫,甚至以一種符號化般的形象飄浮于虛空世界,自然流露出了畫者對事物之“道”的體悟。同時,芭蕉用花青夾墨潑灑而就,篁竹用朱磦以意筆寫成,湖石則以濃墨皴、擦、寫、染兼施,顯示出了筆墨設色的豐富性與復雜性,在此簡與繁,虛與實,無與有,隨心應手,達到一種“空而不虛,寂而不滅,簡而能遠,淡而有味”的至高境界,似可以“摩詰之畫禪,無所不有其得”[19]證之。蕭氏最后還為此畫題上自作詩一首:“瀟灑天真愛此君,石為公輔亦云云。惟應凈土塵難到,只有清風與綠云?!笨芍^是詩、畫、禪共參共通,頗顯畫者不為形束、不受物拘的風骨與自由心境。蕭氏一生所畫芭蕉畫極少,除此件館藏之外,筆者還發(fā)現(xiàn)他于1927年2月作有一幅設色芭蕉菊花圖(圖十六),并借懷素故居之典故題其畫名為《綠天庵圖》(圖十七)[20],該畫題款為“擬陳老遲筆”,亦是一幅略有禪意的畫作。

      從題款可知《牡丹圖軸》(圖十八)為蕭氏作于崇效寺觀賞牡丹歸后,據(jù)相關史料記載,崇效寺觀牡丹為民國北京時期的文化盛事,每屆花期,文人墨客均紛紛赴寺觀賞,品評吟詠,各盡其致。蕭俊賢此時已在北京美專任教,常與在京好友相約赴寺賞花且歸而圖之。蕭氏對牡丹十分傾心,僅于1920年3至4月間就有3幅崇效寺賞花之作,除作于4月的館藏《牡丹圖軸》之外,蕭氏還曾于3月14日同陳師曾至崇效寺賞花,歸后寫設色牡丹一幀(圖十九),題款:“余紅。庚申三月十四日同朽道人崇效寺看花歸。寓廬寫此遣興?!蓖瑫r還另寫有設色牡丹一幀(圖二十),并將其與陳氏兄弟相約賞牡丹之雅事以題款記之云:“庚申三月八日,同陳八登恪崇效寺看牡丹花,皆含苞未放。后六日應陳大師曾之約再往,則殘落過半矣。因記一詩。寺門閑敞踏平沙,旖旎春光嘆逝波。此日來遲前度早,今年無奈牡丹何?!蓖粫r期,陳師曾亦畫有不少與崇效寺有關的牡丹畫作,并與其弟隆恪、登恪等寫有崇效寺賞牡丹詩作[21],為民國北京崇效寺賞花留下一段藝林佳話。上述蕭俊賢作于1920年3至4月間的3幅設色牡丹,從構圖布局來看,有兩幅分別為全景、中景,而館藏《牡丹圖軸》則截取牡丹花最絕艷動人之處,并以近景特寫的方式呈現(xiàn),特別有視覺的沖擊力,體現(xiàn)出蕭俊賢此時在花鳥畫構圖方面的大膽探索與努力。館藏《牡丹圖軸》的牡丹花枝與葉脈用筆松秀飄逸,墨葉、紅花以沒骨法畫成,略有惲南田之余韻,但又遠比惲氏更為寫意。從蕭氏所題臨仿款觀之,雖少見有惲南田者,但卻有不少題為臨仿孟麗堂者(圖二十一),孟氏為晚清傳承“常州派”惲南田一脈的代表性人物,對湘粵近代花鳥畫壇影響很大,由此或可看出蕭氏此畫的筆法來源。用墨奔放淋漓,縱橫恣肆,再染以少許花青草綠,有淡而不薄,沉實渾厚之致,蕭氏用墨從其臨仿情況來看,還與徐文長、李輝的水墨寫意有較大關系。牡丹花色以朱磦與胭脂混合間雜繪成,麗而不俗,古雅秀潤,其法為漬色法,應由蕭氏山水畫中的漬墨法發(fā)展而來。整體觀之,此畫色墨并施,天然生動,極盡牡丹之情,既是客觀生命勃勃生機的展現(xiàn),又是畫者主觀精神的張揚,既有傳統(tǒng)的法度,又超越傳統(tǒng)而獨具蕭氏個人魅力,為近代闊筆大寫意花鳥之先聲。

      蕭氏后期花鳥畫風格豐富多樣,館藏《紅松圖》(圖二十二)、《片云圖》(圖二十三)、《紅梅圖》(圖二十四)創(chuàng)作時間從1926年到1933年,總體風格突出一種繪畫筆墨的“奇拙”之趣。館藏《紅松圖軸》松干、松枝部分不求形似與細節(jié),除了少數(shù)象征性的圓皴以外,基本上以書法性用筆寫成。用筆以中鋒為主,輔之以側(cè)鋒飛白,行筆多頓挫、轉(zhuǎn)折,兼之以干濕濃淡的墨色變化。松針以扇形為單位組合,純中鋒用筆,以朱砂點寫而成,絕無渲染。這些看似拙樸實為自由揮寫的畫法,拙中有巧,巧中寓奇,奇中含松秀,使作品遠離了程式化的窠臼,表現(xiàn)了蒼松雖飽經(jīng)歲月風霜,仍保有寧折不彎的堅貞氣節(jié),樂觀向上的可貴品質(zhì),挺拔頑強的生命活力,與此畫題款所示“祝壽”主題若合符契。蕭氏此種“以書入畫”大寫意式的松枝、松針,被民國北京花鳥畫名家陳半丁稱贊為:“最玲瓏的松枝子”[22],可謂是頗得其奇拙松秀之意。類似此種祝壽主題的松樹畫,蕭俊賢還畫有不少,如館藏《壽石蒼松》及蕭氏作于1927年3月的《壽石蒼松》(圖二十五),但在筆墨風格上又有各自階段性的特點。

      館藏《湖石》立軸構圖簡單純粹,畫中僅繪一塊形狀奇怪的湖石,壁立當空,孤峙無依,因其上大下小而輕重倒置,形成了一種不穩(wěn)定的動勢和飄逸感,畫家謂之“片云”而頗得其神韻也。此畫所用筆墨比較獨特而復雜,既不是精工細寫的工筆風格,亦不是勾勒填涂的院體風格,與注重筆墨揮灑的大寫意也有較大距離。從作畫程序來看,是先用淡墨勾勒,再以石青、赭石平涂設色,最后用輕重、轉(zhuǎn)折、頓挫之筆法,施干濕濃淡之墨色,迥異于傳統(tǒng)的山石皴法。這種畫法與蕭氏此一時期淺絳山水中的山石筆墨技法相通,即以寫意性的中鋒皴擦為主,創(chuàng)造出具有一定寫實性與現(xiàn)代意味的圖繪風格。近看筆法狼藉,粗服亂頭,仿佛不成物象,遠視則層次磊落,渾然一體,奇拙瑰麗,寫盡天然湖石“痩、皺、漏、透”之美,亦表現(xiàn)出畫家歷盡人間滄桑而達到的世事洞達、磊落耿介的人生高度。館藏《梅花圖軸》構圖雖簡逸卻不失考究,梅枝從左邊入畫,昂首向右上伸展,右下則為大幅留白,虛實相應而得梅梢孤寂冷逸之致。用筆完全不追求刻畫細節(jié),主枝僅以含篆書筆意的焦墨線條寫成,從枝則多以行書筆意出之,看似為簡單的文人“墨戲”,但卻富于濃淡、頓挫、轉(zhuǎn)折之變化,以快而不滑,遲而不滯,在形態(tài)上有所謂“彎曲如龍、挺拔似箭、仰若盤弓、垂如釣竿”之勢。梅梢上則稀疏地以胭脂點綴著數(shù)組梅花,亦有全開、半開、將殘、含苞之別,純用沒骨法點寫而成,無拘無束,生動自然,有碎玉橫空,暗香浮動的風姿。蕭俊賢后期所作梅花多是此類用書法性線條寫成,整體上呈現(xiàn)出一種奇拙質(zhì)樸、老辣蒼勁的風格,看似不經(jīng)意而為之,卻是越品越感到韻味悠長。蕭氏此畫題有自作詩一首云:“渴筆濃煤一獨枝,疏花幾點淡胭脂。個中三昧誰應識,只有花光與補之”,自古梅花少知音,此中深意,或許只有墨梅畫始祖花光和尚及其弟子揚補之才能懂得,可見畫家本人對此畫亦頗為自許。

      [1]潘恩元《舊都雜詠》詠的是民初北京畫壇“舊都四家”:“紹宋”是指余紹宋(1883-1949),浙江省衢州人,民國初期做過北京政府司法部次長?!爸ヌ铩笔侵杆尾敚?854-1922),字芝田,陜西醴泉人,戊戌變法時宋伯魯參與新政,與楊深秀聯(lián)名上書,彈劾禮部尚書許應駿守舊誤國,阻撓變法。新政失敗,楊深秀被殺殉難,宋伯魯逃出虎口歸陜西故里,“山澤更迢迢”,暗示宋已經(jīng)遠別京華?!岸挕笔侵甘捒≠t(1865-1949),湖南衡陽人,蕭愻(1883—1944),安徽懷寧人?!芭f都四家”中,僅宋伯魯為北方人,而且民國前已經(jīng)離開北京,其他三位,都是民國后寓居北京的。

      [2]俞劍華編:《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第頁。

      [3]盛叔清輯:《清代畫史》,《清代畫史補編》,引自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藝林類13》,明文書局印行,1986年版,第777頁。

      [4]姜丹書:《蕭俊賢先生傳——凈念樓同門錄附》,載《姜丹書藝術教育雜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

      [5]申雄平編著:《蕭俊賢年譜》,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第10頁。

      [6]同注[5],第20頁。

      [7]同注[5],第19頁。

      [8](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四十三,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28冊,第788頁。

      [9]同注[5],第46頁。

      [10]《申報》,1929年3月28日。

      [11]《蕭俊賢先生演辭:十一年十一月五日》,《南美校友會雜志》,講演,1923年,第29-31頁。

      [12]王瀣,字伯沆,一字伯謙,別署沆一、伯涵,號無想居士,晚號冬飲。江蘇溧水人,寄寓南京。清末任南京陸師學堂、兩江師范學堂教習,陳散原家庭教師。1914年起先后執(zhí)教南京高等師范、東南大學、中央大學等近30年,弟子遍布海內(nèi)外。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紅學鼻祖,博通經(jīng)學、理學、禪學,精通四書及詩文詞。工書畫篆刻。見賈馥茗總編纂:《教育大辭書2》,臺灣文景書局有限公司,2000年12月版,第468頁。

      [13]該畫蕭氏題款:丙辰九月十有九日,寧社第四次雅集莫愁湖寫,厘泉。印鑒:鐵夫(白)。李叔同邊跋:戊午夏,息翁將入山修梵行,檢奉師曾仁者。印鑒:李息之?。ò祝?/p>

      [14]經(jīng)亨頤:《經(jīng)亨頤日記》,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1月第1版,第14頁。

      [15]對于蕭俊賢所作的其他梅花圖,陳師曾還曾有詩云:“淡煙微抹曉鬟姿,何處溪山著此奇。留得江南春意在,小窗岑寂要人知。”陳師曾:《題蕭厘泉畫梅》,《小說月報(上海)》,1917年第8卷第4期,第3頁。

      [16]此畫《蕭俊賢年譜》誤釋讀為作于1899年,實為蕭俊賢作于1919年10月。

      [17]同注[5],第75頁。

      [18]朱存理:《鐵網(wǎng)珊瑚》,《畫品卷第二》,載盧輔圣主編:《中國書畫全書》(三),上海書畫出版社,年10月第1版,第672頁。

      [19]《蕭厘泉畫稿第二集·自敘》,有正書局,民國二十二年八月初版。

      [20]湖南“永州出東門北行半里,上小岡,又半里,為綠天庵,即唐僧懷素之故居也。世傳懷素幼學書庵中,貧無紙,乃種蕉萬余以供揮灑,庵故以是得名,然荒廢矣。”見劉道《綠天庵記》,《零陵縣志》光緒二年本,卷三。

      [21]陳衡?。骸侗本┐髮W畫法研究會同人崇效寺賞牡丹》:還將春服賞春情,迄邐回車又出城。(前日同定之到此)列坐朋簪期夙諾,頻年蹤跡笑浮生。臨風又謝看仍好,倚樹微酣畫不成。留取虛堂遮佛眼,人間紅紫已分明。《偕諸女友及內(nèi)人崇效寺賞牡丹》:一徑林深白紙坊,依然云瓣惹衣香。最難勝賞人如舊,但恐遲來意已荒。邂逅輕陰留燕坐,安排好語答春光。酴醾亦與爭新艷,滿架妝成點額黃。載《陳師曾先生遺詩》卷下,民國19年石印本,第10頁。陳隆恪:《崇效寺看牡丹殘過半矣》(1920年北京):“軟塵車馬去悠悠,入寺衣香萬目流。春擊牡丹同脫世,夢飛蝴蝶始生愁。庭楸自老天終眷,茗椀隨緣客可留。乘興難為他日計,只余鐘磬惜春游?!陛d《陳隆恪分體詩選》,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86頁。

      [22]凌叔華:《回憶一個畫會和幾個老畫家》,《讀者文摘》,2005年第6期。

      猜你喜歡
      蕭氏花鳥畫牡丹
      淺析唐代壁畫中的花鳥畫
      畫學叢談·花鳥畫(下)
      吳國良花鳥畫選
      院體花鳥畫是怎樣來的?
      “三不夠”牡丹節(jié)
      鎮(zhèn)江蕭氏家族考
      牡丹的整形修剪
      A new record of the capped langur(Trachypithecus pileatus) in China
      “牡丹”情
      蕭氏:打造茶界標桿企業(yè)
      美姑县| 阿图什市| 方正县| 贡山| 名山县| 松桃| 建始县| 建德市| 灵寿县| 搜索| 泰来县| 东海县| 通州区| 邓州市| 英吉沙县| 叙永县| 北海市| 平谷区| 山阴县| 锦州市| 祁东县| 庆城县| 土默特右旗| 苍溪县| 正阳县| 贵南县| 江源县| 汾阳市| 安西县| 离岛区| 高邑县| 沙雅县| 杂多县| 东乌| 奇台县| 高尔夫| 清流县| 六安市| 松江区| 乐亭县|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