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一直以來對流動兒童群體高度重視并給予關愛關懷。據新聞媒體報道,2018年以來,地方學校與社區(qū)合作相繼幫助流動兒童融入到居住地。武漢市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市慈善總會也開展了一系列關愛流動兒童活動。但是有學校反映,流動兒童群體存在難以融入到學校學習生活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流動兒童在學習上不如本地兒童,無法適應校園環(huán)境,很難與本地兒童融成一片。針對學校和老師反映的相關問題,筆者在武昌區(qū)、江岸區(qū)、青山區(qū)、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4個區(qū),分別選取了4所小學、3所初中作為樣本校進行分層抽樣,有針對性地就教師們反映的問題,將流動兒童與本地兒童進行比較,運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從友誼、家庭、學業(yè)、自由、學校和環(huán)境6個維度來回應學校的困擾。筆者在整理數據的基礎上分析兩個群體之間的差異,以期對癥下藥,幫助流動兒童更好地融入到學校生活之中。
本次調研義務階段學生樣本量共2111個,收集樣本的工具是問卷星軟件,采用的方式是網上作答,故本次調研樣本無缺失值。在學生性別方面,男性數量為1168個,所占總人數比例為55.3%,女性數量為943個,所占總人數比例為44.7%。本次調研屬于隨機調研,對不同性別學生群體的問卷發(fā)放沒有偏重。在學生年級方面,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占調查群體的比例為40.9%,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占比為28.9%,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占比為18.1%,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占比為12.1%。本次調研中,小學生比例占到了調查群體的69.8%,初中生占比為30.2%。在學生戶籍方面,武漢戶籍的學生占調查群體的比例為34.8%,非武漢戶籍的學生占比為65.2%。
本次調研運用了張興貴和何立國在2004年編制的青少年學生生活滿意度量表。青少年學生生活滿意度量表是一個自評量表,包括友誼、家庭、學業(yè)、自由、學校和環(huán)境6個維度。本次調研采用五點評分方法,即完全符合記1分,符合記2分,不一定記3分,不符合記4分,完全不符合記5分。將6個維度分解為36個具體觀測點,來檢測學生實時表現水平。
筆者運用STATA軟件進行均值分析得出,武漢戶籍學生友誼滿意度為13.22,家庭滿意度為11.76,學業(yè)滿意度為14.04,自由滿意度為10.12,學校滿意度為-1.52,環(huán)境滿意度為-2.82,武漢市戶籍學生生活滿意度為44.8。
另一方面,流動兒童的友誼滿意度為13.46,家庭滿意度為11.63,學業(yè)滿意度為14.34,自由滿意度為10.17,學校滿意度為-1.67,環(huán)境滿意度為-2.86,非武漢戶籍學生生活滿意度為45.07。
由以上數據可以得知,武漢本地學生生活滿意度整體要高于流動兒童。其中在友誼滿意度、學業(yè)滿意度、自由滿意度三個方面,武漢本地學生滿意度均高于流動兒童,表明武漢本地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較流動兒童而言,更感到滿意。
表1 學生生活滿意度t檢驗
武漢戶籍 734 27.156 0.000 2.98流動兒童 1377學業(yè)成就感武漢戶籍 734 3.728 0.054-2.086流動兒童 1377趣事 武漢戶籍 734 3.658 0.056-1.103流動兒童 1377愉快交談 武漢戶籍 734 10.947 0.001 1.504流動兒童 1377檢驗變量 戶籍 人數 F sig. t課余時間 武漢戶籍 734 22.294 0.000 0.875流動兒童 1377學校榮譽 武漢戶籍 734 29.241 0.000-4.538流動兒童 1377威信 武漢戶籍 734 9.256 0.002-5.154流動兒童 1377平等對待 武漢戶籍 734 11.016 0.001 1.707流動兒童 1377學?;顒?武漢戶籍 734 39.292 0.000 3.415流動兒童 1377和平安寧 武漢戶籍 734 14.878 0.000 1.442流動兒童 1377干涉生活 武漢戶籍 734 1.27 0.26 -2.328流動兒童 1377面子 武漢戶籍 734 1.527 0.217-6.618流動兒童 1377結交朋友 武漢戶籍 734 11.553 0.001-4.686流動兒童 1377講話友善 武漢戶籍 734 11.554 0.001 1.363流動兒童 1377學校生活趣味性
表1為量表t檢驗數據圖,通過數據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本地兒童與流動兒童兩者間的區(qū)別和差異。
就學生生活滿意度而言,兩個組別平均數間高低的差異必須經過檢驗才能確知其差異值間是否達到顯著。若是t檢驗結果的統(tǒng)計量未達到顯著水平,則此種差異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可能是抽樣誤差或偶然造成的,因而使用者不能只根據平均數的高低數值來直接推論武漢戶籍學生和流動兒童在依變量上哪一個群體得分較高,或哪一個群體得分較低。
筆者運用Levene檢驗武漢戶籍學生與流動兒童在36個觀測點上方差是否同質。經Levene法的F值檢驗發(fā)現,武漢戶籍學生與流動兒童在尊重、學業(yè)、自己愿望、學業(yè)狀況、朋友幫助、治安、發(fā)展全面、社會風氣、干涉生活、面子、學業(yè)成就感、趣事方面同質,查看假設方差相等欄t值。其余的維度方差不同質,查看不假設方差相等欄t值。
根據p值顯示,尊重、喜歡父母、學校舒服度、住所、教育方式、治安、學校榮譽、威信、學校活動、干涉生活、面子、結交朋友、學業(yè)成就感方面,P值≤0.05,拒絕虛無假設,兩組平均數具有顯著差異。
在朋友尊重方面,武漢本地學生(1.67)滿意度高于流動兒童(1.71),本地學生認為朋友更尊重自己;喜歡和父母在一起方面,武漢本地學生(1.39)滿意度低于流動兒童(1.35),相較武漢本地學生,流動兒童更愿意與父母呆在一起;“我”希望呆在別的地方,而不是現在地方,流動兒童較武漢本地學生更不希望呆在現在地方。在大多數時候“我”喜歡家長的教育方式觀點上,武漢本地學生(2.33)比流動兒童(2.37)更認同這個觀點。治安滿意度上,武漢本地學生(1.65)比流動兒童(1.68)更滿意。在與同學相比,“我”在學校中得到的榮譽較多觀點上,武漢本地學生(2.19)比流動兒童(2.28)更認同。在“我”在自己的同伴中很有威信觀點認同上,武漢本地學生(2.44)比流動兒童(2.51)更認同。在基本上沒有人干涉“我”的生活方面,武漢本地學生(2.15)比流動兒童(2.19)更認同。在“我”覺得自己在同伴中很有面子觀點上,武漢本地學生(2.22)比流動兒童(2.31)更認為自己有面子。在結交不同朋友觀點上,武漢本地學生(2.37)更認為自己可以做到這點(流動兒童2.45)。在學業(yè)成就感上,武漢本地學生(2.25)強于流動兒童(2.28)。
根據數據分析,筆者認為:武漢本地學生更善于交友,對武漢城市具有更強認同感。同時,武漢本地學生學業(yè)成就感、學校榮譽感、環(huán)境安全感也明顯高于流動兒童。流動兒童則表現出對父母的較強依賴以及對陌生環(huán)境適應慢等不良情況。
從數據分析發(fā)現,流動兒童確實如學校反映的狀況一樣,存在融入緩慢的情況。這就需要建立起學校和家庭的紐帶,共同來幫助流動兒童融入到學校班級的學習生活之中。
首先,學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視流動兒童融入問題。隨著城鎮(zhèn)化發(fā)展,將會有更多外來子女來到武漢市就學。學校管理者需要從思想上讓全體教師重視流動兒童群體,在行動上做到無痕化教學管理,讓流動兒童感到家的溫暖,并放下心中的成見,與本地兒童融成一片。
其次,學校在開展各種校園活動或班級活動時,要有意識地增加流動兒童表現自我的機會。教師要想辦法創(chuàng)造讓流動兒童感受到同學認同、老師肯定的環(huán)境,幫助流動兒童在自我展示中建立信心,消解自己心中無形的墻,建立起與同學們溝通的橋梁。對于存在明顯交流障礙的學生,教師應主動與家長聯系,把脈問癥,找出癥結。因為家長是流動兒童的堅強依靠,當家長能夠承擔起孩子交往的引路人時,流動兒童更容易放下顧慮。
第三,教師應該更關注那些難以融入到學校班級生活的孩子,分析原因是不是缺失父母關愛。因為流動兒童父母很多都從事服務行業(yè)工作,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很難分出精力關愛到孩子。若如此,教師要及時補位,使流動兒童感受到來自學校、教師和同學的關愛。同時,也要時常提醒家長,不能疏忽對孩子成長的關愛,畢竟家庭才是孩子成長的港灣。
最后,由于各地區(qū)教育存在差異,流動兒童進入新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難免會有一段適應過程。學科教師要采取摸底、提升兩結合的辦法,了解流動兒童目前的學業(yè)水平,發(fā)現其薄弱知識板塊,進行針對性的提升,避免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而出現厭學的現象。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流動兒童在自己擅長知識板塊發(fā)言的機會,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獲得學業(yè)成就感,進而轉化為持續(xù)學習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