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歷史與文學(xué)的錯位:晚清小說《九命奇冤》本事考論

      2018-09-29 07:36:05··
      明清小說研究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雍正新書廣東

      ··

      1902年《新小說》第1期上發(fā)表了梁啟超的雄文《論小說與群治之關(guān)系》,文中列舉了小說熏、浸、刺、提的四種功效,具體闡釋了小說的社會功能,他那空谷足音“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①,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界的學(xué)者早已耳熟能詳。隨后不久的1906年,作為“當(dāng)時最積極的歷史小說編撰者”的晚清著名譴責(zé)小說家吳趼人②,在《新小說》上又發(fā)表了《九命奇冤》以為呼應(yīng),企圖實踐以小說“救世”的理論主張。

      這部小說描述的是清雍正五年發(fā)生在廣東的一樁“七尸八命案”。具體案情是由風(fēng)水問題引發(fā),當(dāng)?shù)刎斨髁栀F興用火攻煙熏的方法害死另一位財主梁天來一家七尸八命。凌貴興收買了一干官府,故梁天來屢次敗訴,后通過告御狀而得以伸冤。在吳趼人之前,將文獻記載的此案編為文學(xué)作品的,尚有署名“安和先生”所著《一捧雪警富新書》。由于研究者對此作品的評價歷來不高,如阿英認(rèn)為它“故事甚佳,而文筆極拙劣也”③。孫楷第評論該書“所記詞意鄙俚,往往可笑”④,所以傳播流布并不廣泛。經(jīng)過吳趼人的改編再創(chuàng)作后,既保留了原來的精彩故事,又借鑒了西方敘事技法⑤,《九命奇冤》由此而獲得“中國近代的一部全德的小說”美譽⑥,也因此成功實現(xiàn)了“警富”的初衷,發(fā)揮了小說導(dǎo)人向善、化民成俗的社會功能。然而,產(chǎn)生了廣泛社會影響的《九命奇冤》的文學(xué)書寫,究竟對歷史上真實發(fā)生過的這宗“七尸八命案”在多大程度上進行了還原,至今也還是個聚訟紛紜、沒有定論的懸案。辨章學(xué)術(shù)、考鏡源流,是學(xué)術(shù)研究的正確途徑。小說《九命奇冤》的本事溯源,對我們深入研究相關(guān)問題很有必要。本文意在厘清《九命奇冤》本事涉及的文學(xué)與歷史“錯位”現(xiàn)象的同時,對這部小說的社會功能在文獻考辨基礎(chǔ)上進一步反思。

      一、關(guān)于“七尸八命案”的早期文獻記載

      關(guān)于《九命奇冤》中“七尸八命案”本事的記載,目前所知的早期文獻,有如下三種:

      1、1794(乾隆五十九年)歐蘇筆記《靄樓逸志》⑦卷五《云開雪恨》。

      2、1737年(乾隆二年)6月22日兩廣總督署理廣東巡撫鄂彌達有關(guān)該案的題本。

      3、1737年(乾隆二年)10月14日刑部尚書徐本有關(guān)該案的題本。

      這些文獻的發(fā)現(xiàn)及使用,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羅爾綱先生。他的兩篇文章:《〈九命奇冤〉本事》和《〈九命奇冤〉兇犯穿腮七檔案之發(fā)現(xiàn)》,分別刊載于1936年8月16日和12月6日天津《益世報》副刊《史學(xué)》。在第一篇文章中,羅文引用了歐蘇的《靄樓逸志》卷五《云開雪恨》整則傳說?!鹅\樓逸志》有勸善戒惡之旨,但對一些“異詞”,則“無暇深辯,一以情理為準(zhǔn)”。羅文認(rèn)為“歐書雖不是考證精確的記載,但它卻得自鄉(xiāng)里故老的傳聞,所以歐氏這篇《云開雪恨》,乃是我們今日所見的一篇記載這件大命案的傳說的最早的著作”。文章最后部分,羅爾綱先生提及在《番禹縣志》中看到了為凌家辯誣的文字:

      世傳梁天來七尸八命事,皆詬罪于凌貴卿,而蘇古儕(珥)贈貴卿子漢亭詩曰:“九疑風(fēng)雨暗崎嶇,八節(jié)波濤險有余。世路合裁招隱賦,俗情催廣絕交書。傳聞入市人成虎,親見張弧鬼滿車。舊約耦耕堂愿筑,平田龜坼又何如!”凌后人名揚藻有答黃香石書,辨此事之誣尤詳。

      羅爾綱的朋友梁方仲認(rèn)為,《番禹縣志》里的記載,“是極值得重視的,我們目前雖得不到《粵小記》⑧及采訪冊,但我們從這段記載里,已經(jīng)看出這個流之民間之著作的《九命奇冤》的本事的核心?!辈贿^遺憾的是,梁方仲并沒有見到他提及的《粵小記》或采訪冊,故而對這段辯誣之詞的來龍去脈說得并不是很詳細(xì)。

      對吳趼人小說《九命奇冤》所涉本事,羅爾綱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還是比較謹(jǐn)慎的:

      《九命奇冤》的本事,據(jù)同治《番禹縣志》的記載,梁天來七尸八命事是有的。(方志中未提及刑死張鳳事,按加張鳳才是九命。)凌貴興這人也是有的。惟此案世傳為凌貴興所為,而凌子有友為其賦詩辨誣,凌后人也有辯誣之舉,此固有為親者洗脫罪名的嫌疑,但凌貴興方面是否另有他的冤情,則不可知罷了。

      后來羅爾綱留心于此,在北京大學(xué)研究院所藏的乾隆朝的檔案里發(fā)現(xiàn)了與此案相關(guān)的兩件史料:“一件是乾隆二年六月二十二日署理廣東巡撫鄂彌達的題本(按這時鄂彌達以兩廣總督署理廣東巡撫),一件是乾隆二年十月十四日刑部尚書徐本的題本。”然后節(jié)錄了兩個題本的內(nèi)容。大意是抓到了一個搶劫三榕河下客船的匪徒穿腮七(本名何信夔),經(jīng)過訊問,他又交代了自己所犯的其他三件案子,案情最重大的一點是,在梁天來案中,他“下手放火煙死多命”。在徐本的題本中,比較詳細(xì)地記載了穿腮七的供詞。遺憾的是,因為這兩個題本主要是關(guān)于穿腮七搶劫的案情,而對于梁天來本身的案情涉及甚少。

      后來的研究論著基本都采納了羅先生的觀點,較有代表性的,如張秀英《雍正朝“廣東九命案”始末考》,即以《靄樓逸志》和羅先生的考證為基本內(nèi)容,對此事進行了梳理。其他的文章,也不外如是。

      其實早在羅爾綱之前,李文泰也注意到了這一問題。他在《海山詩屋詩話》卷四中談到了這件事,被徐兆瑋轉(zhuǎn)錄在《黃車掌錄》里:

      余閱《繡鞋記》小說,有感于葉主曹事。詢之東莞人士,多為稱冤。又《警富新書》七尸八命案,皆歸罪凌上舍貴卿,迄今眾口一詞,似乎無可解矣。⑨

      《繡鞋記》全稱為《繡鞋記警貴新書》,常與《警富新書》并舉,旨在勸世。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晚清時期人們對“七尸八命案”的看法基本沒變。

      在羅爾綱之后,有孫楷第在《跋〈警富新書〉》一文中提到了“光緒《廣州府志》卷五十四雜記二”所記載的蘇珥給凌揚藻的詩,并且認(rèn)為“珥,雍正乾隆間人,與凌貴卿同時。揚藻嘉慶間人,即貴卿后裔。二人必非妄語者。其為貴卿辨誣之詞,俟得其書更詳考之”。⑩

      羅爾綱和孫楷第看來都沒看到過《粵小記》,因此也就沒能做進一步的研究。

      二、《粵小記》里的相關(guān)記載

      《粵小記》為清朝黃芝所撰。黃芝,字瑞谷,據(jù)其兄黃大干在序中說,黃芝“生平好為詩,尤長記載,于課徒之暇,博觀百家,搜羅遺逸,參之經(jīng)史,以訂其訛,久之累成卷帙”。而黃芝著書的目的,是要與正史互相印證。

      黃芝的從弟黃培芳曾對該書進行編校。黃培芳乃清朝名儒,嘉慶九年副貢生,官內(nèi)閣中書。“少慕古力學(xué),為馮敏昌所器重。詩格高渾,有山水清音。錢塘戴熙亦極譽之?!彼鴧⒓觾蓮V總督阮元組織的重修《廣東通志》工作。黃培芳在壬辰初夏為《粵小記》寫的跋中對該書評價較高。

      先六世祖雙槐公撰有《歲鈔》,傳播藝林,此后代有著述,曾無嗣音。從兄瑞谷先生勉承家學(xué),輯《粵小記》一書,尤是此志也。所記雖小,而于世道人心、借一諷百之旨,時時見于言外;其中援引審訂,亦足資考證。培芳曾助編校,爰識數(shù)語以質(zhì)后之覽者。

      因為有了兩人的合作,所以《粵小記》的記載,往往成為修志撰史的素材,“凡有司修志多援引以為信史”。書前有序兩篇,一篇為黃芝之兄黃大干所寫,另一篇則為時任廣東巡撫祁 所寫。祁巡撫在序中寫道:“《粵小記》觀之,記凡四卷,附以《粵諧》,雜書土風(fēng),間資吏治,時舉以詢諸牧令,有愕然詫為奇察者,豈非耳目之一助哉!”說明這位巡撫對本書的記載還是相當(dāng)看重的,事實也確實如此,“清道光十五年,廣州大旱,時任廣州知府的潘尚楫采用《粵小記》行求雨法”。此外,巡撫本人也從中受益,他“在廣州立惠濟倉以備饑荒”,也是從《粵小記》記載中得到的經(jīng)驗。所以他不但給書寫了序,還出資印行。

      《粵小記》中關(guān)于此案的記錄在第一卷的末尾,除了羅爾綱引用《番禹縣志》里面的那一段之外,附錄了凌家后人凌揚藻的《答香石弟書》,因此信涉及本案信息量大,故俱引:

      子實五兄足下,承問先曾大父錫庵公被仇家誣陷事,此鹿馬混淆,沉霾不白之冤,獨能以事理推求之,未肯輕隨眾毀,足以見大君子之用心必存公是,度越尋常萬萬也,感荷奚似。不肖之生晚矣,幸猶聞耆舊所言,梁天來性陰狠,睚眥之迕必報,而險而健訟,恒隱挾以齮龁鄉(xiāng)閭,時有蜣蜋子之目,謂能以土包糞,推轉(zhuǎn)成丸,圓正無斜角也。故當(dāng)大獄甫成,即用幣交通向之。借獄事嚇詐先大父漢亭公財物而不得遂者數(shù)人,相與造為謗書,恣行誣蔑。名《一捧雪警富新書》。邑鐘鐵橋先生撰曾大父墓表謂:“舉其人其事所俱無者,謬妄駕說,以聳世聽”即指此。既又思流布之速、聳動之易者,莫如雜劇傳奇,乃復(fù)撰為鄙褻之摸魚歌,使窮方委巷,婦人孺子習(xí)觀而飫聽之,一聞曾大父之名,無不切齒詈罵,幾以為元惡大憝,古盜跖之不如者。雖賢人君子心知其非辜,而俗已狃于先入之見,誰暇為我左袒而戶說以眇論乎?嗟夫,若天來者,其狡黠險毒,亙古今無與比,可謂極矣。則凡苞苴竿牘,使舞文之吏,鍛煉周內(nèi)以陷我曾大父于不韙者,不從可知哉!蓋天來住宅與寒宗十世祖粵山公塋域逼近。嘉靖癸丑年葬,崇禎己卯年修,雍正甲辰重修,彼宅不知始自何時,而墳則百七十余年而未之有改。至是屋后又筑圍墻,愈逼處此。會寒食墓祭,寒宗子姓百數(shù)十人咸在,眾志不平,遂將墻磚拆毀。毀墻實訟端之始,謗書捏造,新圖兆域,妄揣狂吠,今墳宅固在,登山可共見也。是毀墻之訟,出于公憤,固非曾大父一人之心,亦非從伯祖建亭公一人之心也。建亭即宗孔公。居無何,而天來有被劫之事,此由蘊利生孳,多藏厚亡,不善降殃,罹此慘酷。成案明言煙死者八人,謗書改為七尸,可見故奇其說以動聽。昔昌黎伯謂:小人得禍為恒,以其所為實有以取之也。屋內(nèi)建石室,郡邑數(shù)百里所未聞,則其中多藏者可知,而誨盜之垂涎亦可知。顧不糾盜源而藉以泄毀墻之恨,自知理短,眾怒難犯,因置從前訐訟百數(shù)十人者不問,而直以買賊二字嫁禍吾家。又知我曾大父夙膺眾望,未可厚誣,乃集矢于從伯祖建亭公,俾用商量二字及之。今觀爰書如扮如演。成書質(zhì)疑,雍正九年,廣東巡撫鄂題奏梁天來與凌姓同村而居,先年凌應(yīng)年等將天來花芋拔食,訐訟有仇;凌宗孔又因天來屋后有圍墻逼近祖墳,有礙風(fēng)水,將墻磚拆毀,欲令天來遷居,遂與伊叔貴卿商量買賊行劫。貴卿應(yīng)允,宗孔即令仆人遠(yuǎn)祥購盜,于雍正五年九月初三夜共盜一十六人,許萬昌引路,遠(yuǎn)祥出接,指明事主住屋,謝其聰、葉大伯、梁連義、劉佐穆、李來進把風(fēng),各盜路由梁光裕門首,李奇中先撬梁光裕屋門,同穿腮七即何信揆、李單眼大叔、謝其裔、許萬昌、許世成二一齊入屋搜劫贓物。許萬昌打傷張氏、鄧氏。李奇中又至天來門首,撬開大門,各盜擁劫。事主婦女孩幼躲避石室。謝其裔、許世成二等將搜劫贓物,交與謝英華、李士貴、謝榮沾、謝榮高、劉成達接收。許萬昌、謝其裔、許世成二、李奇中、穿腮七、李單眼大叔等六人因未有銀錢,復(fù)攻石室,不開,隨用草及拆板扇點火塞入欞口,穿腮七將舊爛衣服并文契燒煙扇入,以致某氏八人被煙身死。鄉(xiāng)鄰救援,各盜將贓分挑,奔回謝世名家俵分,各即散蹤。事主報縣,據(jù)練總凌聚三供出:“天來與宗孔等有仇,伊家被劫,要問宗孔才知”等語,遂拘宗孔、貴卿,訊供不承,押發(fā)監(jiān)候。聚三受天來重賄,喪心移害,希圖脫卸,未三十年,即殄宗絕嗣,鄉(xiāng)鄰快之。于是始訊,即賂伍伯,選巨杖械系搒掠,迫令自誣。經(jīng)參令余祖蔭敘供妄詳,憲司疑之,下府覆勘。謗書誣臬司樓公刑死張鳳以滅口,不見成案,蓋實無其人也。顧又賄盜扯引,橫證曲射,迄無左驗。旋控大吏至制府孔公毓珣,仍右凌氏,不直天來。嗣孔公遷河道總督。雍正七年孔公卒于河道官署,足見謗書作偽,適自形其狂瞽。移獄肇慶府楊公以寧訊鞫,終不得情,獄無由上。至是凡十余鞫皆無買賊證據(jù),楊公謂兩造不必鷸蚌相持,但問官緝賊足矣。謗書遂誣捏之,以為盡行反案。天來必欲實我凌氏,不俟詳核,轉(zhuǎn)嗾按察司書辦林演士,此亦借獄事勒索先大父財物而未飽其欲者。具呈首報掔連轇轕,幻出行賄受賄等因,后竟假此歸結(jié)。先是大父漢亭公以文弱書生,未經(jīng)世務(wù),事變之來,惶擾迫切,亟欲輾轉(zhuǎn)行求以脫父于難,此固人子之至情,而未及計律文之有礙也。抑知谿壑之填無極,要挾恫嚇,勒詐紛乘,而反以是為深文者之得以上下其手焉。尋值撫軍鄂公彌達,雍正八年巡撫,十三年升總督,而《靄樓逸志》作鄂公爾泰,可知其吠影吠聲。時文端征諸苗,筑庚戌橋,封襄勤伯,陟大學(xué)士,經(jīng)略西路,出巡阿爾蘇等處,未嘗至粵東也。率直任性,專就官役婪贓一面嚴(yán)加處分,而不復(fù)周詳以究其所自始。又以仆人遠(yuǎn)翔、從伯祖建亭公及正盜許萬昌、謝其裔、李士貴俱已監(jiān)斃,許世成二、劉佐穆、謝世名俱已病故,而穿腮七、李單眼大叔、李奇中、葉大伯又脫逃未獲,無從細(xì)鞫。隨據(jù)南、番二縣會訊,讞辭定擬具題,而我曾大父遂以應(yīng)允二字受誣,遽為戎首矣,豈不冤哉?先是部覆原謂雙事歸單,尾大不掉,當(dāng)從辨別,奈撫軍鄂公矜氣之隆,不加平反耳。所幸成案具存,平心讀之,其文致之隙自見,余一切支離詭誕,故入我曾大父之罪而為成案所無者,皆蜣蜋子梁天來與臆造謗書之人妄生枝節(jié)以快其丑詆為之。天來無叩閽事,謗書偽造關(guān)津道路情節(jié),且誣至尊怒天來,命下獄,后以孔公申救,乃宣天來入殿,賜監(jiān)生,皆鑿空為之,悖謬可殺。蓋是時孔公卒于河道官署二年矣。有識者勿為其所惑也。不肖自念名實未孚,言不克信于天下,非遇大君子中正為心,必求公是,則長逝者魂魄私恨有窮期耶?惟矜而察之,昌言以表暴其事,使黑白分焉,淄澠辨焉,庶折獄者知不可恃才恃氣恃公恃廉以失之枉濫。彼譖人者,亦不得肆鬼蜮以惑世誣民,其于世道人心所系,良不小矣,豈第為吾家湔雪已哉?

      這封信提供的信息比較重要的可歸納為如下幾條:

      第一,凌家人員名字及關(guān)系。梁天來案中的“主謀”真實的名字是凌貴卿(字或號為錫庵),是該信作者凌揚藻的曾大父,亦即曾祖父。凌貴卿的兒子,也就是凌揚藻的祖父,是凌漢亭。凌宗孔字或號為凌建亭,實際的輩分比凌貴卿低一輩,和凌漢亭同輩,并且是他的從兄。凌揚藻是清代有名的儒士,生平事跡可以在《清史列傳》卷七十三中見及,基于這樣的文化修養(yǎng),應(yīng)該不會將自己先人的名字弄錯,而且信中說,“所幸成案具存”,里面也有對成案的質(zhì)疑和廣東巡撫的題奏內(nèi)容,因此可以斷定這些名字及輩分關(guān)系是事實。

      第二,凌、梁兩家結(jié)怨始自“毀墻之訟”。

      第三,梁天來家確實遭到橫禍,有被劫之事。

      凌揚藻的辨誣之處在于:

      第一,“聞耆舊所言”,梁天來這個人的性格顛覆了《靄樓逸志》和《一捧雪警富新書》中所描寫的至孝君子形象,性陰狠而健訟,“恒隱挾以齮龁鄉(xiāng)閭”,有“蜣蜋子”的綽號,“謂能以土包糞,推轉(zhuǎn)成丸,圓正無斜角也”。

      第二,作者認(rèn)為梁家之所以遭到橫禍,原因是“蘊利生孳,多藏厚亡,不善降殃,罹此慘酷”。因為毀墻之訟在先,故而當(dāng)梁家被劫后,健訟的梁天來就盯住凌貴卿和凌建亭不放,認(rèn)為二人是“買賊”行兇的幕后主使,凌建亭是以“商量”獲刑,凌貴卿則以“應(yīng)允”獲罪,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梁天來暗中操作。

      第三,案情的發(fā)展并非是一直由凌家占據(jù)上風(fēng)。一開始的時候,梁天來“即賂伍伯,選巨杖械系搒掠,迫令自誣”。也就是說,凌家在行刑逼供下曾經(jīng)一度“自誣”,然而“經(jīng)參令余祖蔭敘供妄詳,憲司疑之,下府覆勘。顧又賄盜扯引,橫證曲射,迄無左驗。旋控大吏至制府孔公毓珣,仍右凌氏,不直天來。嗣孔公遷河道總督,移獄肇慶府楊公以寧訊鞫,終不得情,獄無由上”。憲司懷疑這個屈打成招的案子,發(fā)回重審,梁天來又買通盜賊“扯引,橫證曲射”,可惜沒有相關(guān)的佐證材料,于是又上控至制府孔毓珣處,在這個時候還是對凌家有利??坠w河道總督后,將案子移到了肇慶府,因為案情不清,沒有結(jié)案。此時梁天來買通按察司書辦林演士,唆使他“具呈首報掔連轇轕,幻出行賄受賄等因”,沒想到最后竟然以此結(jié)案。

      第四,凌貴卿之子凌漢亭確實有行賄之舉。凌揚藻認(rèn)為,祖父漢亭公只是一介文弱書生,沒有經(jīng)過大的事變,突然間父親被誣下獄,惶惑苦惱,于是輾轉(zhuǎn)行求,想要把父親從災(zāi)難中解救出來,也是作為一個兒子的至情,卻沒有顧及到這是違反國家法律的。他這樣做顯然事情敗露了,引發(fā)了兩個不良后果,一個是“谿壑之填無極,要挾恫嚇,勒詐紛乘,而反以是為深文者之得以上下其手焉”,就如《水滸傳》中閻婆惜對宋江所說,“公人見錢,如蠅見血”。另一方面,廣東巡撫鄂彌達是個率直任性的人,凌漢亭輾轉(zhuǎn)行求的事跡敗露后,只對那些貪贓的官役嚴(yán)加處分,卻沒有對案件的來龍去脈進行復(fù)查。凌漢亭的行為起了反作用。

      第五,關(guān)于謗書。凌揚藻認(rèn)為《一捧雪警富新書》成書的原因是“借獄事嚇詐先大父漢亭公財物而不得遂者數(shù)人,相與造為謗書,恣行誣蔑”;與此同時,梁天來一伙編撰了“鄙褻之摸魚歌”,因為這些作品流布迅速,還很容易動人情感,正適合那些“窮方委巷,婦人孺子習(xí)觀而飫聽之”,效果驚人,以致于人們“一聞曾大父之名,無不切齒詈罵,幾以為元惡大憝,古盜跖之不如者”。

      同時這封信里針對《靄樓逸志》和《一捧雪警富新書》里的情節(jié)提出了三點質(zhì)疑。

      一是墓地。信中詳細(xì)記載了自凌家十世祖粵山公的墓地修自崇禎己卯年,雍正甲辰年(即雍正二年)進行了重修,兩家的爭端也起自凌家的墓地與梁家的圍墻。凌揚藻說,墓地?fù)?jù)寫信時已有一百七十余年歷史,而梁家住宅不知始于何時,后來梁家在屋后筑上了圍墻,這樣墻和墓地就靠得很近了“會寒食墓祭,寒宗子姓百數(shù)十人咸在,眾志不平,遂將墻磚拆毀”;而《警富新書》則“新圖兆域”,將墓地和梁家的位置進行了“捏造”,與實際情況不符,而且“今墳宅固在,登山可共見也”。

      二是關(guān)于鄂爾泰其人?!鹅\樓逸志》中寫道,“上命賜(梁天來,引者注)以監(jiān)生,方宣入殿。準(zhǔn)其詞,欽命巡撫鄂爾泰往勘其案?!绷钃P藻在信中指出,題奏此案的廣東巡撫是鄂彌達,而鄂爾泰(“文端”為謚號)在此案審理過程中一直到結(jié)案,“未嘗至粵東也”。鄂爾泰,字毅庵?!坝赫赀w江蘇布政使,三年八月授廣西巡撫改云南巡撫。四年十月遷云貴總督,六年改云廣總督,七年封三等男,十月加少保。雍正九年七月召京,十年正月授保和殿大學(xué)士……乾隆繼位復(fù)大學(xué)士,二年晉封三等伯,四年晉太保,十年三月晉太傅,四月卒?!倍鯛柼┰谟赫暝鴵?dān)任過云廣總督,這里的“廣”是指“廣西”。關(guān)于設(shè)置兩廣總督事,在清朝多有變化。順治元年,設(shè)置廣東總督,兼轄廣西。順治四年,始設(shè)兩廣總督。順治十八年分設(shè)廣東、廣西總督??滴跞?,又改為兩廣總督。至雍正元年,兩廣總督復(fù)分設(shè)為廣東、廣西總督,雍正二年再度合并為兩廣總督。雍正七年,云貴總督兼轄廣西,改為云廣總督,兩廣總督改為廣東總督,雍正十二年云廣總督免轄廣西,廣西與廣東仍合并為兩廣總督,直至清末。從現(xiàn)有史料看,鄂爾泰沒在廣東任過職,也就是說鄂爾泰終生未任兩廣總督職,也沒有當(dāng)過廣東巡撫,甚至沒有去過廣東。而在乾隆二年六月,兩廣總督為鄂彌達。鄂彌達,雍正“八年遷廣東巡撫。十年二月授廣東總督”。鄂彌達任廣東巡撫時間為雍正八年五月至雍正十年十二月,與凌揚藻信中“雍正九年,廣東巡撫鄂題奏”的說法吻合。

      三是關(guān)于孔毓珣的情況??棕公懯强鬃恿缹O,“雍正元年八月遷廣西總督仍兼廣西巡撫,二年四月改兩廣總督。五年二月任廣東總督,七年三月任南河總督。雍正八年四月卒?!笨棕公懹赫四昙此涝谌紊希鹅\樓逸志》中記載,天來上京告狀,“孔公時為大司馬,聞之申救”?!兑慌跹┚恍聲犯怯涊d由孔毓珣擔(dān)任欽差大臣處理此事。這些處理顯然是與史實不符的。故而羅爾綱在《〈九命奇冤〉本事》中說:“吾于世所傳梁天來叩閽上控,清世宗為此案特派欽差大臣來廣東查辦等情節(jié),都不見于官書及所記人物的家傳,這些,大概都是后人附加的了?!?/p>

      關(guān)于《一捧雪警富新書》的作者,署名為“安和先生”,有研究者考證作者真實姓名為鐘鐵橋,學(xué)術(shù)界也基本同意這個說法,但是這封信表明,鐘鐵橋曾給凌貴卿寫過墓表,緣于這層關(guān)系,筆者推斷,《一捧雪警富新書》的作者不應(yīng)該是鐘鐵橋,當(dāng)另有其人。這個問題目前也只能存疑,有待時賢繼續(xù)考證。

      綜合上述種種文獻,關(guān)于“七尸八命案”能確認(rèn)的基本事實是:

      梁天來與凌貴卿確有其人。因梁天來家的圍墻離凌姓祖墳較近,因此,凌姓人拆了梁家墻磚,引起訴訟。穿腮七即何信揆雍正五年九月初一到熟人謝世名家落腳,并于九月初三夜到梁天來家行劫,穿腮七放火煙死八命。凌宗孔和凌貴卿沒有在行劫現(xiàn)場出現(xiàn)。梁天來狀告凌宗孔與凌貴卿為主謀,指控他們買通穿腮七等人行兇。雍正九年,由廣東巡撫鄂彌達題奏結(jié)案,凌宗孔及凌貴卿都死于此案。兇犯穿腮七潛逃,至乾隆二年因再次犯案才被緝拿,并歸入梁天來案從重處理。

      余論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認(rèn)為,文士之筆和武人之刀一樣可殺人,且文士之筆殺人的力量更大,“其快其兇更加百倍”。自古以來確實有不少文士將文字作為殺人之工具,借作品來泄私憤,“后世刻薄之流,以此意倒行逆施,借此文報仇泄怨。心之所喜者,處以生旦之位,意之所怒者,變以凈丑之形,且舉千百年未聞之丑行,幻設(shè)而加于一人之身,使梨園習(xí)而傳之,幾為定案”。三人成虎,百口莫辯,后果不堪設(shè)想,“雖有孝子慈孫,不能改也”。

      對于今天的讀者而言,小說對歷史的改寫與重寫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了。而關(guān)于小說是再現(xiàn)論還是表現(xiàn)論,是“大要不敢盡違其實”,還是“事之所無,理之必有”,歷來是中外小說創(chuàng)作與社會生活關(guān)系爭論的一個焦點。具體到“七尸八命案”中,綜合種種材料,雖然還有凌貴卿是否為主使這最后一個問題沒有解決,但可以肯定的是,反觀《靄樓逸志》里的“云開雪恨”這則記載和《一捧雪警富新書》中的主犯人名、輩分,作案的時間及天來叩閽、欽差辦案等情節(jié)確實與史實悖謬,虛構(gòu)成分較多,從這個角度講,《靄樓逸志》里的記載和《一捧雪警富新書》無疑存在以筆殺人的嫌疑,而《九命奇冤》在客觀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果真如凌揚藻所言,那么《一捧雪警富新書》和《九命奇冤》就可以稱得上是“謗書”了。如此,歷史的吊詭之處就顯現(xiàn)出來:對于一般的讀者而言,二書確乎有勸善懲惡的效用。如此就出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悖論:殺人與救人可能共存于一體之中,只不過殺掉的是古人,救起的是現(xiàn)代人。面對著如此境遇,在真相不能十分明了的情況下,一則期待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史料使這一公案真正《云開雪恨》;另一方面,從事舞文弄墨之事的作家,在落筆之前,是否應(yīng)該對文字多存幾分敬畏之心?誠如凌家后人凌揚藻的《答香石弟書》所感慨的“流布之速、聳動之易者,莫如雜劇傳奇”。因為越是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小說,對本事的遮蔽功能也就愈加強大。誠然,我們沒有理由要求文學(xué)必須拘泥于歷史,小說這種文體更是允許虛構(gòu)的,尤其是通俗小說。曹勝高認(rèn)為明清時期的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相對于史,通俗小說的差別在于是否‘真’;相對于經(jīng),通俗小說的價值在于是否合乎教化。如果事真,那就當(dāng)被視為‘史’,不應(yīng)當(dāng)受到排斥;即便事‘贗’,如果理‘真’而合乎‘經(jīng)’,那通俗小說同樣可以如經(jīng)學(xué)那樣擔(dān)負(fù)起教化、鑒戒的作用”。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但作為一個有著一定社會影響的歷史事件,在將其進行演繹時,還是應(yīng)該盡量做到“大要不敢盡違其實”,正如《三國演義》屬于歷史小說,其距離《三國志》的史實就不能太離譜的道理一樣。同樣,《聊齋志異》中“談狐說鬼”,其虛構(gòu)成分即使再濃厚些,也不會引起讀者太多非議?!毒琶嬖返奈膶W(xué)書寫,對歷史上真實發(fā)生過的這宗“七尸八命案”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扭曲變形,恰恰是這種文學(xué)與歷史的“錯位”現(xiàn)象,使得這部小說的社會功能出現(xiàn)了如前所述的悖論:救贖世人的同時可能付出歪曲真相、厚污古人的道德代價。我們當(dāng)然不排除上引凌氏后人那封信可能存在為先人辨誣的心態(tài),但更應(yīng)注意“小說家者言”的夸飾成分,既然“七尸八命案”本事存在兩方面的文獻可資參考,那么作為研究者就不能偏執(zhí)于一辭,至少應(yīng)有兼聽則明的態(tài)度。此外,對于小說如何改寫歷史、如何利用小說的社會功能去勸善懲惡而不是混淆視聽,也應(yīng)該是今天的研究者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具有普適意義的問題。

      注釋:

      ① 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guān)系》,黃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1頁。

      ② 黃霖《吳趼人的小說論》,《明清小說研究》1986年第1期。

      ③ 阿英《晚清小說史》,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0年版,第154頁。

      ④⑩ 孫楷第《跋〈警富新書〉》,載《滄州后集》,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76、177頁。

      ⑤ 關(guān)于這一問題,研究較為深入的是[加拿大]吉爾伯特《〈九命奇冤〉中的時間——西方影響和中國傳統(tǒng)》,見[捷克]米列娜編伍曉明譯《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19-20世紀(jì)轉(zhuǎn)折時期的中國小說》,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1年版,第120-133頁。

      ⑥ 胡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xué)》,載《胡適文集·3》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年版,第246頁。

      ⑦ 該書收入李龍潛等點校《明清廣東稀見筆記七種》,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⑧ 該書收入林子雄點?!肚宕鷱V東筆記五種》,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⑨ 徐兆瑋《徐兆瑋雜著七種》之《黃車掌錄》,鳳凰出版社2014年版,第289頁。

      猜你喜歡
      雍正新書廣東
      雍正款琺瑯彩藍(lán)料山水圖碗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7:46
      不煲“仔”的廣東煲仔飯
      金橋(2020年8期)2020-05-22 06:22:54
      新書速遞
      新書訊
      中華詩詞(2019年4期)2019-11-20 03:34:01
      雍正:精細(xì)典雅
      時尚達人:雍正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08
      雍正:朕是如何把天聊死的
      新書推介
      大社會(2016年3期)2016-05-04 03:41:15
      廣東輿情
      大社會(2016年3期)2016-05-04 03:41:11
      我們都是卑微者(組詩)
      遼河(2011年3期)2011-08-15 00:49:13
      徐汇区| 翼城县| 定南县| 涟源市| 讷河市| 宁德市| 墨竹工卡县| 密山市| 福建省| 梨树县| 平定县| 波密县| 称多县| 内黄县| 永丰县| 黄石市| 铜鼓县| 米泉市| 香河县| 潜山县| 长丰县| 肃南| 东兴市| 农安县| 台北市| 平邑县| 邯郸县| 年辖:市辖区| 西宁市| 清原| 平陆县| 阿鲁科尔沁旗| 汶川县| 白河县| 牙克石市| SHOW| 怀仁县| 定安县| 建宁县| 铜川市|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