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
【摘要】:地理新課標指出,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及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學會根據(jù)需要選擇地圖,應用地圖查找有關地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地圖成為學習、生活的必備工具。長期以來,初中地理課程中的地圖教學,主要側重于地圖基本知識的學習,忽略了運用地圖的基本技能和學會選擇地圖,獲取地理信息,應用地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地理教學 地圖 讀圖能力地圖是地理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是綜合、生動形象表達各類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作為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地圖在地里教學中起到語言、文字無法替代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引發(fā)學生學會從地圖中獲取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地理新課標指出,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很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學會根據(jù)需要選擇地圖,應用地圖查找有關地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地圖成為學習、生活的必備工具?;诖?,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也對學生的讀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說,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圖能力,是地理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但遺憾的是,長期以來,我們初中地理課程中的地圖教學,主要側重于地圖基本知識的學習,忽略了運用地圖的基本技能和學會選擇地圖,獲取地理信息,應用地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則更習慣于背誦文字,而不擅長于記憶地圖,且輕視地圖的重要性,認為地理只需要在考試前“突擊”背誦一下就能考好,這種錯誤思想的存在制約了地圖教學有效推進。
地理新課程標準中將地圖的學習目標予以擴展,將學習重點有所轉移,要求學生不僅要認識到地圖是記錄和傳遞地理信息的工具,還要求掌握地圖的基本知識和運用地圖的基本技能,最終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貫徹地理課程標準中“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的教學理念。
一、寓教于樂,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興趣
地理教材中的地圖、地理圖片、圖表,是綜合、生動形象傳遞各類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生動形象是地理圖表表現(xiàn)知識與生俱來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運用地圖應充分利用這點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讀圖的興趣,寓教于樂。運用教材中的景觀圖片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及各地的風土人情;運用地理教材中的地圖和圖表,引導學生獲取有用地理信息,客觀分析地理數(shù)據(jù),準確得出地理結論,正確解決地理問題,再輔以多媒體教學、網(wǎng)絡等多種教學手段,廣泛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繪圖、用圖等興趣愛好。
二、夯實地圖基本知識,打好識讀地圖的堅實基礎
1.重視地圖基礎知識,訓練讀圖基本技能。在現(xiàn)實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地圖基本常識的把握很不扎實,有些學生甚至連最常見的中國地圖、世界地圖都不會看,所以在地理學習中主動用圖上必然存在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僅靠教師在課堂40分鐘內(nèi)是遠遠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培養(yǎng)學生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讓學生學會運用基本的地圖知識,尤其是提高地理圖表的辯讀能力。為此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地圖練習記憶一些基本的地理事物、地理名稱,獲取一些地理信息和地理數(shù)據(jù)。例如,一些主要的山脈的名稱、地理位置等,還有一些主要國家、城市及其工業(yè)部門或農(nóng)作物名稱等。這些讀圖基本技能的積累,為學生讀圖剖析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2.在活動中實踐,在實踐中提升。地理教學過程中的地圖識讀,其實質上是一種教學活動,活動本身就要求學生動手、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相融合,教學過程中的讀圖活動,更是如此,本身就比老師主講學生主聽得傳統(tǒng)課堂要靈活很多,所以,讀圖活動中應充分發(fā)揮活動本身所具有的優(yōu)勢,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動起來,讓氣氛活躍起來,引導細心觀察、用心思考,準確分析,正確解答,積極發(fā)言,鍛煉自我,體會成功。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實踐積極運用地圖基本知識,充分形成讀圖技能;在實踐中運用熟練,達到熟能生巧。
三、歸納讀圖方法,正確培養(yǎng)學生看圖能力
教師應在課堂上多使用課本或地圖冊的相關地圖、地理圖片、圖表來引導學生認識地理現(xiàn)象,理解地理概念、把握地理規(guī)律、解決地理問題,最終養(yǎng)成運用地圖的習慣,形成地理思維。地理課本只看文字敘述是很難理解和想象出地理轉變過程的,但結合課本中的地圖和地圖冊以及課本的一些文字描述,圖文并茂形象就活躍多了。在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地圖歸納不同的讀圖方法,制定不同的讀圖步驟,引導學生按照固定的方法和步驟,進行讀圖操作,做好學生讀圖的方法教育,并進行多次重復操練,是學生達到熟練。教師還應經(jīng)常多運用類比法、剖析法、綜合法等啟發(fā)學生,進行各類想象教學,指導學生進行仔細看圖,認真思考,在腦海中形成相關的地理地圖表象。要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進而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同時又要給以正確的指導和具體的點撥,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剖析、聯(lián)系和引申,展開想象,以增強學生對所學常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教師還要盡量做到恰當?shù)剡\用板圖,即在黑板上邊畫邊講,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勤動手,多繪圖,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繪圖是讀圖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一環(huán)。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圖,有利于加深對地圖及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技能。當學生腦海中對某些圖有必然的領會之后,可以試著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圖,接著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示范繪圖,進行彼此對比,學生自己找出繪得不足之處。這樣能加深學生的讀圖印象,從而達到對各類知識的加深理解和把握。例如,在講“中國四大地理區(qū)域”時,最好讓學生親自動手繪制中國四大地理區(qū)域的示意圖,標注幾條分界線及分界線上的山脈、河流等,這樣能使學生加深理解我國的四大地理區(qū)域,至少在腦海中可以浮現(xiàn)出某個區(qū)域的概略地理位置。
五、看、寫、填、畫,增強理解記憶
要想達到上面所說的剖析和讀圖能力,還要經(jīng)過刻苦的“看、寫、填、畫”練習。地圖除了平常經(jīng)常看,還要經(jīng)常填一填、畫一畫,把相關的知識點在圖上或四周標一標、寫一寫,對于主要的地理事物或要素的名稱,動手來填、來畫,這樣學習效果才會更佳。例如,在講述《中國的地形》這節(jié)內(nèi)容時,可以讓學生在中國空白圖上填出主要山脈和地形區(qū)的名稱,指導學生在空白的中國地圖上畫出主要山脈的大致走向并標注名稱,然后在山脈組成的網(wǎng)格中標注各類地形區(qū)的名稱,這樣對中國地形地勢的理解將更為深刻。
六、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對整個地理事物轉變過程的察看。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求知欲,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地圖閱讀能力。例如,《降水的變化與分布》這一節(jié),在講地形雨的形成時,憑教師的講解一時難以講解清楚。但采用動畫,并配以形象的風雨聲,不僅形象的再現(xiàn)了地形雨的形成過程,還活躍了課堂氣氛,并能使學生輕而易舉地把握該知識要點。把地理基本事理、基本規(guī)律以動畫的形式印在腦海中,形成“見文生圖,胸中有圖”。這種精彩的文圖轉換能力是學生學習地理的最高境界:用圖學習,用圖記憶,用圖思考。能達到這樣能力的學生,在做題和操練時能經(jīng)過這種轉換把已知前提結論化,思考過程縮短、思考難度降低、解題速度加快。學習速度和能力都發(fā)生了質的飛躍,也會提高學習樂趣。
總之,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好地理的關鍵。在地理教學中對學生的讀圖能力培養(yǎng),應常抓不懈。讀圖教學應貫穿于地理教學的始終,在這個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讓學生在地理知識的海洋中輕松愉快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