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煜琪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122中學 153600)
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熱門詞頻率最高的是“模型構(gòu)建”,其中也反復(fù)對表達主題的核心素養(yǎng)和課程內(nèi)容學術(shù)質(zhì)量標準以及實施意見等提出了構(gòu)建模型的要求.
物理模型通常分為三類; 第一個是物理過程模型,第二個是物理實體模型,第三個是條件模型.
物理過程模型,抽象為理想的特定物理過程,如等溫過程,恒定體積過程,勻變速直線運動過程、勻速直線運動過程、拋體運動過程、勻速圓周運動過程等.
物理實體模型主要是指通過模型來取代特定的物質(zhì)系統(tǒng)的過程,像理想變壓器、理想氣體、彈簧振子、單擺、質(zhì)點、點電荷等.
條件模型,將研究對象所處的外部條件理想化,如勻強電場、輕桿、均勻介質(zhì)、光滑水平面、輕繩等.
這些年,高考物理對模型搭建的要求很高,一些試題將實際問題進行合理的抽象化,而要求考生在實際解答的過程中將抽象模型進行還原.下面,以近幾年的高考例題為例,來談?wù)勎锢砟P偷某橄?、還原與等效.
例題1 (上海卷)如圖1長度L=0.8 m的光滑桿左端固定一帶正電的點電荷A,其電荷Q=1.8×10 C,一質(zhì)量為m=0.02 kg,帶電量為q的小球B套在桿上,將桿沿水平方向固定在某非均勻外電場中,一桿左端為原點,沿桿向右為x軸正方向建立坐標系,點電荷A對小球B的作用力隨著B位置x的變化關(guān)系,B受水平方向的合力隨著B位置x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2所示,其中曲線2在0.16≤x≤0.20和x≥0.4的范圍可近似看成直線.
(1)在合電場中,x=0.4 m,x=0.6 m之間的電差為U
(2)已知小球B在x=0.2 m處獲得v=0.4 m/s的初速度時,最遠可以運動到x=0.4 m.若x=0.16 m處,受到方向向右,大小為0.04 N的恒力作用后,由靜止開始運動,為讓小球離開細桿,恒力作用最小的距s是多少?
(1)由圖2可以清楚的知道合力在x=0.4m和x=0.6m之間做功
W合=0.004×0.2=8×10-4J
根據(jù)W合=qU可以得到
(2)由圖2可以清楚的知道電場力小球從x=0.16m到x=0.2 m做功為
小球從x=0.2 m到x=0.4 m處
由圖2可知小球從x=0.4 m到x=0.8 m處
電場力做功W3=-0.004×0.4=-1.6×10-3J
由動能定理W1+W2+W3+F外s=0
解析如圖1所示,長度L=0.8 m的光滑桿左側(cè)固定的帶正電的電荷A,電量為1.8×10-7c.在桿上套一質(zhì)量m=0.02 kg,帶電量q的小球B. 桿沿水平方向固定在不均勻的外部電場中. 建立坐標系,以桿左端為原點桿右方向為x軸正方向. 如圖2(I)中的曲線表示小球B受到A球的力隨著位置x的變化而變化,(Ⅱ)表示球B受到的水平力隨位置x的變化而變化,曲線Ⅱ在0.16≤x≤0.20和x≥0.40范圍可近似看作直線.
評價解決這個問題的關(guān)鍵是從圖像中獲取信息,并在每個區(qū)間內(nèi)找到電場力所做的功.應(yīng)該正確理解庫侖定律和電場力所做功,也應(yīng)該注意功的正負.
圖3
例題2 (2016年全國卷)如圖3,在勻強電場中有一個帶負電荷的油點在運動,其運動軌跡處在豎直平面(紙面)內(nèi),該軌跡關(guān)于過P點的豎直直線對稱,不計空氣阻力,以下選項中正確的是( ).
A.Q點的電勢比P點的高
B.油滴在Q點的動能比它在P點的大
C.油滴在Q點的電勢能比它在P點的大
D.油滴在Q點的加速度比它在P點的大
在均勻電場中的電場力和重力都是恒定的力,所以油滴所受到的合外力和加速度是恒定的.所以排除D選項,因為油滴軌跡關(guān)于過P點的豎直直線對稱,其合力也應(yīng)該一直指向于軌跡內(nèi)部,所以油滴的合力處于垂直方向并且電場力垂直向上. 當油滴從點P移動到Q時,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所以排除C選項.油滴本身帶負電,電勢能下降,電勢增加. 因此,Q點電勢高于P點. 在油滴從點P移動到Q的過程中,合外力做正功,并且動能增加. 因此,點Q處的動能大于點P處的動能.所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AB.
在整個物理課本之中都是貫穿的有物理模型構(gòu)建的,充分發(fā)揮物理模型構(gòu)建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由于應(yīng)試教育的影響,傳統(tǒng)教學往往側(cè)重于物理概念,基本規(guī)則和簡單應(yīng)用之上,也就是更多使學生做題.所以,要加強“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教學.而在這其中教師發(fā)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可以通過提問,學生可以問自己如何建立模型,并自覺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通過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有很好的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對學習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