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當減肥成為一種時尚,為身材擔憂的人也變多了。其實,你很可能不需要減肥,也不需要為體重擔心。身上長點肉,才是兼顧健康和美觀的最佳身材。
很多人對“健身秘訣”或“減肥食譜”深信不疑,要么運動量猛增,運動方式單一,導致肌肉和脂肪同時過度消耗,引起低血糖、休克等;要么完全拒絕主食和肉類,天天“吃草”,把自己吃進了醫(yī)院。
其實,胖瘦并不是判斷健康的唯一標準,科學地衡量一個人的身材健康還得看國際上通用的“體質(zhì)指數(shù)”。
體質(zhì)指數(shù)(BMI)=體重(千克)/身高(米)平方
●BMI小于18.5,偏輕
●BMI在18.5—24之間,體重正常
●BMI在25—30之間,超重
●BMI30—35之間,肥胖
●BMI大于35,重度肥胖
刊登在《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人群將BMI控制在22.6—27.4,死亡風險最低,高于或低于這一范圍的人,死于癌癥、心腦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的風險都將增加。美國一項針對600萬人、長達40年的調(diào)查也發(fā)現(xiàn),超過標準體重10%—15%的人壽命最長,死亡率最低。
1.抗癌能力強
美國杜克大學新研究發(fā)現(xiàn),身體較胖的晚期癌癥患者抗癌能力更強,經(jīng)過治療后存活時間更長。
研究人員為未經(jīng)早期治療的轉(zhuǎn)移性大腸癌患者測量了接受治療后的生存率,發(fā)現(xiàn):
健康體重組(BMI為20至24.9)參試患者治療后平均生存21.1個月。
微胖組(BMI為25至29)參試患者治療后平均存活23.6個月。
2.增強抵抗力
在對449名平均年齡為76.5歲的人進行5年跟蹤調(diào)查后,美國研究者發(fā)現(xiàn),微胖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老人增加抵抗力,對抗疾病。身上有點肉的老人不易發(fā)生流感、肺炎等急性感染,外科手術的預后效果也更好。
3.長壽優(yōu)勢更明顯
微胖的優(yōu)勢在中老年群體中更為突出。日本研究顯示,與偏瘦的人相比,40歲時體重稍微超重的人壽命更長,能多活6—7年。
原因在于,皮下脂肪稍多利于儲存能量、抵抗寒冷、提高免疫力、保護重要器官,從而延緩衰老。
4.更吸引異性
美國麻省總醫(yī)院一項研究顯示,健美、豐滿一些的女性更好,既顯年輕,又對異性充滿吸引力。
英國一家公司對500名成年男性進行的調(diào)查也發(fā)現(xiàn),87%的男人更喜歡曲線優(yōu)美、豐滿圓潤的女性。
肌肉是身體的“發(fā)動機”,脂肪是身體的“防護門”;最健康的“有肉”身材,其實就是肌肉與脂肪的完美平衡。
男孩:18歲后練肌肉
建議未滿18歲最好不要急于練出肌肉塊,多做一些提高耐力的運動,對生長發(fā)育、強身健體等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中年人可以將腰腹部當成重點對象。
仰臥起坐、俯臥撐、平躺卷腹等動作,能練習腹肌和腰肌。
舉啞鈴、引體向上等動作能強壯上肢,防止臂力的丟失。
負重深蹲等動作,能練習下肢的股二頭肌和股四頭肌。
以每周3次,每次進行8—10組力量運動為宜。每天散步,快走30分鐘,同樣有益健康。
老人鍛煉肌肉應偏重小負荷的力量訓練,比如練上肢可以舉杠鈴,練下肢可以做半蹲。
如果覺得半蹲吃力,還可以坐著練習伸彎小腿,鍛煉膝部和腿部肌肉。
鍛煉不要過量,可以連續(xù)做15次,每次3—4組,兩組間休息三五分鐘,以身體能承受為度。
一般情況下,男性對臂部、胸部和腿部肌肉的要求較高,可多做一些推舉杠鈴的動作,背著杠鈴做下蹲,可以有效鍛煉腿部和腰腹肌肉,平躺舉杠鈴可以鍛煉臂部肌肉。
女性對曲線要求較高,比較適合用小重量的啞鈴,做一些推舉、轉(zhuǎn)體等動作。剛開始時,以中等運動量為宜,抬舉啞鈴、杠鈴應隔天做1次,1次舉12—15次,每次做3組,運動時間在1.5小時之內(nèi),可根據(jù)體力減少運動量。
要保障蛋白質(zhì)攝入,多吃蛋、奶和豆制品。正常人每天蛋白質(zhì)的攝入量為:1.2乘以體重(千克)。比如,體重60千克的中年人,早餐可以選擇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午餐和晚餐共攝入100克豆制品、100克魚、100克瘦肉、250克主食,保證足夠的蔬果,即可達到膳食平衡。
富含維D的食物如干蘑菇、深海魚、脫脂牛奶、堅果等,有利于促進肌肉蛋白質(zhì)的合成。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研究則發(fā)現(xiàn),每天吃一個蘋果,可以健美身材,防止肌肉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