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明
摘 要:朗讀是語文的第一教學法,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朗讀是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yǎng)感情的基本途徑。朗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它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朗讀、熟讀之后,書面上的知識才能轉(zhuǎn)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并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等,才能讓他們更好地運用語言。
關鍵詞:朗讀;興趣;理解;能力;手段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弊x,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崩首x又是各個學段引領學生和文本對話的最好手段,學生只有不斷地朗讀,才能不斷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才會懂得注重情感的體驗,才可以積累到豐富的知識,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而葉圣陶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能駕馭文字。”面對新一代生活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小學教師應該將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放到教學任務的重要位置上。下面筆者就自己于教學實踐中運用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所取得的作用談幾點想法。
一、朗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在學習中的興趣與教學效果有直接關系,小學生更是如此。要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書聲瑯瑯,學生長期浸染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既悟情又悟法,將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我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之一也就是——讀。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如教學《草原》第一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認真聽課文的錄音朗讀,了解句子正確的停頓以及重音。“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比缓螅易寣W生自由反復誦讀這一段話,想象畫面。通過這樣的朗讀指導,激發(fā)起學生對草原的好奇,從而想知道在這么美麗的環(huán)境中生活的蒙古人民,他們有著怎樣的習俗,與我們漢族有哪些不同。同學們就會繼續(xù)往下讀……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了,學習的熱情高漲。學完了這一課,學生對美麗的草原、熱情好客的蒙古人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讓學生聽規(guī)范而標準的錄音朗讀,看視頻朗讀,再到自由誦讀、品味,讓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從而愛上朗讀,愛上學習語文。
二、朗讀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shù)?、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例如,我在教學《橋》這一課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課文以“橋”作題目,含義深刻,并且文章構(gòu)思新穎別致,情節(jié)跌宕起伏,設置懸念,多用短句,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我通過小組讀、輪流讀、齊讀等形式反復讀文中描寫雨水和洪水的句子,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瘋狂、肆虐的魔鬼形象以及當時情況的危急。再找出描寫老漢的語句進行自由讀、小組讀,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老漢這位老共產(chǎn)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加深了對老漢的理解,并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與作者、文本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三、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目標之一。而讀和寫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寫作水平的提高,朗讀是良策,對一篇文章的反復誦讀,不僅能學習它精美的謀篇布局,而且能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寫作時就不知不覺地加以運用了。比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第5自然段“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边@段話采用了排比、擬人、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使文筆生動活潑,很好地表達了對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并且采用了第二人稱,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令人倍感親切。在這段話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們用各種方式進行反復誦讀,實現(xiàn)當堂背誦,課后還把這段話認真地摘抄進自己的“好詞佳句”本中。然后,在一次描寫“我的家鄉(xiāng)”的習作中,很多學生都會模仿這段話來描寫自己的家鄉(xiāng)美景:“我走進家鄉(xiāng)后山的樹林,這林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你好,挺拔的綠樹!你撐開巨大的綠傘,是為我遮陰嗎?你好,燦爛的野花,你穿上五彩的衣裙,是邀我與你共舞嗎?你好!淘氣的小鳥,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是在商討如何召開演唱會吧?!?/p>
著名語文教育家、語文特級教師洪鎮(zhèn)濤先生說,朗讀是語文的第一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如能充分運用朗讀這一教學方法,就會把學生帶入作者營造的優(yōu)美情境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模仿、學習、想象、思考、乃至創(chuàng)造,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因此,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朗讀這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從而在教學時充分發(fā)揮朗讀的作用,使之成為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