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華
?
基于ANSYS的制動卡鉗仿真分析
楊仁華
(西華大學汽車與交通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運用CAE技術對盤式制動器制動卡鉗進行仿真分析,分析了制動器結(jié)構、卡鉗載荷及卡鉗約束條件。利用CATIA三維軟件對鉗體進行實體建模,并導入到ANSYS,利用ANSYS進行仿真分析,通過極限工況分析,對卡鉗進行了改進,最終使卡鉗達到強度與剛度要求。
制動卡鉗;有限元;仿真分析;強度與剛度
汽車制動器是汽車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可以使行駛中的汽車強制降速、在各種路況下正常駐車、下長坡時車速維持平穩(wěn)。可以說,汽車制動器直接關系到汽車的安全性。盤式制動卡鉗作為制動器的一個重要零件,不但是制動卡鉗,也包含制動輪缸,因此其強度與剛度非常重要,然而制動卡鉗是一個結(jié)構比較復雜的零件,采用傳統(tǒng)的力學方法難以計算其強度與剛度,本文采用CAE對制動卡鉗進行了仿真分析。
盤式制動器作為轎車主要使用的制動器,其結(jié)構如圖1所示[1-2]。
1—制動盤;2—制動卡鉗;3—制動塊;4—活塞;5—進油口;6—導向銷;7—車橋。
對稱錐齒輪式差速器殼體的材料是球墨鑄鐵QT500-18,其材料特性如表1所示。
利用CATIA三維軟件對制動卡鉗進行三維建模,然后利用CATIA軟件將制動卡鉗三維模型存為stp文件,通過該stp文件將殼體的三維模型導入ANSYS,進而完成三維模型的導入;制動卡鉗模型導入后,根據(jù)制動卡鉗結(jié)構復雜、厚度不等的結(jié)構特點,再考慮分析內(nèi)容,采用智能劃分和局部細化的方法對殼體進行網(wǎng)格劃分,網(wǎng)格劃分后的有限元模型[3]如圖2所示。
表1 QT400材料特性表
材料名稱彈性模量/(N/m2)泊松比質(zhì)量密度/(kg/m3)極限強度/(N/m2)屈服強度/(N/m2) QT500-181.61E+110.2747.01E+034.00E+083.20E+08
通過網(wǎng)格劃分、加約束、加載荷,求解器運行求解,得到仿真結(jié)果如圖3所示。其中圖(a)為變形分析,圖(b)為應力分析,圖(c)為安全分析。
制動卡鉗初始設計方案,其觀察口的厚度為8.5 mm。從圖3可以看出,制動卡鉗的最大形變?yōu)?.88 mm,形變量較大;應力最大值為466.9 MP,超出了屈服強度320 MP;安全系數(shù)較低,為0.70,不符合安全要求,必須要進行改進設計。
圖2 制動卡鉗網(wǎng)格劃分
(a)變形分析
(b)應力分析
(c)安全分析
在改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制動卡鉗的觀察口四個角容易出現(xiàn)應力集中問題,嚴重影響了制動卡鉗的強度。經(jīng)過調(diào)整和分析,發(fā)現(xiàn)倒角和增加制動卡鉗觀察口的厚度能夠減小應力集中發(fā)生的可能性。最后將設計的觀察口厚度由8.5 mm增加
到10 mm,對觀察口的四個角進行3 mm的倒角,得到了如圖4所示的結(jié)果。其中圖(a)為變形分析,圖(b)為應力分析,圖(c)為安全分析。
(a)變形分析
(b)應力分析
(c)安全分析
由上圖的分析結(jié)果可以得到,在增加觀察口厚度為10 mm,對四個角進行3 mm的倒角后,制動卡鉗的最大變形量減小到0.45 mm,變形符合規(guī)范;最大應力減小到158.7 MP,在屈服強度320 MP內(nèi);安全系數(shù)提高到了2.0,由機械設計手冊推薦,抗疲勞斷裂計算選取的安全系數(shù)為=1.5~3,本次設計安全系數(shù)為2,符合安全要求。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改進后的制動卡鉗各項數(shù)據(jù)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所以制動卡鉗最后采用觀察口厚度為10 mm,四個角進行3 mm的倒角。
綜上所述,制動卡鉗經(jīng)過改進后,卡鉗尺寸進行了改動,觀察口的結(jié)構進行改進,由原來的直角改為圓角,改進后制動卡鉗的強度與剛度達到要求。
對某類型轎車制動卡鉗在極限工況下進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結(jié)果表明,該制動卡鉗初始設計方案的結(jié)構強度和剛度均不符合要求。經(jīng)過改進,將制動卡鉗觀察口厚度由原來的8.5 mm增加為10 mm,觀察口四個角由直角改為半徑為3 mm的圓角,制動卡鉗的強度與剛度均達到要求。分析結(jié)果:為制動卡鉗設計提供了一種適用的工程方法。
[1]陳家瑞.汽車構造(下)[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
[2]嚴亮.盤式制動器的匹配設計[J].現(xiàn)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6(10).
[3]張洪才.何波.有限元分析:ANSYS13.0從入門到實戰(zhàn)[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編輯:嚴麗琴〕
2095-6835(2018)19-0127-02
U463.5
A
10.15913/j.cnki.kjycx.2018.19.127
楊仁華,長期從事汽車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汽車計算機輔助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