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芳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yōu)秀,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民間文化是我國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園急待開發(fā)、利用的寶貴的教育資源。幼兒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有必要在傳承本土民間文化方面做具體的工作,因此,羌繡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挖掘與開展非常重要,通過在幼兒園活動中開展羌秀主題課程使民族文化精髓得到延續(xù)。
關鍵詞:民間文化;羌繡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8-0224-01
我國民間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民間文化是我國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園急待開發(fā)、利用的寶貴教育資源。通過在幼兒園活動中開展羌繡主題課程使民族精髓得到延續(xù)和創(chuàng)新。
1.選擇適合小班幼兒的羌繡主題課程原則
羌繡富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勞動人民勞動場景的色彩。但并不是所有羌繡都適合在幼兒園開展,更不是所有適合在幼兒園開展的羌繡主題課程都適合在小班開展。小班幼兒選擇羌繡主題內(nèi)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安全性原則
在幼兒園中,安全是保障一切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因此,在選擇羌繡內(nèi)容時,我們首先要考慮到幼兒的安全,考慮內(nèi)容、材料、場地是否安全等。
要符合小班幼兒的興趣特點
通過我們收集到的一些羌繡主題內(nèi)容,我們發(fā)現(xiàn)有很多關于羌繡的兒歌朗朗上口,如:花頭帕,頭上戴;花長衫,身上穿;花圍腰上花兒開??匆豢?,摸一摸,花兒怎樣來?巧手繡娘繡出來。通過兒歌小朋友了解了繡娘的工作及羌秀作品。還有很多趣味性很強的關于羌繡的歌曲,如:"花兒開在哪里呀? 花兒開在哪里呀?花兒開在哪里呀? 花 兒開在哪里呀?手帕上、衣服上, 手帕 、衣服上。鞋墊上、鞋 子上,鞋墊 、鞋子上。"幼兒在參與這些活動時始終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tài),充分體驗到樂趣。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根據(jù)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制定羌繡主題內(nèi)容的目標。
小、中、大班各年齡段幼兒有著不同的特點、興趣,能力也不相同,所選擇的的羌繡內(nèi)容也會不相同。小班幼兒小肌肉發(fā)展還不太靈活,手指不夠靈巧,不能操作較復雜的羌繡。因此,我們制定的小班羌繡主題目標比較簡單:
1.1知識目標:通過學習兒歌,知道羌族服飾上的圖案是繡娘用針線繡出來的。認識紅、黃、藍、綠四種絲線及羌族頭帕的顏色、形狀、花紋。學習歌曲,知道羌繡花紋在我們身邊處處存在,羌族服裝和我們?nèi)粘4┲姆b的不同、羌族的云云鞋、繡花鞋,花朵和云朵圖案最常見并感知羌族人們的生活。
1.2技能目標:能說出羌族服飾包括哪些部分,對已有線條進行涂色練習。將羌族服裝和我們?nèi)粘4┲姆b進行簡單分類,在交流活動中分享自己的見聞。根據(jù)兒歌的快慢變換穿著云云鞋走路的速度,能摸到一定高度的香包。能找到不讓羌秀頭帕掉下來的方法,說出絲線的用途。
1.3情感目標:對羌族服飾、羌繡、羌族服裝涂色活動、服裝分類及羌族文化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選擇有較高教育價值的羌繡主題內(nèi)容。
選擇羌繡主題內(nèi)容要能促進幼兒各方面發(fā)展,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獲得發(fā)展。如:在"穿云云"活動中不但可以發(fā)展幼兒精細動作,還可以讓幼兒學會動手動腦,解決問題:思考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云云鞋穿得快,走得穩(wěn)。"神奇的絲線"讓幼兒在和絲線做朋友的過程中增進手指的靈活性。
2.小班幼兒開展羌繡主題課程形式
2.1滲透在教學活動中。生活處處皆教育,教學活動中帶領幼兒感受認識"羌"及"繡".如:小班科學(數(shù)學):《羌服在哪里》讓幼兒知道羌族服裝和我們?nèi)粘4┲姆b不同,能將羌族服裝和我們?nèi)粘4┲姆b進行簡單分類。小班語言《巧手繡花》引導幼兒學習兒歌,知道羌族服飾上的圖案是繡娘用針線繡出來的,能說出羌族服飾包括哪些部分。小班藝術(美術):《我的繡花鞋》引導幼兒知道羌族的云云鞋、繡花鞋,能對已有線條進行涂色練習。
2.2在區(qū)角活動中拓展羌繡主題活動。小班幼兒年齡小,沒法用針進行繡,因此在區(qū)角活動中利用穿線板及絲線,讓幼兒在美工區(qū)感受羌繡的神奇及繡娘的自豪,在娃娃家通過給羌族娃娃穿衣服認識羌服的特征,在益智區(qū)通過分一分找一找來區(qū)分羌族服裝的與眾不同。
2.3在幼兒自由活動中滲透羌繡主題活動。幼兒非常喜歡自由活動,因此,我們把羌繡靈活機動地融入到幼兒自由活動中,為幼兒提供羌繡的場地材料,讓幼兒自由玩耍,幼兒可以按照學會的規(guī)則玩,也可以根據(jù)材料創(chuàng)新不同的玩法,讓羌繡主題活動煥發(fā)新的生機。
2.4家園攜手,讓幼兒在羌繡活動中得到發(fā)展。通過調(diào)查問卷我們了解到:我園的家長站在孩子發(fā)展的角度,都非常支持孩子參加羌繡的實踐活動,但不懂怎樣指導。因此我們利用家園親子活動及家長會等邀請家長和幼兒一起體驗參與羌繡活動的快樂,傳承富于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構建有趣味性的家園互動平臺。通過活動,增進了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親情,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和家長對羌繡活動更加系統(tǒng)的了解,家長在了解了羌繡主題內(nèi)容和開展形式后,在家也和孩子也一起開展了簡單易操作的羌繡活動。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
[2]《幼兒園指導綱要》 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