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
摘 要:《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生活的時代深受漢唐文化的影響,其中尤以白居易的影響最大。源氏物語無論是手法還是中心思想深受白居易詩歌的影響,特別是多次引用《長恨歌》中的詩句,巧妙地與人物相結合?!锻亍肥窃撟髌返牡谝痪?,這一卷的內(nèi)容是《源氏物語》這部作品中最能夠體現(xiàn)白居易思想的一章。
關鍵詞:白居易;紫式部;長恨歌;源氏物語
中日兩國文化源遠流長,漢唐文化對日本文學發(fā)展起著積極促進的作用。同期的《源氏物語》就是漢唐文化對日本文學影響的體現(xiàn),并開出了艷麗的花朵。十一世紀初的《源氏物語》是日本文學巨著,被尊為日本古典文學的典范之作,并且,成為了后世日本文學的藍本。美國歷史學家和外交家賴肖爾先生曾稱《源氏物語》是“世界上第一部偉大小說”,這本將近百萬字的小說也是堪稱日本古典文學范本的名著,是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
作者紫式部在書中以主人公光源氏為中心,講述了他與眾多女性人物之間的故事,反映了日本走婚時代女性的悲慘命運。這部巨作的作者紫式部,因其父親與哥哥的關系,對中國文化十分熟悉,尤其在當時的日本,白樂天是家喻戶曉的偉大的中國詩人,因此,白樂天詩集在當時成了風靡全日本的重要書籍。
紫式部是日本平安時代的女性文學家。出身貴族,其父藤原為時是一名中國文學學者,其兄長亦擅長漢詩。紫式部自幼受父親、兄長的影響,學習中國詩文,熟讀中國典籍。適逢平安時期,漢文化盛行,白居易作品遠渡日本。紫式部受到白居易作品的影響,在其《源氏物語》中大量引用了白居易的詩詞。其首卷《桐壺》更是與白居易的《長恨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一、紫式部與《源氏物語》
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94-1192)的著名女作家紫式部(973-1015),紫式部本姓藤原,字不詳。按照日本古代婦女沒有名字的慣例,紫式部只是后人給她寫的作品上加題上的名字。因其長兄任式部丞,而當時宮中女官往往以其父兄的官銜為名,以顯其身份,所以稱為藤氏部;后來因她所寫《源氏物語》中女主人公紫姬為世人傳誦,遂改稱紫式部。紫式部出身于充滿書香氣的中等貴族家庭,是一位極富才情的女子,其祖父等輩及兄長都是當時有名的歌人,父親更是長于漢詩和歌,對中國古典文學頗有研習。作者因此自幼得以隨父學習漢詩,并熟讀中國古代典籍,她不僅對白居易的詩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十分了解佛經(jīng)和音樂。紫式部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文化氛圍的熏陶,為日后寫《源氏物語》引用白居易思想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
紫式部家道中落,曾給一個官吏做過小妾,丈夫去世后,依賴父兄生活,寡居十年。后進宮做了彰子皇后的侍讀女官,這篇小說就是她寫給皇后供天皇消遣的讀物。因為有宮廷生活的直接體驗,對當時日本貴族階層婬逸生活及男女間的情愛之事有全面的了解。加上作者內(nèi)心細膩、敏感,所以《源氏物語》讀來令人感動就仿佛一部古典靜雅而又美麗哀挽的“言情小說”。
《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一位,描寫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愛情故事,是日本最早的唱片小說,書中反映了平安時代的文化生活和社會背景,在貫徹寫實的“真實”美學思想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日本式浪漫的思想。
二、白居易的兼濟與獨善思想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河南鄭州人。中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歌題材豐富,形式多樣,被稱為“詩魔”和“詩王”。出生于宦官家庭,11歲時逢戰(zhàn)亂,并開始了流浪生活。后經(jīng)過努力,參加科舉并中第。白居易一生兩大思想:一是為官兼濟天下即得志時利用職責盡己所能為百姓辦好事,謀福利。而是獨善其身,即不得志時要修身養(yǎng)性。白居易把這兩大思想運用到了極致,并以身作則,在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策略,用他那顆兼濟天下黎民百姓之心,為百姓謀福利,值得詩人思考。
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朝廷是非不分,貶白居易為江州司馬。白居易受到沉重的打擊,但也因此得到了別樣的收獲。在《與元九書》體現(xiàn)了白居易謫居江州使他改變了許多對世界、對世道的看法,他是用另一種態(tài)度在重新審視和對待生活,換一種方式詮釋自己一以貫之的理想和抱負。他說:“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仆雖不肖,常師此語?!苯菟抉R任上的白居易回顧為官之路的坎坎坷坷,特別是回顧這次被貶江州的前前后后,他意識到自己因為詩歌而成名,同樣也因為詩歌而遭貶,意識到自己的政治處境已經(jīng)發(fā)生了深刻變化,還像在左拾遺任上“惟歌生民病”,天子是不愿意聽的,何況自己已經(jīng)貶謫在外,根本就沒有接觸朝廷的機會。然而,積極用世、兼濟蒼生的志向依舊扎根在心頭,并沒有受到江州之貶的打擊就此減退。江州司馬任上他在等待時機,果然,四年后白居易由江州履新忠州,有了釋放積蓄能量的機會,于是便由兼濟天下向兼濟一方轉移,揭開了兼濟一方百姓的新篇章。
江州之后,白居易先后任職忠州、杭州、蘇州刺史,他的“兼濟天下”的思想在“行”和“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在忠州,他帶領州民植樹種花,修白公路,架白公橋,減輕稅負,省事寬刑,做了許多惠及百姓的事情。在杭州,他帶領州民筑堤捍湖,增加了西湖的容量,解決了杭州地區(qū)十萬畝農(nóng)田的灌溉問題;又帶領州民疏浚城中六井,解決居民吃水問題。離任杭州時,還把自己的“余俸”留給“府庫”,以減輕州民的負擔。在蘇州,他帶領州民開七里山塘河,沿山塘河擴展山塘路,并在閶門與運河相連,從而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使得山塘地區(qū)成為繁榮的江南市井。白居易的施政作為深得民心。元和6年白居易與其母親生活在鄉(xiāng)下,對農(nóng)民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讓其厭惡了宦官生活,并出現(xiàn)了隱居思想,并消極對待政治,在階級斗爭中采取了回避的態(tài)度。從此思想發(fā)生轉變,并意識到以詩為劍,反對惡勢力,呼吁黎民百姓。
三、《桐壺》中的白居易思想
白居易的《長恨歌》全詩貫穿著浪漫的愛情色彩,又不乏諷喻之意。全詩以主要篇幅描寫了唐明皇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最終以悲劇結局,愛與哀的極度融合,正是《源氏物語》以及后世日本文學作品的感情基調(diào)。另一方面又極具諷刺之意,再真摯、濃烈的愛情終究敵不過江山社稷還有命運,讓人不得不同情。而桐壺與天皇之間的愛情故事更與《長恨歌》有異曲同工之妙。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的思想,被紫式部接納融合,很好地在《桐壺》卷中全面體現(xiàn)了出來。
(一)思想體現(xiàn)
《源氏物語》的第一卷《桐壺》卷,講述了一位出身卑微的女子“更衣”深得天皇喜愛,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更衣慘遭后宮妃子嫉妒,郁郁寡歡,生了大病,使得天皇越發(fā)疼愛。與天皇育有一子后,病故,這讓天皇無心朝政,整日以淚洗面。恰與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有著相似之處。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長恨歌》中的“芙蓉如面柳如色,對此如何不垂淚”?!锻亍芬黄鑼懙碾m是日本的帝王妃子,但是與《長恨歌》相同的情節(jié),有著異曲同工之效。桐壺帝與唐玄宗雖然都身為帝王,但是對愛人愛之入骨。桐壺帝在更衣死后,無心朝政,退位讓賢。這與唐玄宗在楊貴妃去世后,孤苦一人追隨楊貴妃。二人雖為帝王,但是這段可歌可泣的愛仍,另詩人嘆為觀止。在此處《源氏物語》與《長恨歌》不謀而合,可謂日文版長恨歌。
開篇《桐壺》卷中寫到“桐壺帝在思念病逝的更衣時,便想到了唐玄宗借助臨邛道士探得亡魂的故事,可惜只是想想便作罷了?!倍凇堕L恨歌》中道士招魂的部分正是全詩情節(jié)的高潮之處。雖然《桐壺》卷中并未寫到招魂一事,但也為后來的情節(jié)埋下了伏筆。白居易的道家思想在《桐壺》卷中已有顯現(xiàn)。
另外,雖然《源氏物語》引用了很多長恨歌的情節(jié),有很多諷喻情節(jié),但是并沒有真正具備訓誡意味,僅僅是通過引用描繪小說情景,并未原封不動進行引用,而是引用了對文章情節(jié)起構成作用的一部分,通過引用《長恨歌》情景,突出故事情節(jié)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唯美,凄涼愛情故事。比較符合日本人的審美觀念,雖然引用了白居易的詩歌,但并不是對所有白居易思想的和盤接受。白氏詩歌中的“感傷”“閑適”之情,與日本平安時代的文化背景十分一致,迎合了日本文人的審美趣味。引用那些符合日本平安時代貴族的閑適之境,男女戀情的詩文,《源氏物語》可謂投日本人所好,深受平安時代貴族喜愛,得以廣泛流傳。另外,由于《源氏物語》是為貴族提供的娛樂書籍,使得紫式部對白居易思想的取舍,做到了“選其景,濾其境”。
(二)原因分析
紫式部之所以會如此恰如其分的運用白居易詩詞以及思想,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作者本身家庭環(huán)境、身份,時代、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但是,白居易詩詞及其思想本身的特征,是絕對不可忽視的一點。白居易詩歌簡單易懂,具有平民性充滿現(xiàn)實主義色彩,對于日本人來說雖然運用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如果是熟知漢唐文化的紫式部來說,并不是一件難事。另外,《源氏物語》的背景與白居易詩歌背景類似,作者間具有相同經(jīng)歷,同生為宦官家庭,遭遇家中倒落。其次白居易性格與平安時期日本人相似,同時漢唐文化對日本影響深刻。同期的日本人深受漢唐文化影響,崇拜尊重同時代詩人。
四、結語
白居易思想對《源氏物語》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二位作者生于同一時代,處于同樣的由盛世轉為衰落的社會背景下。同為宦官后代,并經(jīng)歷了家中由盛及衰。因此各自在文章中埋藏了尖銳的社會問題。再從紫式部的家庭背景來看,其深受父輩影響,熟知漢唐文化,并喜愛白居易作品,為《源氏物語》化用白居易思想埋下了伏筆??梢哉f《源氏物語》借助白居易詩歌中的寫實、浪漫與悲情主義思想,又結合日本文化特性,實現(xiàn)了寫實主義和日本浪漫思想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森一郎.源氏物語の表現(xiàn)と人物造型[M],和泉書院,2000.
[2]日向一雅.源氏物語の世界[M],巖波新書,2004.
[3]樸曉琳.論白居易思想對《源氏物語》的影響[D],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文史系,2015.
[4]梁桂熟,楊喬君.白居易詩歌中道教思想對《源氏物語》的影響——以《長恨歌》為例[D],天津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