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漢反事實句作為條件句中的重要句型,引發(fā)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興趣。本文旨在通過對比分析英漢兩種反事實句中的異同,研究發(fā)現(xiàn)英漢反事實句在假設條件的時態(tài)標記及條件從屬詞的選擇上存在差異,而在條件句的語氣心理空間和語義對等上有相同點,正是此類差異為母語是漢語者習得英語反事實句造成困擾。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二語習得領域中母語為漢語者如何進行英語反事實句習得及對英語反事實句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反事實句;對比研究;語言習得
【作者簡介】李曉霞(1992.12-),女,河南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北京林業(yè)大學,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
一、引言
反事實句一般具有“如果…那么…”的形式,其前件與事實相反,并且如果前件得到滿足,后件所表達的情況就會發(fā)生。英語標記假設條件主要通過動詞時態(tài)后移,而一般認為漢語動詞沒有“時”的分別。Bloom(1981)認為英語的虛擬式句法結構引導人們進行反事實推理,而漢語沒有明確的詞匯、語法手段標記反事實句,據(jù)此他認為說漢語的人進行反事實推理會有較大困難。Bloom的結論引起了Au(1984)和Liu(1985)的質疑,針對漢語和英語母語者在反事實推理能力上有無差異,還沒有得到明確的結果,因此母語為漢語者對英語反事實句的習得情況引人思考。
本文通過對漢英兩種不同類型的反事實句進行對比,試圖找出兩種句式之間的異同,旨在為母語為漢語者對英語反事實句的習得提供參考。
二、英漢反事實句對比
像英語這樣有虛擬式的語言,反事實條件句一般用if條件句表達。例如:If I had been at home last night, I should have heard the noise.根據(jù)時間的不同,虛擬條件句可分為三種,與現(xiàn)在事實相反、與過去事實相反及與將來事實相反(王大平 2008)。
對英語反事實句的研究認為英語是有語法標記的因此違實性明顯,而漢語缺乏明顯的語法標記因此違實性不清晰。那么漢語反事實句和英語反事實句有何關系?筆者對以往漢英反事實句的研究進行分類對比,找出二者的異同。
同:1.證據(jù)、判斷和態(tài)度構成了條件句中語氣的心理空間。在證據(jù)命題p的基礎上,我們的判斷既可以是“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也可以是“不做判斷”,后者成為虛擬語氣的思想根源。在“不做判斷”的基礎上,可作出兩種揣測方式,“現(xiàn)實可能性”與“理論可能性”,在英語中可以對應may和can。在漢語中違實條件句也反映了這兩種可能性:
(1)如果去年下了一場雪,莊稼就不會凍死。(現(xiàn)實可能性)(2)如果去年下一場雪,莊稼就不會凍死。(理論可能性)(雍茜 2014)
2.不同的語言在形態(tài)上有不同但能傳達對等語義,漢語條件句沒有虛擬式,但能傳達與相應的英語條件句相同的反事實信息,雖然漢語缺乏虛擬式但并不妨礙說漢語的人傳遞反事實信息(黃雪梅 2012),因此漢語和英語反事實句的功能相似。
異:1.英語標記假設條件主要通過動詞時態(tài)后移,表達現(xiàn)在和將來的假設要用過去時,表達過去的假設條件要用過去完成態(tài)。而一般認為,漢語動詞沒有“時”的分別,但是有“態(tài)”的不同(呂叔湘,1980)。因此英語反事實句的時間如果是指過去,譯成漢語后常要加上適當?shù)臅r間詞。
2.英語最常用的條件從屬詞是if,其次是表示否定條件的unless,還有as long as等。漢語的條件從屬詞除了趙元任(1968)列舉的那些,還有如果、果真(呂叔湘 1956),假定、設使。漢語的條件從屬詞大部分是中性的,在假設條件句里常也是省略的,而英語的條件從屬詞不起標記假設條件的作用,假設條件從句采用主語和運行詞倒置的方式表示條件關系,以運行詞had前置最常見(陳國華 1988)。
3.英語有嚴格的形式區(qū)分真實和虛擬條件,即使有提供真實虛擬條件的上下文,這種形式標記也不能省略。所以英語中真實條件和虛擬條件的對立是嚴式范疇。而漢語可以用“要不是……了”這種格式表達英語虛擬語態(tài)所要表達的內容,這種表現(xiàn)方式采用的是詞匯手段,因此是寬式的,可以省略(陳保亞 2002)。
綜上,雖然漢英反事句有相似之處,但是其差異性更大,這種差異性造成了母語為漢語者對英語反事實習得上的困難。
三、小結
本文通過對英漢兩種不同類型的反事實句進行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盡管英語的反事實句有固定的格式和變化規(guī)律,但是和漢語反事實句相比,其復雜性顯而易見。而且英語中還有一種隱性非真實條件句,它不用if從句而是借用其他手段來表達假設條件,最常見的是用介詞短語等。因此母語為漢語的ESL學習者的困難可想而知。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中母語為漢語者如何進行英語反事實句的習得以及對英語反事實句的教學均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Au, T. K.-F. Counterfactuals: In reply to Alfred Bloom. Cognition, 1984(17):289-302.
[2]Eifring, Halvor.The Chinese Counterfactual[J].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988(16).
[3]Lewis,David. Counterfactuals[M]. Oxford: Basil Blackwell,1973.
[4]Liu, L.G.. Reasoning counterfactually in Chinese: Are there any obstacles? Cognition, 1985(21):239-270.
[5]曹黎明.漢語真正違實條件句的句法結構及認知語義問題考察[J].教學園地,2009(10):79-81.
[6]陳保亞.語言哲學的文本解釋與結構解釋—從虛擬語態(tài)看中西方哲學思維取向[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39(6): 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