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芳
上官婉兒,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生于公元664年,死于公元710年,唐代女政治家、詩人。祖父上官儀為唐高宗時宰相,后獲罪被誅,尚在襁褓之中的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庭。她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一步步登上權力高峰,“綺錯婉媚”的詩風影響了當時的文風,唐代小說家張■評價她:“博涉經史,精研文筆,班婕妤、左嬪無以加。” 上官婉兒曾建議擴大書館,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當時只要上官婉兒做出一首新詩,就會很快被人們傳唱開來,在詩風盛行的唐朝引起一股新詩潮?!度圃姟肥掌溥z詩三十二首,字里行間,透露出一個傳奇女性的傳奇色彩,從她的詩詞作品中可以解讀其真實性格和心靈軌跡,還原一個相對真實的上官婉兒。
一、禮教制約下的強顏歡笑
婉兒的詩中有一些是奉和應制之作,如九月九日群臣上菊花壽酒時的一首詩,只是平鋪直敘,讀不出那種發(fā)自內心的快樂?!暗劾镏仃柟?jié),香園萬乘來”,開篇平平,緊接著的幾句也是很一般的敘事。最后兩句“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倒有借詩表達想得重用之嫌。《駕幸三會寺應制》中“天杯接獻酬”和“太平詞藻盛”句,則是為王朝唱贊歌。
至于《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中“歲歲年年常扈蹕,長長久久樂升平”雖是為皇上歌功頌德,有溜須拍馬、討主子歡心之嫌,但贊主是表,對江山社稷的美好祝愿與期待是實,我們不必過分追究其中有多少真情實意。
相比之下,這首《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彩花應制》不太像應制之作: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fā),秋還未肯疏。
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此詩更像一首詠物詩,借物詠懷,托物言志?!按褐劣蓙戆l(fā),秋還未肯疏”,讀來在字里行間有一股倔強之氣,不肯低頭屈服,這更貼近婉兒的個性。
“勢如連璧友,心似臭蘭人?!边@首詩《句》只有短短兩句十字,姿態(tài)似并蒂荷葉,心似輕嗅蘭花,如此冰清玉潔,出淤泥而不染,正是她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上官家族遭武則天毒手,婉兒死里逃生,她一直生活在宮中,不得不處處留心,時時在意,不輕易說一句話,小心做每一件事。在森嚴的封建禮教壓制下成長,縱使內心有再多的煩惱,也絕對不能表現在臉上,更不能流露于筆端,她必須強顏歡笑,忘掉仇恨。
當年,武則天在她臉上留下一道刻印,這印痕是長鳴的警鐘,是永遠的提醒,更是心靈的傷疤?!俺聊。聊?,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真正的婉兒終有一天將撕掉所有的面紗,做一回自己,哪怕只是像流星一樣,綻放短暫的生命火花。
二、重門深鎖中的孤獨壓抑
祖父上官儀被殺,婉兒以奴婢身份隨母親一起被發(fā)配入內庭。地位一落千丈,又是罪臣之后,在宮中倍受冷落和歧視,其內心的孤獨和痛苦可想而知,卻無人可說,無處可訴。就連寫詩亦要寫應時應景之作,可見她受壓抑之久,孤獨之深重。
終于熬得出頭之日,十四歲的婉兒,被武則天重用,掌管文誥,文才轟動一時。后來,她又被封為皇妃,可以稱得上是春風得意,青云直上。
脈脈廣川流,驅馬歷長洲。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
這首《入朝洛堤步月》寫的就是她在東都洛陽皇城外等候入宮朝見時的情懷,曙光已現,鵲飛報喜,表現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著自己執(zhí)政治世的氣魄。雖然此時的身份地位已不同過往,然而連帝位都不是永久的,這樣的日子會長久嗎?她從此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嗎?最后一句“蟬噪野風秋”,多少有幾分凄清孤寂和落寞。
她的一首抒懷詩《彩書怨》是極少的悵惘抒懷之作,屢被提及,評價甚高。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馀。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此詩寫的是一位民間女子寫信給遠在薊北的夫君,表達對夫婿的思念之情,實則借他人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婉兒是得寵的妃嬪,然而自古以來,又有哪個女子能長久承君恩,畢竟以色事君者短。然而此詩絕不僅僅是一般的閨怨詩,女子有心上人可思,思念的痛苦也有書信可寄托,痛并快樂著,而自己呢,一個內心深處無情感寄托的女人,生命于她,意義又何在呢?表面看起來風光無限,可是,夜深人靜,獨對自己,何嘗有真正的幸??裳裕咳饲靶φZ花相映,人后哭泣倩誰聽?此詩正是婉兒內心的真實寫照。
值得注意的是,在婉兒所存詩中,只有這一首與其他詩作風格迥異,情感顯得格外低沉,似乎一反常態(tài),也許這恰恰最能反映一個在虛與實、現實與理想之間被剝離的婉兒。
三、自然山水外的縱情釋放
婉兒有《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雖是寫皇親貴戚的園林別業(yè),卻皆山水清音,仿佛沉醉于大自然的懷抱,情感得以釋放,從中很難看出宮廷生活的影子。
眼前之景總能引起她的無限遐想,她多想離開這現實的人間世,縱情于并不存在的極樂天堂世界,只有在自然的山水中,情感才能得到恣意釋放,哪怕暫得歡愉片刻也好。
大自然的美無處不在,“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語),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美是對自然的升華,是人的精神與自然的交融?!蓖駜赫鎸嵉那楦性诖笞匀幻媲暗靡猿尸F,山水不會有機關算盡,山水也沒有愛恨情仇,山水活得自在,坦蕩,愜意。自然山水是婉兒情感宣泄的突破口,“山林作伴,松桂為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遠離人間的種種紛爭,這里沒有爾虞我詐,沒有勾心斗角。我愿不顧一切艱難險阻去尋找那人間仙境,就像尋找當年的桃花源。
詩中的“長嘯”“短歌”有魏晉名士之風,超然物外,我行我素,逍遙自在,詩中反復出現很多香草——藤、薜、苔、蘭桂,用這些香草來裝飾自己的居處,這與屈原的《離騷》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見其高潔的志向和追求。“志逐深山靜”,詩人直抒胸臆,她多想就這樣終老山林,可她深知這是一種奢望,此生已經是不可能了。
“幽巖仙桂滿,今日恣情攀”,平日束手束腳,就連爬上山巖都成了一種奢侈。“借問何為者,山中有逸人”,時時流露出看透塵世,歸隱田園的心志?!吧街姓婵赏?,暫請報王孫”,仿佛一個喜態(tài)可掬的頑童在呼朋引伴,山里真的很好玩兒,趕緊去告知王孫們。這兩句頗有王維《山居秋暝》中“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之風,隱逸之情再次凸顯?!霸椛剿{,終擬從鐘期”,想要彈奏一曲,又時有知音難覓的苦衷,多想有一個可以一訴衷腸的高山流水一般的知己。
然而,于她這樣一個女子來說,于她這樣特殊的身份和境遇而言,縱情山水只是暫時的,終究還要回到現實,無法逃離現實。一個充滿矛盾的婉兒,如此糾結,而現實中她卻只能退不能進!
四、內心骨子里的反叛掙扎
僅從婉兒現存的三十二首詩中,你無法認識一個完整的婉兒,但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是:在自由和壓抑之間,在兩者的夾縫之中求生存,不自由,毋寧死,這是婉兒骨子里的反叛。
婉兒的成長,經歷了由小康墜入困頓,由喜至悲的轉折,這在她幼小的心靈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雖然她有幸逃過一劫,然而,一個人怎么可能輕易與過去一刀兩斷?
公元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fā)動唐隆政變。婉兒欲投誠,與韋后同時被殺。婉兒絕不是貪生怕死之徒,她并無絲毫猶豫的投誠背后其實是對那個舊王朝的憎恨??上У氖牵盥』芙^并殺掉她,旋即又后悔,他找來大臣張說,命他大力收集上官婉兒的詩歌,專門為她出了二十多卷的詩集——《唐昭容上官氏文集》。
上官婉兒死于倉卒之際,時春秋四十又七。婉兒最毅然決然地走向死地,心中必無遺憾,此生足矣!
上官婉兒出身名門,本無憂無慮,單純率真,一場突如其來的橫禍,使她的人生徹底轉變,在深宮大院里,以奴婢的身份生活,她看透了這里的高低尊卑,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她也學會了隱藏,學會了假意敷衍,討人歡心,她要改變命運。盡管憑借其杰出的文才和自身的努力,她獲得了煊赫的聲名和地位,但她始終是關在籠子里的鳥兒,少有發(fā)自內心的快樂,她帶著面具生活,早已厭倦這樣的生活,她渴望終有一天,遠離政治,遠離官場,遠離紛爭,掙脫牢籠,飛向藍天!
婉兒的痛苦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那個特定時代的產物。如果有來生,不愿生在鐘鳴鼎食富貴之家,只愿生在平凡普通人家,處貧賤易,處富貴難。如果有來生,不愿叱咤風云,轟轟烈烈,只愿得一知心人,平平淡淡。歲月靜好,現世安穩(wěn)。
婉兒流傳下來的作品雖然不是很多,但可圈可點之作不在少數,她雖不是盛產的大詩人,但在那個年代她以一女子之肩身擔數職,且皆得盛譽,實屬不易。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她死里逃生,從最下等的奴婢成為巾幗宰相,活出了人生的精彩,活出了頑強的底色,緊緊扼住命運的咽喉,她的人生就是一段生動的命運交響曲。
婉兒是內心足夠強大的巾幗英雄,亦是溫婉可人柔情似水的美麗女子,天真無邪的婉兒,才華橫溢的婉兒,自由隨性的婉兒,隱忍的她,尊貴的她,孤燈獨坐的她,眾星捧月的她,快樂的她,傷心的她,你愿在哪一刻駐足悵望?一代才女上官婉兒的墓葬出土了,沒有遺體,沒有陪葬,徒有銘文而已,墓志銘中贊她“光前絕后,千載其一”,詩如其人,人如其詩,她是天上謫仙,充滿傳奇色彩的她留給世人的注定也是一個傳奇。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學軍中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