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加納特派記者 呂強
大西洋的洶涌海浪,重重拍打著非洲這片古老滄桑的大陸,岸上一座斑駁的白色城堡(如圖①)矗立著,像在浪濤聲里訴說著過往的忍辱與悲情。這座位于加納大西洋沿岸的海岸角城堡,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會在這里駐足停留,凝視那段臭名昭著的奴隸貿(mào)易史。
殖民時期,歐洲商人共在西非國家加納修建了30個“奴隸城堡”以及大型商業(yè)堡壘,海岸角城堡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1653年,瑞典人修建海岸角城堡,起初只是為了販賣木材和黃金,之后,逐漸被用作跨大西洋奴隸貿(mào)易的據(jù)點。
一批批的奴隸被大船運送至美洲之前,會被關(guān)押在這些城堡中。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曾偕家人一同游覽此地。
城堡有扇“不歸門”(如圖②),是被販賣的奴隸穿越大西洋之前的最后一站,光從名字就能感受:踏出此門無家可歸的命運,伴隨種種壓迫痛不欲生的苦難。如今門上已經(jīng)改為“DoorofRe?turn”,只是想告訴這片土地的人,自由之身可以回家了。
這條蜿蜒的海岸線還有一個名字,叫“黃金海岸”,是當年繁榮貿(mào)易與財富欲望的寫照。如今,有來自遠方的歐美人會在那銹跡斑斑的炮臺上徘徊,還有非洲民眾會走出那扇曾經(jīng)的“不歸門”與大海親近,而不遠處成群的船只在等待出海,還會掛上當年殖民者的旗幟。熱鬧似乎還在,但已是另一種光景,人們追求自由與財富夢想的故事仿佛仍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