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范
語言在社會交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重要性在現(xiàn)在、將來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學習語言要從孩子抓起,這也是人們早已達成的共識。面對天真、活潑、可愛的孩子,我基于孩子們的年齡、心理、學習特點等,用素質教育觀指導語言教學,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循循善誘,激發(fā)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愛好與興趣。通常孩子們對自己學得好的學科有著強烈的興趣,但是要想使興趣成為開發(fā)智力、提高學習效果的動力,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循循善誘,針對孩子們的天賦和興趣予以引導,并使他們見到自己的成績。有了成功的喜悅之后才能持久地、不斷地保持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運用情景對話、扮演角色、猜謎、唱歌、游戲、分組競賽、擂臺挑戰(zhàn)賽等一系列生動活潑的形式,使課堂氣氛高潮迭起,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他們興趣持久并樂于學習。
我班大多數(shù)同學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保持著對語文濃厚的興趣和真摯的熱愛,他們學有所長,在各種競賽中取得了好成績。我從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感到,同學們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感覺不到壓力,不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反而會隨著成績的取得,產(chǎn)生成就感,使興趣和愛好更加濃厚,從而進入語文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
二、方法靈活,事半功倍
我教過的學生,同時起步,同師授業(yè),可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后,大部分同學興趣越來越濃厚,學習越來越好,而少部分同學學習努力,但成績很不理想,漸漸失去了學習的信心。我認為這主要是學習方法不當造成的,應該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寓教于樂。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一是音樂進入課堂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我在講課時,上課前幾分鐘就開始播放與課本有關的樂曲,學生們完全陶醉于優(yōu)美的旋律中。這樣渲染氣氛,孩子們精神愉悅、情緒高漲、興趣濃厚,解除了學生們的身心疲勞,改善了師生的心理環(huán)境,教學效果非常好。教學實踐使我感到,音樂教學別具一格,學生感到耳目一新,從而營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圍。
二是把課前預習與學生的自導自演結合起來。我在上每一堂新課之前,要求學生對新課進行預習,有故事情節(jié)的要求學生自導自演關于課文內容的小品,并在演完后就關于課文內容進行提問。每次表演都是在學生高昂的情緒中伴隨著同學們的掌聲和優(yōu)美的樂曲聲結束的。同學們在自導自演的過程中學會了認字、理解詞語,并背誦了課文,對過去學過的知識加以鞏固,對不懂的新知識能夠及時發(fā)問并掌握,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能力、發(fā)現(xiàn)新知識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同學們的表演和教師的精講活練,教師和同學感到效果很好,知識當堂消化吸收了,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講活練、減輕負擔
近年來,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在廣大同學中間,普遍存在著“三重一少”的問題,即心理負擔重、記憶負擔重、作業(yè)負擔重,而思維能力訓練少,這也是當前所面臨的如何從應試教育的技巧訓練向重在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素質教育轉軌的問題。學習是一種智力活動,沒有一定的強度是不行的,但也應該有度,既不能把沉重的社會、家庭、學校的負擔壓在學生身上,使孩子的身心總處于一種“累”的狀態(tài),也不能走向極端,而應該科學合理地給學生減負。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在很重的負擔下往往表現(xiàn)的是更加嚴重的心理負擔,嚴重地影響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單調地講,學生機械地、枯燥地聽,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厭煩、疲勞;教師總是千篇一律地做、領學生學生詞、讀課文、做練習等做法,學生感到?jīng)]重點、主次,不能抓住關鍵,一節(jié)課下來,學習效果是低效的,這種教法必須改革。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動手、動腦、動口,自己閱讀、思考、質疑,把學生的學習活動作為教師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讓課堂真正成為他們的學堂。所以對教學方法、方式做一些改變是必要的。一是教師不再以講為主,而是以導為主。二是學生不再以聽、抄、記為主,而是以練、思為主,實現(xiàn)耳、口、腦“全面接收”, “多功能”協(xié)調,“立體式”滲透。三是變“單向交流”為“雙向交流”和“多向交流”,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共同討論、研究。四是采用啟發(fā)式教學,使課堂懸念迭生,引人入勝,激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強烈渴求。五是變高強度、高難度作業(yè)為高質量、低強度作業(yè),充分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通過教學方法、方式的改變,將學生從冗長、單調的聽課中解脫出來,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且富有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的負擔感大大減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