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娟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深厚的教學理論于一身,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指出:“教學和教育過程有三個源泉:科學、技巧和藝術?!庇绕涫撬囆g,應格外引起重視。我們應把教學藝術貫穿于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作為一個過程而展開的。教學也是一個過程。我們所討論的教學的藝術就是表現在教學過程中的藝術,需要推窗見月,一一檢視。
一般地講,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即融洽暢達的溝通,引人入勝的導入,水道渠成的銜接,波瀾起伏的流程。
一、融洽暢達的溝通藝術
融洽暢達的溝通是指,在教學開始和教學過程中,使師生關系融洽,相互關心,充分理解和完全合作,即在情感、心理上達到完全溝通。比較好的溝通不僅是在師生之間進行溝通,而且能使學生之間也進行溝通,使學生之間做到互幫、互學、互教。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學生反饋過來的信息,以便改善教學教法,提高教學溝通的效率。例如于漪老師,就擅長把教學的多向溝通,作為教學民主和教學相長的有效形式和途徑。
二、引人入勝的導入藝術
盧梭說:“教學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苯處熢趯W生引入新的教學內容時,應給學生的認知過程增加新的刺激,新的興奮點,使學生在新的問題、新的情境吸引下迅速進入新的學習過程。擔當這個任務的就是導入。
導入的關鍵在于導語。導語的設計,必須要有情境或理趣,要使學生覺得“有意思”。新課標也是這樣要求的:“課堂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绷硗猓瑢脒€要突出一個“新”字,新穎的導入常常會出人意料,不落俗套,帶有一定的刺激性,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三、水到渠成的銜接藝術
銜接藝術的主要特征是水到渠成。既要求自然合理,又要求天衣無縫,猶如珠聯璧合。銜接的藝術完美,教學過程就富有邏輯性,就自然流暢、絲絲入扣,成為一個統(tǒng)一完美的整體。正確地掌握和運用銜接藝術,主要應考慮以下兩個因素:一是前后環(huán)節(jié)內容的聯系;二是要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況,通過經常調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情緒進行銜接。
四、波瀾起伏的流程藝術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闭f的就是寫文章時不能平鋪直敘,要有曲折、有波瀾,這樣才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有興趣讀下去。課堂教學理應如此,不能平平淡淡、千“課”一面,而應該把課上得富有層次,做到波瀾起伏,高潮迭起。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始終興致勃勃地認真聽講。教學是一個流動的程序,其藝術特征是具有波瀾起伏的美感,它并非平鋪直敘,也非平淡無味,而是有過渡、有積聚、有高潮的動靜交替,從一個意境達到另一個意境的不斷深入的過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做到波瀾起伏的流程美,水到渠成的銜接美。具體可以通過高潮與過渡、動與靜的起伏、師生互動來實現。
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怎樣提升教育藝術力,以便更好地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呢?
首先,吃透教材,站穩(wěn)課堂。
教學內容,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體,包含有豐富的審美因素,具有明顯的或潛在的藝術性。著名學者趙鑫珊認為:“每一個數學公式從其實質(境界)來說,都是詩?!惫嫒绱耍敲?,擺在你面前的語文教材,就應是洋溢著和諧、充滿著絕妙和滲透了藝術美的一部詩集。吃透教材,準確把握新課標下各學段的教學要求,挖掘教材編寫要滲透的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把課堂變成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的場所,把課堂變成學生個性張揚的舞臺,把課堂變成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演練場。
其次,鉆研教學藝術,提升教育品質。
語文課堂教學是精雕細刻的設計藝術。在設計中,教師不但要從宏觀全局出發(fā),且更要從細微末節(jié)入手;既要注意難易區(qū)別,又要注意點面結合,提綱挈領,統(tǒng)籌兼顧。從整體過程到分散步驟,從語言傳遞到眼神手勢的有機配合,從不同的手段方式到具體的方法措施,從課內外訓練到板書內容的設計書寫都要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連,絲絲入扣,合理安排,精雕細刻,力求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達到完美和諧的統(tǒng)一。
課堂教學是精湛的語言藝術。教師務必做到要言不煩,一語中的,有聲有色,妙趣橫生,既無閑言,又無碎語??傊?,處處閃光生輝,一言一語總關情,處處感人肺腑,令人遐想萬千,產生強烈的表達效果和極大的感染力。
課堂教學是溝通情感的藝術。實施課堂教學活動中,情感雖是非智力因素的組成部分,卻是構成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活動,具有調節(jié)功能和交際功能,以及傳遞信息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并及時與之溝通,不僅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愛,改善師生間的關系,極大地提高效益,而且也能表現出教師在此方面的不凡藝術。
課堂教學是精彩的表演藝術。三尺講臺即舞臺,教師就是這一舞臺設計的表演者。要演好這臺節(jié)目,一言以蔽之,灑脫高雅而不俗,有板有眼而不亂,別具心裁,不拘一格。
面對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優(yōu)秀與平庸的最大區(qū)別在于能否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思想、情感、方法及人文價值,在教學知識的同時揭示出教學的品質。
★作者通聯:山東東營市東營區(qū)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