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義
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反思,覺得作文教學應回歸到語文課里的每一篇文章中,以每篇課文為作文教學的藍本,在每一篇課文中獲得作文的章法,獲得作者行文之意趣。如能以課文輔導提練作文,事半而功倍。為此,筆者想從以下幾方面談如何從語文課文中獲得作文的方法與趣味,以滋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一、語文課文可以教我們如何架構作文之技巧
當我們將一篇課文講完畢以后,我們抽上那么十分鐘時間來分析文章的結構章法,有意識地與作文布局謀篇掛鉤,讓學生從課文教學中獲得作文架構之法,學生有章可尋,有本可參照。時間久了,學生就會自覺將這種課文布局的規(guī)律轉化為自己的作文能力。
《燭之武退秦師》一文可以讓學生學到寫作上的“伏筆與照應”“波瀾起伏”“詳略得當”的技巧與奧妙。
這篇課文雖短,但是作者在敘述故事時,卻能夠處處注意伏筆與照應。在交代秦國、晉國圍鄭國的原因時,文章寫道:“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不言自明地告訴我們秦、鄭并沒有多大的矛盾沖突,秦國只想與晉國一起去獲得一點好處而已。這就為下文燭之武說退秦軍埋下伏笑?!耙箍P而出”照應了開頭的“秦、晉圍鄭”,“國危矣”。而“許君焦、瑕而夕設版焉”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又照應了上文秦、晉雖是聯(lián)合行動,但是他們貌合神離,既沒有駐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動也不需要通知對方,這就為燭之武前去說秦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為離間秦與晉的結盟以可乘之機,也為秦、鄭聯(lián)盟提供了條件。
此文波瀾起伏,生動活潑,可以說是我們寫作此種文體作文的很好范本。例如,大軍壓境,鄭國危在旦夕,而佚之狐的推薦,使鄭伯看到了一線希望。讀者滿以為燭之武會順利地出使敵營,挽救國家。誰知他卻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辭”之,“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笔灌崌南M众吤烀?。鄭伯趕緊自責:“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编嵅倪@一自責,也增添了文章的戲劇性。此文有張有馳,曲折有致,藝術的感染力強,學生完全可以從此文中了解了讓作文波瀾起伏,生動活潑的方法與趣味。
寫作文一定要注意詳略得當,只有處理好了詳略,文章才顯得重點突出?!稜T之武退秦師》在處理詳略上是獨具典范性的。
二、以課文為范本,尋找散文寫作“形散神不散”的路徑
散文寫作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事情,如果在作文教學中單獨講散文寫作要抓住形散神不散的寫作路徑,學生可能無法理解。那么,我們不妨在課文教學中滲透、提升,讓學生從中獲得散文寫作的方法與機趣。
講解《荷塘月色》時,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形散神不散”的典范散文,研究它,讓學生從中體悟“形散神不散”。
文章開篇便是“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以下處處關聯(lián)這種不寧靜的心緒: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聽到熱鬧的蟬聲和蛙聲,心想“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淡淡的憂愁情緒籠罩了全文。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復雜的,與“淡淡的憂愁”相伴相隨的,還有“淡淡的喜悅”。經(jīng)過一番澄思靜慮,便覺自己是個“自由人了,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以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了?!钡搅撕商粒嬲龝旱米杂?,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頓生?!暗南矏偂蓖瑯踊\罩了全文。
總之,憂愁與喜悅相伴共生:處憂愁之中而向往喜悅,處喜悅之中而受憂愁牽絆。行文就在這情感中流瀉。線索就清晰明白了(神):不寧靜→尋寧靜→得寧靜→失寧靜(還可以抓住游蹤這一“神”:家→小路→荷塘→四周→家)。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赤壁賦》等文是非常好的散文典范,以此指引學生寫作散文,學生的散文寫作就一定會章法嚴謹。
三、從課文中尋找寫人記事的用筆之妙,剪裁之法
寫人記事的記敘文,學生雖然從小學到初中都在訓練這一文體的寫作,看似人人會寫,其實不然。看似簡單的記敘文,其實是難度最大的文體。如何提升其技巧,不妨從課文教學學,從文本中抓取,學以致用,學為我用。
以《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為例剖析記人類記敘文的寫作。
此文是梁實秋先生通過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xiàn)梁任公的一些特點,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用記憶中的片段構思,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精彩紛呈,對梁先生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敘述描寫中。
開篇寫梁任公的政治和學術的影響,寫梁任公的演講稿,都是為著渲染氣氛,為后面的人物出場鋪設背景,為后面的精彩紛呈蓄勢;人物登場亮相,氣勢不凡,已經(jīng)頗顯描寫之精彩了。梁任公獨特的開場白,“‘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堪稱文章的小高潮。接下來直接描寫梁先生的演講,由《箜篌引》過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誦時用手指敲打禿頭,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不能自己,又張口大笑,大汗淋漓,狀極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寫,表明當時的演講氛圍達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達到高潮。精彩呈獻過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動表現(xiàn)留在了讀者的腦海中了。作者選材很講究,寫片段的記憶、片段的印象,如同攝像,只選幾個精彩的鏡頭,集中表現(xiàn)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jié)的全面、完整、連續(xù),也沒有拖泥帶水的敘述和描寫。
學生還可以從該文中學習梁實秋表達感情的三種表現(xiàn)方法:
一是直接表達。如開篇“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說的是當時的青年學生的景仰之情,其實也代表作者的心情。又如文章行將結束時說:“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表達了欣賞、贊嘆之情。再往下又說:“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前能有幾人?”是總的概括和贊美,是發(fā)自內心的極高評價。
二是半含蓄半直接的表達。有時表達一種心情,但不是直接景仰贊嘆之情。如“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薄八妙^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薄俺水敃r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文章既敘事又寫心情,表達了一個聽演講的學生對梁任公先生的崇拜之情。
三是完全含蓄的表達??床坏劫澝乐~,或任何表達心情的詞句,如描寫外貌,可以體會到字里行間的欣賞、贊美之情,“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沒有表露作者心情,但我們仍能從這描寫中體會到作者的一種心情,一種感情。
以語文課文為陣地,輻射作文教學,將單獨作文教學融匯于課文教學之中,是切實可行,行之則達到美妙無窮的效果。
★作者通聯(lián):陜西安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