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長影
【摘 要】 自學能力主要是指學生根據已學知識,通過正確的方法開展獨立學習的能力,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開發(fā)其智力和能力,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學習具有關鍵作用。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給予我國相關教育同仁以些許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方法;分析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全面實行,各個學科都面臨著改革與創(chuàng)新,自學能力培養(yǎng)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和要求。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fā)展,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自學能力具有較高要求,小學生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教師需要結合新課改精神以及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注重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使其形成一定的自學能力,進而實現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均衡發(fā)展。
一、激發(fā)學生自學興趣
興趣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學生只有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才會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并且開闊眼界、獲取知識,通過思考和探索完成知識的吸收和內化,形成愉悅而輕松的學習心態(tài),避免由于學習而產生緊張、抵觸等負面興趣,提升自學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中,要采取有效途徑和方式激發(fā)學生自學興趣。首先,設疑激發(fā),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需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相關懸念,通過懸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其主動開展學習活動;其次,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和積極性,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自學興趣和求知欲望,進而使其在課堂中主動思考,在思考中實現自學能力的發(fā)展;最后,教師還要積極組織各種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課堂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喚醒學生的自學興趣,在課堂中營造良好和諧的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的自學環(huán)境。
二、樹立學生自學信心
小學生年齡較小,在面對學習時存在畏難以及緊張情緒,如果這種情緒長時間積累,不僅會挫傷學生的學習信心,而且容易導致學生不愿意開展自主學習,存在排斥以及抵觸等心理。因此,教師要通過有效方式和途徑幫助學生樹立自學信心,在自學中獲得成功的喜悅,享受自學帶來的成就感,進而實現其自學能力的發(fā)展。例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為學生講述一些中外名人的勵志故事,如介紹偉大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華羅庚小時候家境貧寒,沒有良好而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但是卻憑借著堅定的意志和頑強的精神不斷探索和研究數學知識,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終在數學領域獲得了偉大成就,成為世界著名的數學家;又例如偉大的科學家愛迪生,其從小被鄰居和家庭視為低能兒,但是其通過后天的刻苦努力和不懈學習,研究出了很多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發(fā)明,成為備受世人敬仰的發(fā)明家。教師通過講述一些偉人的事跡幫助學生樹立自學信心,激勵學生主動開展自主學習,進而形成自學能力。
三、引導學生預習新知
課前預習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機會,同時也是學生發(fā)展思維、獲取能力的關鍵途徑,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中,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特點以及認知能力,傳授給其正確的自學方法,促使學生高效率地完成預習。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對成人具有較強的依賴心理,因此學生在預習新知中,教師不能完全放任不管,需要適當地給予學生指導,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首先,教師在教學結束后,要為學生布置預習的內容,并且傳授給其正確的預習方法,要求其認真閱讀教材,在弄清相關知識點后,嘗試解決課后習題;其次,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可以將不懂的題目或者知識點標注出來,集中在課堂中反饋給教師,教師結合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在提升課堂教學針對性和效率的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最后,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中,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選擇,將易懂簡明的內容交給學生自學,將晦澀難懂的部分留在課堂中,避免由于知識過難而導致學生出現挫敗感,不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發(fā)展。
四、加強師生課堂交流
思維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基礎,教師在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自學能力時,需要與學生加強課堂交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說出自己的個性化觀點和看法,然后將學生的個體思維活動轉變?yōu)榘嗉壍募w思維活動,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和集體辯論,進而實現學生自學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在組織開展交流中,要注重給予學生尊重和平等,激發(fā)其思考和質疑的熱情,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學積極性。
五、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小學生年齡較小,可塑性較強,從小養(yǎng)成正確的自學習慣有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通過良好的習慣實現自學能力的發(fā)展。首先,養(yǎng)成記筆記的好習慣,課堂筆記是學生在課下開展自主學習和知識鞏固的重要資料,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好課堂筆記,并且對學生的筆記進行定期檢查,發(fā)現學生在筆記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其次,養(yǎng)成查閱工具書的習慣,自學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知識鞏固和內化的重要方式,學生在課后自學中通過正確使用工具書能夠提升自學效率,因此,教師需要傳授給學生查閱和使用資料、網絡以及字典等工具的技能;最后,養(yǎng)成做作業(yè)的習慣,做作業(yè)是學生鞏固課堂已學知識的重要方式,教師要約束學生的行為,糾正學生在做作業(yè)時存在的陋習,例如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yè)、一邊吃零食一邊做作業(yè)等,不僅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同時還會導致作業(yè)錯誤率較高,不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自學能力是學生未來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促使其在自學中體會學習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葛金花.談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文教資料,2019(12):44-45.
[2]陳建平.創(chuàng)設智慧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研究[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八卷)[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5.
[3]徐宜華.基于小組互助學習模式的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研究[A].十三五規(guī)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四卷)[C].十三五規(guī)劃科研管理辦公室,2018:4.
[4]鄧穎從.淺談小學生課前預習的重要性[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一卷[C].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