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韜
摘 要:愛國主義教育是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的重要手段。對在校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需要廣大教師持之以恒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然而現(xiàn)實反差和理想的矛盾造成愛國主義教育的困惑,將愛國主義熱情轉(zhuǎn)化為堅定的信念和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基點。本文將討論教學實踐中如何對在校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關(guān)鍵詞:愛國主義教育 人生觀 價值觀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不同的國家都具有不同的內(nèi)容,因此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nèi)容也有所不同。愛國主義是一面具有最大號召力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青少年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任務是如何將思想道德修養(yǎng)滲透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有情操的學生。
我個人認為,學生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具有愛國主義情操。網(wǎng)上曾經(jīng)流傳過一個FLASH動畫叫《臺灣,我的兄弟》。我很喜歡這首充滿愛國主義情結(jié)的歌曲。我校還將此歌改編成舞蹈在校園內(nèi)演出。每次聽到這首歌,內(nèi)心就很感動,一直為臺灣未回歸而感到淡淡的憂郁。“誰看見我的兄弟他叫臺灣,誰幫我填平那道海灣?日日的思念,夜夜的難眠,只能留下燈一盞……”每每聽到這里,心底就滋生出一股濃濃的鄉(xiāng)愁??墒钱斘覍⑦@首作品放給學生欣賞時,總會聽到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老師,不好聽,換一首周杰倫的……”“老師你OUT了……”
近代的中國是屈辱悲慘的,殖民、侵略、屠殺、內(nèi)戰(zhàn)……這一切激起我們沉痛回憶的詞語,是一次次歷史的教訓,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揮之不去的陰影。到了新中國發(fā)展與建設(shè)時代,“愛國”就是要讓國家能快速的發(fā)展起來,強調(diào)的是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雖然現(xiàn)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部分人的自私自利、個人主義也逐步暴露出來,有的人甚至認為:有吃有穿有玩有樂,做個“四有”人才就夠了,至于國家大事,自有大人物去管,哪是我們沾得了邊的?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正在流失,許多人因為物質(zhì)的誘惑而迷失了自我。
我校每周一早上的慣例是舉行升旗儀式和國旗下的講話,這是學校對學生思想教育的一個很好機會。但是我卻同樣看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有些同學在升旗時根本不到;有些同學遲到了仍然跑著,喊著,無視播放的國歌和緩緩上升的國旗;有些同學雙手插在褲兜里閑聊著……我不知道現(xiàn)在的年輕一代到底受到過多少的愛國主義教育。升旗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我記得有一次讓一個學生寫國歌,第一句歌詞他居然寫成“起來,不愿努力的人們”……我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感到難過,他們寧可把多余的時間留給網(wǎng)絡游戲,留給韓劇武俠動畫片,卻不愿看看中國的歷史。一個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毫不了解的人、一個對自己國家的國情毫不關(guān)心的人,你又能指望他有多大的愛國情愫?聽不到“河山只在我夢里……”,聽到的都是些“我愛著你你還愛著他……”。有多少人知道“九一八”、“盧溝橋事變”?又有多少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皇姑屯事件”?這些歷史你曾去關(guān)注過嗎?
愛國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一個人連自己身邊的人都不懂得去愛,談何愛國?一個人在家中都做不好應該做的事,又怎能指望他將來能為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真正的愛國,并不是在激動人心的時刻吶喊一下,甚至熱淚盈眶;并不是在一次演講中侃侃而談、口若懸河,也并不是在人前大談未來與理想,而是應該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愛人,到愛國。
我記得我QQ上有一個學生,他是學中文專業(yè)的。他的個性簽名里寫著這樣的一句話:英語考試不及格,因為我愛國!第一次看到時,我感覺很好笑,可是后來我卻笑不出來了。到底什么是愛國?按照這樣的邏輯,日語專業(yè)的學生考試不及格,是不是更愛國?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考試不及格,他是否會說:我也愛國,誰讓計算機是美國發(fā)明的?要是語文考試不及格呢?豈不成了賣國?不要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找一些混淆視聽的借口,對自己愛國情操的證明應該是落實到行動上。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zhì)的基礎(chǔ)性工程,是引導人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
五一長假期間,我去鄉(xiāng)下親戚家做客,有幸拜訪了一位八十多歲的老紅軍。雖然他老人家現(xiàn)在耳朵有些聾,眼睛有點花,但精神看起來還蠻不錯。我和這位老人閑聊了一下午,詢問了一些歷史性的問題,老人向我講述了8年抗日戰(zhàn)爭期間所經(jīng)歷過的許多真實事件。三個多小時的講述,老人表現(xiàn)得一直相當激動。他給我看了頭上被刺刀砍過的傷疤,腿上被子彈穿透的彈孔。望著老人珍藏的軍功章,我似乎看到那硝煙彌漫的烽火歲月。旁邊還有兩個十三、四歲的男孩,他們卻一直在插科打諢,對此顯得不屑一顧。我為老紅軍感到難過,現(xiàn)在的年輕人,包括我們這些七十年代的人,又有誰能深刻地體會烽火歲月的艱辛?正因為有了無數(shù)革命先烈前仆后繼、出生入死,才換來我們現(xiàn)在相對穩(wěn)定的生活。而我們,卻逐漸在淡忘國家曾發(fā)生過的一切不幸……
應該說,許多學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時能夠表現(xiàn)出一定的愛國熱情,但他們的熱情通常只是表現(xiàn)在一種情緒上,而對“辛勤勞動”、“團結(jié)互助”、“誠實守信”等等在認識上有很大的誤區(qū),也很少落實到行動中。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對具體事件客觀公正的分析、對學生言行的正確評價等教育的滲透會讓思想認識更深刻,對行動的落實會起到積極地作用。
讓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身上得到落實要堅持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只要以正確的方法和手段來引導,立足于學生現(xiàn)實的生活經(jīng)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貼近學生的認知方式,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才能突顯出來。
總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也許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我們相信,在各級領(lǐng)導和行政部門的領(lǐng)導下,在家長的支持下,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