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瑩
隨著新一輪教改的不斷推進,立足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充滿對學生人性關懷的賞識教育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起到了明顯的功效。但“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懲罰教育也普遍被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采用著。但兩者分別有何特點,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一直眾說紛紜。
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實踐談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賞識教育
1.承認差異,轉變態(tài)度是賞識的前提
“學說話,學走路的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反之,若家長氣急敗壞,抱怨、指責、甚至打罵,則行也不行。每個孩子身上蘊藏著無限的潛能。當孩子內心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渴望賞識被滿足時,這種潛能就會被激發(fā)出來。
其實,個體差異客觀存在,有人天生高大俊美、接受能力強,有人天生矮小猥瑣、反應遲鈍。這種差異誰也沒法改變,怨天尤人也沒用。唯一能改變且行之有效地就是教師的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
2.走近、走進孩子的心靈是賞識的關鍵
走近孩子跟他們交朋友,從而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只有走進孩子的心靈,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憂愁煩惱,才能了解、理解并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從而走出教育的誤區(qū)。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立人格,有自己的生命權,我們要懂得尊重;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有與眾不同之處,我們要懂得理解。每一個孩子,都有長處,都有優(yōu)點、閃光點,我們要懂得熱情激勵;每一個孩子,都免不了會犯錯誤,我們要懂得友情提醒。
其實在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家長都本能地“懂孩子”,本能的會賞識。只是后來由于外界的干擾被我們丟失了。現(xiàn)在讓我們重新把它撿回來珍藏在心里。
3.賞識的方法多種多樣
(1)積極的心理暗示
正如“皮革馬里翁效應”那樣,正面心理暗示會讓孩子更自信,更勇敢。記得剛接觸應用題時,某同學5道題只做對了一道,按一般的想法,錯一道題還有情可原,錯四道那時不可饒恕的。而面對我面前這位基礎差,腦子慢,平時很自卑的學生,錯題我沒有打“叉“,而做對的題卻打了一個大大的“勾”,并且真誠的對他說:“第一次做這么難的題居然還做對一道,真不錯?!焙⒆勇牶箢D時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2)多讓孩子體會成功
創(chuàng)造讓孩子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嘗成功的甜頭,而不是失敗的苦頭。努力導致成功,而我感覺常常是成功誘發(fā)努力。對學困生說,往往看到的是成功的希望,才能激發(fā)努力的力量。因此要想方設法怎么讓孩子嘗甜頭。比如教學中分散難點,搭設臺階。
二、懲罰教育
1.要制定合理合法的班規(guī),依法懲罰
帶班之初就要教育學生:每個人都生活在集體之中,自己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考慮別人的感受,考慮給班集體帶來什么影響,利己但不能損人,損人利己是大家都不能容忍的。為了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必須要有嚴格的學習紀律,要制定班規(guī),“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班規(guī)面前,人人平等,班主任也不例外。班規(guī)是高壓線,誰觸犯誰受罰,當然懲罰要有彈性、可操作性。
2.要注意懲罰的策略
(1)懲罰前要有感情鋪墊
首先要與學生建立父(母)子般的感情,這樣學生就會體會到你這是在愛他,幫助他。懲罰時道理要講透,以理服人。懲罰后要有后續(xù)招數,一定要找機會賞識他一下,讓他感覺你一直在關注他,使受懲罰者不留心理疤痕,同時保持教育的連續(xù)性。正如于漪告誡所說:“嚴出于愛,嚴要嚴在理上。是是非非要向學生說清楚。板起面孔訓斥學生、甚至挖苦學生不是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是真正的嚴,“每個孩子都是活潑的生命體,教師要維護他們的自尊,激勵他們的自信,并讓他們學會自控?!?/p>
(2)懲罰方式要多樣
如對學習不刻苦的同學,可以表揚刻苦的,進步的同學來間接懲罰。因為表揚某同學的同時也是對沒受表揚同學的一種懲罰,這叫心罰;另外,吃苦也是一種很好的懲罰教育。
3.懲罰要注意分寸,懲罰不是體罰
什么是懲罰?是對不良行為的一種強制性糾正,使犯錯誤的人受到損失而有所警戒。這既可體現(xiàn)在精神上,也可以體現(xiàn)在行為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紀律處分。后者是某些過失補償性行為(如做衛(wèi)生不認真而罰其重做等等)。而何為體罰呢?用“罰站、罰跪、打手心等方式來處罰兒童的錯誤教育方法。他是對學生身心的侮辱。可見“體罰”是排除在“懲罰”之外的。摧殘學生身心的體罰必須根絕,因為離開了對學生的愛與尊重,就談不上任何教育。
三、教育需要“賞識”,也需要“懲罰”
賞識教育和懲罰教育都有它存在的一定合理性。兩者并不矛盾。而是教育的兩個不同的側面。成功所受的賞識使動物的行為得到強化,而失敗后的懲罰使動物學會回避某種行為。是賞識與懲罰的雙重功效促使動物選擇自己的行為,從而獲得預期的結果。
賞識讓學生積極主動,懲罰讓學生清醒認識自我;賞識是成長的陽光雨露,懲罰是對旁逸斜枝的修剪。
正確處理好兩者關系,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
賞識教育是周弘針對自己的聾啞女兒提出來的,而挫折教育則是專家針對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而提出來的。如果孩子內向、敏感,就應該多賞識,鼓勵他多參集體活動;鼓勵他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孩子外向、任性且屢教不改,就應該在不傷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實施“懲罰”,嚴格管教??傊唧w問題具體分析。
2.“賞識”“懲罰”需要結合起來
教育要堅持兩條腿走路的原則,賞其當賞,罰其當罰,班主任既要當“慈母”,也要當“嚴父”,對待學生既需“賞識”教育,也需要“懲罰”教育。只有這樣所帶班才能快速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如何把“賞識”與“懲罰”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孩子們的正確人生觀,是每個靈魂工程師應該琢磨的一個問題。
3.賞識和懲罰都要把握好度
針對不同的角度、程度看問題,得出的結果也就不同。凡事有度,過猶不及。這個“度”其實是最難把握的,如何在兩者間找到自己的“黃金分割點”是每個教育工作者不斷追求的目標,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實踐和反思。
總之賞識應有度,懲罰亦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