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宇
清人魏源《華山詩》云:“金秋嚴(yán)肅氣,凜然不可容”,其中的“金秋”,是常見的一個(gè)詞語。很多人認(rèn)為“金秋”即指“金色的秋天”。其實(shí),這是一種誤讀。
古人把世間萬物看成是由金、木、水、火、土構(gòu)成,“金秋”之中的“金”,其本意就是我國古代“五行”(木火金水土)中的“金”。我國古代哲學(xué)家認(rèn)為:陰陽二氣加上木火金水土這五種物質(zhì)便是構(gòu)成大千世界萬物的元素。古代陰陽家們還用“五行”來解釋一年四季的變化,即木火金水分別主管四季中的一季,以及四方中的一方:木主管東方和春季,火主管南方與夏季,金主管西方與秋季,水主管北方與冬季。土則主管中央,并扶助木、火、金、水。
為了便于記憶,古人將五行(木火金水土)、五方(東南西北中)和五色(青赤白黑黃)與天干地支中的天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戌己相配,編成歌訣如下:“東方甲乙木(青)、南方丙丁火(赤)、西方庚辛金(白)、北方壬癸水(黑)、中央戌己土(黃)?!庇纱擞^之,“金”即指秋季,“金秋”就是秋天的意思,而“金風(fēng)”自然就是指秋風(fē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