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
摘要:在城市發(fā)展過程中,園林綠化建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園林綠化建設已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如何使園林植物保持良好的城市面貌,對園林病蟲害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是城市園林建設中不斷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
研討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現狀及綠色防控措施,能夠使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園林植物的生長狀況,對實現園林植物健康生長有積極促進作用,可以使病蟲害防控水平有所提高,也可以優(yōu)化城市園林植物的城市建設功能。
1引發(fā)園林綠化植物病蟲的因素
1.1栽植前檢疫工作不完善。園林植物絕大多數來自于各種苗圃栽培,而苗圃的栽培空間有限,管理人員常常將不同品種的植物輪換栽培于同一種基質上栽培,不僅大大增加了各種病蟲害的發(fā)病率,也增加了病蟲害在不同植物品種間的傳播。在栽植前苗木可能已經攜帶了某些病蟲害,但是由于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現場的檢疫制度不完善,同時也受到檢疫條件的限制,有些病蟲害沒有被發(fā)現,導致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的傳播和擴散。
1.2外來物種的引進。為了提升園林綠化的景觀效果,滿足園林綠化植物多樣化的需求,就需要不斷引進外來物種和新的栽培方法,這就增加了病蟲害發(fā)生的概率,再加上檢測技術和條件的限制,某些病蟲害并未被檢測出來,導致近年來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的高發(fā)率。
1.3園林綠化植物設計的不合理。園林綠化植物設計時,需要兼顧社會效益、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等多方面問題,但是目前的實際情況多數都是以景觀效果為第一要素的,各種花卉、灌木、喬木、地被植物和藤本植物等植物的搭配更多的是考慮搭配的色彩是否美麗,是否能達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觀效果,沒有充分考慮植物搭配的生態(tài)學效果。
1.4養(yǎng)護標準的缺失。很多城市沒有明確的園林植物養(yǎng)護的規(guī)章制度,工作人員不具備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防治方面的知識,導致在養(yǎng)護過程中不能及時發(fā)現問題,增加了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的治理難度。
1.5對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的監(jiān)測預報不及時?,F在大部分城市不具備完善的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監(jiān)測預報體系,不僅不能對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的防治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也不能預報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的發(fā)生,導致目前的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非常被動。
2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原則
2.1生態(tài)原則。病蟲害防治的根本目的不只是為了控制和消滅病蟲害,也是為了實現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為了保證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植物之間的平衡,一定要對病蟲害進行全面的防治。
2.2控制原則。在防治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過程中,人為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此過程中,人們可以充分發(fā)揮出自己對大自然的控制能力,在防治和消滅病蟲害的過程中,既能夠做到消除病蟲害,又能夠保證人們的生活財產不會遭受損失。
2.3綜合原則。針對病蟲害問題,由于這個問題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關乎整個自然界,所以,在解決病蟲害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立足于整個園林植物來進行規(guī)劃,最大限度上防止病蟲害的發(fā)生。
2.4客觀原則。植物通常具有一定的易感性,這也是發(fā)生病蟲害的客觀原因之一,同時這也受到植物本身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在治理病蟲害問題時,一定要學會因地制宜。
2.5效益原則。園林植物不同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園林植物往往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所以園林植物通常集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于一體,在治理病蟲害問題時一定要充分考慮這三方面的效益。
3園林綠化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方法
3.1提高植物病蟲害檢疫水平。通過檢疫把好第一道關,從源頭上遏制所有攜帶病蟲害植物的引進,從而預防病蟲害的發(fā)生、傳播和擴散。隨著園林建設工程的發(fā)展,不斷引進新物種已成常態(tài),所以嚴格的檢疫顯得更加重要。
3.2合理配置綠化植物。在園林綠化的設計階段要充分重視植物搭配的生態(tài)效果,以達到植物的合理化配置,避免一種植物是另一種植物病蟲害寄生體的情況出現;還有某些病蟲害只在同一物種間傳播,進行恰當的差異化栽植,也能夠預防某些病蟲害的發(fā)生和傳播。在植物的立體結構上也要合理搭配喬木、灌木、綠籬、草本植物、地被植物等,保證植物能夠得到充足的陽光照射和良好的通風條件。
3.3病蟲害的化學防治方法。農業(yè)噴灑的效果在病蟲害防治當中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對會環(huán)境產生很嚴重的污染,間接危害了人類的健康。因此,化學防治應始終堅持科學施藥、用藥的原則和理念。絕不可以用化學防治方法作為預防手段,可以在緊急時刻將其作為應急手段。在日常的化學防治方法中,避免使用光譜類型的農藥和傳統(tǒng)的噴灑方式施藥,可以使用根莖給藥或者低量噴霧的方式。
3.4病蟲害的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就是通過生物物理的反應規(guī)律防治害蟲的產生。盡管這種方法比較傳統(tǒng),但是通過不斷的更新?lián)Q代技術,這種方法在目前階段依然比較實用,尤其是在小面積的病蟲害防治當中效果非常顯著。物理方法可以分為潛所誘殺、黃板誘殺、燈光誘殺、毒餌誘殺等多種靈活的方法。有100多種,大致歸納為以下幾類:根部害蟲、刺吸類害蟲、食葉害蟲和鉆蛀性害蟲等。園林植物主要病害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病害為非傳染性又稱生理性病害;第二類病害為傳染性病害,包括因細菌、真菌、病毒等病原體所引起的病害。
3.5推廣施用微生物制劑。微生物防控的優(yōu)點有:對人畜無害、對環(huán)境無污染、防控效果好、不易產生抗性、原料易通過生物與基因工程技術獲得等?,F已有很多用于田間防控害蟲的生物農藥是來自真菌、細菌、病毒等各種微生物及其代謝物的。目前已實現規(guī)模生產的細菌類先驅產品為BT制劑,蛋白質是其主要的組成成分,可直接防控于19個科56種害蟲。真菌類、病毒類及微生物代謝物類的抗蟲殺蟲劑都已研制成功。
3.6加強工作人員專業(yè)素質。對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控的工作中,為確保其防控的有效性,提升其防控的工作水平,不僅需要注重防控方法與技巧,而且應當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質。應定期組織開展專業(yè)與技能培訓,幫助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防控理念,工作貫落實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的任務方針,要求工作人員掌握并考核基本防控技能,不斷更新相關防控知識,增強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感。
4結束語
在園林植物病蟲害管理過程中,要以防為主。在治理過程中,要重視治理方案的科學化制定,要結合具體園林植物生長情況與實際,不斷提出更加符合病蟲害防治的策略,以實現園林植物的科學化管理。
參考文獻:
[1]杜玉霞,許殿鋒.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生物技術的應用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8(03):25,47.
[2]賀煒.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7(10):46.
(作者單位:大連坤龍市政園林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