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范圍內的主流商業(yè)趨勢是什么?
黑莓手機憑借郵件發(fā)送功能聞名于天下,沒想到后來蘋果手機會大行其道;甲骨文、IBM等大型軟件公司活得滋潤,少有人看到云計算的潛力;華爾街熱衷于炒次貸,市場被超級通脹的陰云籠罩;以Uber為代表的共享經(jīng)濟模式尚未興起,遑論引起巨大爭議;更沒有人意識到做圖形芯片的英偉達和人工智能有什么關系……
看,當時那些草蛇灰線,正以伏延千里之姿深刻地改變著我們今天的商業(yè)世界。然而,描述過去遠比描繪未來容易。今天以后,我們又將面對怎樣的時代?面對這一問題,答案依然是混沌、迷惑和未知。
為什么?因為我們對于未來的預測,常常是根據(jù)現(xiàn)有思維模型再做一個線性的延伸推演,而忽略了歷史往往是具有跳躍性的;因為未來十年涌現(xiàn)出來的最大趨勢,極有可能和現(xiàn)有格局完全不同。
那么活在當下,什么是理性的精神,健康的心態(tài)?
在熊彼特的周期論里,整個經(jīng)濟體系將在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4個階段構成的周期性運動過程中前進。要打破這個循環(huán),唯有創(chuàng)新。所以你必須觀察哪些潛在信號值得關注,必須思考各種大趨勢的走向,必須盡快站上競爭的跑道。
被動的應勢只是不被時代拋棄的前提,主動的借勢造勢才是企業(yè)存續(xù)的關鍵。真正基業(yè)常青的企業(yè),它經(jīng)營的一定是一種遠大的構想,是人們靈魂深處的情感與共鳴,是不能復制的基因與信仰。所以你不必沉溺干過往失意的傷痛中低眉不振,也不必躊躇于前路茫茫的惶恐中愁腸百結。勢在人心,勢在人為。
正如2018年我們第一期卷首語所說,保持克制。任何投機者鼓吹的看似極簡的思路,任何號稱一鍵解決問題的方案,任何給出超越現(xiàn)實框架解決思路的人,最終只能帶來巨大的失望;同樣的,任何一種經(jīng)濟都不會因為任何人的鼓噪而提前成熟,但歷史的腳步聲終歸會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響起在你的門前。
未來是一面公正的鏡子?;钤诋斚?,信念比黃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