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艷
摘 要:當今社會是多元化、信息化飛速發(fā)展進步的社會,如何培養(yǎng)學生高效地從萬千信息中找出有用的資料,幫助自己成長與進步,成為教師很重要的一個研究課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明確搜集目標,提高搜集實效;教會學生精選實用資料,適當歸納整理;引導學生充分運用資料,提升自身素養(yǎng)。這既減輕學生的負擔,提升學生能力,又提高了教學實效。
關鍵詞:資料;搜集;歸納;整理
我校提出的“開放式課堂”對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5~6年級)也明確指出:“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币虼?,我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訓練,讓課外資料的搜集變得更有實效,真正發(fā)揮它的最大價值。
一、明確搜集目標,提高搜集實效
學生在查找資料時,往往漫無目的,毫無邊際,并且查閱到的資料中,很多都與所需要的內容沒有關聯(lián)。因此,教師在布置類似的作業(yè)時,就要提前定好方向,使學生明確查找什么資料,針對性要強。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教材以“走近毛澤東”為專題,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澤東偉人的風采和平凡人的情懷。這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存在一定的距離,掌握起來有諸多困難。因此,教學前盡可能地組織學生搜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如,學習《七律·長征》時,如果教師布置學生搜集資料時只是寬泛地要求學生搜集與毛澤東或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學生勢必會無從下手,因為百度上搜索的內容有視頻、有圖片、有簡介、有評論……內容五花八門,但真正對理解這首詩詞、感受中國工農紅軍戰(zhàn)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后無比喜悅的心情,領略毛澤東的豪情和博大胸懷是起不了多少作用的。如果教師提前引導學生觀看長征的紀錄片、故事片,明確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專題書籍等搜集一些反映長征的文字、圖片資料,以增加對長征的了解;搜集毛澤東的詩詞,體會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藝術風格,感受毛澤東詩詞的魅力。這樣的資料搜集才真正起到了它的作用。
類似這樣,為學生查找資料確立明確的目標,教給學生適當?shù)姆椒ǎ峁┛蓞⒖嫉耐緩?,學生在搜集資料時就會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點,提高效率,學有所獲。
二、精選實用資料,適當歸納整理
為了增大課堂信息量,拓寬學生視野,打造更加高效的課堂,作為老師往往希望學生搜集的資料越多越好,越廣越好。然而,學生卻只會一味地搜集,雜亂無章地堆在一起,毫無順序可言。鑒于此,老師應教會學生精挑細選,教會學生對資料進行歸納與整理,使其條理化、清晰化,選擇有用的材料為自己服務。
例如,教學《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預習時布置學生搜集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的相關資料。他們搜集的有“藍盔部隊是什么?聯(lián)合國軍事觀察員是指什么?現(xiàn)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是誰?當今世界局部戰(zhàn)爭發(fā)生于哪里?”等。課堂上,孩子進行交流時卻無法流暢地表達與敘述,有些知識顯得冗長繁瑣,學生聽起來索然無味,有些孩子由于理解困難,一臉茫然,消耗了課堂有效的教學時間。經(jīng)過教后反思,我認識到課前只是讓學生籠統(tǒng)地搜集了資料,課上沒能引導學生從眾多的信息中挑出與本課有關聯(lián)的知識簡單敘述。在后來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教孩子按一定的方法對資料進行相應處理,如,同一類的資料放在一塊;按時間順序列出表格;抓資料中與課文有關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起因、經(jīng)過、結果等。同時,遵循學習規(guī)律,不盲目拔高學習要求,對于有些知識就要簡單化。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精簡自己所搜集的資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盡量自己嘗試著用適當?shù)恼Z言進行表達。這樣不僅讓學生的語言組織概括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還更利于在全班交流時讓其他同學聽得清晰明白,有所收獲。
三、充分運用資料,提升學生素養(yǎng)
學生搜集到的資料,因受到上課時間、課堂容量、教學目標的達成等種種因素的制約,能夠在課堂上得以展示的畢竟有限。學生花費了大量心血,有時搜集的資料會豐富多彩,極富教育意義,若是僅僅在課堂上小部分得以運用,運用的價值會大大縮水,加之,因為學生的年齡特點,得以展示資料的同學會歡欣鼓舞,得不到展示的同學可能會挫傷學習積極性。基于此,教師可以開拓途徑,集思廣益,利用多種形式充分展示好學生搜集的所有資料。如舉行專題交流會、小組合作編寫手抄報、專題演講會等。比如,本學期我們所學習的第四組“中國古典名著”單元,可以《走進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為主題讓孩子將自己搜集的各種相關資料辦成一期手抄報進行交流展示。這樣既積累了豐富的課外知識,增長了見識,尊重了學生的勞動成果,又培養(yǎng)了信息處理、繪畫、編輯及設計等綜合能力,可謂一舉多得,也讓語文學習充滿了探究的樂趣。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得到鍛煉,學有所獲,逐步提升了自身素養(yǎng)。
綜上所述,教師只有在教學中遵循教育規(guī)律,運用科學的方法,不斷推陳出新,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形成搜集資料、運用資料的高超技能,為未來學習奠基。
參考文獻:
[1]李哉平,沈江天,張智青.教育研究資料的搜集與處理[J].教學與管理,2008(10).
[2]金旺.談寫作資料的搜集和使用[J].秘書之友,2008(7).
[3]涂宗濤.漫談文獻資料的搜集與積累[J].津圖學刊,2004(4).
[4]施樂藝.資料整理:工作小議[J].秘書工作,1997(5).
[5]趙善性.文獻資料搜集和積累的方法[J].浙江體育科學,1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