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泰元
早些年有人戲稱“人山人?!钡挠⑽氖莗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對于這樣的中式英語,聽者多半笑笑,沒人當真。后來網(wǎng)上傳聞英文詞典已將其收錄,而且言之鑿鑿,網(wǎng)民無不拍手叫好,甚至發(fā)揮各自的想象力,添油加醋熱議了一番。
接下來又陸續(xù)出現(xiàn)了類似的中式英語,一樣是把中文的說法逐字翻成英文,且亦有傳聞稱其已被英文詞典收錄,如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給你點顏色瞧瞧);no zuo no die(不作不死);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
第一例較早,大約在2006年迎來關(guān)注的高峰。后三例則集中出現(xiàn)在2013和2014年,恰巧也是tuhao(土豪)、dama(大媽)紅極一時、盛傳即將進入《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之際。那時中國的經(jīng)濟實力進入了爆發(fā)期,中國在世界舞臺的能見度益發(fā)顯著,許多英文媒體都在密切關(guān)注中國現(xiàn)象。相應(yīng)而生的中文新詞語,眼看著就要挾帶著中國特色,攻破英語詞匯的藩籬,許多中國人都信心滿滿、樂觀面對、屏息以待。
是嗎?真相如何?
先說音譯的“土豪”“大媽”。根據(jù)我從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得到的內(nèi)部消息,當時先是記者誤解,媒體誤報,然后就如星火燎原,一傳十,十傳百,最后大家都信以為真。事實證明,如今,2018年都過了一大半,tuhao、dama還是沒有進OED,也不見收于任何的牛津詞典。
在探討上述四句中式英語是否進詞典之前,我們不妨先試著了解一下中式英語本身。中式英語(Chinglish)就是中國式的英語(Chinese English),單詞Chinglish是個混成詞,由Chinese的前一半和English的后一半縮合而成。顧名思義,Chinese English就是帶有中文特色的英文。
中式英語由不諳中文者觀之,就是一種有問題的破英文,經(jīng)常會讓外人不知所云。最經(jīng)典的例子之一,是正式收錄于多部英文詞典且已成為英文一分子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long time(長時間)的英文沒問題,是地道的說法。no see(不見)則直譯自中文,語法不對。把long time no see這四個詞串起來,中文味十足,像英文卻又不是英文。
“中式英語”這個四字詞語,迄今仍不見收于任何中文詞典,不過15年前早就進駐了英漢詞典。2003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了李華駒主編的《21世紀大英漢詞典》,在Chinglish這個詞條下,詞典提供了兩個中譯──“中式英語”和“洋涇浜英語”。
“中式英語”的英文對應(yīng)詞是Chinglish,多部英文詞典都查得到。OED于2004年12月收錄、發(fā)布,當時還引發(fā)了媒體的報道和社會的關(guān)注,然而OED卻不是最早收錄Chinglish的英文詞典。我手邊的數(shù)據(jù)顯示,最早收錄Chinglish的英文詞典,應(yīng)該是1997年澳大利亞出版的《麥夸里詞典》(Macquarie Dictionary)第3版,它對Chinglish的定義比較簡單:
Any variety of English strongly influenced by Chinese.【明顯受到中文影響的一種英文。】
OED對Chinglish的定義十分詳盡,巨細靡遺的程度居各英文詞典之首:
A mixture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sp. a variety of English used by speakers of Chinese or in a bilingual Chinese and English context, typically incorporating some Chinese vocabulary or constructions, or English terms specific to a Chinese context. Also: the vocabulary of, or an individual word from, such a variety.【中文和英文的混合語,特指中文人士所用的一種英文,或在中英雙語的環(huán)境下所用的一種英文。這種混合語通常包含一些中文的詞匯和結(jié)構(gòu),或是中文的環(huán)境下特有的英文詞語。也指這種混合語的詞匯或個別詞語?!?/p>
綜合以上,我們不妨如此理解Chinglish:中式英語是一種英文,是一種融進中文特色的英文,以英文為表,中文為里,依托著英文詞匯的載具,包裝的是中文的選詞與句法結(jié)構(gòu),多為中文人士所用。
回到文初的四例中式英語: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no zuo no die;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這四句到底進沒進詞典?我的答案是“亦是亦非”(yes and no),比例為“是一非九”。
此話怎講?
是一,乃真有詞典收錄這些中式英語,此即Urban Dictionary(多譯作《城市詞典》),所以十分里我給了“確有其事”的一分?!冻鞘性~典》是于1999年問世的在線詞典,由當時加州州立理工大學(xué)(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計算機科學(xué)系的大一學(xué)生亞倫·佩卡姆(Aaron Peckham)所架設(shè)、擁有,主機設(shè)在美國,專攻英語的俚俗詞語?!冻鞘性~典》上線至今近20年,在美國的年輕族群中有一定的影響力。
非九,指的是除了《城市詞典》這個孤例之外,所有正式出版的英語詞典均未收錄這些中式英語,“非”的比例遠在九成以上。尤其重要的是,《城市詞典》以Define Your World(定義你的世界)為口號,完全開放由網(wǎng)民“眾包”(crowdsourcing),因此只要有臉書(Facebook)或谷歌郵件(Gmail)的賬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撰寫,介紹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概念,幾乎沒有門檻可言。這部詞典的同一詞語可由多人分別編纂,各自編成的條目列舉并陳而不加整合,缺乏專家審核把關(guān),僅由網(wǎng)友投票表達意見,點擊“拇指朝上”(thumbs-up)表示贊成,點擊 “拇指朝下”(thumbs-down)表示反對,是故權(quán)威性偏低,用來參考可以,認真倒是不必。我在此所謂的“非九”,更多的是對它可信度的粗略評價。
回到語言本身。截至目前,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no zuo no die;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這四句中式英語,都僅僅還停留在搞笑、好玩的階段,尚未獲得權(quán)威的認可,不必當真。不過令人好奇的是,這幾句中式英語能否繼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之后,正式為權(quán)威詞典所納編,成為英文里有戶口的一員?
語言的變化經(jīng)常出人意表,誰也說不準,甚至只能事后諸葛,放放馬后炮。我們不妨持續(xù)觀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