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琪
摘 要:教師進行教學預設之時,應包納盡可能多的課堂生成,這樣自己才能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心應手,使預設真正實現(xiàn)應有的價值,而生成也是包括在預設之中的生成,由此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預設要有利于教學資源的生成,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生成,能夠及時實現(xiàn)生成的爆發(fā)。
關鍵詞:課堂教學;預設;生成;教學資源;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31-00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1.050
不少教師關注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卻忽略了預設的重要性,這是不足取的。教師應加強課前教學設計的研究力度,充分預設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多邊對話而出現(xiàn)的可能情況。預設與生成并不相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和諧共生的,關鍵是我們如何做好預設與生成的統(tǒng)一。下面筆者就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踐談談預設與生成教學的感受。
一、預設要有利于教學資源的生成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對教育的重視,國家為學校配備了很多各學科所需要的教學設備與實驗儀器,小學科學也不例外。小學科學配備有工具箱,學生也都擁有學具袋,但國家供應的設備不可能包括小學科學全部應有的實驗材料,例如各種瓶子、罐子、液體等,尤其是活著的一些動物與植物。實驗傳統(tǒng)上所用的材料是固定的,不能變更的,而教師教學所用的實驗材料當然也是一成不變的。當今小學科學的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之處,生成式的課堂教學在實驗材料的選擇上更富有自主性,這就給材料的準備工作造成了困難。針對這種現(xiàn)象,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獲得生成課堂的精彩呢?
探索學生自己的東西,增進了解,更容易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促進求知的欲望。所以我認為讓學生把身邊材料帶進課堂,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既解決課程計劃的預設,又能激發(fā)學生求知的生成,組織他們真正行動起來。
在學習《植物的一生》相關內容時,我在課前給學生安排了任務:搜集各種不同植物的種子。課上,讓學生展示他們帶來的種子。種子數(shù)量和品種之多讓我感到吃驚,有的連我都不認識。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不僅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種子,還學習了種子的組織結構。下課之后,我指導學生浸泡一些種子,然后播種,讓學生觀察植物的成長;一部分種子制成了標本,作為教學資源。
二、預設要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生成
傳統(tǒng)的科學教學預設中,教師一直是以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知識內容為中心和重點的,向學生講解傳輸課程內容,這就形成了逐步向前推進的線性預設。但是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預設絕對不是這樣的,它要求教師要有更為開闊的思路,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開放的教學預設。課堂預設必須充滿生成的智慧,讓教學目標完美實現(xiàn),讓生成的精彩充分展示。
在學習《土壤里有什么》內容時,學生設想說:土壤里會含有水,生活著小蟲子,長著植物的根,更包括沙子。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那怎樣來檢驗你的說法是否正確呢?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連串的思考:應該采用哪些器材,實施怎么樣的方法來驗證自己說法的正確性呢?經(jīng)過檢驗,如果事實與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應該如何對待?學生的思維會向不同的方面拓展,并找到適合的探究方法。
在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進行富有鼓勵性評價的“點化”。這里的“點”應在需要之時進行,如認識偏頗之時、沖動冒失之時、能力不足之時,“化”應出現(xiàn)在關鍵、提高與思維轉變的時候。在探索學習時,教師應提供給學生表達的機會,讓他們能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欣賞與鼓勵他們的奇思妙想,同時提高辨別能力。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種下探究的種子。
三、預設要及時實現(xiàn)生成的爆發(fā)
科學教學的課堂信息生成不確定性與變數(shù)較大,但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是它的土壤。教師要有駕馭課堂生成資源的運用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應能根據(jù)生成的反饋情況適當對預設做出調整,充滿智慧地開展課堂教學,使教學藝術充分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學習《吃的學問》這一單元時,學生帶來很多不同的食品,教師布置學生分組合作,依據(jù)葷素的不同對食品進行分類,目的是使學生們能夠分辨葷素的不同。教師在巡視時注意到,有兩個學生發(fā)生了爭執(zhí),經(jīng)過詢問,原來他們因為對一只粽子該屬哪一類而有不同的意見。我意識到這是一個進行思維拓展非常好的機會,利用臨場的信息生成,改變原定的預設,可以讓他們充分說明自己的看法。A同學說:“粽子是用糯米加工做成的,肯定屬于素的?!盉同學搶著說:“但它里面有肉餡兒,必須是葷的?!边@引起了學生的熱烈討論,我讓大家舉手表明立場,大多學生分成了兩部分,有的支持A學生,有的支持B學生,但還有幾個學生沒有舉手,我喊到其中一位學生表達看法,他說:“這只粽子不葷也不素,而應該算葷素混合食品,你們看外包裝袋,上面寫著粽子的配料有糯米、豬肉和鹽等,難道不是葷素搭配嗎?”他的話語使學生興趣高漲,立刻重新審視自己的食品,又發(fā)現(xiàn)了很多葷素混合的。
四、結語
預設與生成具有兩面性,既對立又統(tǒng)一。預設有顯性與共性的特點,以可預知的結果為目標,而生成有隱性與個性的特點,屬于不可預知的過程。預設不能過度,否則會縮小生成的時空,而生成也不能過多,否則就無法有效實現(xiàn)預設的目標,不能完成教學計劃。預設和生成都必須為有效教學服務,應有正確的價值導向,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應打破按照教學預設“照章辦事”的舊觀念,重視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但也不能一概否定預設的重要性,要將預設和生成有機結合起來,讓預設更完美,讓生成更精彩,讓學生問題更多,思維更活,讓教師更睿智,讓課堂更生動有趣,努力達到預設與生成的零距離、全融合,讓科學課堂的預設和生成和諧共生。
參考文獻:
[1] 劉曉亮.讓“預設”精彩,“生成”自然——談提高生本課堂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8(5).
[2] 劉少青.如何面對生成與預設的“事與愿違”[J].名師在線,2017(21).
[3] 羅燕.對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思考[J].教育文匯,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