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聰霞
摘 要:本文重點講述了如何引導、督促孩子們開口說英語,提高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課的質(zhì)量,為將來的語言應用打好基礎,也使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和應用。
關鍵詞:語言 真實情景 交流 課本 工具性 真實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0-0198-01
二十年的教學經(jīng)歷告訴這樣一個事實,孩子們學英語的難度的確很大,費時費力不說,搞不好還會走彎路或岔路,比如出現(xiàn)的“啞巴英語””或“應試英語”?!皢“陀⒄Z””就是老師死抓,學生死記硬背,學了不會交際,不會應用,在英語的應用上變成了名符其實的“啞巴”。出現(xiàn)“啞巴英語”的原因有兩個:學生缺少說英語的環(huán)境和動力;學校和老師過于重視知識、重視成績,而忽視了語言的應用。鑒于此,《小學英語課程課標》2011版明確提出:要重視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即英語不單是一門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交際的工具。
為了讓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我們就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讓語言自然地得以交流。課外的語言環(huán)境老師無能為力,只能在課堂上盡最大可能來模擬和創(chuàng)設具有真實性和有效性的環(huán)境,幫助孩子們在應用中學習語言、掌握語言,這樣可以為以后的學以致用打點基礎,做些鋪墊。通過幾年的教學試驗,我覺得我的做法還小有成效,許多孩子非常喜歡英語課,甚至可以毫不膽怯地和老師及同學交流,完成了由課本到現(xiàn)實的有效轉(zhuǎn)變。
1 就地取材,正確合理的使用課本
英語課本上的好多對話,沒有前言和后序、故事性不強、和現(xiàn)實生活出入也很大,沒有辦法用于現(xiàn)實交流,單純教課本,不僅無趣,而且很難識記。筆者一直嘗試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事例來竊取課本上的重點,先討論學習現(xiàn)實中的例子,給他們創(chuàng)設說的機會和情景,解決完實際問題后,再讓學生回過頭來看課本,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此時課本上的對話就顯得尤為簡單。我先幫他們熟悉對話發(fā)生的場景,再引導他們自學自背對話,許多孩子很快就可以讀會或背誦,教學任務輕松完成,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覺得英語原來可以如此簡單。
比如:六年級課本中有一篇詢問如何去醫(yī)院的對話,Is there a cinema near here?Yes,there is .Where is the cinema, please? Its next to the hospital. Is it far from here? No, Its not far. 在學此對話之前,先讓學生用所學的詞匯和短語解決如何去我們學校附近的第三中學,經(jīng)過探討、交流,孩子們描述如下:There is a middle school near here.變句型引出 Is there a middle school near here? Yes, there is. Whats its name? Its name is No.3 Middle school. Where is the No.3 Middle school? Its behind/in front of/next to our school. Its near our school. Its near from here.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幫他們訓練重點句,最后讓他們自學書上的對話,難點可以互相討論,孩子們很快理解并學會了對話。
2 活用教材,不做課本的奴隸
有這樣一個笑話,一個中國學生在美國發(fā)生了一起很嚴重的車禍,救援人員到場后關切地詢問受傷很重的中國學生:How are you? 中國學生毫不猶豫地回答:Im fine, thank you.救援人員稍作遲疑之后,放棄了中國傷員,便去救助另一位傷員。其實我們和救援人員一樣疑惑,為什么她受了很重的傷,卻要回答“我很好,謝謝”呢?因為我們從開始學英語就一直背: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所以她此刻就是一種慣性回答,而并沒有考慮自己的真實情況。所以適當增加或刪減教材,已經(jīng)不再是必要,而是必須。在三年級第一次教學:How are you?一單元時,就在原答案上新添兩種答案:Just so-so, thank you. 和 Terrible, thank you.并且給學生強調(diào)一定要回答自己的真實情況,對于回答Im fine,thank you.的同學一定追問一句:Really?Are you fine?在教學May I use your pen?Sure, here you are.時一定增加一句否定回答:Im sorry.在教學蔬菜時,首先教會我們常吃的蔬菜,如韭菜leek、蘿卜turnip、蔥scallion、蒜garlic,再去教會書上所要求的單詞。
3 巧妙替換,讓課堂教學真正服務于生活
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對話是介紹班上新來的學生,而筆者改為介紹自己班上的新學生,如果班上沒有新學生,就以故事的形式講其他班來了新學生,他們會交流什么呢?想方設法引導他們在適當?shù)恼Z境中展開交流。五年級新詞匯有日期和星期,從該學期的第一天我就引導他們說出當天的日期和星期,并且反復循環(huán)。等學到該單元時,孩子們已經(jīng)輕車熟路,完全可以輕松通關。
4 精心設計,多方面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大部分家庭很少具備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和情景,但家里安靜的環(huán)境是識記和朗誦的好地方,交流的前提是詞匯量和膽識,所以要求孩子每天在家大聲朗讀15分鐘英語,這樣既可以訓練他們的膽識,也為他們在課堂上的交流打下基礎,做好鋪墊。同時,要求他們用音標拼讀法識記本單元的所有詞匯,有了詞匯量和膽識,再創(chuàng)造適當?shù)那榫?,讓孩子們喜歡英語、開口說英語已經(jīng)水到渠成了。
英語是全世界的國際通用語言,也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作為教師的我們不應只將它局限于成績、局限于目前,應該放眼到學生的將來和語言的本質(zhì),給孩子提供開口說英語的動力,將來某一天,他們定會感念和感激我們老師的辛勤付出和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