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毅
食用菌袋栽填料工序及適用設備評價
黃 毅
(福建農林大學,福建 福州 350000)
分析不同菌類袋式栽培填料過程中對栽培料松緊度的控制的重要性,介紹目前適宜于不同規(guī)模企業(yè)的短袋、長棒填料設備的功能和各自填料特點,并進行客觀評價。文中涉及的設備類型包括腳踏式打包機、沖壓式打包機和3種全自動打包設備等。
食用菌;栽培袋;培養(yǎng)料;填料;機械設備;類型
食用菌不同品種栽培的出菇方式可分為兩種:一是定點出菇,如金針菇、海鮮菇、銀耳、猴頭菌等;二是不定點出菇,如黑木耳、香菇和平菇等;也有可人為控制實現(xiàn)定點或不定點兩種方式出菇,如靈芝。因出菇方式不同,栽培料填料方式有袋式和棒式兩種。關于不同菌類代料栽培容器的選擇,筆者曾撰文發(fā)表[1],而填料工序,也不簡單,不同食用菌品種對填料有不同的技術要求。本文著重介紹利用不同機械進行短袋式、長棒式填料的相關知識。
填料緊實度與不同菌類栽培周期的長短密切相關,也與栽培主料的物理性狀、顆粒大小和配方有直接的關系。
金針菇、杏鮑菇、平菇栽培周期較短,都在60天上下。傳統(tǒng)栽培所使用的主材料以軟質樹種的木屑為主,現(xiàn)在已改良為用玉米芯、甘蔗渣、棉籽殼等代替部分甚至全部木屑。其原因是,主料如全部采用木屑,在如此短的栽培周期內,菌絲較難完成降解木屑、轉化吸收營養(yǎng)物質并發(fā)育成商品菇。因此,現(xiàn)在這些菌類的高產配方中,精料(米糠、麥皮、玉米粉、豆粕混合物)用量高達36%~50%,且顆粒較細,以利菌絲包裹、降解,迅速轉化、吸收其營養(yǎng)物質,儲存在菌絲細胞內,滿足子實體發(fā)育對營養(yǎng)的需求。而栽培代料(玉米芯、甘蔗渣、棉籽殼等)的持水率遠比木屑高,才能夠滿足后期菇蕾發(fā)育對水分的需求。
金針菇、杏鮑菇、平菇的菌絲在試管內蔓延時,氣生菌絲旺盛程度平菇>杏鮑菇>金針菇,這是種性所決定的。因此,在制作平菇、杏鮑菇栽培包時,填料應松軟些,以預留孔不倒塌為度;而金針菇栽培包填料則應緊實一些。
香菇、黑木耳、海鮮菇栽培周期較長,達120~160天,甚至更長。其中以香菇為典型的白腐生菌類,以降解木質素為主,所需木屑的樹種質地硬實,木質素含量高。其一直沿用傳統(tǒng)栽培料配方:硬木屑78%,20%米糠,1%輕質碳酸鈣,1%糖。但近年來使用的木屑顆粒度越來越大,甚至超過0.5~0.8厘米,以保證栽培后期依然有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供菇蕾發(fā)育。因此,香菇菌棒制作時填料偏緊實。粗顆粒還能夠保證顆粒間有足夠空隙,供菌絲蔓延,只有菌絲達到一定生物量,才能獲得高產。與種性有關,海鮮菇菌絲生長較為緩慢,后熟期長達90~120天,因此栽培周期也相當長,其栽培配方中木屑使用量較少,采用45%~50%棉籽殼作為主要培養(yǎng)基質。棉籽殼吸水持水性好,經過較長時間菌絲培養(yǎng)后,依然有一定水分供給菇蕾發(fā)育。栽培料的含水量至關重要的是,除香菇外,無論哪種菌類,無論采用哪種配方和主料,栽培包豎立數(shù)日后,下部都不能積水。
腳踏式打包機(圖1)工作原理:人工鏟料,送入料斗,如分別供料給兩臺機器,也可采取上方輸送分配;打包工將塑料袋套入出料口上端,雙手緊握,踩下腳踏開關;電機齒輪變速,帶動絞龍順時針運行,帶動培養(yǎng)料豎向旋轉出料,雙手握袋力道視填料松緊度而調節(jié),徐徐順料筒向下,料填至所需要高度后,放開腳踏開關,取出料袋,完成填料工序。填料效率為每小時600~800包,每臺售價2 500元左右。腳踏式打包機適合于日生產量為數(shù)千至一萬包的小型企業(yè),周年或季節(jié)性生產金針菇、海鮮菇,僅需要購買2~3臺,就能夠滿足生產需求,性價比較高。
圖1 運行中的腳踏式打包機
圖3 十分完整的預留孔
評論:腳踏式打包機的絞龍軸的長度長出落料筒2厘米,形成“模具”(圖2),將塑料薄膜袋袋底套在出料口,機械擠壓填料,塑料袋逐漸后退,“模具”的存在使得栽培包料面平整,預留孔十分完整(圖3),洞口不塌,適合叢狀發(fā)生的菌類。由于為單機操作,便于人員調配;每一栽培包的重量準確度取決于員工經驗。唯獨操作過程中員工需要彎腰,且轉身幅度較大,腳須頻繁踩踏開關,勞動強度較大。
工廠化栽培每日生產量上萬包的,可使用沖壓式打包機裝料。攪拌后的培養(yǎng)料通過提升機,源源不斷地送入上方分配槽,槽內有兩支絞龍(圖4),正、反向運行,避免培養(yǎng)料堆積。分配槽下方有多個出料口,通過調節(jié)活動插板的間隙可控制落料多寡,料落入有8個工位的旋轉打包機料斗內,開機時轉盤旋轉,各工位功能各不同。工人將塑料薄膜袋套在落料套筒上,機器轉換工位,依次完成抱夾、落料、插棒、第一次預壓、第二次壓緊、提插棒等機械動作,完成填料工序。填料效率為每小時1 200包。
圖4 上方培養(yǎng)料輸送槽
圖5 延伸傳送帶
完成填料后,不少中小企業(yè)通過設置弧形擋板及傳送帶,將填料完畢的栽培袋,通過轉盤轉運及弧形板擋“撥”,進入傳送帶(延伸槽)。員工分坐傳送帶兩側,完成后續(xù)插塑料棒、上套環(huán)、塞塑料塞和將料包倒置在塑料滅菌筐內的工作(圖5)。如此即完成料包制作全過程,便于按質、按量計件。
評論:隨著人力成本上漲,采用機械填料成為業(yè)內主流。由于不同培養(yǎng)料比重不同等原因及機械誤差,在機械填料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料包重量不一致,為此,有的企業(yè)在填料后先對所有料袋進行稱重,補、減培養(yǎng)料后,再送入延伸槽。此舉有利于料包重量的一致性,保證接種后菌絲蔓延的同步性,對于工廠化栽培至關重要。
沖壓式打包機自動完成填料工序,后續(xù)需要人員上套環(huán)、塞塑料塞等,完成整個料包制作。在人力成本不斷上漲的今天,減少用工量,降低成本,企業(yè)會有更大盈利空間。因此,節(jié)省人工的全自動打包機一面市,就獲得迅速推廣。
目前國內食用菌機械企業(yè)已成功開發(fā)出培養(yǎng)料短袋(杏鮑菇,海鮮菇等)、長棒(香菇、銀耳、猴頭菌)全自動打包設備。
(1)短袋全自動打包設備。福建漳州興寶機械有限公司開發(fā)成功短袋全自動打包設備,適合用于杏鮑菇、金針菇、海鮮菇栽培。該設備分自動套袋裝袋機和全自動套環(huán)壓蓋裝筐聯(lián)合機兩部分。自動套袋裝袋機是在原有短袋打包機的基礎上開發(fā)出自動套袋結構。具體為:將成疊薄膜袋置于專用放袋槽內,機械操作手將薄膜袋撐開,套入下料筒外側,完成下料、插棒、預壓、沖壓、出袋等裝袋工藝,然后進入套環(huán)壓蓋裝筐聯(lián)合機。當料袋到達指定位置后,機械操作手將料包送到捋袋口工位捋直袋口,然后至其他工位進行束口、上套環(huán)、翻袋口、袋口定型及塞塑料塞作業(yè)(圖6),隨之完成單個料包打包。之后傳送入裝筐工位,每4包為一組,由機械操作手自動取包、裝筐(圖7),裝滿一筐后,由輸送帶送至上筐機工位。隨后上筐機自動送入滅菌小車層架內,至此完成全自動打包工序。多條全自動打包線僅需要一名員工檢查及修正料包是否達到規(guī)定的標準(圖8)。填料效率為每小時1 200包。
圖6 套環(huán)、壓蓋結構
圖7 排包結構
圖8 員工檢查修正
評論:該設備自動化、智能化,1臺可替代4名工人,各工位采用模塊化設計及制造,自動套袋、塞塑料塞和排筐等設備既能組合又能獨立,使用和維修方便,可滿足個性化使用需求。通過應用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控制系統(tǒng)、光機電一體化及智能傳感器技術,合理配置信號采集傳感器、控制器、執(zhí)行器,該套設備能對不規(guī)則的料包袋口自動進行梳理、束口、套環(huán)、翻口、塞塑料塞及裝筐等操作,還具有智能判斷功能,對設備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或問題,能自動進行判斷和處理。
(2)窩口式全自動打包機。連云港國鑫食用菌成套設備有限公司研發(fā)成功黑木耳全自動裝袋、裝筐一體機。其采用PLC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自動套袋、裝料、窩口、插棒、裝筐等操作程序。自動化程度高,裝料高度、重量誤差小。采用預先間隔加熱封口塑料袋卷,使用時,現(xiàn)場對封口另一端切割后即成單袋。自動完成套袋、填料、窩口、插棒、進筐等工藝。每小時生產效率2 000袋。
(3)長棒半自動填料流水線。簡易香菇專用填料設備經過近年的改進,生產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可聯(lián)合培養(yǎng)料輸送機組成大型填料流水線(圖9)。制作香菇料棒時,可人工將單層或雙層塑料袋[1]套于出料筒,培養(yǎng)料經上方輸送機源源不斷地送入料斗內,進入絞龍棒槽,再被橫向旋轉推入長條形低壓聚乙烯袋內。為了防止培養(yǎng)料刺破塑料袋,機器還設有弧形自動抱夾板。出棒后,多采用手工鋁線扎口機扎口,隨后,打接種孔,貼膠布,防止?jié)q袋。由于廢棄鋁線殘留于土壤內,難以分解及清除,污染環(huán)境,在臺灣地區(qū)已經被禁止使用。建議企業(yè)回收鋁線或改用其他扎口材料。
圖9 半自動香菇制棒流水線
(4)長棒全自動打包設備。福建海源自動化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fā)出集制袋、套袋、裝袋、扎口、貼膠布等于一體的全自動料棒生產線,一鍵操作,全程控制(圖10)。其采用現(xiàn)場自動割袋(長度可調整),熱熔封口(溫度及時間可調,確保牢固);利用智能機械手準確實現(xiàn)雙層(保水膜與外膜)精準定位套袋,該機采用旋轉成橫向螺桿擠壓出料(重量和松緊度可調),避免表面產生微孔(圖11)。工作效率為每小時600袋。如果僅是使用單層套袋,生產效率還會大幅度提高。通過更換不同尺寸的配件,可實現(xiàn)料棒在對折徑150到220毫米間切換。采用整卷U型鋁扣扎口,可省去人工頻繁增補鋁扣(圖12)。外加打孔結構,避免料棒滅菌過程中產生漲袋現(xiàn)象。其適用于香菇、黑木耳、猴頭菌等料棒培養(yǎng)料充填。
圖10 全自動香菇菌棒生產線
圖11 雙套筒橫向填料
圖12 全自動鋁線扎口
食用菌專業(yè)設備的價格較高,但與節(jié)省的勞務費用基本相當,僅需要兩三年就能夠收回投資成本。而機器操作更“聽話”,因而不少企業(yè)選擇添置打包設備或對打包設備升級換代。
根據(jù)生產規(guī)模合理搭配:鍋爐蒸汽量、滅菌鍋數(shù)量、全自動裝袋機臺數(shù)是至關重要的,備好的培養(yǎng)料必須在兩小時內完成填充,尤其在夏季。培養(yǎng)料預濕,微生物幾何級數(shù)繁殖,培養(yǎng)料的糖分發(fā)酵,產生乳酸菌,培養(yǎng)料酸化,pH快速下降,滅菌、接種后菌絲不吃料,屢見不鮮。有的企業(yè)將填料后栽培包置于專用制冷庫內強制制冷,控制滅菌前微生物自繁量,值得提倡。
購買全自動裝袋機,不應一味追求裝袋機的速度。每天長時間連續(xù)運轉,產生機械疲勞,故障率增加,得不償失。此外,無論采用哪種打包(棒)機,每天工作結束維護十分重要。工作結束后及時清理機內雜物,并使用氣動吹塵槍(節(jié)氣風槍)吹掃機內及氣缸部位木屑及塵土;檢查氣缸潤滑油杯是否缺油或及時添加(閱讀說明書)。
食用菌生產不外乎袋式栽培和瓶式栽培兩種栽培模式。瓶式栽培屬于引進,首次投資額相當大,塑料瓶有一定體積,儲存量大,占據(jù)空間大,且非所有菌類栽培都適合,如靈芝、黑木耳、香菇等。其優(yōu)點在于能夠高速完成填料,便于機械化生產。袋式栽培屬于中國食用菌栽培特色,首次投資額較少,僅為瓶式栽培的十分之一,適合于中國經濟現(xiàn)狀,適合所有商品菌類栽培。如今食用菌袋式栽培設備推陳出新快,推廣迅速。在今后相當長時間內,我國食用菌瓶式栽培與袋式栽培模式都將并存。
致謝 感謝福建漳州興寶機械有限公司盧國寶先生、福建海源機械自動化機械有限公司蔡用端先生、福建古田晟農食用菌農民專業(yè)合作社鄭開亮先生等提供部分設備照片。
[1] 黃毅, 熊偉偉. 不同食用菌品種的袋式栽培容器解析[J]. 食藥用菌, 2018, 26(4): 207-211.
S646
B
2095-0934(2018)05-2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