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朝暉
拍賣場上,常會爆冷門,比如,2018年3月,在崇正一場雅集上,一幀2平尺的漁父花鳥,無底價起拍,最后卻以18萬元落槌,20.7萬元成交。
這是連拍賣行的老總們也看不懂的,拍完這一件時,委托脾幾位老總?cè)寄橌@個碧:畫是典麗秀雅,畫材卻無甚特別,兩只信天翁一回首伸頸立于紅葉枝頭,幾片綠竹斜刺而出,美則美矣,但超過20萬元,太意外了!
“漁父”二字,拍行沒做任何資料,可見對這窄作品事前完全沒重視。我后來查了一下,百度卜子)如下記錄:“王漁父(1907.3-1974.9),貴州著名畫家,河北琢縣人,原名王柳汀。幼年學習繪畫,尤暮花鳥。1929年后,考入北京大學藝術(shù)系和北平京華美術(shù)院學習,1933年畢業(yè)于北平私立京華藝術(shù)??茖W校,先后奇與王夢白、齊白石、陳半丁諸大師授業(yè)?!?/p>
再查了一下雅昌的捉自夏記錄,2013年有窄他的作品,曾拍出過10萬元,另有兩側(cè)利品成交在五六萬元,作品流拍的多,成交也大都宅數(shù)千元至兩萬元。
拍賣會上,什么都司能發(fā)生,類似上面提到的這類“事件”,要列舉還有很多,比如2013年崇正春拍,一件劉海粟所書“茶人之家”,僅平尺,上面名章倒置,海粟老本要扔掉,卻被香港老報人金堯如拿去寶藏,此乎當年亦拍出超過35萬元的“驚萎瀚”。這種情況,我們通常只能以“有錢難買心頭好”來解釋:兩個正好都喜歡又正好都不差錢的主兒懟上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任卜怎么啦?拍場上也常常有期望催砰民高的召品,最后卻并沒有眾望所歸,流拍的亦不少見。又或謬,在東家無人問津的東西,換去目家,又拍出了奇價。
偶然性,興許就是拍賣的魅力所記吧。
不過,偶然之中,也大抵有一些規(guī)斗,比如,同斗狗狗題材,有故到的利品比沒故到的作品賣得好,比如徐悲鴻當年為孫多慈畫《臺城月夜》,假如這窄}利品還在世并且還能出現(xiàn)在拍場上的話,不說你也知道,必定天價。比如,張大千寫給山田小姐的情書,此物撩人,你知道的,不便宜。又比如,當年海上畫壇盟主吳湖帆為紅顏知己周錬霞抄寫詞稿,數(shù)十開,一經(jīng)曝光,便引來眾多話題,學界、媒體界大做文章,拍場上也果然熱鬧:這些詞稿大多僅0.2平尺,但均價超過100萬元。又比如,當年一件金城畫給英國駐華大使朱爾典的手卷,上面有民國幾位外交要員靳云鵬、汪大燮的題跋,鮮活的民國外交史剪影!前兩年在西泠拍賣露面,價格亦遠超金城同樣題材的山水利品。
在拍賣行久了,難免會被人問,藝術(shù)品那么多,究竟應該買什么?
買什么昵?————買那些有說頭,來源又可靠的東西,大抵總不會錯。最好是,你還有一雙慧眼。如果你發(fā)現(xiàn)了一些別人尚未發(fā)現(xiàn)的背后故到,那恭喜你:撿漏了!
畢竟,收藏是好玩的事,作品背后的文化和故到,要遠比簡單的好看,來攜履1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