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苧麻行業(yè):結構調整和產業(yè)升級可是發(fā)展契機?

      2018-10-29 05:49:22程醉
      中國纖檢 2018年10期
      關鍵詞:脫膠苧麻纖維

      文/程醉

      苧麻堪稱我國服用麻纖維當中的“國寶”,全世界超過90%的苧麻種植面積在我國。2017年,我國苧麻種植面積約10萬畝左右,主要產區(qū)是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安徽、江蘇等省。按照麻紡行業(yè)“十三五”抓市場、調結構、促升級的指導思想,到2020年各類麻紡織產品加工總量預期達到200萬噸,麻紡及染整精加工行業(yè)主營業(yè)務收入預期達到700億元。其中,在加快科技進步步伐的前提下,苧麻行業(yè)萬錠用工還要達到350人以下。那么,我國苧麻行業(yè)如何在產業(yè)升級和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來實現提升行業(yè)生產技術現代化水平,提高產品質量以及經濟效益,并從而獲得全行業(yè)的跨越式發(fā)展呢?

      苧麻原料:種植面積能否顯著增加?

      據中國麻紡行業(yè)協會統(tǒng)計,2017年全國苧麻精干麻產量約2.6萬噸,與2016年相比下降了56.67%。實際上,苧麻原材料短缺是近10年以來一直困擾麻紡企業(yè)的瓶頸性難題。而導致麻農種植苧麻積極性降低,苧麻種植面積大幅度減少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種植苧麻的收益很少,甚至還會出現虧損。中國纖維檢驗局在發(fā)布的2017年度苧麻精干麻質量分析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國苧麻產業(yè)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全國的苧麻種植面積已經降至歷史低位,苧麻原材料的需求缺口已經高達60%以上。

      追本溯源,苧麻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根本保障,就取決于原材料的供應是否充足,質量是否優(yōu)良,價格是否適中。

      四川東北部丘陵地區(qū),農民種植苧麻的歷史悠久,是傳統(tǒng)的苧麻原材料集中產區(qū)。然而,近年以來這里農民種植苧麻的積極性在顯著降低,苧麻的種植面積也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還是長期以來苧麻價格處于低位,種植苧麻難以獲得效益。

      “一斤麻一斤肉”,是川東北地區(qū)流傳很廣的一句民諺。大致意思是說,由于種植、加工苧麻的工作勞動強度大,十分辛苦。因此,一斤苧麻賣出的錢可以買回來一斤豬肉。實際上,從古至今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這個情況基本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所以,當時農民們種植、加工苧麻的積極性高漲,絕大部分農村家庭都是靠種植苧麻的收入來維系。

      但是,近年來苧麻的價格卻長期低迷。一斤麻一斤肉,已經成為麻農們遙不可及的“奢望”。2016年一斤苧麻的價值是5元,2017年一斤苧麻價值在6元左右,2018年價格稍好一斤苧麻能賣8元左右,也就是說,即便在苧麻價格相對較高的2018年,一斤苧麻也只值約半斤豬肉。

      同時,苧麻種植需要3年才能進入壯年期,每畝能產麻400斤左右。而第一年的新栽苧麻的種子苗和嫩梢苗僅能產麻100斤,第二年的新栽苧麻最多也只能產麻300斤。

      過去,大部分干部群眾的觀點認為苧麻植物的病蟲害很少,種植方式粗獷,田間管理簡單。大致是撒下麻種或栽上麻苗,然后每年到季節(jié)去收麻即可的感覺。但是,從為了提高苧麻產量、質量而進行的科學化種植模式來看,整地、移栽、除草、施肥等環(huán)節(jié)仍然不可或缺。這就涉及到種植苧麻所需要的勞動力增加,以及種植的成本上升等方面的問題。

      生產苧麻原材料中最重要的剝麻環(huán)節(jié),目前也是苧麻種植成本最主要的構成部分。據行業(yè)內公認的看法是,現在廣泛采取的手工剝麻、刮麻等方法,耗工耗時的高強度人工投入占種植成本的60%以上。而即便是采用常用的反拉式小型剝麻機,其投入的人工費用仍占據總成本的55%左右。由此我們也不難發(fā)現,我國苧麻種植的機械化水平仍然較低。小型剝麻機雖然應用較廣,也確實能夠降低一定的人工成本,但是和預期效果相比并不理想。

      要想從根本上扭轉我國苧麻種植面積減少、麻農積極性降低這個情況,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另外一方面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可喜的是,我們注意到在湖南、江西、四川等苧麻的主產區(qū)部分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發(fā)展苧麻產業(yè)對于區(qū)域經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好處,并且,還因地制宜地出臺了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比如說,江西某縣便將苧麻產業(yè)作為該縣四大優(yōu)勢發(fā)展產業(yè)之一,同時還制定了苧麻產業(yè)的三年發(fā)展規(guī)劃。

      他們首先推行由該縣的種植基地統(tǒng)一向各鄉(xiāng)鎮(zhèn)農戶供應“中苧1號”優(yōu)質麻苗的方式,以確保后期產出的麻纖維質量能夠得到保證。另外,還采取了諸如積極向上爭取農發(fā)項目資金扶持苧麻種植基地建設,舉辦苧麻種植技術培訓班,促成苧麻加工企業(yè)與麻農達成保護價收購協議等措施來為當地苧麻產業(yè)的發(fā)展“保駕護航”。

      在調動麻農種植苧麻的積極性方面,四川某地更是出臺了相對比較優(yōu)厚的補助和獎勵方式及標準。獎勵的對象幾乎囊括了從事苧麻產業(yè)的所有經營者,從普通麻農到種植大戶,從農民合作社到家庭農場等。只要是種植苧麻的經營者,按照面積第一年每畝補助500元,第二年和第三年每年每畝補助400元。同時,政府還給予苧麻田每畝每年200至400元不等的產業(yè)扶持補助。另外,對新建、新擴的集中連片100畝以上的集中連片苧麻產業(yè)示范片區(qū),給予3萬至20萬元的獎勵。

      據了解,今年苧麻價格普遍上漲,已經達到了每斤8元左右。按照比較客觀公正的測算來分析,按此價格計算,農戶種植苧麻的第一年,把各種費用算完算盡,根據采用人工剝麻或機器剝麻的不同,大致虧損在1600元至1400元之間。第二年,如果繼續(xù)采用人工剝麻會虧損500元左右,但采用機器剝麻則可略有盈余。到了第三年,新栽苧麻進入壯年豐產期則能徹底實現盈利。

      因此,目前苧麻每斤8元這個價格基本達到了麻農可以接受,并能夠帶動一定種麻積極性的價格預期。再加上政府對苧麻種植業(yè)的獎勵、補助等政策,理論上來說會極大地調動農戶的種植積極性,苧麻種植面積的擴大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018年及今后幾年,我國苧麻種植面積能否顯著增加,還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從實際情況來看,不確定因素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在于苧麻價格在今后能否持續(xù)上漲,或者是能否穩(wěn)定在目前的16000元每噸(每斤8元)的水平?可以預見的是,一旦苧麻市場行情下跌,不但苧麻種植面積增長無望,麻農棄麻、毀麻的情況也很可能就會發(fā)生。

      其二,種植苧麻并獲得收益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并非立竿見影就能見到真金白銀。因此,能否吸引到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投入到苧麻種植中來,還需要經過實踐來檢驗。

      其三,我們注意到部分地區(qū)是在進行農業(yè)結構調整過程中,號召、引導大家將“地勢相對平坦的區(qū)域”來改種苧麻等作物。相對于種植玉米、油菜等經濟作物具有的見錢快、不愁賣等優(yōu)勢來說,農戶能否選擇種植苧麻也很難說。

      其四,政府的獎勵、補助資金能否及時到位,優(yōu)惠的政策能否持續(xù)兌現,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等能否有效解決等問題,也是影響苧麻種植面積能否真正顯著增加的關鍵性因素。

      毋庸置疑,苧麻主產地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如果能夠統(tǒng)一規(guī)劃苧麻優(yōu)質原料基地建設,科學選育優(yōu)良品種才能真正穩(wěn)定并增加苧麻的種植面積。同時加大推廣苧麻種植、收割、剝麻等初加工的集約化、機械化生產方式,才能確保麻農的收益,進而才能提供可持續(xù)、穩(wěn)定的原麻供給以及苧麻精干麻的質量保證。

      苧麻經營方:產銷兩旺的局面如何形成?

      苧麻產業(yè)的規(guī)模、產量在我國紡織業(yè)中所占比例其實很小,因此目前大多數苧麻產品走的是高端、少量、精致的路線。比如說,苧麻夏布、苧麻宣紙、苧麻折傘等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小眾的苧麻產品內涵已經超越了商品本身。因此,與其說商家們是在賣苧麻產品,還不如說大家是在消費苧麻文化。

      我國苧麻文化歷史悠久,在陜西省扶風縣楊家堡出土的苧麻布經過鑒定認為是西周時期所制。不過,你知道苧麻為什么叫作苧麻嗎?即便是從事苧麻生產、加工、銷售的業(yè)內人士恐怕也沒有幾個能回答出來。傳說越王勾踐復國后,西施和范蠡便“同泛五湖而去”,但其實倆人是跑到位于洞庭湖中心的赤山島苧蘿山隱居種麻。所種之麻,名曰“苧蘿山麻”簡稱苧麻。歷史上,苧麻紡織品最值得說道、最有看頭的用處又是什么呢?民間常用之衣褲、裙裾不足道也,歷朝歷代官老爺們的“烏紗帽”皆是苧麻纖維所制,恐怕才是其最大的賣點和噱頭。

      現在整個社會略顯浮躁,不論是閱讀還是消費都講究“快速”,但作為文化底蘊深厚的苧麻及其紡織品本身就是一個“慢”生活的產品。因此,對于經營以文化為依托的苧麻產品的經營者來說,靜下心來深入挖掘苧麻文化的精髓,可能才是諸如夏布、折傘等小眾產品能夠實現產銷兩旺的根本所在。

      我國苧麻產業(yè)除了面臨原材料緊缺、生產技術制約、苧麻纖維本身缺陷等客觀問題之外,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苧麻產業(yè)發(fā)展思路不清不楚,發(fā)展機遇沒有把握住,創(chuàng)新意識嚴重落后,政府重視、政策傾斜程度均有不足等主觀因素也是導致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苧麻產業(yè)歸根結底還是屬于農業(yè)產業(yè)的大范疇,農業(yè)產業(yè)的特性之一就是見效慢、風險大,并且苧麻產業(yè)相對見效更慢。因此,單憑一兩屆政府的支持還遠遠不夠,需要一個長期性、持續(xù)性的重視。尤其是對于苧麻企業(yè)在土地劃撥、財政支持、產業(yè)規(guī)劃、技術創(chuàng)新與改造、品牌創(chuàng)建等方面的支持。但遺憾的是,我們一部分地方政府狹隘地認為,苧麻產業(yè)在紡織業(yè)中所占比例太小,一朵小漣漪根本翻不起大浪。說破天,也不過是一個只可能富民,而難以強縣(市)經濟的小農產業(yè)。因此,多采取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以及支持,從而也間接導致了我國苧麻產業(yè)停滯不前甚至出現萎縮的情況。

      我國苧麻制品一度大量依賴出口,并且在出口的產品中苧麻紗、苧麻坯布等初級產品又占到90%以上。究其原因,行業(yè)內大多認為是因為苧麻紡織是小行業(yè),“研究的人少,其加工技術、紡織設備以及新產品的研發(fā)等難有突破”。此話也不無道理,我們現在到苧麻紡織企業(yè)中去轉一轉就不難發(fā)現設備、工藝基本上和20年前沒有多少變化。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加工技術,尤其是其中的關鍵“高效集約化機械剝麻”這個環(huán)節(jié)存在較大的問題。

      我們注意到,多年以來但凡是苧麻行業(yè)的各種研討、座談會議上,不論是專家學者還是生產、加工企業(yè),甚至還包括苧麻產區(qū)的地方政府,無一例外都提到了要大力推行苧麻高效集約化剝麻的問題。不過,愿望雖然非?!柏S滿”,但現實情況卻十分“骨感”。因為,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大型高效苧麻纖維剝制機械的研制步履蹣跚,僅有的幾款“樣機”也并不成熟。

      我國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苧麻剝制機械的研究與推廣,但直到目前為止手工刮麻器和小型刮麻機仍然是最為成熟、應用范圍也最廣的刮麻機械。簡易的手工刮麻器成本低廉,使用和維護都很簡單;小型刮麻機工效較高,理論上是手工刮麻器的5倍以上,但實際工效大約僅提高3倍左右。另外研制的一些大型苧麻剝制機械,諸如復刮式、打擊輪式、全浮式、雙滾筒式等或多或少都存在工效不高、勞動強度大、工作性能不穩(wěn)定以及鮮莖出麻率低、纖維變色、纖維繞纏等問題,而一直沒有被麻農和麻紡企業(yè)所接受。

      因此,在苧麻行業(yè)的原材料產能問題上高效、優(yōu)質的苧麻剝制設備長期缺位也成為制約整個行業(yè)發(fā)展的瓶頸障礙之一。

      在苧麻紡織品的生產和經銷環(huán)節(jié),我們的苧麻企業(yè)主要以傳統(tǒng)夏布、麻紗等初級產品為主,缺少下游對苧麻纖維進行織造、印染、服裝等精深加工的企業(yè),以及相關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和人才。產銷量尚能拿得上臺面的所謂中端產品,也不過就是幾雙苧麻襪子而已。

      更為嚴重的是,苧麻行業(yè)的相關人士不少人還處于思想保守、固步自封的“原始”狀態(tài),缺乏新時期市場環(huán)境下應該具備的新思維、新眼界、新高度。比如說,西南地區(qū)在苧麻行業(yè)中摸爬滾打多年的企業(yè)家,面對未來的構想是“我們未來還要以苧麻涼席、毛巾等中端產品為主導,有信心把小產品做成大產業(yè)”。

      或許對于他們來說,能從苧麻襪子“升華”到苧麻毛巾已經是解放思想、創(chuàng)新思維的“極限”了吧?而與此同時,在我國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以及國際紡織服裝市場中,苧麻纖維的應用已經逐漸告別傳統(tǒng)的“純麻”時代。苧麻纖維早已經與棉、粘膠、絲綢和羊毛等各種纖維混紡交織,在不喪失原有優(yōu)良服用性能的情況下,“取長補短”地開發(fā)了其他性能,帶來更加舒適和美觀的苧麻紡織服裝產品。

      苧麻的品質:在綠水青山中尋找“金山銀山”

      據中國纖維檢驗局發(fā)布的2017年度苧麻精干麻質量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苧麻精干麻綜合評定等級為二等級外,與2016年持平,整體質量略有下降。

      眾所周知,苧麻脫膠技術是整個生產鏈條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企業(yè)使用落后及不合時宜的脫膠技術、脫膠方法不僅會影響到精干麻的質量,亦與麻紡企業(yè)的生死存亡密切相關。苧麻的膠質是其纖維組成中果膠、半纖維素、木質素、脂肪質和水溶物等非纖維素伴生物質的統(tǒng)稱。脫膠就是要脫掉苧麻纖維周圍全部或部分膠質,讓纖維得以分離、松散,方便制取可紡的苧麻纖維。

      目前,我國苧麻纖維生產過程中大量采用的是高溫堿性煮練化學脫膠法?;瘜W脫膠法的優(yōu)勢在于脫膠速度快、占用場地少、適于連續(xù)化生產,但是其產生的廢水中含有大量堿液、果膠和半纖維的水解產物、色素和化工原料等,對環(huán)境污染極大。在現在政策層面的“治污風暴”“環(huán)保龍卷風”等系列環(huán)保行動的高壓態(tài)勢下,以及在全國人民渴望“綠水青山”的環(huán)保要求下,苧麻脫膠的廢水已無可能再像過去那樣直接排放。然而,對超標污水進行處理又會進一步加大苧麻企業(yè)的生產投入。

      苧麻脫膠除了化學脫膠法之外,還有微生物脫膠法和酶脫膠法這兩條途徑。在《詩經》中有一首詩名叫《國風·陳風·東門之池》,其中第一句便是“東門之池,可以漚麻”。漚,是長時間用水浸泡的意思。這句詩告訴我們,城東門外面的護城河可以用來浸泡苧麻。這就是微生物脫膠法的雛形,利用水里面嫌氣性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促使苧麻莖稈上的膠質發(fā)酵水解而溶于水中。大致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將近20年間,川東北苧麻主產區(qū)仍然能見到家家戶戶的水稻田里漚著收獲來的苧麻莖稈。

      酶脫膠法是指在原料脫膠時使用適當的酶制劑來提高脫膠速度和質量。不過,苧麻纖維的酶制劑脫膠法仍然不太成熟,基本還處于實驗室階段。

      那么,相對于化學脫膠法來說,微生物脫膠法具有哪些優(yōu)勢呢?首先就是微生物脫膠法在產量上的優(yōu)勢。據了解,微生物脫膠制成率和精梳梳成率均可提高5~7 個百分點。其次就是使用微生物脫膠法在提高苧麻纖維質量上的優(yōu)勢。研究發(fā)現,采用微生物脫膠法獲取的苧麻纖維其纖維卷曲、彈性明顯提高。其紗線品質指標提高大約15%,同等原料生產的苧麻紗線、坯布品質可提高 2~4個檔次。苧麻細紗千錠時斷頭率降低約60%,織布效率提高約40%,萬米下機次布率下降5%左右。

      微生物脫膠法的質量缺陷主要在于其精干麻沒有經過漂白處理,纖維有一定的顏色達不到白度的要求。不過,在后期染整前處理過程中的退漿、煮練、漂白、絲光等工序即可除去這種顏色,并不會影響到最終產品的質量。還有一點最主要的瑕疵在于,苧麻的微生物脫膠法需要較長的時間。但是,由于微生物脫膠法的污染輕、能耗少,尤其是其苧麻纖維的質量更好,從而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更高。所以,苧麻的微生物脫膠法或許將是我國未來苧麻脫膠主導工藝。

      水利部已經將苧麻作為我國南方水土保持的首選植物,在四川、重慶等地區(qū)坡地上種植的苧麻對于保持水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是說,發(fā)展苧麻產業(yè)對于“綠水青山”是非常有利的。同時,產業(yè)鏈下游的苧麻纖維及其紡織服裝產品其實就是從“綠水青山”通向“金山銀山”的橋梁。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國苧麻產業(yè)必將成為人民群眾的“金山銀山”或創(chuàng)造“金山銀山”的源泉。

      目前,我國苧麻行業(yè)應該大力推廣微生物脫膠這類親環(huán)境的工藝技術,以大幅度提高精干麻質量。同時加快苧麻制品質量升級,積極推進苧麻產業(yè)供給側改革,拓展苧麻應用領域,加大新產品研發(fā)投入,滿足消費者越來越高的消費需求,推動我國苧麻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猜你喜歡
      脫膠苧麻纖維
      脫膠微生物菌群與Dickeya dadantii DCE-01菌株的苧麻脫膠性能比較分析
      解鎖先進功能纖維
      纖維的無限可能
      基于響應面分析法優(yōu)化冷榨花生油酸法脫膠工藝
      腹部纖維型纖維肉瘤CT表現2例
      體外產氣法和尼龍袋法評定苧麻的飼用價值
      苧麻葉面積測定方法比較研究
      穩(wěn)定劑在苧麻氧化脫膠中的工藝優(yōu)化
      懸鈴葉苧麻基因組DNA的六種提取方法比較
      基于苧麻屬野生近緣種形態(tài)變異類型的系統(tǒng)關系研究
      乌海市| 康保县| 南华县| 乌兰察布市| 蒙城县| 民勤县| 塔河县| 辽源市| 德安县| 东乡县| 沅江市| 卢氏县| 福州市| 兖州市| 永昌县| 吴堡县| 黔西| 永昌县| 连平县| 霸州市| 南安市| 和政县| 维西| 恩平市| 扶风县| 大宁县| 石林| 个旧市| 深水埗区| 五大连池市| 通榆县| 贵港市| 阜南县| 于都县| 睢宁县| 普定县| 五华县| 广宁县| 专栏| 湘潭县|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