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火》A版主編,圖書策劃人,個人作品《夜航遇故人》即將上市。
多年時光匆匆飛逝,一切如羚羊掛角,不露痕跡。
新浪微博@羅儉儉520
小區(qū)里各種不知名的小花開了,我走過的時候,能聞到濃郁的香味。從冬天到初夏,我看著樓下的灌木叢冒出一層鮮綠鮮綠的嫩芽,像抹茶蛋糕最上面那層薄薄的綠霜。
天氣越來越好,偶爾下一陣雷陣雨,很快又停歇,空氣里到處是濕潤的花香,大街上好看的姑娘們穿上裙子,露出小腿,清涼的風從遠處吹來,想永遠停留在二十多攝氏度的好天氣。
在這之前的清明節(jié),我開車回了一趟老家。那天可不像現(xiàn)在這樣清朗,早上六點半出發(fā),天陰沉沉的,開到高速公路收費站時就開始下小雨。導航一直要我走別的路,但我沒有聽,我膽子小,不敢走陌生的路。結果,這樣的決定最后導致我在高速公路上滯留了三個小時,平時一個小時的路程,那天我被堵在那里像烏龜一樣爬行著前進。
更可怕的是,由于時間太長,我有點想上廁所,只能一憋再憋,直到人都變得焦慮不安,才終于到了服務站。那天是我第一次經(jīng)歷嚴重的堵車,心情糟糕透了。
雨越下越大,好不容易下了高速公路,老家的城區(qū)內(nèi)又堵車了,就連我那個八百年都難得賭一回車的偏僻小區(qū)也車流增多。我老家所在的那個小區(qū),真的很老很老,是九十年代的廠區(qū)家屬房,最高只有六層,沒有電梯,樓道的窗戶上擺著各種落滿灰塵的盆栽,不需要打理也長得很好,還有各家門前掛著的爛拖鞋和艾草葉,雖然破舊,但倍感親切。
我喜歡這里的一切,就是爬樓有點累。樓前樓后都有山,那是繁華的市區(qū)很難見得到的,每天在鳥鳴聲中起來,推開陽臺的窗,就是滿眼的綠色。山間的風清涼,吹開毛孔,洗凈眼睛。高中的時候,我常常坐在陽臺上看書,我媽喜歡在陽臺上晾曬各種自制小吃,紅薯干、酸棗粒、姜絲、紫蘇楊梅,我就一邊看書,一邊偷吃。那樣無憂無慮的時光啊。
對老家的記憶是很奇怪的,雖然你好像離開它很久很久,但你從來不覺得有隔閡。當你回來的時候,房間里的景物還是和原來一樣,我初中時候畫的漫畫還貼在墻上,我書柜里那些書還是我走的時候擺放的順序,還有書桌上那盞掉漆了的臺燈,連那些沒有來得及打草稿的白紙都還好好地堆放在抽屜里,它們能瞬間把你帶回到過去。有故鄉(xiāng)可回,大概就是這樣一種感受吧?
那天,我吃了我媽做的蒿子粑粑。它的主要原料之一是一種春天的野菜,從鄉(xiāng)野間摘回來,漂洗,磨碎,然后和糯米粉一起混合成綠油油的柔軟的團子,用手一壓就成一塊餅,再用油煎,像氣球一樣膨脹起來。剛煎出來的時候,它散發(fā)著奇特的清香,我每年都能吃到這山野間的味道,也算是故鄉(xiāng)的饋贈吧。
我知道,吃完最后一撥蒿子粑粑,就預示著這個春天即將過去,初夏就要來臨。時間推著我們往前,也時常要我們回頭。歸途即便坎坷,但當你回到那個親切的地方,這一切已經(jīng)不能計較。
回長沙的時候,我媽給我打包了一大堆吃的,她說反正有車,多帶點。這一次,她又將吃的東西裝了半個后備廂,那天陽光正好, 我忽然覺得自己好像又充滿了電。
但愿累了的時候,永遠有一個地方可棲息。
但愿出發(fā)的時候,永遠有溫柔的目光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