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欣悅 蘇繼紅
摘 要: 2017年新課標中提出普通高中要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的綜合素質。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全球史觀,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開闊的視野和發(fā)散的思維看待歷史知識,從而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且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不同的教學內容側重也有所不同。所以探尋全球史觀在高中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高中歷史教學;全球史觀;多元史觀
全球史觀的歷史是非常久遠的。從歐洲中世紀的編年史學,到新航路開辟以來各種世界史的寫作,都在努力的運用世界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也就是運用全球史觀。所謂全球史觀,它不僅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也是歷史史學本身不斷演變的產物,是一種全球史研究和編撰的方法論。全球史觀是指世界歷史縱橫發(fā)展的歷史觀,也就是把世界作為一個整體,從宏觀和相互聯(lián)系的角度考察和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發(fā)展。人類歷史的發(fā)展經歷過很多個時期。橫向發(fā)展是指世界歷史從最開始的相互各地互不知曉轉變?yōu)閷ν忾_放,從各自割裂到世界聯(lián)系日益加強,最終發(fā)展為整體的世界歷史??v向發(fā)展是指由物質基礎引起上層建筑的變化,不同社會形態(tài)更迭前進的一個過程。
一、 高中歷史教學引入全球史觀的重要性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過多關注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學生更多的,只能被動地進行學習和記憶,這一做法使很多學生都失去了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從2001年課程改革開始,強調關注三維目標的轉變。希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每個學科都應該為學生提供學科所特有的經歷和體驗。所以,歷史學科訓練學生運用多元史觀看待歷史問題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是非常必要的。全球史觀正是多元史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適當?shù)慕梃b現(xiàn)代史學理論有利于深化教師和學生的歷史認識,使學生可以思考的更有深度,從而培養(yǎng)歷史學科能夠帶給學生的獨特的視角和體驗。
二、 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全球史觀的方法
(一) 提升高中歷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歷史教師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掌握著歷史教學的主動權,發(fā)揮著主體性作用。在教學中歷史教師不光起到傳授知識的作用,歷史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地影響。歷史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越深厚,對于學生的教學就會越游刃有余,也會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史觀意識。教師要積極更新自身的史學觀念,提升全球史觀的相關知識儲備,才能在平時的教學中更好地將全球史觀體現(xiàn)其中。
(二) 歷史知識中加強全球史觀的滲透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運用好全球史觀,就必須要運用好歷史知識的橫縱向發(fā)展的聯(lián)系。這樣學生才能用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眼光看待歷史知識。從橫的方面來說,就是要弄清社會形態(tài)的一般結構,探究構成社會結構的基本因素;從縱的方面來說,則要揭示各種社會形態(tài)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對社會歷史的橫向和縱向考察,是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用客觀的思維去思考歷史事件。為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做基礎。
在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思考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無法用全面的眼光,寬闊的視野看待歷史。如果教師針對這些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全面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們的歷史分析能力偏低。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全球史觀看待歷史問題,對歷史的具體事件具體分析,從而掌握科學的分析方法和能力。這樣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
(三) 全球史觀與其他史觀的有機結合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變革和新的教學理念的產生,我們開始明確方向,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的能力,是教育發(fā)展的趨勢與基礎。將全球史觀與多元史觀進行結合,能夠培養(yǎng)學生更加全面看待歷史問題的能力。多元史觀所關注的側面各有不同。文明史觀所關注的是人類的文明和不同類型的文明。通過不同的文明發(fā)展演變的過程來研究人類社會的進步。
三、 全球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之后出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新課標對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新課程挑戰(zhàn)歷史教師的閱讀,傳統(tǒng)的觀念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了,新課程中的歷史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前沿知識,充實自己。歷史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歷史專業(yè)知識,同時還要大量閱讀歷史方面的書籍、史學著作、專業(yè)研究期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全球史觀,融入課堂的平時教學中來。并且歷史課本有著較長的更新周期,正常情況下,課本內容要比歷史研究的成果晚上許多,所以在這種現(xiàn)實情況下,如果教師太過于注重課本知識,而忽略歷史研究的成果,而使自己的知識更新嚴重滯后,從而也使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難以突破和改變。在新課標的引導和推動下,歷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基本觀念也逐步發(fā)生了轉變,不過在傳統(tǒng)思想的巨大制約下,教師缺乏補充新的史學思想的主動性。這種情況下,導致新課改只是改變了形式,而沒有實現(xiàn)實質內容的改革,這樣對于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帶來了很大的限制,也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于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也很難得到保證。
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揭示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基本過程和規(guī)律。不斷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問題,運用科學合理的歷史觀處理問題。全球史觀,目前在高中歷史課程中仍然未達到完全落實。這對教師的專業(yè)能力要求較高,同時也對全球史觀與多元史觀之間的聯(lián)系有要求。只有讓教師充分掌握史學前沿的理論知識,并熟練運用,教師才能在教授過程中做到得心應手。同時只有運用多元史觀與全球史觀相結合,學生才能用更加開放的視野和更加開闊的思維去了解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多樣性,從而體會到歷史學科具有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朱漢國,鄭林.新編歷史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葛迎娣.高中歷史教學中全球史觀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5]李靜.全球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運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苑欣悅,蘇繼紅,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爾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