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慶
【摘 要】
目的:探討改良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技術治療齲齒患兒的應用價值。方法: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38例齲齒患兒,數(shù)字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9例采取常規(guī)充填技術,研究組69例采取改良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技術。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充填成功率為97.10%(67/69),對照組為94.20%(65/69),差異無顯著性(P>0.05)。研究組術中疼痛率為21.74%(15/69),對照組為46.38%(32/69),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改良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技術屬于治療齲齒的理想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齲齒;改良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技術
【中圖分類號】R788.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065-02
齲齒是指牙體在多種因素作用下引起的組織慢性、進行性的破壞病癥,青少年發(fā)病率高,發(fā)病跟時間、宿主、含糖食物、細菌等因素相關。WHO將齲病列為第三大非傳染慢性疾病,僅次于心血管疾病、腫瘤,齲齒具有發(fā)病率高、危害范圍廣等特點[1]。據報道60%~90%的學齡前兒童可受到齲病的影響[2]。隨著口腔醫(yī)學的發(fā)展進步,牙色充填、粘連技術等均有所發(fā)展完善,無創(chuàng)傷修復理念在臨床廣泛推廣。無創(chuàng)傷修復具有對牙髓刺激性小、患兒疼痛輕等優(yōu)點,屬于治療齲病的新方法。本院對于齲齒患兒,采取改良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技術治療,獲得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38例齲齒患兒,患兒齲洞直徑>1mm,齲洞數(shù)量≥1個,數(shù)字隨機分為兩組,各69例。研究組中69例(109顆),男性患兒36例,女性患兒33例,年齡2~9歲,平均(5.73±0.28)歲?;佳栏g程度:深齲29顆,中齲54顆,淺齲26顆。對照組中69例(108顆),男性患兒38例,女性患兒31例,年齡2~10歲,平均(5.76±0.24)歲?;佳栏g程度:深齲28顆,中齲53顆,淺齲27顆。兩組患兒的性別、齲齒顆數(shù)、年齡、患牙腐蝕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充填技術,應用高速手術去除患者患牙內、外層的齲壞牙本質,將齲洞制成具有一定抗力型、固位型的窩洞,并進行消毒,采取光凝單組份復合體,充填窩洞。
研究組采取改良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技術,備好不同型號的挖器、水門汀充填器、口腔檢查器盤等手術器械,及氫氧化鈣糊劑、含氟玻璃離子充填料等手術材料。并使用手提挖勺將窩洞、齲洞徹底清除,涂抹清潔液于患處齲齒上,并使用清水沖洗干凈,采用干棉球隔濕,并吹干水分。并采用按照1:1比例配制的玻璃離子粘固劑,送入齲洞,并將其壓實。將齲齒周圍多余的充填料清除干凈,調整咬合。
1.3 觀察指標
(1)充填成功:在治療后,經視覺上顯示充填效果滿意,牙齒表面光滑,無繼發(fā)齲??;充填失敗:充填物折斷、破裂、脫落,患兒繼發(fā)齲病。
(2)采取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患兒術中疼痛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將138例齲齒患兒的研究數(shù)據均輸入至SPSS23.0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有效處理,填充成功率、術中疼痛率采用%的形式表示,處理方式為X2檢驗,結果顯示,P<0.05,便形成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兒的填充成功率
研究組充填成功率為97.10%(67/69),對照組為94.20%(65/69),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體內容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兒的術中疼痛率
研究組69例, 術中疼痛15例,術中疼痛率為21.74%。對照組69例,術中疼痛32例,術中疼痛率為46.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9.325,P=0.002)。
3 討論
齲齒多發(fā)生于牙菌斑下方,據報道跟食物成分關系緊密[3]。隨著目前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攝入較多的糖類、碳酸飲料、零食,使齲病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不斷上升的趨勢。兒童時期屬于建立咬合關系的重要時期,若發(fā)生齲病,不僅對患兒的口腔健康造成影響,也會對牙排列情況造成影響。對于齲病,臨床主張早期治療,以免對咬合關系的正常建立造成影響。
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技術是指采用手用牙科器械將壞齲去除,并使用高強度玻璃離子材料修復受損牙體的牙科技術。據報道使用手用器械將齲壞組織清除,對患者造成的牙損傷是最小的,且在修復過程中的所引起的疼痛感較小[4]。改良非創(chuàng)傷性性充填技術所使用的是玻璃離子,是創(chuàng)傷性最小、阻止齲病進展的最佳治療方式。
研究組充填成功率為97.10%(67/69),對照組為94.20%(65/69),差異無顯著性(P>0.05)。研究組術中疼痛率為21.74%(15/69),對照組為46.38%(32/69),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本次研究可見,改良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技術跟常規(guī)充填技術的治療療效相當,具有較高的充填成功率,但術中疼痛率低于后者。不過充填材料質量不過關、醫(yī)生操作技術不過關、充填料磨損過大等均可影響充填成功率,而在調制玻璃離子時的調制方法、調制時間、是否在調治過程中受到污染等因素也可對充填的效果造成影響。故對于選擇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技術治療,應嚴格把握適應癥,其適用于淺齲、中齲、深齲的治療,而對于齲洞角度不適合器械進入者,不適宜該種治療方式。此外對于較小、中等大小的單面洞,采取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治療可獲取滿意療效,對于較大的復面洞,治療療效不佳。綜上所述,改良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技術屬于治療齲齒的理想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梅秀芹, 姜沙沙, 于媛. 小兒齲齒利用改良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技術治療的療效觀察[J]. 醫(yī)藥前沿, 2017, 7(13):77-78.
[2] 岳薇.改良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技術對小兒齲齒的治療價值評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05):119-120.
[3] 黃琴秀.兒童齲齒采用改良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技術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5,23(10):94+96.
[4] 羊瑩. 非創(chuàng)傷性充填技術在齲齒治療中的應用[J]. 醫(y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5,9(4):65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