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不到喀什,等于沒到過新疆??κ玻瑤浊陙硪恢笔悄辖牡谝淮蟪?,取自“喀什噶爾”,意為“玉石般的地方”;它是古代絲綢之路北、中、南線的西端總交匯點,在很久以前,貿易就非常發(fā)達,有“巴扎(集市)王國”之稱。秋天是喀什最美的季節(jié),隨著我們的腳步,一起去看一看這座“南疆大城”吧!
艾提尕爾清真寺
大巴扎
位于市中心的艾提尕爾清真寺,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亞最有影響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來到喀什,此景必訪。
這寺的大門,是用黃磚砌成,高17米的淺綠色門樓后方,是個大庭院,院內南北墻邊各有一排共36間教經堂,西部高臺上是禮拜堂,到處可見美妙的木雕和彩繪。氣勢宏偉之余,每天還有2000至3000穆斯林到此禮拜,廣場上不時聚集著頭戴小花帽的維吾爾族人。
高臺民居
喀什老城區(qū)
到訪南疆多回,我最懷念的是寺院后方的市集。賣囊餅的攤子、鐵匠之家、地毯專賣、皮革制品、小刀戶或是帽子店,每家每店各有主題,從生產到銷售,小小的店鋪都是“一條龍”經營。
在這里,可以探訪維吾爾族人最真實的生活。游客們尤其愛店外一邊賣著鮮肉、一邊飄著暖暖肉香的“缸缸肉”,小缸排成圓,就在鐵炕上熱著,一缸一肉、肉嫩湯鮮,每缸20元人民幣,是當?shù)厝说摹昂廊A版”早餐。
喀什的大巴扎,位于市區(qū)東北的吐曼河東岸,是新疆境內最大的農貿市集,據說,也是全亞洲最大的集市。
大巴扎不只是一個大集市,而是依貨物的種類分為數(shù)個大區(qū)域,所有中亞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都會到此尋找貨品,每周日是“巴扎日”,散居各地的維族商旅與農牧人,都會到此趕集交易,尤其熱鬧。
其中一座小尖塔、圓拱頂構和琉璃雕花,外觀充滿伊斯蘭風情的東門巴扎,是觀光客們的最愛,自2000年前有絲路以來,這里就是商品集散地,號稱“亞洲第一巴扎”。這里可買足所有紀念品,從葡萄干和巴旦木等干果及波斯地毯,綿延1公里的大道上,鱗次櫛比的商家,無論怎么走,都會被各式各樣充滿異國風味的商品團團包圍。
但最具邊貿特色的,卻是塵土飛揚、臭氣沖天的牲口巴扎。一車車的羊、駝或家禽趕集似地進市場,用最傳統(tǒng)的交易方式—— 以手勾對方掌心報價,無聲的殺價到成交,牲口無言來去,揚起厚厚灰沙。
巴扎除了牲口聚集,里頭也有不少攤子賣些當?shù)厥澄?,少不了羊肉包子、羊肉湯,現(xiàn)宰、剁、包至烤,從鮮肉到肉香,小攤上一次呈現(xiàn),販夫們在這里交易情報,也分享生活,百姓的真實人生一幕幕上演。
這個位于市中心的老居民區(qū),土墻殘敗破落,與高樓四起的都會建筑相比,顯得有些不協(xié)調。這里多半是百年老宅,特色建筑是過街樓、半街樓,現(xiàn)住有600多戶、4000多維族原住民。
據說,東漢名將班超、耿恭也曾在此留下足跡;因歷史悠久,此間巷弄也多,主干道是鋪著六角形的大花磚,若是長磚塊鋪道,表示前方是死胡同。
如今,高臺人家配合觀光腳步,也開始賣些觀光客喜愛的銅器、小刀、木或皮制品,穿街走巷間,抱著嬰兒的婦女、戴小帽的佝僂老人、剛放學要糖吃的小孩們,或者傍晚時,家家飄出的炊煙與菜香,都讓人感受著百年老宅的悠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