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居正及其組詩(詞)創(chuàng)作

      2018-11-12 22:08:38程翔章
      新文學評論 2018年3期
      關鍵詞:詩人

      ◆ 程翔章

      在湖北的辛亥革命志士中,有一位革命志士,不僅其經歷最為曲折、思想最為復雜、在民國政府中的官職最高、任職時間最長,被時人稱為“民國元老”和“司法領袖”,而且一生勤奮好學,踏實肯干,工作之余還筆耕不輟,寫有大量的政論、散文、筆記和詩詞作品,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學家。這位辛亥革命志士,就是居正。

      居正(1876—1951),初名養(yǎng)浚,字之駿,號樂松;后更名為之駿,字岳崧,晚號梅川居士。黃州府廣濟縣(今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靈西鄉(xiāng)長樂里瓦城保安寧村居文勝塆人。

      居正出生在一個耕讀之家,六歲即拜師入蒙學,接受傳統(tǒng)教育。年稍長,一心向學,學業(yè)大進,被鄉(xiāng)人稱之為“靈童”。二十三歲時考中秀才,二十五歲時入滄浪書院讀書。次年,至武昌租屋攻讀,準備參加鄉(xiāng)試;鄉(xiāng)試結束,雖名落孫山,卻結識了伍守彝、陳肇一、石瑛、田桐等友朋,并在黃鶴樓聚會照相,結為異姓兄弟,開始接觸民主革命思想。

      1905年9月,在同鄉(xiāng)好友、義兄陳肇一、田桐等人的幫助下,居正終于走出廣濟,赴日留學,并順利地考入東京日本法政大學速成科讀書。

      此時的日本東京,已成為中國革命青年的集中地,民族民主革命思想蓬勃發(fā)展。居正受其熏陶,激起革命熱情,亦追隨黃興、宋教仁等革命志士積極投身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并迅速成為革命志士中的一名活躍分子。他還更名曰“正”,字覺生,以表示自己的覺醒。同年十二月,由田桐和陳肇一介紹,由宋教仁主盟,居正正式加入同盟會,并以其出色的表現很快成為中山先生最信任的核心分子之一。

      1906年8月,居正與張百祥、鄧文輝、焦達峰、劉公等同盟會員,廣泛聯(lián)絡,成立“共進會”,作為同盟會的外圍組織,以策動長江流域的武裝起義。

      1907年暑假,居正終于從法政大學畢業(yè),繼入神田區(qū)日本大學本科法律部學習。他一邊學習,一邊積極參加各種革命活動,還結識了曾大力支持和贊助孫中山先生革命活動的日本名流犬養(yǎng)毅、萱野長知等人,并成為好友。

      1908年6月,受組織的派遣,居正來到新加坡協(xié)助義兄田桐主辦《中興日報》,與保皇的《南洋總匯報》展開論戰(zhàn)。經過50余日的激烈論爭,居正、田桐作為主將口誅筆伐,頻頻進攻,勢不可擋;保皇派則理屈詞窮,《南洋總匯報》全線崩潰,以致?;逝芍鲗⑿烨诘热嗽谛录悠聼o法存身,只得出奔唐山。

      居正在新加坡與保皇派的戰(zhàn)斗業(yè)績,使他的聲名遠播,緬甸同盟會的同志遂誠懇地邀請他赴仰光開展工作。在仰光,居正與楊振鴻等人創(chuàng)辦了《光華日報》,又與?;实摹渡虅請蟆反箝_筆戰(zhàn),展開辯論。幾個月的論戰(zhàn),又大獲全勝,致使《商務報》不得不因失道寡助而??獦I(yè)。除辦報之外,居正還秘密聯(lián)絡同志,組織同盟會緬甸支部;又經常深入周邊的云南地區(qū)宣傳革命思想,策動民眾舉兵起事。居正卓有成效的工作,招致保皇黨人和清廷駐仰光領事的仇視,并串通殖民當局聯(lián)合行動,制造“廣告案”,于1909年底,借機查封了《光華日報》,并勒令居正出境。居正只得輾轉來到東京,繼續(xù)他的學業(yè)。

      1911年2月,受組織的派遣,居正回到家鄉(xiāng),擔任中部同盟會湖北分會的負責人,租漢口法租界長清里為總機關,武昌胭脂山為分機關,另開一酒館于武昌黃土坡之招待所,積極開展長江流域的武裝起義活動,并促成了湖北各革命團體之間的聯(lián)合,為武昌首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年8月,又赴滬購買槍支并邀請黃興、宋教仁等人來漢主持起義大計。

      武昌首義爆發(fā),居正立即返鄂,擔任湖北軍政府顧問兼秘書,承擔起與各方聯(lián)絡的重任,投身到血與火的戰(zhàn)斗之中。

      中華民國建立后,居正出任內政部次長,代理部務。1913年初,當選為參議院議員。

      “二次革命”爆發(fā),討袁軍興,居正出任吳淞口要塞司令,給予北洋海軍沉重打擊;不久事敗,與孫中山、黃興、廖仲愷、胡漢民等人逃亡日本。

      1914年7月,中華革命黨創(chuàng)立,居正出任黨務部長,并兼任《民國雜志》經理。

      1915年,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軍討袁,居正出任東北軍總司令。次年6月,袁世凱病逝,黎元洪繼任大總統(tǒng),居正被聘為大總統(tǒng)府高等顧問,又積極投身護法斗爭。

      1919年,“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居正出任總務部部長兼軍事委員。

      1922年5月,居正至廣州,出任國民政府內務部長,參與平定陳炯明的叛亂。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被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和常務委員。由于居正對孫中山先生的“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不太理解,遂辭常務委員職,并脫離革命陣營,回上海閑居。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居正聞信,頓感失去賴以依存的堅強柱石,政治上彷徨無主,心緒更加消極。同年11月下旬,與林森、鄒魯、張繼、石瑛等十幾個國民黨中央委員和中央監(jiān)察委員,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開所謂的“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了反對孫中山先生制定的“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動議案,公開分裂國民黨,被稱為“西山會議派”。

      1927年9月,寧、漢、滬合流,聯(lián)合組成“國民黨特別委員會”;居正雖然當選為委員,又擔任民國政府委員,但仍然遭到國民政府當權派的冷遇。

      1929年下半年,居正因對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十分不滿,遂與田桐、許崇智等人卷入了改組派和西山會議派其他人的反蔣活動,并于年底被逮捕入獄。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鑒于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日益鞏固,而日本政府內閣首相犬養(yǎng)毅、政界要人萱野長知等人與居正的私人關系深厚,遂恢復了居正等人的行動自由,讓其重返政壇;而居正遭受長期的冷落后,也表示愿意與蔣介石政府和解。

      1932年1月,居正出任南京國民政府司法院代理院長,兼最高法院院長;3月起,擔任司法院院長兼最高法院院長,又兼任中央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1934年起,還兼任司法行政部部長。自此,居正成為蔣介石政府政策的忠實擁護者和執(zhí)行者。

      1948年3月下旬,國民政府召開所謂的行憲第一屆國民大會。蔣介石暗中操縱,并將居正作為總統(tǒng)候選人“陪選”。此次的總統(tǒng)競選,使居正對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徹底失望。

      1949年5月,代總統(tǒng)李宗仁曾提名居正為行政院院長,被蔣介石否決。同年11月去臺灣,除擔任中央監(jiān)察委員和國府評議委員的閑職外,主要從事撰著和佛經的研究工作。

      1951年11月23日晚,居正在洗足、就寢前坐化,享年76歲。平生著述皆收入《居正文集》中。

      居正既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法學家,曾撰寫過大量的政論和法學論著;又是著名的散文家,撰有大量古文、札記(筆記)、函牘和現代散文;還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詩(詞)人,曾創(chuàng)作數量可觀的詩詞作品。

      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居正創(chuàng)作的詩詞作品總共有163題526首(其中含20題43首詞)。而在居正的這些詩詞作品中,又以其組詩(詞)的創(chuàng)作數量最多,最有特色,影響亦最大。居正的這些組詩(詞),根據其所寫內容的不同和需要,所采用的樣式和所具有的規(guī)模亦不盡相同。

      其《國慶齊天樂六章》(并序),寫于1947年10月。中華民國建立,“國父為開國總統(tǒng),提咨國會,以八月十九(即公歷10月10日)武昌首義之日,定為國慶,布告中外,震爍古今。越年三十有六,日不暇給,國慶樂章,尚闕專備”。于是,詩人“取齊天樂古調”,并就曇華林、黃鶴樓、抱冰堂、黃土坡、胭脂山、楚望臺等“首義事前聚會寓所所在”,“因地即事以命題,都為六章”,“擬名國慶齊天樂”,以紀辛亥首義的豐功偉績。如其《曇華林》:

      南公底事哆三戶,咄咄書留讖語。桀放南巢,紂焚朝邑,不道孽由自取,血流標杵。愿在莒毋忘,抗懷張楚,爍爍曇華,會元相識涵虛度。 上帝又將臨汝,為誰科補習,別抽機杼。秘閣談經,天渠演史,喚起知心頓悟,丹書密附。嘆隴上輟耕,軍中卒伍,加入同盟,一班班可數。

      詩人之所以要首列曇華林,正如他在詞前小序中所說:“繼‘科學補習所’而起之‘日知會’,在曇華林‘圣公會’,秘密結社,有聲有色,自我犧牲,志趣純潔,革命種子之最可歌泣者也。故首曇華林,凡以前策動團體皆屬焉?!痹偃缙洹冻_》:

      彭公先日書供狀,蒼蒼隱憂板蕩。東越沼吳,南陽拔洛,都是奮身勇往,哀兵信賞。今豎子操刀,起誅榛莽,習習谷風,夜闌庸許回頭望。 塘角旋張火網,向預定目標,進攻庫藏。輜重揭竿,工程放矢,別有應聲無量,合圍指掌。喜武勝奪門,南湖龍象,馳入中和,率轟轟沖上。

      楚望臺在整個武昌首義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詩人在詞前小序中說:“在通湘門中和門之間,有軍械庫,所藏械彈甚夥,常有重兵駐守。迄八月十八日城內機關破獲,彭楚藩、劉堯澂、楊洪勝三烈士就義,風聲險惡,人人憤激。于十九夜迫不及待,塘角起火,工程發(fā)難,各標營同志及學堂同志聞聲出動,一舉而占領楚望臺,此舉實為首義成功之要著。故訖楚望臺,南湖、中和門皆屬焉?!?/p>

      詩人是武昌首義的直接領導者和參與者,對武昌首義有著深厚的感情。然《國慶齊天樂六章》“只限于武昌,而未敘及漢口,屬辭比事,遺漏滋多”。在詩人看來,長清里、《大江報》、寶善里、江漢關、大智門、滿春茶園等處,“在在履險如夷,義無反顧,驚心動魄,可歌可泣”。 因此,四年后(即1951年)的國慶節(jié),他又寫了《國慶齊天樂后六章》(并序),“續(xù)述漢口機關及戰(zhàn)時情況”。如寫《大智門》:

      負隅困獸猶思逞,一舉殲滅余燼。小丑狼奔,渠魁兔走,眼看殘兵敗陣,不曾血刃。似掃葉疾風,醒獅奮迅,于湯有光,吊民伐罪義師振。 國璋南下授命,挾調練千騎,蠻強六鎮(zhèn)。瘋狗狂噬,胡蜂毒螫,逼近我軍防汛,迎頭獲勝。忽一彈橫飛,指揮仆暈,無首群龍,便紛紛轉進。

      事隔四十年,詩人對大智門之役還記憶猶新。他在詞前小序中寫道:“在漢口總車站,張彪糾合余燼及由河南調來之綠營,麇集大智門。八月二十八日,我兵出擊,張彪敗走,窮追至劉家廟以上。九月初,馮國璋統(tǒng)北洋六鎮(zhèn)南下,奪取大智門,激戰(zhàn)甚烈,余督隊沖鋒,大獲全勝。迨余中彈仆地,前線紛紛退下,大智門因以不守。是役死傷枕藉,過后掩埋尸骨,筑六大堆,迄今猶存?!?/p>

      其《丁亥丙戌舊臘一月十日回鄉(xiāng)途中即事》,由9首七言絕句組成,寫于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即1947年1月10日)。其中有寫途中偶遇武昌首義戰(zhàn)友,夜間“聯(lián)床共話”當年舊事喜悅心情的(《其一》):

      匆匆冒雨駛江干,放棹飛云入暮寒;原上一舸逢舊侶,聯(lián)床共話創(chuàng)垂難。

      也有寫內戰(zhàn)給老百姓帶來的災難與詩人的沉痛心情的(《其四》):

      夜宿潯陽客上船,還鄉(xiāng)各度舊新年;琵琶音杳哀鴻遠,濕透青衫白樂天。

      亦有寫新年期間天公不作美影響鄉(xiāng)鄰互賀新年的(《其七》):

      元旦瀟瀟雨滴檐,街鄰團拜濕鞋尖;天公索性嚴威勢,泥路飛鋪白雪氈。

      還有寫新年一過鄉(xiāng)鄰便不得不告別親人、背井離鄉(xiāng),出外謀生的(《其九》):

      進門歡喜出門愁,況是匆匆趁小舟;老婦含酸猶強調,別離苦處漫回頭。

      其《七十漫述》,由12首七言絕句組成,寫于1945年10月。這12首絕句,囊括了詩人一生豐富而又曲折的人生經歷,故每一首絕句都高度概括,敘寫其人生的某一個或某幾個階段。如其第二首《幼習舉子業(yè)壯留學及入同盟》:

      家貧少賤鄙多能,誤我頭巾愧擔簦。無所取材浮海去,南巢牧野贊新興。

      又如其第四首《自吳淞至山東先后討袁,迄南下追隨護法》:

      翦起吳淞半江水,遙望齊天九點煙。狐鼠憑依危社稷,宣言護法下樓船。

      再如其第七首《自十五年服重喪至十八年被系》:

      五十無聞了死生,蓼我廢讀倍傷情。動心忍性增魔障,應是菩提道未明。

      而他在第十一首《予生在舊歷九月二十三,本年應為十月二十八日滿六十九歲,俗云七十年頭》中寫道:

      擔板西來歲不居,星霜歷歷七旬初。倔強何敢云猶昔,補過時還讀我書。

      居正一生追隨中山先生,是“三民主義”的忠實擁護者和執(zhí)行者。“回憶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開國大總統(tǒng)之職,摧專制、建共和、改正朔、趣大同,日不暇給,規(guī)模宏遠。中華民國之億萬斯年,基于此矣?!庇谑?,居正就“國父自元年起十四年止(即1912—1925),歷年元旦行在(略附時事),賦短歌(即小令)以紀之”,寫了這組《萬年春》(十四章并序)詞,用其緬懷孫中山先生辛亥革命后的人生經歷和豐功偉績。我們先來看他的《二年元旦在上海》:

      賀節(jié)春申,通籌九有山河帶。寸心千里,覓取三年艾。 太白經天,謫見人中怪。必除害,檄飛中外。

      據詩人在小令中的原注可知:這一年里,中山先生曾接受袁世凱的邀請,“主辦全國鐵路總公司”,并“訪問日本”;不久,袁世凱派人在上?!氨I殺宋教仁”;中山先生看清袁世凱的反革命面目后,遂發(fā)布檄文,領導了“討袁”的“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敗后,中山先生乃逃亡日本。次看其《五年元旦在日本東京》:

      大命遙頒,山東豪杰弘悲愿。并亡秦帝,鼓舞群吹萬。 憝伏天誅,臭史遺洪憲。公無倦,黎民于變,令罷修羅戰(zhàn)。

      據詩人詞中原注可知:這一年里,先是袁世凱倒行逆施,復辟帝制,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各省紛紛宣布獨立,脫離袁政府;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仍任大總統(tǒng);中山先生發(fā)表第二次討袁宣言,并向各省革命志士發(fā)出“電令及告同志書”,號召起來武裝討袁;不久,“袁死黎繼,國父宣言各省罷兵”。又次看其《十三年元旦在廣州》:

      萬象更新,河山再造基于黨。群策群力,大會天開榜。 建國建軍,主義三民講。指諸掌,如斯影響,北上人瞻仰。

      詩人在詩后自注說:中山先生“一月改組中國國民黨,大會于廣州,開講三民主義。喚起北方國民軍響應,逐宣統(tǒng)出京”;后又應馮玉祥將軍等人邀請“北上。十一月間,國父往日本至天津”。再看其《十四年元旦在北京》:

      周芑春榮,燕京柳色黃金嫩。凜堅冰至,大德維摩病。 四大非空,我輩呼天問。秉遺訓,碧云煙景,日遠長安近。

      詩人在詩后自注說:“國父于十三年除日,抱病入北京,元旦臨床,接見問病。經七十日,醫(yī)藥罔效,天祿永終,移殯碧云寺。昊天不吊,喪我哲人。遺囑諄諄,責在吾黨年年此日,揚拜賡歌,國父在天之靈,實式憑之?!?/p>

      由于其特殊的人生經歷和政治上的屢受挫折,居正在其晚年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潛心于佛經的學習和研究,且頗有悟性,寫過不少學佛雜記和詩歌作品,以表達其妙悟和識見。《南岳單傳》、《七佛偈》就是其代表。

      《南岳單傳》由71首詩歌組成,作于1950年至詩人去世前,乃是居正為六十九位佛祖所寫的“詩傳”;其中除了為兩位佛祖各寫了兩首之外,其他每一位佛祖一首。組詩中的詩歌形式也不一樣,或歌行,或律體,或絕句,完全根據其內容的需要和詩人自己對某一位佛祖的體認而確定。

      稍稍了解一點佛教知識的學人就知道,清康熙年間(1662—1723)刊行過《南岳單傳記》一書,為清初的繼起弘儲(退翁)表、南潛評,被收入《萬繼藏》第一四六冊、《禪宗全書》第二十四冊。作者是臨濟宗的僧侶,他認為:臨濟氏承南岳之明命,兼統(tǒng)五宗,以照耀南國天下,于諸宗獨尊。故主張南岳系是中國禪的正系,而將釋尊至般若多羅的西天二十七祖、菩提達摩至漕溪慧能的東土六祖,以及南岳懷讓以下迄自身——衡州南岳般若寺的退翁弘儲,統(tǒng)括為南岳六十九祖。該書就是輯錄的六十九祖的列傳語要,而于各傳末尾均附有“表”“評”。顯而易見,居正的《南岳單傳》就是繼此而來。下面略舉幾首,以見一斑。先看其第一首《大迦葉尊者》:

      靈山四眾會無遮,上首諸天盡作家。選佛場開誰及第?大迦葉披大袈裟。西天四七始拈花,東土傳來品目加。無怪飲光微破笑,一開五葉亂如麻。佛無一法與人天,教外如何有別傳?黃面金身相授受,應知不在口頭禪。

      大迦葉尊者即摩訶迦葉,又作大迦葉、迦葉波、邊攝波,意為“飲光”,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付法藏第一祖。生于王舍城(古印度摩揭陀國的首都)近郊之婆羅門家。佛陀得道后的第三年為佛弟子,八日后即證入阿羅漢境地,為佛陀弟子中最無執(zhí)著之念者。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賴;在眾多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傳說佛陀在靈山大會上拈花示眾,只有迦葉領會佛意,以微笑默契(此即著名的“拈花微笑”典故),佛陀便當眾宣布將“正法眼藏”傳給迦葉,而迦葉遂成為西天禪宗第一祖。次看其第十九首《鳩摩羅尊者》:

      愛欲緣生忍利天,以時聞法凈諸纏。忽然閉戶誰無應,宿命心通脫不粘。

      鳩摩羅尊者即鳩摩羅什(344—413),又名鳩摩羅什婆、鳩摩羅耆婆、鳩摩羅什三藏法師,通稱“羅什”,意譯“童壽”。祖籍天竺(印度),混血,出生于西域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家世顯赫。幼即天資超凡,七歲隨母出家,曾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大義;其曉梵語,嫻?jié)h文;又博聞強識,精通大乘小乘和經藏、律藏、論藏三藏,并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與玄奘、不空、真諦并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且位列四家之首。后秦弘始三年(401年)入長安,與弟子譯成《大品般若經》、《妙法蓮花經》、《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中論》、《百論》等數十部,影響甚大。他又是中國佛教的八宗之祖,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合稱“什門四圣”。又次看其第二十八首《菩提達摩尊者》:

      通量應更號達摩,廓然無圣一頭陀?;姓鸬┤詺w去,百草頭邊意若何。赤縣神州大乘光,求人為法涉重洋。愣伽四卷傳心要,文字何曾不顯揚。

      菩提達摩尊者即菩提達摩(?—536),略稱“達摩”、“達磨”,別稱南天竹香至王第三子,意譯“覺法”。出生于南天竹(印度),姓剎帝利種,本名菩提多羅。出家后師從般若多羅,傾心大乘佛法,改名菩提達摩。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自天竺航海至廣州,再北上至北魏,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傳說達摩曾在少林寺面壁靜坐九年,終日默然,被稱為東土禪宗的創(chuàng)始人,人稱“達摩祖師”。著有《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等。著名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曇林等。再來看其第三十三首《慧能大師》:

      獦獠根利解金剛,自性能生語更詳。不待東山參忍祖,寶林四眾擁升堂。碓房服務隱非禪,腰石舂捶著力研。米白糠和篩欠在,三更偷渡九江船。數百人追欲奪衣,將軍力大不能提。本來面目今參透,同是黃梅噇飯兒。風幡論動逗群機,見性明心道入微。法性寺延居上坐,南宗大盛止傳衣。

      慧能大師即慧能(638—713),一作惠能,俗姓盧,原籍范陽(今北京大興),生于南海新興(今屬廣東),三歲喪父,稍長靠賣柴養(yǎng)母度日。聞人誦《金剛經》,有所省悟,發(fā)奮學佛。龍朔元年(661年)至湖北黃梅謁見禪宗五祖弘忍,為行者。后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偈,深得弘忍賞識,得秘傳法衣。后至韶州(今廣東韶關市)的漕溪寶林寺(今南華禪寺)傳播頓悟說,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以簡易的宗教踐行,改造注重煩瑣經義的佛學舊傳統(tǒng),成為佛教禪宗的第六祖,禪宗南宗的開創(chuàng)者。著名弟子有神會、行思、懷讓、玄覺、慧忠、法海等。門人法海將其言論記錄匯編成《六祖法寶壇經》,簡稱《壇經》。卒后,唐憲宗追謚為“大鑒禪師”。

      其《七佛偈》,由7首五、七言絕句組成,作于《南岳單傳》同時,是居正為過去七佛所寫的頌詞,其中就頗含哲理。如其第四首《拘留孫佛》寫道:

      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拘留孫,巴利語 Kakusandho,梵語 Krakucchanda,漢語音譯“拘留孫”,意譯“所應斷”,謂斷一切煩惱,永盡無余。在賢劫中人壽四萬歲時,拘留孫出生于佛教圣地舍衛(wèi)城(古印度拘薩羅國都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拉普底河南岸)東南十二由旬的那毗伽邑,系婆羅門種族,姓迦葉,本名號品第九,號拘留孫佛。其父名禮得,母名善枝,子名上勝。其成佛于尸利沙樹下,曾度化弟子四萬,上首弟子有薩尼、毗樓等,執(zhí)事弟子名善覺,乃過去七佛之一。再如其第七首《釋迦牟尼佛》: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釋迦牟尼,巴利語 Sakyamuni,梵語 Shākyamuni,漢語音譯“釋迦牟尼”,意譯“能仁寂默”,意為“釋迦族的圣者”,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約公元前六世紀前后,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南部)王室,是凈飯王之子,姓喬達摩,名悉達多。29歲時,毅然拋棄富貴,出家修道。數年后,在菩提伽那菩提樹下徹底覺悟而成佛,成為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此后,在印度各地傳教數十年,八十歲時在拘尸那伽城附近逝世。其弟子甚多,著名的有十大弟子。

      在居正的組詩(詞)創(chuàng)作中,自然是以其《梅川譜偈》的規(guī)模最大,流傳亦最廣。它不僅是居正詩歌創(chuàng)作的代表性作品,而且是中國近現代詩歌創(chuàng)作史上的奇作。

      居正的《梅川譜偈》,實際上是他用七言絕句體為自己寫成的一部年譜。他從1876年自己出生時寫起,一直寫到1948年自己七十二歲為止;又根據自己每年所經歷事情的多寡,每年一首,或二、三首,或四、五、六首不等(其中一年最少的是一首,最多的是六首),前后七十三年,共計得詩192首。它以年份為經,而以一首一首的七言絕句為緯,使192首絕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一部完整、嚴密的詩人年譜。整部《譜偈》,動筆于1939年,陸續(xù)寫至1948年止,而于1949年秋付梓刊行。這部《譜偈》,用勘校者、詩人的同鄉(xiāng)好友李基鴻先生的話說,是“將由少而壯而老所行事以偈語出之,其中十之八九紀黨國事,于身家事未多述,應作黨史實錄,非第個人之年譜也。其忠黨孝親仁民愛物、持信義好和平之肫誠真摯,畢露于字里行間”。下面略舉數首以見一斑。首看其《清光緒八年》:

      童蒙入塾拜蒙師,三字經完讀“學而”。信口開河無梗梗,先生賞識是靈兒。

      此年,詩人六歲;這一年也僅此一首。次看其《清光緒二十三年》:

      黃鶴樓尋總角盟,頻繁蘊藻各輸情。寫真許倩人遮面,十二天羅畫不成。

      此年,詩人二十六歲,在父親和大哥的帶領下,至武昌參加鄉(xiāng)試;試畢,雖然名落孫山,卻結識了田桐、伍守彝、陳乾、石瑛等一幫朋友,并登黃鶴樓結拜換帖。這一年亦僅此一首。又次看其《中華民國元年》:

      中華民國紀元新,總統(tǒng)孫公就職辰。專制推翻昌大義,遜清退位不稱臣。

      此年,詩人三十六歲。這一年中所發(fā)生的大事較多,故詩人一共寫有六首詩紀之。此處所選為其中的第一首。又次看其《中華民國十三年》:

      東江余燼煽烽煙,干冒天威費討研。必欲建軍先建黨,聯(lián)俄容共一條鞭。

      此年,詩人四十八歲。這一年下共寫有五首詩,此處所選為第一首,主要紀中山先生改組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布“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事。再看其《中華民國二十年》:

      御侮當前恥閱墻,精誠團結為非常。檻車甫脫容登閣,慚愧夷吾笑楚狂。

      此年,詩人五十五歲。由于“九一八”事變的爆發(fā),不僅廣東和南京國民黨的首腦們達成一致意見,實現了團結、聯(lián)合,一致對外;而且剛被解除監(jiān)禁的居正也被通知出席了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并被選舉為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常務委員、司法院副院長;不久,又被推舉為司法院院長兼最高法院院長。這一年共寫有四首詩,此處所選為第四首。最后來看他的《中華民國三十一年》: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拼將血肉作長城。后方慰勞前方苦,五大分團我總成。

      此年,詩人六十六歲??谷諔?zhàn)爭已經到了最艱難的時期,全國慰勞總會將全國分為五大戰(zhàn)區(qū),每個戰(zhàn)區(qū)派遣一個慰問團到前線去慰問抗戰(zhàn)將士,詩人則為慰問總團團長,負責慰問的全面工作,歷時四月之久。這一年下共寫有四首詩,此處所選為第二首。

      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附于《梅川譜偈》之后一起刊行的《行役吟》,則是詩人寫于1944年的一組七言長篇歌行。這一組七言長篇歌行,包括《陟岵行》、《陟屺行》、《陟岡行》三篇,分別敘寫其父親、母親和大哥、二哥的人生經歷,其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通過“述先德而志吾過”,以“明示戰(zhàn)禍之慘、流離之苦”,并告誡“子孫不忘”,“人人親其親長其長”,從而“彌暴亂、策安懷”,使“天下平”。限于篇幅,此處就不再節(jié)選其詩句了。

      綜觀居正的組詩(詞)創(chuàng)作,有以下一些顯著的特點:

      其一,在體制上,盡管居正的組詩(詞)有七言歌行體,有慢詞,有小令,也有律體,但主要采用的還是七言絕句體。很顯然,這是繼承了前輩和同時代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315首),魏源的《寰海十章》、《寰海后十首》、《江南吟十首》,林則徐的《塞外雜詠》(8首),姚瑩的《論詩絕句六十首》,姚燮的《南轅雜詩一百八章》,貝青喬的《咄咄吟》(120首),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200首)、《己亥雜詩》(89首),丘逢甲的《牡丹詩》(20首),楊深秀的《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五十首》,文廷式的《擬古宮詞》(24首),夏曾佑的《無題》(26首),王國維的《讀史二十首》,劉成禺的《洪憲紀事詩》(200首),尤其是王闿運的《雪夜后集 周甲七夕詞六十一絕句》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因為七言絕句體是詩人們比較熟悉的一種詩體,雖然也講求格律,卻沒有律詩要求的那么嚴格,且篇幅短小,構思起來比較容易,敘事抒懷也比較便利。當然,要使幾十首、上百首,甚至幾百首七言絕句詩在內容上敘寫一段時間較長的歷史或一樁重要的歷史事件或一個內容較復雜的問題,使組詩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亦非易事。

      其二,在內容上,以反映國事、黨史、革命事業(yè)為主,較少反映個人、家庭及兒女私情。如其《梅川譜偈》(192首),是作者用詩歌為自己所寫的一部“年譜”。按理說重點應該敘述、反映個人與家庭的情況,而且作者一生的經歷又漫長、曲折和豐富,值得紀述的“身家事”頗多;然而,作者卻“于身家事未多述”,“十之八九紀黨國事”,完全是“黨史實錄”,是個人的“革命實錄”,而“非第個人之年譜也”。其《七十漫述》(12首),與《梅川譜偈》一樣,所“述”的也完全是“黨史”,是個人“革命史”,而非個人的感受、感想。其《國慶齊天樂六章》(并序)和《國慶齊天樂后六章》(并序),所紀則完全是“武昌首義史”,是“革命實錄”。其《萬年春(又名“點絳唇”)》(十四章并序),則完全是紀述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國父中山先生在中華民國創(chuàng)建后的“奮斗史”;它既是“黨史”,也是“革命史”。

      其三,在形式上,居正的組詩(詞)大多數亦別具一格。它主要是仿效龔自珍的《己亥雜詩》(315首)、姚燮的《南轅雜詩一百八章》、貝青喬的《咄咄吟》(120首)、王闿運《雪夜后集 周甲七夕詞六十一絕句》、黃遵憲《日本雜事詩》(200首)、《己亥雜詩》(89首)和義兄田桐的《洪憲紀事詩本事簿注》(二卷:卷一收詩48首,卷二收詩50首),做到了以詩(詞)記史,又以史證詩(詞),材料翔實,詩(詞)后所附注文或詩(詞)前小序說明詩(詞)中所詠何事,所寫何人,來龍去脈極為清晰,注文或序文皆簡明扼要,既有助于正確理解詩(詞)意,又使詩(詞)的思想內涵更加豐富,信息量更大,可謂以文注詩(詞),詩(詞)文互補,相得益彰。如《梅川譜偈》之《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五首之四)寫道:

      七七兵連八一三,蘆溝烽火接江南。無梁殿里傳新令,大本營非紙上談。

      在這首詩的后面詩人注云:“八月十二日,開第一次國防大會于陵園靈谷寺無梁殿,決議組織大本營。中央常會先曾密議授權于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并由林主席提議,授蔣公為大元帥。即日出師淞滬,鏖戰(zhàn)至三月之久?!?937年8月9日,兩名日本海軍官兵蓄意乘軍用汽車猛沖虹橋機場,并槍殺中國守軍士兵一名,那兩名日軍亦當場被機場守軍擊斃。8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即以此為借口,向上海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進攻,史稱“八一三”事變(亦稱“上海事變”)。此詩寫的就是面對這一事件,國民黨中央所采取的積極應對措施。如果我們將詩歌和詩后的注文對照起來看,就會一目了然。再看其《國慶齊天樂后六章》之《寶善里》(六首之三)寫道:

      孜孜為善以為寶,三楚精神感召。荊璞埋冤,汨羅飲恨,太惜長沙憑吊,襄陽嘯傲。看魚目混淆,龍蛇顛倒,漁父卜居,公司廣惠璧完趙。 里鄰深處善巧,有劉公孫武,投壺落草。術士和丸,冶人調鼎,不料燼煙一爆,四圍號咷。被俄警跟查,夏廳趕到,冥捕窮搜,算通盤破了。

      在這首詞的前面詩人有小序說:“(寶善里)在俄租界。先有宋遁初先生委同鄉(xiāng)張斗樞同志,以推銷湖南礦產為名,創(chuàng)立廣惠公司,實則為革命機構。辛亥八月初,劉公等在該里另租一棟,制造起義旗幟、文件及炸彈。八月十七日,不慎炸彈爆發(fā),孫武受傷,濃煙四塞,聲震全里。俄警聞聲奪門而入,夏口廳捕班馬快跟踵而至,拘捕三十余人,所有物件悉被抄沒。武昌得訊,下令戒嚴,交通遮斷,激成十九之役?!贝嗽~寫寶善里在武昌首義中的作用、地位。我們如果將詞前的序文和后面的詞對照起來閱讀,武昌首義的爆發(fā)過程就清清楚楚了。

      其四,居正的詩詞創(chuàng)作雖然采用的都是舊體詩詞形式,但無論是歌行體、詞牌體,還是律體、絕句體,其語言都比較簡潔明快,通俗易懂。例如其《梅川譜偈》之《中華民國三年》(二首)寫道:

      中華革命黨更生,卷土重來歃血盟。我復濫竽充干部,服從寧許口頭爭。

      文字宣傳意興豪,未能使割也操刀。新櫻社屋群磨礪,革命元勛屬我曹。

      這里的兩首詩,都寫得頗為淺近通俗:一首寫“二次革命”失敗后,居正隨中山先生逃亡至日本,組建中華革命黨,并出任黨務部長;一首寫居正等人在東京創(chuàng)辦《民國》雜志,并任經理,刊行《革命方略》,從事革命的宣傳工作。盡管在詩后詩人都有自注,但只要稍微了解一點中國國民黨(“中華革命黨”乃其前身)歷史的學人,即使不看詩人的自注,一看詩就清楚明白。再如其《中華民國十一年》(五首之四)寫道:

      為國忘家孝可移,父盈八秩喜齊眉。報恩日短吾知懼,公宴余杭作壽詞。

      在此詩之后詩人有一段自注云:“父以六月十一日誕生,盈八十歲。鄉(xiāng)人先一年為之祝嘏。本年余自廣東返迎養(yǎng),同志陳中孚等補祝,公宴于大東酒店,并請章炳麟為壽文?!奔词刮覀儾豢丛娙说倪@段自注,僅就詩的本身而言,其意思也能夠了解個大概;看過這段自注后,就更清楚明白了。絕句體是如此,其他詩體亦如此。如其《和漢存五十述懷》(六首之五)寫道:

      人生得意須盡歡,時代非常別說難。天命可知詢魯孔,刑名翻欲識荊韓。群言治亂宜從重,我道攻心要在寬。未得歸田先作賦,世緣隨順自安安。

      這一組詩是詩人為好友漢存《五十述懷》所寫的和詩,由6首七言律詩組成。雖是律詩,格律并不是十分講究,語言亦頗為淺近好懂;而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某些不健康的思想,也是同詩人晚年潛心佛學,受佛教思想影響是一致的。

      注釋

      ①羅?;?、蕭怡編:《居正文集》(上、下冊),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②羅?;?、蕭怡編:《居正文集》(上、下冊),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923頁。

      ③羅福惠、蕭怡編:《居正文集》(上、下冊),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961頁。

      ④羅?;荨⑹掆帲骸毒诱募?上、下冊),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956頁。

      ⑤居正:《梅川譜偈》附錄《跋一》,羅福惠、蕭怡編:《居正文集》(下冊),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611頁。

      ⑥其中,《陟岵行》長234行,詳述其父生平事跡;《陟屺行》長282行,詳述其母生平事跡;《陟岡行》長254行,詳述其大哥、二哥生平事跡。

      ⑦居正:《行役吟·序》,羅福惠、蕭怡編:《居正文集》(下冊),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577頁。

      ⑧王闿運的《周甲七夕詞》,由61首絕句組成,從15歲開始,每年的七夕作一首,至75歲為止,每一首絕句后都附有詩人自注。詩人在詩后所附題記中還明確說:“余《七夕詩》兼年譜史表之用。”見馬積高主編:《湘綺樓詩文集·詩》,岳麓書社1996年版,第1742~1761頁。

      ⑨居正:《梅川譜偈》附錄《跋一》,羅福惠、蕭怡編:《居正文集》(下冊),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611~612頁。

      猜你喜歡
      詩人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12期)2023-12-22 10:00:46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11期)2023-11-13 02:18:48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10期)2023-10-12 02:18:42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9期)2023-09-14 09:05:12
      新銳詩人
      椰城(2023年8期)2023-08-24 08:53:14
      遇見一名詩人
      訪談:和詩人一起進入詩歌的夢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宝兴县| 太仆寺旗| 随州市| 察雅县| 太谷县| 左权县| 灵武市| 赤城县| 珠海市| 刚察县| 镇平县| 内江市| 泊头市| 永兴县| 德保县| 马龙县| 九江市| 水城县| 安平县| 日喀则市| 崇文区| 上饶县| 镇坪县| 木兰县| 疏勒县| 额尔古纳市| 博湖县| 彰化县| 钦州市| 上思县| 阆中市| 延川县| 雷山县| 新昌县| 通城县| 天台县| 武汉市| 定兴县| 太白县| 海宁市|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