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皓琳
嚴歌苓具有多重身份,集女兵、戰(zhàn)地記者、舞蹈演員、好萊塢編劇、旅美移民女作家等于一身。1958年出生于上海,父母離異,把她和弟弟留在安徽。12歲那年考入成都軍區(qū),成為文藝兵。年僅21歲便成為戰(zhàn)地記者,趕赴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1980年發(fā)表的電影文學劇本《心弦》,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成電影,從此嚴歌苓開始在文壇崛起。退伍之后,嚴歌苓憑借自己的軍旅生涯創(chuàng)造了長篇小說《雌性的草地》、短篇小說《天浴》和《少女小漁》。1992年與美國外交官勞倫斯結(jié)婚,旅居海外,游歷世界各地使嚴歌苓感情深沉、知識廣博并且藝術(shù)觀念新穎,創(chuàng)作了《第九個寡婦》《一個女人的史詩》《陸犯焉識》《小姨多鶴》等佳作。作品以中、英雙語創(chuàng)作,常被譯為法、荷、西、日等多國文字,受各國讀者追捧。她的眾多作品不僅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如《金陵十三釵》《陸犯焉識》《小姨多鶴》等,而且頻頻獲獎,擴大了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嚴歌苓的作品被稱為“近年來藝術(shù)性最講究的作品……小說有一種擴張力,充滿了嗅覺、聽覺、視覺和高度的敏感”。
從《少女小漁》《一個女人的史詩》《第九個寡婦》《雌性的草地》《金陵十三釵》《小姨多鶴》等小說的名稱中便可看出嚴歌苓的作品大都以女性為主題,從女性角度出發(fā),塑造了一批具有鮮明個性的女性形象,如純凈善良的小漁來自《少女小漁》;《一個女人的史詩》中女追男的田蘇菲;純樸潑辣的王葡萄來自《第九個寡婦》;《陸犯焉識》中隱忍癡情的馮婉瑜等等,都以自己的個性魅力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倩影。她們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辛酸歡笑,但總的來說都離不開政治、愛情、人性三個方面。
《雌性的草地》描述了一群女兵為了“鐵姑娘牧馬班”的稱號,在草原上歷盡艱苦的故事。沈紅霞是政治理想的犧牲品,她無限忠誠于上級的指示,為了牧馬不惜粉身碎骨,寧愿餓死也不吃馬糧,把政治置于生命之上?!兑粋€女兵的悄悄話》中的陶小童本是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的女孩,進入部隊后,她所寫的詩被歪曲,面對干凈的地面沒有打掃被批評,飽讀詩書被說為不三不四,最終在部隊環(huán)境濃重的政治氛圍中被改造成第一個“掃地”的人?!兜诰艂€寡婦》中多次出現(xiàn)政治運動,正是因為政治變革才引發(fā)王葡萄藏匿公爹二十多年的故事。王葡萄表面上服從政治,但意志上對政治是抗拒的,政治把公爹判為惡霸,但她仍視之為親人,參加政治會議卻只顧縫衣納鞋。政治在她眼里是盲目的,合作打鬼子,又相互打,打了地主又平反,搞了互助再拆散,就像一個捏泥巴的小孩子,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形狀就下了手。文中另一位寡婦蔡琥珀救了八路軍害了自己的丈夫,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身穿中山裝,像個男人一樣熱愛政治,被革命的熱情所燃燒,滿心歡喜的投入一場又一場的運動,最終被運動打倒。嚴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或因所處特殊位置,或因特殊時局的影響,離不開政治的關(guān)系,從被政治壓抑控制,到走向否定政治、結(jié)構(gòu)政治。
《一個女人的史詩》塑造了一個執(zhí)著、浪漫、吃苦耐勞的女性形象——田蘇菲,在女兒眼里“母親愛父親,愛得太笨”。田蘇菲卑微地愛著歐陽萸,想盡一切辦法吸引歐陽萸,放棄了部隊高官的追求,“渴求”再來一場“文革”,就沒有人要歐陽萸了,只有她要他。田蘇菲愛了歐陽萸一輩子,終于收獲了他的愛情。嚴歌苓筆下還有一種愛情叫馮婉瑜,《陸犯焉識》的陸焉識年輕有才,渴望民主自由,對家里安排的婚姻不滿又不能拒絕,只能娶了婉瑜在家做擺設(shè),由于姆媽的干涉才對她漸漸多出些同情來,在入獄后的幾十年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婉瑜的愛。馮婉瑜從小便對能背下字典的陸少爺欽慕不已,嫁入陸家后唯唯諾諾、忍氣吞聲還要照顧整個陸家,陸焉識被抓后想盡辦法救援他,癡癡地等了他幾十年,拒絕了別人的追求和介紹,家人紛紛嫌棄陸焉識成分不好拖累家人,而婉瑜不忘初心一直在等他。嚴歌苓的作品中,面對愛情,張揚和放大女性的寬容、忍耐、勇氣和犧牲精神是一個普遍主題。
在嚴歌苓筆下,部分女性是人性的化身,她們用仁愛對待身邊的事物,盡己所能地幫助身邊的人,《少女小漁》中的小漁用自己的善良感化了自暴自棄的意大利老頭,讓他重新找回曾經(jīng)的自己?!缎∫潭帔Q》中朱小環(huán)接納了與自己分享丈夫的異國女子竹內(nèi)多鶴,替她隱瞞身份,盡心盡力。《角兒朱依錦》中小穗子日夜守護著臥病在床、被男人窺探的昔日名角朱依錦?!锻闲箨牎返墓⒌遗c“反動文人”的女兒做朋友,幫助她們購買生活用品。嚴歌苓筆下的女性總是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
嚴歌苓曾經(jīng)說過,王葡萄是她的理想。王葡萄同嚴歌苓其他眾多女性形象一樣,逃不開政治、愛情、人性,但她與其他女性又不一樣,王葡萄比扶桑命運更加坎坷、比柯丹更自由超脫、比小漁更加純樸善良、比田蘇菲愛得更猛烈、比馮婉瑜更愛勞動,是個別與一般統(tǒng)一的文學形象?!兜诰艂€寡婦》這部作品榮獲眾多獎項,2006年度《中華讀書報》年度百佳、新浪網(wǎng)2006年度圖書獎、第五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第三屆《當代》長篇小說、2006年度專家五佳獎等殊榮。文學是對于生活的反映,小說根據(jù)民間傳說而改編,一個大膽的寡婦在土改時救下被槍斃僥幸未死的公爹,隱藏于地窖二十多年的傳奇故事。高爾基說:“文學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業(yè),它是建立在真實上面的,而且在與它有關(guān)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實!”有學者稱“如果說《白毛女》講的是‘舊社會使人變成鬼,新社會讓鬼變成人’,那么《第九個寡婦》則可以說講的是‘革命使人變成鬼,改革讓鬼變成人的故事’”。小說時間跨度長達40多年,歷經(jīng)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土改、大躍進、大饑荒、“文革”、“四清”等歷史變革,塑造了一個與眾不同、個性鮮明的王葡萄形象,是假定性與真實性的統(tǒng)一的文學形象。
“她們都是在1944年夏天那個夜晚開始守寡的?!薄兜诰艂€寡婦》開篇如此突兀,卻直接與題目相呼應(yīng)并引起了讀者的期待視野,提高了作品藝術(shù)魅力,同時也交代了王葡萄的寡婦身份。王葡萄一生命運坎坷,全家被黃水卷走了,只剩她一人尾隨鄉(xiāng)親各地逃亡。7歲來到史屯,要不是被孫懷清買下作童養(yǎng)媳,否則還要逃亡或被無恥之徒買回去當小妾。到了孫家之后,承受著重大的勞動量,刷鍋、搓花絮條子、洗衣等等,8歲的葡萄比村里最能干的大閨女干的活還多,而且還要受婆婆的考驗,故意放些小閨女喜歡的物件在要洗的衣服里檢驗葡萄的人品。葡萄13歲那年生天花,高燒七天不退,都有人來訂鬼親了,孫懷清不同意,硬是找各種偏方把葡萄給救了回來。誰能料到14歲的葡萄竟然做了寡婦,就在孫家為三兒子和葡萄辦了風風光光的婚禮后的兩個月,因為葡萄沒有救八路軍而是救了自家男人,被人誤解為奸細,丈夫當晚就被人迫害。所幸孫懷清即二大,仍把葡萄當作家人共同謀生避難。之后王葡萄遇見了琴師朱梅,為之情竇初開且約定終身,朱梅卻臨陣脫逃了,不久便知朱梅已病發(fā)身亡了,葡萄的初戀就此夭折了。雪上加霜的是此時二大被斗爭了,被劃分為惡霸地主要被槍斃了,葡萄僅剩的親人——他的二哥孫少勇,向她承諾會救二大,卻為了自己的前途舉報自己的父親并要求盡快槍斃孫懷清。葡萄本是去給二大收尸的,沒想到二大并未氣絕,偷偷帶回家里一藏就是二十多年。為了二大,葡萄不得不放棄與二哥的愛情和骨肉,拒絕了一切媒說。在之后艱辛的日子里,葡萄愛上了公社社長史冬喜,就在葡萄打算把所有秘密告訴冬喜,二人打算拋開一切在一起的時候,冬喜為了救人被埋在了垮塌的窯洞里。葡萄的人生不順,感情路也坎坷至極。日子過得再苦,葡萄也沒有被打倒過,每天過著該過的日子。葡萄是一種豐潤飽滿的果實,也正是王葡萄的生命狀態(tài)。盡管她命運坎坷,作為女性卻在當時動亂的時局沒有成為弱者,她充滿了生命活力,“啥都不是事,就是人是個事?!比崛醯纳斜l(fā)出強悍的生命力。文中提到葡萄喜歡蕩秋千,而生活也同秋千一樣,有起有落,只有抓緊繩子才能蕩得更漂亮,熱愛生活、生命,才能活得漂亮。
王葡萄從沒懼怕過什么,文中多次提到王葡萄的眼睛,“生坯子樣”,誰說話就瞪誰,和7歲時一樣,不像小媳婦說話聳拉下眼皮子,不去瞅人。葡萄的眼神讓人想起山中幼獸,她甚至被認為是瘋子,眼睛不會避人,缺乏懼怕。二大早已看出葡萄難吃虧,從小派她去收賬。在斗爭會上被說是奸細的媳婦,王葡萄急了一個打八個還占上風,足以看出王葡萄的潑辣性格。最精彩之處是分發(fā)孫家百貨時葡萄為了爭搶貨物,與陶米兒大打出手,為維護一己利益絕不退縮,營造了一個充滿野性又不失可愛的潑辣形象。知道二哥主動請求槍斃二大,葡萄甚至提起斧頭驅(qū)趕自己的情哥哥,表現(xiàn)了葡萄剛正不阿、敢愛敢恨。沒人敢為難葡萄,葡萄不為難別人就算好。被無賴搶了糧食,當街就與人廝打起來。大煉鋼時有人來搶她煮豬食的鍋,葡萄被弄得披頭散發(fā)、滿身豬糞地坐在鍋中撒潑打諢保全她的鍋,令人為她大喇喇、蠻橫粗野的性格忍俊不禁。正如陳思和所言:“王葡萄完整地體現(xiàn)了一種來自中國民間大地的民族的內(nèi)在生命力量和藝術(shù)美的標準?!?/p>
王葡萄的與眾不同還在于她水晶般純粹的心。王葡萄的政治意識最能體現(xiàn)之。當初其他媳婦紛紛援救八路軍的時候,葡萄毫不猶豫地救自己的丈夫?!霸僬﹄A級,我總得有個爹,爹是好是賴,那爹就是爹。沒這個爹,我啥也沒了?!闭我庾R從未占領(lǐng)過她的頭腦,把親情置于階級意識之上,在她看來,鐵腦是自己的丈夫就應(yīng)該救,二大是把自己養(yǎng)大的恩人就應(yīng)該救回來。葡萄重情義且知恩圖報,二大不僅救了她的命,還教會她做人和生活。葡萄不是愚孝,二大足智多謀、精明能干,對日常生活充滿智慧,在政治的變革里被錯劃成惡霸才有此遭際,但在葡萄心里,不管別人如何說她沒覺悟,二大永遠是自己的親人。政治的風云變化都沒能動搖她本質(zhì)的心,她對政治沒有任何興趣,她只管自己活得好。她對軍隊的形容是“綁腿”,布綁腿穿馬靴的中央軍,鞋子賴綁腿賴的老八,完全是兒童的視界觀察世界。“隔一陣就換個誰打打,打打再換換?!痹谄咸蜒劾镎巍?zhàn)爭跟她事不相關(guān),該過的日子還要過。不愛開會的葡萄與進步、有覺悟的蔡琥珀、史春喜、孫少勇相比活得輕松自如,他們是各種活動的擁護者,也是各種活動的犧牲者,他們乘著運動的激浪前進,又在下一波運動中迷失。只有葡萄憑借自己認可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動蕩不安的世界站穩(wěn)了腳。文學藝術(shù)不是孤立的存在,文學的發(fā)展是與社會政治經(jīng)濟形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密切相關(guān)的,從現(xiàn)代人的閱讀角度來理解,王葡萄比其他人更理智,做了更正確的選擇,同時揭示了當時人們隨波逐流、頑固落后的觀念。作者在假定性情景中,表現(xiàn)了對社會生活內(nèi)蘊的把握,體現(xiàn)了作家的認識與感悟。即使在大饑荒年代,葡萄居然想到有點醬油、醋那就“活著就美了”。無欲無求的純真令人錯愕。王葡萄對其所養(yǎng)的豬也是掏心掏肺,把人當人,把豬當豬,把生命當生命,拒絕參加勞模大會,撒潑打諢地搶回喂豬的鍋,都源自她純樸善良的天性,在富于感染力的情景中潛移默化地為讀者所認同和接受,產(chǎn)生共鳴。王葡萄堅持這人性樸素的原則,純真的性格使王葡萄成為當代文學史上典型的女性形象。
王葡萄在14歲那年就便成了寡婦,寡婦的愛情歷來是受中國傳統(tǒng)道德所壓制,“寡婦門前是非多?!倍笠苍鴦裾]過葡萄,苦于藏匿公爹這原因,王葡萄這輩子再沒嫁人,卻把心分成了好幾瓣。三從四德、從一而終對葡萄來說就像戰(zhàn)爭、政治一樣都沒放在心上,她只跟著自己的感覺走。穿著鮮艷的棉襖見心上人時,“她胸一挺,下巴一抬,我葡萄風流寡婦又怎樣?!笔フ煞虿]有阻礙葡萄的感情生活,也沒有阻礙她自由表達自己真實的愛戀和本能的需求。盡管上天愛開玩笑。第一個心動的男人在約定終身后逃跑,葡萄尋他覓他卻只等來亡訊。沒有怨沒有恨,葡萄又把心分給了從小的情哥哥孫少勇并且為之生了個兒子,少勇為了前途背叛二大,葡萄為了公爹毫不猶豫地放棄。之后喜歡的史冬喜愿意為她放棄家庭和前途,卻壯烈犧牲了。再到史春喜,葡萄并非內(nèi)心喜歡,“黑燈瞎火可真美,她管他是誰,她身子喜歡就行”。她并沒有怨天尤人,只是欣然享受男性的疼愛。德國小說家福倫森說過:“肉欲不是罪過,相反,是對生命的崇拜,是上帝的饋贈……所有健康的男人和女人都會渴望它、需要它。”葡萄失去了丈夫,但沒有失去作為女性的本能,她不掩飾自己的欲望,即使饑荒年代餓著肚子,腫著臉,愛情照樣抽芽開花。王葡萄與多個男人相好,不是為了金錢,不是為了利益,而是自然本性的需要。不僅沒有覺得葡萄風流淫蕩,更突顯出葡萄未被世俗感染的純真。葡萄正如她的名字一樣豐盈飽滿,充滿了雌性魅力,吸引了眾多男性,優(yōu)秀如孫少勇和年輕有為的史春喜內(nèi)心且有點嫌棄粗野蠻橫的村婦性格,娶有進步、文雅的淑女在家,卻又屈服于葡萄的雌性魅力之下,“十個女人的靈性都長到葡萄一個身上去了。”然而葡萄也不會將就,寧肯和冬喜這個從小就以丑出名的公社主任在墳場旁的樹林里野合,也不嫁蔡琥珀給她介紹的能寫會算、眉舒目展的供銷社主任,面對17歲的春喜對她發(fā)情,她拼命抵抗,一夜惡斗,差點要了春喜的小命??床簧涎鄣模咸杨^也不回。作者通過王葡萄這一形象,正視人的生命本能需要,揭示了人性的深層內(nèi)蘊,歌頌了生命的美好。運用藝術(shù)手段和藝術(shù)技巧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真實,能夠產(chǎn)生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揭示事物本質(zhì)和表現(xiàn)生活內(nèi)蘊,是一切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共同價值品格。
王葡萄熱愛生活,“好賴都愿意活著”。為了生活,她辛勤勞動,為了更好地生活,她熱愛勞動。她在被孫家買回去的頭一天,人還沒鍋臺高就上了鍋臺刷鍋,八歲搓花絮就比大閨女紡的花絮還多,當其他孩子還在玩耍的時候,葡萄已做遍了家務(wù),甚至幫公爹去要賬。作為一個寡婦,還要藏匿二大,葡萄更需要勞動,甚至農(nóng)閑的時候,她也不閑著,打柴、燒窯洞、裝修地窖讓二大住的更舒服。在她不感興趣的政治會議上她也不會浪費時間,不是縫衣服就是納鞋底,給春喜做鞋,給少勇縫毛衣,給老樸縫破衣,教李秀梅焙蝗蟲、吃蜀黍芯兒、教她做豆腐。對葡萄來說,勞動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手腳都沒有閑過,專心養(yǎng)豬,把豬當豬,成為全省勞動模范,地委書記來訪她也沒有停下剁豬食的手。當別人在一次次運動中驚慌失措,在一次次自然災害中束手無策時,王葡萄憑借自己的勞動養(yǎng)活了自己和公爹,沒有被生活的重擔所壓倒,反而過得有滋有味。勤勞給王葡萄添了許多靈性,體現(xiàn)了對生命的熱愛,無形中添加了人物魅力。
總而言之,王葡萄作為嚴歌苓筆下散發(fā)著人性光輝的女性形象,充滿著生命力量的韻律,表現(xiàn)了女性文學的審美藝術(shù),展現(xiàn)了人性最真切的自然本性。從王葡萄身上所體現(xiàn)的原始生命力和人性光輝,深刻體現(xiàn)了民間大地的正能量。王葡萄作為童養(yǎng)媳,是社會階級最底層的人,卻能依然活得有滋有味,超越世俗的壓制,自由地戀愛,靠女性最本真、最自然的生命體驗來感悟生活、理解生活、享受生活,讓自己活得自由、隨性并快樂著。
【注釋】
[1]王娟:《文學與影視的聯(lián)姻——論嚴歌苓小說小姨多鶴的影視化傾向》,安徽文學,2010年11月版,第262頁。
[2](蘇)高爾基:《給安.葉.托勃羅伏爾斯基》,《文學書簡》上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217頁。
[3]吳梅:《王葡萄的擔當——讀嚴歌苓《第九個寡婦》,安徽文學,2009年11期
[4]嚴歌苓:《第九個寡婦》,作家出版社,2006版。
[5]陳思和:《自己的書架:嚴歌苓的第九個寡婦》名作欣賞,2008年5月
[6]嚴歌苓:《第九個寡婦》,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
[1]嚴歌苓.第九個寡婦[M].作家出版社,2006
[2]王冠含.混沌中的強悍與超脫——《第九個寡婦》中王葡萄形象分析[J].江漢大學學報,2008
[3]周婷.一個平凡的女神——嚴歌苓《第九個寡婦》中王葡萄形象分析[J].新余學院學報,2014(02)
[4]王平.一個與眾不同的可愛的寡婦——論嚴歌苓《第九個寡婦》王葡萄形象的審美價值[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6)
[5]房利芳.一個樸實自然的農(nóng)婦——評嚴歌苓《第九個寡婦》中的王葡萄形象[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03)
[6]吳梅.王葡萄的擔當——讀嚴歌苓《第九個寡婦》[J].安徽文學,2009(11)
[7]任英英.非同尋常的王葡萄——讀嚴歌苓小說《第九個寡婦》[J].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