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變形記》中人與人之間的“不可交流性”

      2018-11-13 02:08:49張明中
      邊疆文學(xué)(文藝評論) 2018年4期
      關(guān)鍵詞:變形記甲蟲卡夫卡

      張明中

      作為現(xiàn)代主義文學(xué)大師的卡夫卡,一生寫過許多極具“荒誕性”的代表作品,如《判決》《城堡》《審判》,但最為人熟知和最負盛名的作品還是中篇小說《變形記》。小說中的主人公格雷戈爾·薩姆沙一天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了一只碩大的甲蟲,他首先擔(dān)心的是害怕被解雇而不能為家庭減輕經(jīng)濟負擔(dān);然而父母卻害怕見到他那可怖的樣子,將他關(guān)閉在自己的房間里和家庭隔絕,甚至連他最心愛的妹妹也厭惡他,對他深感惡心。即便如此,他仍寄希望于家庭,嘗試和家人進行交流,并自認為自己仍然是整個大家庭中的一分子。

      母親由于見到他丑惡的形象而被嚇暈,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格雷戈爾想出房間去向家人解釋清楚并平息父親的怒氣,結(jié)果反而被父親進行追趕式轟炸。在逃亡中,被父親所扔的一個蘋果嵌入背中,差點要了性命。后來,因為傾聽妹妹的小提琴演奏而打擾了房客,也就是在這一事件中,他清清楚楚地聽到家人希望他離開的對話,認為他是一只愚蠢的動物,無法與他一起生活。為了成全家人,他自行死去。結(jié)局是在他死后,家人們簡單地難過了一陣子,隨后他們變得輕松起來,開始為未來而作新的規(guī)劃和設(shè)想。

      在這看似荒誕、寓言式的故事中,其實主人公一直都在做著一個希望與家人進行交流的努力,這是一種渴望交流的愿望,只是這愿望非但沒有實現(xiàn),反而被家人冷酷地扼殺了,更像一個無法實現(xiàn)的夢。在卡夫卡這里,荒誕性的敘述后面體現(xiàn)的是一種交流愿望的破碎,當(dāng)這種交流愿望破滅時,同時也象征了一種現(xiàn)實的無奈: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陌生化,不可交流性在家庭尚且如此,何況與外界呢?

      一、努力與幻滅:交流愿望的破碎

      《變現(xiàn)記》中人和人之間的“不可交流性”是通過一系列交流愿望的破碎進一步揭示出來的。如果把其和弗洛伊德的夢的理論相聯(lián)系,可能會比較好理解一點。在這里,可能得要借用一下弗洛伊德有關(guān)于“夢”的解釋。

      在弗洛伊德看來,夢是一種愿望的滿足。“當(dāng)我們的解釋告一段落的時候,我們認識到:夢是一種愿望的滿足?!备M一步講,這種愿望的滿足是如何通過夢來體現(xiàn)的呢?按照他的釋夢理論,夢的內(nèi)容還可以繼續(xù)細分為夢的“顯意”和“隱意”兩個部分。所謂顯意就是指夢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可能雜亂無章,毫無秩序,片片斷斷,而“隱意”就是潛伏或者隱藏在夢的內(nèi)容之后的夢念,這些夢念通常是一種愿望滿足的表達。

      如果把《變形記》整篇內(nèi)容比作一個夢,那么主人公格雷戈爾·薩姆沙變成一只大甲蟲以及和家庭發(fā)生的種種事件可以算作是夢的“顯意”,而夢的“隱意”,也就是作者希望傳達和揭示的便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可交流性”,但是這一主題卻是通過文本中交流愿望的破碎來揭示的,具體表現(xiàn)在文本中便是格雷戈爾·薩姆在變形后一直試圖和家庭交流,但卻無法實現(xiàn)這種交流愿望。

      如前所說,格雷戈爾·薩姆沙在變形后,首先擔(dān)心的并不是自身的狀況,而是家庭狀況?!叭绻皇菫榱烁改付鴱娂涌酥频脑挘依显缇娃o職不干了,我會到老板那兒去把心底話一吐為快,他聽了定會從桌子上摔下來!”他是整個家庭的支柱中心,沒有他整個家庭就會垮下去。但是家庭是怎么樣對待他的呢?首先一出房間,母親便被嚇暈,父親則充滿敵意地揮動拳頭對他示威。這點姑且可以理解,畢竟初次出場,被變形后的丑陋形象所驚嚇?biāo)坪跻苍谇槔碇?。但是接下來就不可理喻了,格雷戈爾一邊說話一邊追趕全權(quán)代理人,想要說明事出有因,卻以“父親從后面重重地給了他解脫性的一腳,他跌進房間中間,身上流著血?!倍娼K。在這里要思考的是,格雷戈爾之所以不顧一切地去追趕全權(quán)代理,是因為他還得操心年邁的父母和妹妹,是從整個家庭的大局而出發(fā)的,是為了整個家庭而努力的。如前所說,如果沒有家庭的束縛的話,他本人可能早就辭職了,但是這種考慮大局和努力的結(jié)局是什么呢?不被理解,無法溝通,不可交流,受阻受挫。格雷戈爾雖然變?yōu)榧紫x,但是其心智畢竟還是人類的,如果說有什么可以表明它與人類的不一樣,那僅僅在于他身為甲蟲的外表,這就好比,一個人換了一件新的衣服,熟人就認不出來一般荒謬。

      即便是被父親給踹進房間里,格雷戈爾仍然沒有放棄和家庭交流的希望和努力。他幾乎沒有把過錯歸咎在家人身上,而是設(shè)身處地地這樣想:“總的結(jié)論是,目前他必須鎮(zhèn)定從事,要有耐心,要極端體貼家人,使他們比較容易忍受他在目前的狀況下不得已給他們造成的煩惱、難堪。”顯而易見,在這里,他考慮的所有出發(fā)點仍然以家庭為出發(fā)點,以家庭作為衡量萬物的尺度,正如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者本人在《致父親的信》中所寫“因為你是我衡量萬物的尺度”一樣。不過他這種念頭也只能是幻想,起初妹妹似乎還稍微對他有所理解,給他帶去不同的食物和水。然而好景不長,那個他一心想攢錢,計劃送去音樂學(xué)院的妹妹開始變得自以為是,自以為很懂得她的哥哥,然后自作主張想把格雷戈爾的房間“洗劫一空”,自以為這樣能夠讓格雷戈爾自由自在地爬行。

      在這里,妹妹自認為“讓格雷戈爾能在最大范圍內(nèi)爬動”的“好意”變成了哥哥的阻礙,是“不可交流性”明顯的體現(xiàn),她根本不知道哥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爾后哥哥為了保護自己的領(lǐng)地,無意間嚇暈了母親;為了喚醒母親、安慰家人,他冒著風(fēng)險努力爬出房間,最后卻被父親扔來的蘋果嵌進背里面,使得他不得不再次逃回房中,這一系列事件進一步體現(xiàn)了交流的不可能性以及交流努力的天方夜譚。

      盡管“他變形以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將來慘遭怎樣的厄運,而是擔(dān)心家人離開他的經(jīng)濟收入后會度日維艱。即使到了家里人視他為‘怪物’和累贅而百般厭惡他時,他依然在為家人著想。他的存在僅是為了給家人提供衣食溫飽?!?;盡管他自己在做和家庭進行溝通交流的嘗試,就算是身受傷害也毫不放棄,但最后的結(jié)果是家人放棄了他,讓他備受挫折,甚至于在最后要死去的瞬間都還心懷善意地希望能夠獲得家人理解:“他滿懷感動和愛意地回想著家人。他認為自己應(yīng)該消失,這想法很可能比妹妹還堅決?!?/p>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當(dāng)然不可能突然莫名其妙地變成甲蟲,《變形記》是一個夢幻和變異的世界。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說:“卡夫卡的小說是夢幻與現(xiàn)實絲絲入扣的交融。既是向現(xiàn)代世界投去的最清醒的目光,又是最不受拘束的想象?!蓖ㄟ^這種夢幻與現(xiàn)實的交融,更深層次地揭示出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和冷漠。格雷戈爾渴望與家人交流的愿望,以及努力后這種愿望的破碎,形成了一個主題:人與人之家無法達到真正的交流和溝通。

      二、“動物與人”和“人與人”

      前面講了《變形記》中人與人之間的“不可交流性”,這個主題是通過“交流愿望”的破碎來揭示的,但是,對于這種交流愿望為何會破碎,又是如何進一步體現(xiàn)人與人之間交流關(guān)系的不可能性,則還有待于更進一步深層次的分析和闡釋。

      對于《變形記》來說,“交流愿望”的破碎在文本中還有著客觀因素的限制,這種因素便是主人公和家人之間無法消除的物種差別,而“不可交流性”的主題主要表現(xiàn)在動物和人之間的無法溝通上。文章開篇便敘述主人公變成一只甲蟲的事實,甲蟲屬于昆蟲,屬于動物,從生物意義上來講,和人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生物,當(dāng)然無法和人進行交流,這是客觀所存在的事實;這一事實的存在,某種程度上也預(yù)示了“不可交流”的悲劇性,動物和人之間的不可交流是毋庸置疑的,這是一種必然。在文章中,開篇便點明這一情形,是一種先兆,也是一種鋪墊,所以在小說的結(jié)局格雷戈爾死去也是在意料之中。

      在卡夫卡的小說中,動物意象或多或少占有一定比重,如名篇《地洞》《一條狗的研究》以及現(xiàn)在所分析的《變形記》,都是以動物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生活,同時以此來象征人類的生存狀況?!兜囟础芬詣游锏囊暯侵v述了惶惶不可終日的難以自保的恐懼感,《一條狗的研究》中,“空狗”的天方夜譚以及自我絕食企圖達到食物從天而降更顯得荒誕不經(jīng),不論怎么說,這些都是以動物的視角來對現(xiàn)實世界進行的一種反思,是一種對生存狀況及世界可能性的探詢。

      回到《變形記》上來,主人公格雷戈爾作為一只甲蟲,本身和家人(家人作為人)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和隔閡的。他具有蟲性,即動物性,所以他說的話家人是聽不懂的,因為動物和人本來就是兩種生物,由于物種的隔閡,因此他們分屬于兩個不同的世界。這就是為什么格雷戈爾說的話父親無法理解,母親無理解,甚至于自己最心愛的妹妹也無法理解。當(dāng)他第一次出現(xiàn)在家人面前時,盡管他“媽媽,媽媽”地叫著,還是使得母親尖叫起來,落荒而逃;盡管他再怎么“謙卑地轉(zhuǎn)著頭”,父親還是揮舞著手杖并一邊跺著腳驅(qū)趕他回到房間去。

      在小說后半部分,格雷戈爾原本只是想傾聽妹妹演奏小提琴的樂聲,卻嚇得全家團團亂轉(zhuǎn),以至于最后家人弄巧成拙,將房客給趕走;不可否認家人在這里首先是被格雷戈爾丑陋的動物形象所嚇到,因此竭盡全力將他趕回房間;但是假如格雷戈爾可以表明自己的意圖,假如他能夠向家人用人類的語言解釋他并不想嚇走任何人,只是想重溫家庭溫暖,只是想傾聽自己所疼愛的妹妹的演奏,那么結(jié)果還會是這樣嗎?當(dāng)然在格雷戈爾自己看來,他似乎已經(jīng)把自己的意圖表明得夠清楚的了,但是他說的語言是“蟲語”,他的肢體的動作也是甲蟲類動物才能理解的動作,作為“人”的家人們是無法理解的,這就難免出現(xiàn)戲劇性的結(jié)果,這種結(jié)局是動物和人之間無法交流的隔閡所導(dǎo)致的。

      然而,如果作者只是簡單地寫“動物與人”這種對立關(guān)系的話,那我們還不如直接去讀有關(guān)生物知識方面的書籍,這里“動物與人”只是作品(夢)的一個“顯意”層面,而作品(夢)的“隱意”內(nèi)涵在于“人與人”這個層面,后者才是作品的核心。也就是說,雖然寫的是“動物與人”之間的不可交流,實際上仍然是寫“人與人”之間的不可交流。作者并沒有簡單地讓他的主人公變成了一只甲蟲,就算這個故事再怎么荒誕,作品還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依據(jù)的,因此卡夫卡筆下的甲蟲除了具有蟲的性質(zhì),同時還具有人的性質(zhì),差不多可以用“半蟲半人”來形容主人公格雷戈爾。

      當(dāng)然,卡夫卡筆下格雷戈爾的“半蟲半人”性質(zhì)可以說是一種必然,畢竟他要揭示的是人類社會,因此就算是動物也必須以人類的視角而出發(fā),這是出于藝術(shù)真實的要求?!芭c生活真實不同,藝術(shù)真實以假定性情景表現(xiàn)對社會生活內(nèi)蘊的認識和感悟?!奔紫x在這里便是一個假定性情景,形象很怪誕,然而再怎么怪誕,“可畢竟還是人的感覺,然后才演變成甲蟲??ǚ蚩ǖ慕?jīng)驗同樣告訴我們,即使怪誕,也還要以人的真實感受為基點和支柱?!币虼?。格雷戈爾雖然變成甲蟲,但他的生活仍然脫離不開實際的社會生活。在文本中,格雷戈爾與上司的關(guān)系,與家庭的關(guān)系就是現(xiàn)實中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

      格雷戈爾這種“半蟲半人”的性質(zhì)還可以對作品中另一個情形做出解釋,即在與家庭的交流中,為什么家人無法理解格雷戈爾,不論是他的語言還是動作;反之,格雷戈爾卻能毫無障礙地聽懂他們之間的交談?這是相當(dāng)有戲劇性的一個情景,歸結(jié)起來,是因為格雷戈爾本身仍然具有人性的一面,因此他能聽懂父母,妹妹所言;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本身具有動物性,因此家人無法理解他,和他進行交流。這種雙方交流的矛盾性最典型地體現(xiàn)在小說快結(jié)尾的部分:

      “‘假如他能懂我們的意思,’父親半說半問;妹妹一邊哭一邊猛搖著手,表示這是不可能的。

      ‘假如他能懂我們的意思,’父親重復(fù)一遍,接著閉起眼睛,接受了妹妹對此認為不可能的想法,‘那么還可以同他有個協(xié)定。但是像這樣子——’

      ‘它必須離開,’妹妹喊了起來,‘爸爸,這是唯一的法子。你只有設(shè)法不去想它是格雷戈爾,可我們一直相信它是,這才是我們真正的不幸,但它怎么是格雷戈爾呢?如果它是格雷戈爾,他老早就會明白,人和這樣一只動物是不可能共同生活的,他就會自動走掉;雖然我們會失去一位哥哥,但我們可以繼續(xù)生活下去,并且會懷著敬意紀(jì)念他……’”

      因為家人害怕格雷戈爾甲蟲的形象,不能理解格雷戈爾,因此他們希望他消失;另一方面,格雷戈爾具有人性的一面,能聽懂他們的談話,所以最后才按家人所期望的那樣自己默默地死去,選擇了離開,這是一種單方面的交流,即“交流的被動性”,這一點在下一節(jié)將會展開論述。從整個作品來看,作者寫的“動物與人”這個層面依舊是在寫“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的不可調(diào)和性,但是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人與人”而得從一只的甲蟲的角度來寫人呢?這里就要涉及到象征的意義,象征在卡夫卡《變形記》中同樣是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人與人”關(guān)系的主題,因此需要略微提及一下。

      “藝術(shù)的最大要件,是在具象性。即或——思想內(nèi)容,經(jīng)了具象底的人物,事件,風(fēng)景之類的活的東西而被表現(xiàn)的時候;換了話說,就是和夢的潛在內(nèi)容改裝打扮了而出現(xiàn)時,走著同一的徑路的東西,才是藝術(shù)。而賦予這具象性者,就稱為象征?!边@是日本作家廚川白村在《苦悶的象征》一書中,對象征所做的理解和定義,其中同樣運用到弗洛伊德夢的理論,特別是把象征和夢聯(lián)系到一起時,所運用到是夢的“偽裝”理論。簡單交待一下何謂夢的偽裝,在《釋夢》里,并沒有對夢的偽裝有明確的定義,在這里引用一句比較具有詮釋性的原文:“換句話說,這種情況所表示出來的偽裝是十分巧妙的,是掩飾的一種手段。我的夢念包含了對R的誹謗;而且為了讓我也不注意到這一點,夢中還出現(xiàn)了與之相反的情況,即對他充滿了情感?!?/p>

      簡單來說,夢的偽裝就是一種變形,原本要表現(xiàn)A,卻通過變成B的形象來達到表達A的意圖。與之相對應(yīng),《變形記》中,甲蟲的形象就好比是一種偽裝和變形,而通過這一偽裝,所要達到的正是與此相似的意圖?!跋笳鞯耐庑紊詾閺?fù)雜的東西,便是諷喻(allegory),寓言(fable),比喻(parable)之類,這些都是將真理或教訓(xùn),照樣極淺顯地嵌在動物或人物故事上而表現(xiàn)的?!奔紫x象征著人的異化和變異,卡夫卡在作品中透過格雷戈爾甲蟲這一形象與家庭的對立沖突,象征著人與人之間無法達到的理解、溝通和交流。

      三、仰視與俯視:交流的不對等性和被動性

      在《變形記》中,導(dǎo)致“不可交流”這一人與人之間處境的還有兩個至關(guān)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交流的不對等性和被動性。因為交流是不對等的和被動的,所以真正的交流是不可能達到的。先來談?wù)劜粚Φ刃?。這里所謂的不對等性是指在相互交流的雙方中,甲方能理解乙方的意圖,而乙卻不能或者不想了解甲的所作所為,這是一種不對等的關(guān)系,也是一種不公平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甲對乙采取的態(tài)度是仰視性的,他希望能得到乙的青睞,獲得交流;而乙對甲是俯視性的,他不愿意或不屑于和甲方交流,因此,雙方就不可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平等交流,只能在一種不對等的關(guān)系中留下無奈。

      就《變形記》而言,這種不對等關(guān)系的交流是很顯而易見的。按正常邏輯,格雷戈爾變成了一只甲蟲,作為家人,理應(yīng)關(guān)心其生存狀況才合情合理,不論他發(fā)生什么變化,畢竟他還是家庭的一分子,可是家庭對他采取的卻是恐懼、不聞不問,拒絕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格雷戈爾卻完全能理解家人所要求他的,以至于最后家人要求他死去,他也如他們所愿了。

      家庭,作為一種倫理機構(gòu),在和個人相比較時,是作為一種比個人更高一個層次的權(quán)力機構(gòu)而存在的,它代表著權(quán)威。因此,家庭和個人之間本身就是一種不對等的關(guān)系,所以它無視個人的生存狀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是一種俯視生命的態(tài)度。放大來說,愿不愿意溝通,愿不愿意交流是取決于更高一層的權(quán)威力量的,如果這種權(quán)威力量采取拒絕態(tài)度,那么就算再怎么努力,交流和溝通也是枉然。這在卡夫卡的其他小說中也有所表現(xiàn)。如在《判決》中,主人公格奧爾格在與父親的交流中,父親一直是蠻橫而不可理喻的,他拒絕傾聽,并把兒子說得一無是處;又如在《審判》里,約瑟夫·K莫名其妙被逮捕,當(dāng)他想知道是什么原因時,無論是去法庭還是求助于教堂都得不到任何指示,也就是說那些權(quán)威機構(gòu)對他采取了拒絕的態(tài)度;又如《城堡》,土地測量員K受命來城堡進行工作,但是一直無法弄清楚他究竟需要做些什么工作,當(dāng)他向城堡高層寫求助信時,回答也是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

      也就是說,當(dāng)權(quán)威機構(gòu)對下層人眾采取拒絕交流的態(tài)度時,這種交流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一旦兩者處于不對等關(guān)系時,交流就不可能真正實現(xiàn)。分析到這里時,似乎告一段落了,然而在分析《變形記》中這種不對等的關(guān)系時,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值得揭示,這就是:家人為什么對格雷戈爾采取拒絕的態(tài)度,即為什么不愿意和格雷戈爾進行交流?

      除了上一節(jié)所說到的格雷戈爾本身作為動物、人和動物難以進行溝通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便是家庭權(quán)威的勢力性。這種勢力性表現(xiàn)在格雷戈爾變成甲蟲后的無用性上,因為變成甲蟲后,對家庭沒有任何用,因此便遭到家庭的拋棄。對于格雷戈爾而言,心心念念為家庭著想,是他的根本出發(fā)點,即使變?yōu)榧紫x,他首先想到的是家庭。為家庭擔(dān)負,為父母還債才是他去當(dāng)旅行推銷員的原因,即便再苦再累。但是家人是怎么樣對待他的呢?

      “雖然后來格雷戈爾賺的錢很多,使他能夠負擔(dān)全家的開銷,而且真的負擔(dān)起了全家的花費。大家反正都習(xí)慣了,家人和格雷戈爾都習(xí)慣這事了。家人感激地收下錢,他樂意地交出錢,但是那種特殊的溫暖之感卻再也出不來了?!碑?dāng)付出成為一種理所當(dāng)然時,也就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愛了。在格雷戈爾變成甲蟲之后,家庭曾一度陷入絕望,因為失去了支撐家庭的經(jīng)濟支柱,但是后來格雷戈爾的爸爸,媽媽,甚至連妹妹都開始工作起來,到那時,再也沒有人有空或閑下心來擔(dān)心格雷戈爾的狀況,也就是說格雷戈爾只是作為家庭利用的一個工具,以至于到后來,連最心愛的妹妹都直接叫他離開,叫他死去,因為他對家庭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利用的價值了。

      由交流的不對等性延伸出來的另一層意蘊是交流的被動性。因為權(quán)威和個體兩者雙方交流天秤的不平衡,被動性是在所難免的,這也就導(dǎo)致個體只能仰視權(quán)威,只能對權(quán)威唯命是從,從而導(dǎo)致了兩者之間不可能達到真正交流的局面。在《變形記》中,這種交流的被動性最典型地體現(xiàn)在小說快結(jié)尾時,父親和妹妹在對話中都希望格雷戈爾離開,希望他死去,然后格雷戈爾真的就死去了。這種唯命是從看似顯得不可思議,但其實也是權(quán)威所造成的必然。家庭是權(quán)威,個體必須服從它所下達的命令,然后被動地去執(zhí)行,就算是最終導(dǎo)致個體毀滅也在所不惜。但在《變形記》中,以格雷戈爾的死所付出的代價換來的結(jié)果是什么,是家人的心安理得。“他們決定,今天要用來休息和散步;他們應(yīng)該歇歇工了,而且也實在有這種必要。”在結(jié)尾時,“電車到達目的地時,他們的女兒第一個站起來,舒展了一下她那年輕的身體,在他們看來,這恰恰是對他們新的夢想和良好心愿的一種肯定?!?/p>

      這個結(jié)局不由得讓人想起了《判決》和《審判》的結(jié)尾?!杜袥Q》中,格奧爾格最后受父親判決他“死”的命令,而跳水死去;而在《審判》里,K雖然到最后也沒有能弄清是什么原因?qū)е滤淮叮策€是服從上級安排把他送去刑場處決的命令。回到《變形記》,這三者之間的共通性在什么地方?三個主人公都服從了權(quán)威所給他們下達的指令,并也親身去履行了,但是以死的代價所換來的是什么?這種被動性的交流方式達到了人與人之間真正的和諧嗎?如果達到了,那么格雷戈爾的家人不會在他死后顯得那么輕松和自在;如果達到了,又為什都要以死而作為結(jié)局呢?所以,死亡作為卡夫卡小說的一種結(jié)局,同樣預(yù)示和象征著人們交流的不可能性。

      【注釋】

      [1]車文博.《弗洛伊德文集03·釋夢(上)》,第127頁,九州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2]高年生,韓瑞祥等譯:《卡夫卡小說全集Ⅱ·變形記》,第252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第1版

      [3]高年生,韓瑞祥等譯:《卡夫卡小說全集Ⅱ·變形記》,第262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第1版

      [4]高年生,韓瑞祥等譯:《卡夫卡小說全集Ⅱ·變形記》,第264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第1版

      [5]鄭克魯.《外國文學(xué)史·下》(修訂版),第138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6]高年生,韓瑞祥等譯:《卡夫卡小說全集Ⅱ·變形記》,第286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第1版

      [7]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shù)》,第102頁,董強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8]童慶炳.《文學(xué)理論教程》(第四版),第93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第1版

      [9]高行健.《現(xiàn)代小說技巧初探》,第153頁,花城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

      [10]高年生,韓瑞祥等譯:《卡夫卡小說全集Ⅱ·變形記》,第285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第1版

      [11]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征》,第33頁,魯迅譯,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7年7月北京第1版

      [12]車文博.《弗洛伊德文集03·釋夢(上)》,第144頁,九州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13]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征》,第34頁,魯迅譯,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7年7月北京第1版

      [14]高年生,韓瑞祥等譯:《卡夫卡小說全集Ⅱ·變形記》,第267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第1版

      [15]高年生,韓瑞祥等譯:《卡夫卡小說全集Ⅱ·變形記》,第288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第1版

      [16]高年生,韓瑞祥等譯:《卡夫卡小說全集Ⅱ·變形記》,第289頁,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第1版

      猜你喜歡
      變形記甲蟲卡夫卡
      小甲蟲遇險
      幼兒畫刊(2023年3期)2023-05-26 05:39:28
      《卡夫卡傳》
      工會博覽(2023年3期)2023-02-11 11:50:30
      甲蟲有身鐵布衫
      酷甲蟲“屎”里逃生
      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00
      關(guān)于卡夫卡和《變形記》你不知道的故事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00
      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是時候看看卡夫卡了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54
      變形記
      甜甜圈變形記
      啟蒙(3-7歲)(2019年4期)2019-06-27 07:06:24
      變形記
      大竹县| 洛阳市| 府谷县| 大埔区| 安顺市| 余干县| 天气| 黄梅县| 柳江县| 葫芦岛市| 涞水县| 阿拉善盟| 舒城县| 玉田县| 建瓯市| 津市市| 长兴县| 靖边县| 天水市| 庐江县| 凤冈县| 沙湾县| 凌海市| 襄汾县| 沙洋县| 平果县| 同德县| 卢龙县| 乌恰县| 贺兰县| 双流县| 资中县| 定边县| 孝感市| 宝应县| 太湖县| 抚顺县| 临城县| 湘西| 都昌县| 博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