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平
四十九年前,早春哀牢山,
知青二百六,迤邐入云嵐。
紅日初噴薄,風煙萬里染。
江流腳下細,鳥道如絲懸;
木棉紅勝火,春水綠如藍;
梯田緣山起,馬幫云中旋;
遠邨隱崔巍,椒花落寒淵。
智林與我約,百里渡山川,
插隊西舍路,閘上凹子間。
山高云深處,戶籍落而安。
隊長請山酒,婦孺爭相看,
書生變農(nóng)民,世態(tài)驚彝漢。
闔戶五男生,兄弟共苦甘,
高中雖畢業(yè),君我未弱冠,
皮嫩身材細,風情多不諳,
社員比教授,農(nóng)大學種田。
引水鑿卷槽,澗邊伐松干,
飛斧傷膝蓋,農(nóng)事才開篇。
村頭自留地,寶愛盼豐產(chǎn)。
桃李待秋實,菜色碧籬園。
雞豬學喂養(yǎng),舂米習磨面,
火灰焐洋芋,苞麥面裹飯。
刀斧霍霍磨,青壯上危巒,
紅焰毀林莽,山脊黑黲黲,
火地播春蕎,食籽夏荒間。
山心砍竹枝,搬運無余閑,
叢林蔽天日,蛇蟲藏陰暗,
歸來制土紙,小隊找小錢。
薅秧頂烈日,白云無絲片,
葉鋸兩胯紅,食宿水田邊,
夢中聞蟲唱,星斗何燦爛。
二月核桃樹,日照生紫煙,
雨后連山翠,淡蕊惹蜂躚,
長竿擊秋果,收獲充篾籃,
土法冬榨油,栗錘掄萬千。
半山種玉米,守望人孤單,
野豬時光顧,猴群愛嘗鮮,
飛石凌空下,鳥獸常中彈,
青黃不接季,賴此續(xù)香甜。
貫槽打黃谷,金浪逐層翻,
銀鐮舞秋水,負稻登青天,
雙眉攏汗水,溪流瀉鼻尖。
冬送公余糧,踏霜下云端,
老少入隊伍,火把映流泉,
省嘴待城市,公社糧倉滿。
驚聞噩耗至,乃父逝含冤,
當夜離山去,未旬瘦骨返,
默默眼圈黑,山月照無眠,
云海蒼茫處,江聲夜來咽。
興建董家壩,知青聚一連,
推車飛運土,柴棚御風寒,
高原出平湖,血汗入波瀾。
泅渡禮舍江,秋水紅浪掀,
生死不可測,智勇化夷險。
錘煉無寒暑,日月有公斷,
自強與厚德,風骨漸偉岸,
黑發(fā)皆漆亮,眉目含春暖,
揮刀削長林,運斤寒光閃。
因此再教育,鄉(xiāng)情頗知艱:
山毛常果腹,農(nóng)家少吃穿;
面樓苫片房,火塘四季燃;
人畜居上下,疾病渾不免;
耕牧沿古法,樸素觸眼簾。
夜鸮悲鳴時,良心每發(fā)現(xiàn):
腹中無文化,山鄉(xiāng)難巨變。
嗚乎奈若何,招工出鄉(xiāng)關(guān),
只馬馱行李,舊道秋月殘,
三年開卷考,長風送歸雁。
智林才德俱,同儕馬首瞻,
嘔心于鹽業(yè),瀝血出塵寰。
念念哀牢情,清淚何潸潸。
注釋:
①農(nóng)大:1968年,國家號召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周恩來總理說: “農(nóng)村也是大學?!?/p>
②火地:哀牢山民稱以刀火毀林開出的山地為 “火地”。
③貫槽:云南農(nóng)村從前普遍使用的一種木制稻谷脫離器。
④公余糧:即公糧與余糧。
⑤山毛:通常所謂山毛野菜。
⑥面樓苫片房:面樓為陡坡地所建房子,下層關(guān)牲畜,上層住人。苫片房通常寫為 “閃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