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詩壇,有人是用知識在寫詩,有人是用才華在寫詩,而樂本金先生卻是用自己的靈魂在寫詩。讀他創(chuàng)作的詩詞,有時你會覺得那不是詩詞,而是汩汩流出的山泉,輕輕地滴入你的心田,濺起旖旎的水花、生命的氣息,那么清涼,那么凈爽;有的又像一枝枝爛漫的山花,從細細的石罅中竄了出來,卻在凌空的峭壁上搖曳,令人頓豁雙眸,一種春的喜悅,美的歡愉,從心底油然而生;有的詩詞大氣磅礴,見慷慨之肺腑,堂堂之胸襟;像大海卷起的浪花,山陵為之震動;像金鼓迭起,鏗鏘鏜鞳,洞心駭耳。他的詩詞更多的是給人以思考,給人以啟迪。像江南三月的濛濛細雨,在水墨淋漓、如煙如幻的畫境中,不經意地給塵世以滋潤。杜甫的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它最好的詮釋。樂先生將自己的詩集取名為《心花韻雨》,我認為是十分貼切的。
這是樂先生的自畫像。樂先生,荊州人也。荊州沃野千里,是楚文化的發(fā)祥之地,屈原在這里寫下了沉雄跌宕、文筆奇麗的《離騷》《九歌》。巍峨瑰麗的荊州古城,濃墨重彩的三國文化,熊家冢的楚王車馬陣,八嶺山的明陵楚寢,出土的秦彝漢鼎、越劍吳鉤……使整座城市浸潤在幾千年的文化之中。直到今天,章華寺的楚梅唐杏依然芬芳濃郁;桃園英雄居住過的三義巷,還在講述著金戈鐵馬的故事;每逢春天來臨時,明朝改革家張居正故宅的墻頭上,白色的丁香花素雅高潔。這里人才輩出,星光燦爛;連驚濤滾滾的長江也對這里眷戀不舍,百里九回頭,也就有了“萬里長江,險在荊江”之說。千年文化造就了荊州,也孕育了樂本金先生這樣的荊州詩人。他曾獲得第四屆全國新田園詩詞大賽一等獎、第五屆華夏杯詩詞獎一等獎等若干獎項,折取了“荊州優(yōu)秀詩人”的桂冠。他是《楚風》詩刊主編,又是楚風詩社網站的首席版主。自2004年以來,他每年編輯四集《楚風》詩刊外,還先后主持編輯出版了《當代詩人詠荊州》《長湖之歌》《斜陽短笛》等書籍六十余集。他和詩友時常到社區(qū)、學校、鄉(xiāng)村,開展詩教活動,上網進行詩詞探討,以詩詞陶冶人們的情操,激發(fā)人們的才智,點燃新生活的激情。為荊州區(qū)創(chuàng)建“中華詩詞之鄉(xiāng)”,他東奔武漢,北上京都,付出了多少心血與汗水。
他以詩為業(yè),以詩為生,詩苑成了他安身立命之地。他曾感慨地說,詩社社務工作和編輯工作,比以前上班時還忙。2005年7月31日,樂先生突發(fā)低血糖昏迷,幸虧人們及時將他送到醫(yī)院搶救,才逃過一劫。他寫下《住院雜吟》六首。我們選兩首看一看。
其三
仰臥病床何所思?欲將心事告兒知。
父能遺汝無長物,唯有蕓窗未了詩。
其六
闖過黃泉意氣豪,血糖血壓任低高。
上蒼已許延年月,好挽詩情到碧霄。
從詩中,我們看到了一個老干部的清貧自守。人在病榻之上、命懸一線之際,回首平生,百感交集,要交待的事件千頭萬緒。但是,作者囑咐他兒子的事只有一件,就是完成他詩集的出版工作。這是多么可貴的品格。待到闖過生死關口,他又恢復了以往的豪氣,“血糖血壓任低高”,寫得多么灑脫,又飽含多少無奈。“好挽詩情上碧霄”,卒章有志,見性情,顯情操,有氣韻。其昂揚的斗志,令人敬佩。
2011年,樂先生又累倒了。
突發(fā)中風還算小,妻兒不必憂腸。采風專輯未能忘。夢中方校對,醒后在身旁。道是退休人未歇,秋心獨戀斜陽。詩情猶比病情長。白天難得句,入夜即成章。
(《臨江仙·小中風住院得句》)
人奮斗了一輩子,到了退休,應該好好地歇息,享受天倫之樂??墒菫榱藗鹘y(tǒng)詩詞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他十余年一直在基層詩聯(lián)學會做義工,沒有一文補貼。“詩情猶比病情長”,說明他對詩詞事業(yè)比自己病情更看重。這一句詩簡淡自然,卻深深地讓人感動。筆者雖讀過唐詩,讀過宋詞,更讀過無數(shù)當代詩詞,這句詩飽含辛酸,更飽含高尚的情操,比起璀璨的唐風宋韻中的句子來,一點也不遜色;比起一些自詡為當代詩壇的“名家”“大師”詩句來,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質感,更有一份人品的光輝。其間,他老伴患膽結石做手術、車禍骨折,真是禍不單行。困難、挫折、災禍都沒有使樂先生卻步。
起舞雞窗效昔賢,編刊覓韻又經年。
甘將熱血吟箋灑,嘔出心肝不問錢。
(《楚風迎春團拜會和王廣森先生》)
好一個“嘔出心肝不問錢”。記得唐朝李賀之母看李賀做詩太辛苦,感嘆地說,吾兒作詩,欲將心肝嘔出來耶?當今之世,觀念日新而世風日下,茫茫欲海,蕓蕓眾生,多少人不是在為圓自己的淘金夢而奮斗?多少人玩狗斗雞,多少人醉死夢生,多少人渾渾噩噩、沉溺在虛擬空間……然而愛文嗜書者日稀。愛古詩詞這種高雅文化的人還存多少?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而不取分文的人又有多少?那么,作者是怎樣看待人生的呢?
誰說浮生如夢,由來好事多磨。尋常心態(tài)苦甜歌,品味平凡坎坷。莫嘆成功何處?豈容歲月蹉跎。人生軌跡像條河,一路奔流不惰。
(《西江月·人生感悟》)
自古到今,感嘆“浮生如夢”的人太多了。而樂先生卻能以“平常心態(tài)”來品味人生的“甜”與“苦”,把“平凡”與“坎坷”,當做“好事多磨”。這是樂觀主義精神,這是偉大的自信。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過:“人生以道德為首要,其次便是和諧的樂觀”。只有正確地看待我們的社會,把個人的痛苦與快樂,融合到時代的痛苦與快樂里,才能有這種樂觀與自信。“莫嘆成功何處?豈容歲月蹉跎?!笔茄?,事業(yè)的成功與輝煌,不是個人可以把握的,但絕不可庸庸碌碌、無所事事地混日子。這兩句話,熔詩情和哲理于一爐,感情充沛,寓意深遠,可謂一篇之警策。全詞語言淺顯,但金子一樣的睿智卻在詞中閃閃發(fā)光。作家趙鑫銘在《哲學與當代世界》一文中說:“詩的最高境界是哲學,哲學的極玄之域是詩”“哲學的蒸發(fā),必定是詩;詩的凝固,必定是哲學”“判斷一首詩的好壞,標準之一,是看它的篇終是否接近哲學的境界,即有韻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這本詩詞集中,這種詩情與哲理相熔的句子還有很多。
樂先生詩風獨到,出手不凡,題材廣泛。無論是時代風云、尋常生活、社會百態(tài)、旅行見聞、歷史鉤沉等,可謂“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可取材”。在創(chuàng)作中,力求開拓出既新且美,又富于時代感的詩意境界。即便是賀詩、唱酬詩,也不寫應酬之作??偸前炎约旱娜松形蚰墼谠娭?,寫出詩人的責任,寫出時代的要求。
從2005年到2014年,為配合荊州市委發(fā)展旅游的戰(zhàn)略構想,樂先生十訪桃花村,寫下十八首關于桃花的田園詩。桃花是四大春花之一,其翛然出塵,著花繁艷,色若胭脂,也是最親近農民、最親近田園的花朵。對桃花的吟唱,始于《詩經》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唐朝崔護的《題都城南莊》,一句“人面桃花相映紅”,把桃花與美人寫得光彩照人,將桃花詩推向了新高峰。從古到今,詠桃花的詩詞可以說汗牛充棟。如果樂先生跳不出這個“如來手心”,走一條全新的路子,其桃花詩可以休矣。
十里果園春正濃,歡聲隱映彩霞中。
村姑一曲清如酒,醉染桃花灼灼紅。
(2005年《重游桃花村》)
這首詩娓娓道來,輕輕點染,構思獨具匠心。本來,歌是歌、酒是酒,兩者風馬牛不相及。作者將村姑的歌比擬成酒,是不是很牽強呢?非也!古有“清歌”一詞,而酒有“清濁”之分,在“清”字的媒介下,歌就自然與酒產生了關系。那桃花又怎會醉酒呢?《論語·述而》有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奔热豢桌戏蜃勇犃艘魳贰吧亍焙?說它有比肉更鮮美的味道,而沉醉三個月,那么,桃花聞歌如飲酒也是可以比擬的。嚴羽說:“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保ā稖胬嗽娫挕罚白砣咎一ㄗ谱萍t”,其靚麗亦可人,其嫵媚亦動人。顯然,此詩突破了前人的思維模式,將新詩的創(chuàng)作方法運用到格律詩詞上。現(xiàn)代詩人劉慶霖曾在《淺談我的“舊體新詩”》一文中提出:“以舊體詩的形式創(chuàng)作新詩,以新詩的理念經營舊體詩”。我認為是很有道理的。
車轉城西認此村,進村俱是看花人
桃園處處相機閃,采下霞天一片云。
(2010年《重游桃花村》)
花信年年自守時,清芬原不要人知。
只緣一夜春風染,綻盡枝頭盡是詩。
(2014年《荊州桃花會即興》)
雖然這三首詩“訪問”的地方相同,描寫的對象相同,但是,詩的意境是不同的。不重復古人,不重復今人,不重復自己,作者就是這樣一路走來,一路歌唱社會主義的新農村。我們再看他的一首田園詞。
撒落云衢錦帳,織成壟畝霓裳。溫棚成春鎖春光,贏得來人共賞。棚外風寒陣陣,棚中蔥翠行行。水肥滴灌寄情長,醉看豐收在望。
(《西江月·參觀天保葡萄園》)
從這首詞中,我們看到的是歷朝詩詞中所沒有的全新的田園風光,即田間一排排塑料溫棚,銀光閃閃。溫棚外,北風呼嘯。而棚內卻“蔥翠行行”,春意盎然。古代的田園詩以農村景物和農業(yè)勞動為題材,形成了雋永優(yōu)美的詩景,恬靜淡雅的風格,清麗洗練的語言,有清新的泥土氣息,強烈的生活情趣,這是需要我們認真學習的。但是,如果我們把當下的農村、當下的田園詩寫成前朝的模樣,那就大錯特錯了。作者這首詞就寫出了屬于自己的全新的田園詩,反映了農村改革后帶來的生產力的發(fā)展與變化。這是一個陶淵明、孟浩然、王維都沒有際遇的新時代,產生了有新時代特色的田園詩派,實現(xiàn)了田園詩的當代精神的轉換。特別是“水肥滴灌”四個字,何其短小,何其不經意,在電光石火的一瞬間,卻反映出作者敏銳的目光,反映出一個新田園詩人保護生態(tài)的社會責任。自古以來,農業(yè)講人勤,講“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不講水肥的節(jié)約。直到今天,很多村莊濫施化肥、亂撒農藥、大水漫灌、焚燒秸稈等,造成溫度上升、天災頻發(fā)、水源枯竭、物種頻危;一些地方盲目追求發(fā)展速度,對資源過度開發(fā),造成水土流失,環(huán)境污染,使人與自然的關系變得敏感嚴峻。怎樣保持可持續(xù)發(fā)展,讓天更藍水更碧,正是我們田園詩中要注入的新的精神養(yǎng)料。
詩詞由《詩經》肇始,其飽含關注現(xiàn)實的熱情,強烈的憂患意識,真誠積極的責任擔當?shù)蕊L雅精神,影響一代代中國文人,成為滲入他們骨肉的文化基因,形成忠愛之心、悲憫之懷。樂先生關注百姓,關注民情,他將詩詞提煉得更深刻、更尖銳、更凝練。把它打造成為民的吶喊,良心的吟唱,射向丑惡的響箭。如《古城世相竹枝詞》:
瓊樓底事作牢籠,窗戶陽臺鋼網封。
莫道小偷無日夜,可知貧富隔千重。
市民生意本尋常,小賣街頭巷尾旁。
偏遇城監(jiān)來執(zhí)法,撕張收據(jù)罰違章。
科長幾人尋樂來,包間宴罷雀牌開。
輸贏莫問埋單者,簽字一張留總臺。
酒綠燈紅街一條,管弦歌舞鬧連宵。
其間嘆有官場客,喊罷“壯腰”來摟腰。
這四首詩都明白易懂,每首詩都有一個批判對象。這些事可不是作者杜撰出來的,也不是看電視、看報紙浮光掠影取材為詩,而是作者從身邊一簇簇生活的浪花中擷取的。真實是詩詞的生命,外在的真實面目,內在的真實感情,是構成詩詞的基本元素。我特別喜歡第四首。荊州市位于湖北中部,市委、市政府為振興經濟,提出“壯腰”工程。而一些干部在開會時也大喊“壯腰”、振興經濟的口號,會后就沉醉于燈紅酒綠之中?!昂傲T‘壯腰’來摟腰”一句平淡如水的話,諷刺卻入木三分。它藏巧于拙,生動含蓄,幽默得很。不像一些人寫反腐敗的詩里,憤憤不平地罵,義正辭嚴地批,咬牙切齒地恨,而是點到為止,讓讀者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李商隱的詠史詩《龍池》:“龍池賜宴敞云屏,羯鼓聲高眾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鼻迦藚菃淘凇秶鸂t詩話》中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義山刺楊妃事之‘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是也?!睒废壬娭械囊弧皦选币弧皳А迸c李義山詩中的一“醉”一“醒”,有異曲同工之妙。
走街穿巷,背箱挎椅,下崗為求生計。熱情呼客擦鞋忙,賺幾許、油鹽柴米。塵埃輕拭,垢污盡洗,但愿人人滿意。且將日子一天天,都擦得、光鮮亮麗。
(《鵲橋仙·擦鞋女》)
此詞獲得了第五屆華夏杯詩詞一等獎,我認為評委們的眼光是公正的,這是一首有諷喻意味的詞。當今詩壇,贊頌詩多,諷喻詩、針砭詩少;寫高大英雄人物詩多,寫弱勢群體、寫底層困苦人物詩少;此詞取材社會弱勢群體,沙中淘金,可謂選題之妙也。描繪困苦生活,一般都采取抒悲憫之懷、發(fā)哀怨之聲的寫法,而這首詞偏偏采用樂觀向上的筆調,贊揚她們支持改革、自謀生計的進取精神。此乃構思之巧也。閃光點更在詞尾,作者把“擦”字無限放大,延展到整個社會,“且將日子一天天,都擦得、光鮮亮麗?!币馑际钦f,不僅足下的鞋要天天擦,人的心靈有塵埃,也要擦拭;社會有各種污垢,也要清洗。試想,上至國家領導,下至平民百姓,誰又能免除這種清潔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人人滿意”,只有這樣,“日子”才能“光鮮亮麗”。詞飽含了作者對擦鞋女的期許,飽含了對全社會更加和諧的期盼。諷喻的意味顯而易見。其意義并不在擦鞋之區(qū)區(qū)小事,而說到天下人心之大局矣。我不禁想起四川大學教授、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詞獎獲得者周嘯天先生創(chuàng)作的《洗腳歌》。洗腳房崛起于九十年代,像擦鞋行業(yè)一樣,每個城市都有,也可能比擦鞋女更容易為一些人所瞧不起。對周先生創(chuàng)作的《洗腳歌》,知名學者王蒙評論說:“誰也沒有想到足底按摩也能入詩,而且寫得如此古雅親和?!薄澳芤詴r下足浴——腳按摩為題材入詩,已屬絕倫。此亦大俗若雅,大雅若俗,腐朽神奇,全在一心之證?!蓖趺上壬朔u語安在《擦鞋女》這首詞上,也是非常合適的。我們這個社會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社會,還存在各種弊端,人們的思想也存在各種陳腐的東西,也需要不斷地清掃與更新。作者此詞應該是對社會、對人心、對詩詞題材的一種創(chuàng)新與挑戰(zhàn)吧。
書中風雨孰能量,肝膽磨增翡翠光。
月下窗前詞句品,梅花未動意先香。
這是我對樂先生其人其詩的簡約評價,一管之見也。最終評價還請讀者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