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均/重慶科技學院
目前,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學習空間研究比較熱門,主要集中在圖書館學習空間功能分區(qū)的研究方面。國外研究比較成熟,而國內高校圖書館學習空間的設計理念和實際設計上,受經(jīng)濟狀況、學科設置、傳統(tǒng)建設等因素影響,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空間功能的單一性、空間布局相對封閉、空間氛圍過于嚴謹和空間缺乏科技體驗等。本文在分析高校圖書館學習空間研究現(xiàn)狀的基礎上,分析出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提出建議和措施。
國外高校在學習空間場所的設計實踐上做了許多有益探索和建設,在圖書館學習空間互動空間設計和建設上也有許多好的方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v觀國外高校圖書館生態(tài)學習空間互動空間設計現(xiàn)狀,主要呈現(xiàn)以下特點:
隨著高校教學從教師為主的“指導型范式”向學生為主的“學習性范式”轉換,作為公共空間的高校圖書館學習空間,在空間上應當以一種開放的狀態(tài)吸引學習者進行共享,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更為自然互動學習的機會。
伴隨著新興科技的蓬勃發(fā)展,出現(xiàn)了諸如3D打印、VR、AR、可視化視頻實驗室等信息技術設備,國外將這些新技術運用在了高校圖書館生態(tài)學習空間的設計和實踐中,為高校師生提供了先進的技術交互體驗,提升新技術互動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有研究指出國外高校圖書館提出要創(chuàng)建高質量的圖書館空間,該空間既能有助于用戶安靜思考,又適于團隊合作,以支持合作式學習的開展圖書館學習空間的共享性建設上,國外高校注重實踐多元化的、不同類型形式和功能的共享學習空間。
一是空間功能的單一性。我國許多高校圖書館存在學習空間功能單一,往往局限于強調閱覽功能,空間缺乏包容性和復合性,無法滿足學習空間所需要的交流、溝通、分享等功能,極大的降低了空間的利用效率。二是空間布局相對封閉。以閱藏為主的布局是我國高校圖書館空間結構的普遍特點,學習空間設計的開放性不夠。在開放時間、空間利用、資源的獲取上,傳統(tǒng)的圖書館學習空間無法滿足不同學習者不同需求,限制了學習者開展學習交流的活動,較難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和靈感。三是空間氛圍過于嚴謹。我國高校圖書館學習空間設計比較單調和拘謹,比如互動交流局限在閱覽室,又如缺乏休閑交流空間等,無法滿足高校師生在進行生態(tài)學習空間時對可自由交流環(huán)境的需要。四是缺乏科技體驗空間。在文獻查詢和調研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我國高校圖書館對于信息技術交互體驗的學習空間設置意識較淡。然而,當前隨著科技發(fā)展的迅猛,加之高校學生對于新興事物尤其是信息技術、大數(shù)據(jù)應用等知識的學習渴望,在互動空間中納入技術交互體驗和應用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急需的。
高校圖書館為了構建功能強大的學習空間,應該協(xié)同相關學院和部門,共同構建學習空間。學院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會提出更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空間設計理念。
高校圖書館學習空間存在封閉性,為了提升學習空間的服務性,滿足學生對學習空間的多元化需求,必須提升其開放性。
一直以來,高校圖書館的學習空間氛圍都比較嚴謹,這限制了讀者們對交流等一些開放些的需求,為了改變這種氛圍,高校圖書館需要努力營造學習空間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
高校圖書館學習構建研究已經(jīng)比較成熟,特別是國外的學習空間構建,已經(jīng)能為讀者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構建個性與共性相結合的學習空間,但還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國內的研究,我們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要加強部門之間協(xié)同關系,進一步提高學習空間的開放性,努力營造空間和諧,洽的學習氛圍和創(chuàng)建豐富多元化的科技體驗空間等建議,這為高校圖書館的學習空間構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