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商業(yè)大學
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內容,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jīng)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要保持全社會有一個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就必須在堅持進行四項基本原則教育的同時,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要建立健全的社會主義法制就必須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鄧小平說過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要讓青少年明白從小偷針,長大偷金的道理,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青少年是我們國家的堅強后盾,是我們未來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現(xiàn)在有一部分青少年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做出一些有違道德而又觸犯法律的事情,所以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就顯得十分迫切。
近年來,青少年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讓人心驚膽戰(zhàn),這種暴力傾向已經(jīng)嚴重影響校園的純凈之風,也削弱了學校的教育成果,同時也引起我們的深思。我們國家從小學開始就開設思想品德課,中學和大學開設政治課和思想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課,這些課程都會教給學生一些法律常識,讓學生從小就有法律意識,可以說這些課程的開設目前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還是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校園暴力事件,青少年犯罪現(xiàn)象有逐漸增加趨勢,并呈現(xiàn)低齡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傾向等。這些存在的問題都反映出我們在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方面所存在的漏洞,應找出原因,加以解決。
目前在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雖然已取得不錯的成效,但還是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
青少年的教育問題不容忽視,我國不僅為青少年的教育制定了《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兩部教育法律,而且國務院還制訂了五項教育行政法規(guī)。我國的教育立法為青少年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法制環(huán)境。教育立法減少青少年的輟學率,在學校里還可以多學習辨別真?zhèn)?、善惡的方法,不至于讓青少年過早的踏入社會,受到社會的一些不良影響,走上歧途,危害自己和社會。而且,國家還頒布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兩部法律保護未成年人,這也充分說明國家非常重視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頒布法律讓青少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關部門做到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也在與時俱進,學校對青少年法制教育不僅僅是理論教育,更注重實踐教育,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學校也組織了系列法制教育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觀法制教育展覽、觀看法制教育影視作品、參觀愛國教育基地、組織法制知識講座和法制知識競賽,讓學生參與模擬法庭活動等。學校也要注意清除學校周圍一些不良消息,整治學校周圍的環(huán)境。這些活動都有利于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更易于融入到法制教育中,從實踐活動中學到更多法制教育理論內容,更易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
雖然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還是存在著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近年來,青少年校園暴力事件頻發(fā),觸目驚心,令人大跌眼鏡。雖然我們從小學到大學都有思想政治教育課,但還是無法避免青少年一些觸犯法律的行為。另外,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現(xiàn)象頻發(fā),呈現(xiàn)低齡化和作案手段成人化的性向。在校園里,有些十三四歲的孩子制造校園暴力事件,把同學打成重傷,有的甚至把同學打死,在校園都有這種事情發(fā)生,在社會上的青少年更加嚴重。這些問題都是青少年法制教育不可忽視的、緊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青少年法制教育出現(xiàn)不容忽視的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分析青少年法制教育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
青少年是處于12到18周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還在成長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上不夠成熟,心智也還沒有完全成熟,意志力也比較薄弱,容易被別人所引誘。辨別是非的能力有限,容易被他人的語言、行為所影響。還有這個階段的孩子有盲目跟風的習慣,還處于叛逆期,別人讓他往東,他偏往西,很難聽別人的勸說。再者,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較弱,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做事容易沖動,善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不考慮后果,這些青少年所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比較容易導致青少年出現(xiàn)校園暴力事件或是觸犯法律的事件發(fā)生。
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家庭的責任。如今我國當代的青少年都是00年以后出生的的孩子,在家多是獨生子女。正是因為在家是獨生子女,家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都圍著他一個人轉,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打不得,罵不得,犯了錯誤,家人也不舍得教訓孩子,無論是吃的、喝的、玩得、用的、穿的都是最好的。久而久之,孩子養(yǎng)成了習慣,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學校都以自我為中心,稍有不順心,就發(fā)脾氣,有的甚至動手打架,而且下手沒輕沒重,法律意識薄弱。有的家長甚至教育孩子不要吃虧,別人打你,你要雙倍打回去,打傷了人沒事的,父母給賠錢。這樣會給孩子留下錯誤的法制觀念,認為錢會解決一切,自己做錯事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有的學校還是比較重視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按期安排老師給學生上思想政治課,讓學生了解一些法律常識,有時也會帶學生參加一些法制展覽會等。但有的學校有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把思想政治課挪為他用,只上幾節(jié)思想政治課就不上了,這樣學生潛意識就會認為思想政治課不重要,思想上不重視這一節(jié)課,行動上更不可能會重視。還有部分學校都沒有開設思想政治課,上級領導來檢查時,只是走走過場,搞搞形式。有的學校沒有專門教思想政治課的老師,都是語文老師兼思想政治課老師,沒有專業(yè)的老師來教,學生怎么能重視,怎么能學好法制教育呢?
當今社會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發(fā)達,各種信息撲面而來,稂莠不齊,青少年多少會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中西方文化互相碰撞,青少年會受到一些外來文化的影響,崇洋外媚;現(xiàn)在影視劇的發(fā)展,大量的影視作品接踵而來,青少年模仿影視劇中的語言、行為,無原則、無底線的追星等行為直接影響青少年的三觀。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誘惑,網(wǎng)吧等場所對青少年誘惑較大。社會還充斥著一些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人,對青少年的思想做出錯誤的引導。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充斥著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青少年是社會中的一員,通過媒體的報導和看到網(wǎng)絡的信息,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
針對青少年法制教育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結合社會實際,提出如何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幾點建議:
我們需要不斷豐富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的形式,普法宣傳活動要不斷加強。增強法律宣傳教育的滲透力。同時要考慮到針對年齡層次不同的青少年生理、心理、認識能力等,加強實踐活動,如通過宣傳板報、墻報、報告會、演講會、座談會、主題班會、法制課、知識競賽、征文等各具特色形式,全面宣傳有關法律,教導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使他們的法律意識有所提高,青少年能夠自覺學法、懂法、守法、護法、用法。
通過開展種類多樣的實踐活動,法制教育的實效性能讓青少年親身體驗。我們要學會引導青少年在知法,懂法的基礎上進行守法并學會用法,并且要組織開展模擬法庭、觀看法制電影等生動的實踐活動,還要組織參觀看守所,與在押少年犯進行座談,旁聽法院公開審判等實地警示教育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希望能讓大多青少年在實踐中有所啟迪,在警示中得到教育。各類法制教育活動的展開,希望青少年能夠樹立法律意識,青少年的法制素質也能有所提高。
作為家長,要科學教育子女,有時間多陪子女,比如一起去看法制教育片,讓子女在娛樂的同時增長知識,讓子女身心健康的成長,不要過分溺愛子女,要懂得溺愛和寵愛的區(qū)別,子女犯了錯,就應該讓子女知道錯誤在哪里,要及時改正,更不能給子女灌輸不正確的思想。
作為家長,有責任營造一個健康溫馨的居住環(huán)境,管教子女時要用科學的方式,不要一味關心孩子的智育發(fā)展,更要關心孩子的德育發(fā)展。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德育方面的問題出現(xiàn)時,要對孩子進行及時教育,不僅要重視培養(yǎng)子女自我保護的意識,還要重視子女是否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以及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家長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成為子女的楷模,使子女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得以提高。
學校不應只重視應試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要真正關心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一方面抓好思想教育,讓學生學會辨別是非,避免走上歧途;另一方面抓好差生教育,對待差生要多關心,多理解,讓差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使其健康成長,真正做到即教書又育人。
學校要多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比如開展法制知識競賽以及與法律有關的活動,注意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與社會交往活動的狀況;對學校的周邊環(huán)境進行治理,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學校要定期為青少年做好法律宣傳、咨詢等;學校要在教師隊伍中培養(yǎng)素質較高的專職法制教育教師,利用好法制課堂;學校要專門建立青少年法制宣傳欄;并且學校還要充分發(fā)揮青年宮等青少年活動和學習場所的功能,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的平臺,廣泛開展青少年能夠參與的法制實踐活動,幫助青少年在實踐中掌握法律知識,在體驗中增強法制觀念。
社會是青少年從事各種活動的主要空間,青少年容易在社會上發(fā)生違法犯罪現(xiàn)象。所以需要大力凈化社會環(huán)境,減少和排除誘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因子,這點尤其重要。一方面要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和監(jiān)督,查禁淫穢書籍和光盤等,堅決鏟除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現(xiàn)象;另一方面,要對一些公共場所進行治安管理,能夠讓治安管理漏洞減少,使治安沒有死角,有效地抑制青少年違法犯罪心理,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同時,政法機關要堅持“打防并舉、以防為主”的方針,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一是要對違法犯罪青少年的處罰,必須堅持法律界限,區(qū)別對待,并且要慎重處理,對罪行嚴重、社會反響強烈的,必須要堅決依法懲處,以示教育他人。二是要加強預防,完善罪后幫教機制,努力減少重新犯罪,對青少年追究刑事責任的,要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政策,并針對其心理、生理特點和犯罪情節(jié),有針對性地開展耐心細致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三是要堅持實事求是教育的原則,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規(guī),明之以法,使其走正確的人生道路。
青少年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是我們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接班人,如何讓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是我們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我們應該引導青少年良性發(fā)展,成為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人才。近年來,關于青少年校園暴力事件和青少年犯罪事件頻頻發(fā)生,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讓青少年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