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山高新區(qū)翰林幼兒園
開放日活動當天,教師比較忙碌,不可能關注到每個細節(jié),因此,教師應當事先設計好提綱,提前做好周密的計劃安排,想好各種可能突發(fā)的情況。首先,可以事先和家長交流一下,告知他們時間、地點、活動內容及注意的事項。其次,布置好場地,例如家長的座椅、簽到表等,還有保持教室的清潔和環(huán)境的優(yōu)美。最后,一定要注重安全問題,確保沒有安全問題,工作人員的安排也要妥當,以維持活動日的良好秩序,以免活動當天出現(xiàn)混亂現(xiàn)象。
首先,是家長開放日活動的持續(xù)時間,筆者認為,可在每學年的上學期開放半日活動,而在下學期開放全日活動,既滿足了部分家長的愿望,又不會給教師帶來太多的負擔。
其次,是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的頻率,提高開放日活動舉辦的頻率可以提高家長對幼兒和教師的了解程度,增加家園溝通交流的機會,介于從家長和幼兒園雙方面考慮,筆者認為可以適當?shù)奶岣唛_放日活動的頻率,一學期兩次。
在大多數(shù)家長開放日活動中,家長很多時候僅僅是一個觀摩者,很少有機會承擔幼兒活動的指導者或合作者的角色,而上文中提到的提高開放日活動的頻率和增加時間這個策略,勢必會加重教師的負擔。因此筆者認為可以發(fā)揮家長的作用,讓家長參與進來,既滿足了家長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在晨間鍛煉時,許多家長鼓勵幼兒大膽進行一些跨越、跑跳動作的嘗試。在教學活動時,美術活動中需要制作一個開放性的道具,這時教師就讓家長與幼兒共同探討,家長馬上融入到活動中,從活動的觀察者一躍而成為活動的參與者。
在對家長進行訪談時,就問題“您希望參與到開放日活動中嗎?每次活動您都是怎么參與到活動中的?”多數(shù)家長都希望能參與到活動中,家長這樣認為:以前活動,都沒有讓家長參與進來,這次有機會和幼兒進行互動,許多家長都表示非常高興;在沒有進行互動的時候用相機記錄下幼兒的表現(xiàn);每次會在一旁用眼神及肢體語言對幼兒的表現(xiàn)進行鼓勵和肯定,引導他積極發(fā)言;希望幫助孩子一起完成手工、畫畫作品,一起做游戲,積極的配合幼兒;仔細觀察幼兒的行為,給予指導;希望在教師指導下,能與幼兒共同完成一個游戲或任務。以上這些都是對家長進行采訪時得到的回答,這也反映出了家長希望有機會參與到活動中。
總而言之,教師應積極探索適合家長參與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家長的參與度。
許多家長這樣指出:希望看到幼兒的表演,如唱歌、舞蹈等;希望多增加一些親子活動,如親子運動會;希望能有孩子與父母共同完成的體育競賽游戲;增加讓家長參與的活動,例如讓老師出題,家長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某事或某物,讓孩子來猜,考驗家長與幼兒之間的默契;增加做操環(huán)節(jié)的評選,由家長來評選哪位小朋友做地最好;希望能看到幼兒到大自然中參加活動;希望涉及更多人文類的活動;內容以幼兒的興趣為主。
以上都是家長在訪談中提到的希望看到的內容和形式,筆者認為,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親子團體類的活動,也有利于提高家長的參與度,還可以添加一到兩個文藝活動,如集體合唱、幼兒舞蹈等。
從幼兒入園開始,經歷一系列活動的環(huán)節(jié),家長能夠在短時間內收集到大量的信息,觀察并了解到幼兒園的情況、幼兒在園的表現(xiàn)以及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態(tài)度,但是,家長只是范范的觀察,沒有去深入思考某個問題。
因此,筆者認為,每個開放日活動都可以確定一個明確的主題,在活動中,教師和家長都圍繞這個主題展開一系列的活動,那么家長對這個主題就會有深刻的認識,可以深入思考其中的問題。而主題的選定,可以讓教師和家長共同商議決定,但是要關注到幼兒的階段性發(fā)展特點
加強幼兒家長和幼兒教師之間的互動,幼兒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以及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有利于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家園合作。
綜上,筆者設計了一個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的方案,如下:首先,在頻率方面,可設計多次開放日活動,可以讓家長自由選擇。大多數(shù)幼兒園每學期舉辦一次開放日活動,幼兒園希望每位家長都能來參加,但是由于家長工作等方面的原因,錯過了僅有的一次的機會,因此可以平均每月舉辦一次,一學期四次,讓家長根據(jù)時間自由選擇參加。其次,在內容方面,由于增加了活動的頻次,每次的活動內容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家長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與興趣有針對性的選擇活動,這樣不僅能提供自由選擇的機會,而且也能提高家長的參與度。再者,是內容和形式方面,由于活動內容的側重點不同,這些內容的決定者可以是教師和家長,讓家長參與進內容的選擇中來,變常規(guī)活動為主題活動。最后,是每次活動的細節(jié)之處。在每次活動前都要寫好提綱,與家長幼兒進行溝通,以免意外的發(fā)生。還有,每次活動結束后,抽空和家長開一個交流小會,了解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也為家長和家長之間,家長和教師之間提供了交流的平臺,從而更好的配合幼兒園,共同關注到每一位幼兒的健康成長。